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22253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数学二年级下册

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毫米、分米的认识是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的内容。

1毫米有多长?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分米有多长?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

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3)通过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难点: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看黑板上老师写的厘米加米,看到它们你能联想到什么?

预设生:

1米=l00厘米(师:

你想到了厘米与米的关系)

生:

l米有多长?

1厘米有多长?

生:

比划1米的或1厘米的长度。

师:

通过厘米和米能联想到这么多的数学知识,真了不起。

二、小组合作

任务一:

量一量

师:

1.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测量这根小棒,看看这根小棒有多长?

2.在测量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交流完成将学具放回原处,并用你的坐姿告诉我,现在开始)

预设生:

比l厘米长-点,比1厘米短一点。

师:

这根小棒到底有多长?

你们有什么办法准确测量出来吗?

预设生:

用更小、更短的单位。

生:

用毫米测量。

师:

l毫米有多长呢?

1毫米你l厘米小,看来1毫米就藏在1厘米里。

任务二:

画一画

师:

1.在老师提供的尺子上你想1厘米分成几个小格,师其中一小格是1毫米?

2.画完后先小组交流,说给大家吃。

三、汇报交流

师:

现在同学们将学具放到原处,身体坐正,用耳朵认真听,想一想他的分法和你一样吗?

看哪位同学听的仔细。

师:

请1号纸同学上台讲解他的分法。

生:

规范语言汇报。

师:

这是你的分法,请回去。

师:

请2号纸同学上台讲解他的分法。

师:

请3号纸同学上台讲解他的分法。

师:

大家对比一下这几位同学的分法。

哪位同学有什么想法?

预设生:

它们没有平均分,有的大,有的小。

生:

分的数量不同,有的多,有的少。

师:

大家还记得阿福的新衣吗?

生:

记得。

师:

他们标准不同,做出来的衣服一样吗?

生:

不一样。

师:

看来我们得规定一个标准。

其实人们在生活中通过生活实践把1厘米平均分成10小格,其中的一小格是1毫米。

四、总结提升

课件出示放大的子(PPT)

师:

这是老师放大的尺子,把1厘米平均分成10小格,这一小格是1毫米,这一小格是1毫米,这也是1毫米。

在1-2厘米中也平均分成10小格,这一小格是1毫米。

同样3一4厘米,4-5厘米,5一6厘米也都平均分成10个小格,这这一小格是1毫米,这一小格是1毫米,这一小格是1毫米。

因此你发现了什么?

生:

尺子上每一小格是1毫米,毫米用字母mm表示。

师:

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

生:

1厘米=10毫米(板书)

师:

请同学们快速拿出自己的尺子,同桌之间互相指一指你找到的1毫米。

(现在将尺子放回原处)

师:

大家拿出卡片,这张卡片的厚度有多长?

生:

1毫米。

师:

大家动手测量卡片厚度有多长?

生:

通过测量卡片的厚度是1毫米。

师:

将卡片放在两个手指之间,感受1毫米,将卡片轻轻抽出你有什么感觉?

生:

两个手指肚快要贴在一起了。

1毫米很小。

师:

放下卡片,同桌之间想一想数学书几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

生:

7、8、9、10、5………

师:

大家在测量时都有误差,通过精确仪器测量大约10张纸厚度是1毫米。

[PPT展在生活中1分钱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

你能快速说出这些线段的长度吗!

(用mm你单位)

预设生:

4mm、13mm、5mm

师:

你怎么读出是13mm?

生:

13个小格。

师:

13毫米还可以怎么表示呢?

生:

1厘米3毫米。

师:

回形针的长度是多少?

生:

17毫米。

师:

这根钉子呢?

生:

35毫米。

师:

为什么是35毫米,不是55毫米?

生:

是从2厘米到5厘米,共30个小格,再加上5个小格是35毫米。

师:

继续往下看,这是?

