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互通立交现浇箱梁支架预压专项方案校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1721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山互通立交现浇箱梁支架预压专项方案校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宝山互通立交现浇箱梁支架预压专项方案校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宝山互通立交现浇箱梁支架预压专项方案校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宝山互通立交现浇箱梁支架预压专项方案校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宝山互通立交现浇箱梁支架预压专项方案校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宝山互通立交现浇箱梁支架预压专项方案校正.docx

《宝山互通立交现浇箱梁支架预压专项方案校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山互通立交现浇箱梁支架预压专项方案校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宝山互通立交现浇箱梁支架预压专项方案校正.docx

宝山互通立交现浇箱梁支架预压专项方案校正

普宣高速公路K24+760~K25+760段互通立交工程

 

现浇箱梁施工支架预压方案

 

 

审批:

复核:

编制: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普宣高速公路第六合同段

二〇一三年九月

现浇箱梁施工支架预压方案

一、工程概况:

宝山互通位于宝山乡以西约2公里处。

本互通主要服务于宝山,田坝,文新等乡镇。

该立交的被交路为新建的地方三级公路,主交通流向是宝山与宣威方向,次交通流向是宝山与贵州方向。

本立交设计为单喇叭,交叉方式为主线下穿A匝道,其中桥梁结构包括主线桥(张家村左线和右线)、A匝道、B匝道、C匝道桥。

张家村左线桥:

该桥为分离式桥,左线起点桩号为Z3K25+426.5,终点桩号为Z3K25+747.5,桥跨布置为(20+3×25+20)+(25+27+2×25)+(4×24)三联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全桥长321米。

其中第一联宽度(18.43~12.46)m,第二联宽度(12.46~12)m,第三联宽度12m。

张家村右线桥:

该桥为分离式桥,左线起点桩号为K25+426.5,终点桩号为K25+747.5,桥跨布置为(20+3×25+20)+(25+27+2×25)+(4×24)三联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全桥长321米。

该桥在第二联上跨宝响三级公路。

其中第一联宽度16m,第二联宽度(16~12)m,第三联宽度12m。

A匝道桥:

双向单车道,起点桩号为AK0+522,终点桩号为AK0+676,桥跨布置为(22+37+22)+(24+25+24)二联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全桥长154米。

该桥第一联上跨主线。

本匝道主梁结构为小半径曲线等高度直腹板预应力砼连续梁。

第一联为变梁高箱梁,墩顶梁高2.2米,跨中梁高1.5米;第二联梁高采用1.5米。

B匝道桥:

单向单车道,起点桩号为BK0+289.143,终点桩号为AK0+676,桥跨布置为(2×25)+(2×23.666)m二联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全桥长133m。

梁高采用1.5米。

C匝道桥:

单向双车道,起点桩号为AK0+676,终点桩号为CK1+026.519,桥跨布置为(2×26)+(3×25)m二联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全桥长131m。

梁高采用1.5米。

位置

顶板厚度(cm)

底板厚度(cm)

腹板厚(cm)

腹板变化段(m)

横梁宽(m)

顶板宽(m)

箱室

梁端

跨中

梁端

跨中

梁端

跨中

左线桥

50

28

40

25

80

45

4

1.5

2

12~18.36

单箱两、三室

右线桥

50

28

40

25

80

45

4

1.5

2

12~16

单箱两、三室

A匝道

50

28

40

25

80

45

4

1.5

2

2~7.74

双箱单室

B匝道

50

28

40

25

80

45

4

1.5

2

8.5

单箱单室

C匝道

52

28

40

25

80

45

4

1.5

2

8.5

单箱单室

现以宝山互通立交A匝道桥为例,编制现浇箱梁的支架预压方案。

二、编制依据

1、云南普宣高速公路《二阶段施工图设计》。

2、《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3、《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

4、《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三、支架体系预压目的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支架体系搭设完成后,应进行支架体系的堆载预压。

支架预压已越来越被证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计算支架沉降量的计算公式均是近似的、精度有限,通过预压后可以消除非弹性变形,得出弹性变形的较准确的数值。

为所施工的结构更接近于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保证了施工期间的结构安全。

预压期间测量人员按测设的观测点进行测量复核,待荷载卸下后,再对原测设的观测点进行复核,并将历次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出支架受压后的压缩变形,包括两部分的变形:

永久变形和弹性变形。

对于永久变形经过预压试验后可消除,不致使箱梁浇筑后造成箱梁裂缝。

而对于弹性变形可根据测量结果在支设模板时适当抬高底模标高即可,保证在箱梁浇筑混凝土后,箱梁的线形能达到设计要求。

验收条件:

在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判定支架预压合格:

1、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

2、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

另分级加载时,在下一级加载前,需每隔6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即可进行下一级加载预压。

支架预压验收条件的确定,目的是确保支架现浇砼结构施工过程中不出现过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

支架上现浇砼梁施工过程中的拉应力大小,与支架的变形及结构自身特性相关。

支架变形的影响主要是不均匀沉降的塑性部分;结构自身特性的影响,与结构的跨径、梁高等相关。

同时结构对拉应力的适应能力(是否开裂),还与砼的强度等级、受拉区配筋率等相关。

四、选择箱梁预压试验段

根据《两阶段施工图》A匝道桥第一联第一施工阶段,共3跨,跨径为(22m+37m+22m),综合考虑荷载及支架体系的不利因素选择最不利的支架作为实验预压段,我部选择A匝道桥第一联跨第2跨作为预压试验段。

A匝道第一联支撑横截面图

五、支架体系预压监测点的布置

根据我标段现浇箱梁特点及施工顺序的要求,对箱梁预压区每跨取跨中、1/4跨、跨端横桥向5个截面,编号为S1、S2、S3、S4、S5,横桥向每个截面测箱梁中线、左右侧腹板底3点,编为S左、S中、S右,从而形成一个沉降观测网。