生:

38毫米、73毫米、10厘米。

师:

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还可以有字母dm表示。

10厘米=1分米(板书)

师:

观察这两把尺子,回顾刚才的学习的过程,你能说出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生: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平均分成10小格,每一小格是1毫米,10个1厘米的大格是1分米。

师:

这就是咱们学习的毫米、分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

五、巩固应用

练习:

量一量

数学二年级下册

毫米、分米的认识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符合学生的现实情况,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生活经验等因素。

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我们就要重视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低学段,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上课听讲、思考发言、书写、审题、运算习惯等学习习惯,并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实践活动。

2.学生认知水平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学生对于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已经有了良好的习惯。

懂得倾听其他同学的测量结果,与自己做比较。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理解。

3.学生经验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数学二年级下册

毫米、分米的认识

【效果分析】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一节课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

经过我对本节课所有学生在课堂的回答问题情况进行整理,现将学生当堂评测练习的评测结果总结如下:

1.量一量生活中的物体。

评测结果:

本道题考察学生对于实际测量能力。

绝大数学生能够测量出物体的宽度和高度,只不过在测量过程中存在一点误差,正确率达到98%

2.估一估、量一量。

评测结果:

本道题考察学生对于估测能力和实际测量能力。

绝大数学生能够测量出图形的边长,只不过在测量过程中存在一点误差,正确率达到98%。

总体分析:

通过对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的分析,我认为学生对于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已经有了良好的习惯。

懂得倾听其他同学的测量结果,与自己做比较。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理解。

通过评测练习也发现有一些地方需要下功夫,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一部分学生在测量时存在较大的误差。

部分学生不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后尽量建立比较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数学二年级下册

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毫米、分米的认识是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内容

1毫米有多长?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分米有多长?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

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3.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3)通过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

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难点: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数学二年级下册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评测练习】

在练习中,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连接,以及学生的动操作能力,考察学生对于估测能力和实际测量能力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1.量一量生活中的物体。

2.估一估、量一量。

数学二年级下册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习毫米、分米之前已经学习过了厘米和米,因此上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厘米和米回顾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

让学生通过利用只有厘米的尺子测量不足1厘米或者比1厘米长点的小棒,引起冲突没有1厘米或者比1厘米长一点的小棒,想知道它们的准确长度该怎么办?

从而引出毫米,1毫米就藏在1厘米中,让学生在老师提供的尺子上讲把1厘米分成几小格,使其中一小格是1毫米。

画完后小组交流,说给大家听。

学生在讨论时,老师走到学生身边选择需要的资料利用多媒体拍照。

3位学生汇报展示,从分出几小格以及你指出哪一格是1毫米。

最后让学生对比着3位学生的分法说出自己的想法。

从而学生发现学生分的不同,有的多有的少,有的长有的短。

这时我们需要一个标准,确定1厘米要平均分成10小格,其中的一小格是1毫米。

毫米用字母mm表示,1厘米=10毫米。

在多媒体上展示放大的尺子找出1毫米以及在自己的尺子中也找出1毫米,发现尺子上每一小格都是1毫米。

给出几条线段以及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读出它们的长度。

利用卡片的厚度来感受1毫米,将1毫米厚度的卡片放在两个手指肚之间,轻轻抽出,两个手指肚马上贴在一起,说明1毫米很小很小。

介绍生活中1毫米的物体。

继续利用放大的尺子,出现线段越来越长,读出这些线段的长度出现10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引出分米,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10厘米。

利用多媒体观察两把尺子说出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之间各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本节课在布置任务以及学生汇报时,要注重学生语言规范。

课堂上对于学生的掌控性还需要加强。

以后还要多关注全体学生,在教学环节过渡语言和调动学生敢于表达和乐于表达的积极性上下功夫。

 

数学二年级下册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一、二年级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测量方面有: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本节课学习毫米、分米之前已经学习过了厘米和米,因此上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厘米和米回顾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

让学生通过利用只有厘米的尺子测量不足1厘米或者比1厘米长点的小棒,引起冲突没有1厘米或者比1厘米长一点的小棒,想知道它们的准确长度该怎么办?

从而引出毫米,1毫米就藏在1厘米中,让学生在老师提供的尺子上讲把1厘米分成几小格,使其中一小格是1毫米。

画完后小组交流,说给大家听。

旨在培养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提出自己的猜想。

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对比着3位学生的分法说出自己的想法。

从而学生发现学生分的不同,有的多有的少,有的长有的短。

旨在使学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利用卡片的厚度来感受1毫米,将1毫米厚度的卡片放在两个手指肚之间,轻轻抽出,两个手指肚马上贴在一起,说明1毫米很小很小。

利用卡片的厚度来感受1毫米,将1毫米厚度的卡片放在两个手指肚之间,轻轻抽出,两个手指肚马上贴在一起,说明1毫米很小很小,使学生真切感受1毫米。

在练习中,学生动手测量数学课本的宽度和课桌的高度,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