监测点使用铁钉制作,设在底模上,采用水准仪分别在支架预压前后、钢筋安装后、混凝土浇筑等施工阶段对各监测点位进行观测。

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S1左S1中S1右

S1S2箱S3梁S4S5

 

六、支架预压方案

1、预压方式

支架体系预压采用砂袋堆载预压。

按照设计荷载要求及实际施工需要对支架在使用前做堆载预压试验,堆载预压分三次进行,第1、2次均载预压,第3次按箱梁设计重量分布情况进行局部加载预压。

重量按现浇箱梁自重的120%计算,预压时间不小于7天。

2、预压相关数据

A匝道第2跨:

跨径37,箱梁长37m,箱梁顶宽7.74m,箱梁底宽3.74m,横梁处宽5m,箱梁高1.5m~2.2m,翼板左、右侧各2m宽,箱梁左、右侧跨中腹板宽0.45m,跨端腹板宽0.80m,箱梁底板厚0.25m,箱梁顶板厚0.28m,箱梁纵向端部连续端实心段长2.0m。

(1)预压面积:

37×7.74=286m2

(2)预压重量:

右幅第一联第五跨梁体砼自重(每横延米):

a、两端横梁

A=8.228m2G=8.228×2.6=21.39t/m

b、变截面空心部分

A(平均)=1.97m2G=1.97×2.6=5.12t/m

c、变截面腹板部分

A(平均)=1.67m2G=9×2.6=4.33t/m

d、翼缘

A=0.7m2G=0.7×2.6=1.82t/m

混凝土重量:

q1=21.39*2+5.12*35+4.33*35+1.82*37=441t

预压堆积荷载总重量:

1.2×441=529t

(3)砂袋

每袋重:

1.2T(实际秤量)

每袋堆放占用面积:

1×1=1m2

3、预压方法

预压分三次进行,第1、2次均载预压,第3次按箱梁设计重量分布情况进行局部加载预压。

加载时要尽量符合浇筑混凝土的状态,每级加载进行监测,并做详细记录。

加载量要根据实际荷载加载,腹板、横梁处由于荷载较大,可选择局部加载。

3级加载分为60%、100%、120%,以模拟钢筋布设、头次浇筑砼、最后浇筑砼3次加载后支架的变形。

每级加载后,应先停止下一级加载,并应隔12个小时,每2个小时观测一次,连续两次观测沉降量不超过3mm,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载。

按此步骤,直至第三次加载完毕。

第三次加载完毕后持荷3天,等沉降稳定后,确定预压时间以连续两天支架沉降量的观测值不大于3mm,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可进行卸载。

纵向加载时,宜从跨中向支点处加载;横向加载时,应从中间向两侧加载,纵横向间隔1m均匀布置,加载或卸载均由人工配合吊车进行。

具体方法为:

(1)第一次加载布设216袋,即横向6袋,纵向36袋,每袋重1.2T,计259t。

(2)第二次加载布设150袋,即横向6袋,纵向25袋,每袋重1.2T,计180t,共重439t。

(3)第三次加载布设75袋,即横向两端横梁的位置每端横向6袋,除横梁外其他方向横向3袋,纵向均匀放置21袋,每袋重1.2T,计90t,共重529t。

(4)卸载过程与加载过程相反,按加载反向程序依次卸载,以防出现偏压失稳等不安全因素。

七、预压监测

布设好观测杆后,按加载及卸载步骤分别测量各级荷载下的监测点沉降量,并在卸载后全面测量各监测点的回弹量。

沉降观测过程中,每一次观测均找测量监理工程师抽检,并将观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同意。

(1)支架安装完成,荷载加载前对各观测点进行观测,测点标高为H0。

(2)第一次加载完成,对各观测点进行观测,记录标高为H1,观测必须全过程进行,若发现变形量异常立即停止加载进行应急处理,查找原因处理后才能继续进行。

(3)第二次加载完成,对各观测点进行观测,记录标高为H2,观测必须全过程进行,若发现变形量异常立即停止加载进行应急处理,查找原因处理后才能继续进行。

(4)第三次加载完成,对各观测点进行观测,记录标高为H3,观测必须全过程进行,若发现变形量异常立即停止加载进行应急处理,查找原因处理后才能继续进行。

(5)持荷观测

持荷观测是支架“加载预压”的最重要一环,加载完成后应持荷观测24h,并做好记录,测点标高H4,通过持荷测量可推算出支架模板荷载作用下的总变形量。

在观测过程中,若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进行紧急疏散处理。

(6)卸载完成观测

卸载完成后,对各观测点进行测量、记录各测点标高H5,通过卸载测量可推算出支架模板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量与残余变形量。

八、数据分析整理

测量人员用专用表格对每次测量数据进行详细记录,根据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整理、修正,得出系统变形量。

根据测量出各测量点标高值,计算出各观测点的变形如下:

(1)永久变形(即非弹性变形)δ1=H0-H5。

通过试压后,可认为支架、模板、方木等的非弹性变形已经消除。

(2)弹性变形δ2=H5-H4。

根据该弹性变形值,在底模上设置预拱度δ2,以使支架变形后梁体线型满足设计要求。

(3)根据H1、H2、H3的差值,可以大体看出持续荷载对支架变形的影响程度。

观测必须全过程进行,若发现变形量异常立即停止下一步工作并作应急处理,查找原因处理后才能继续进行。

九、调整底模标高

对于已进行预压区段,卸载完成后记录好观测值,整理出预压沉降结果,根据该弹性变形值,在底模上设置预拱度δ2,以使支架变形后梁体线型满足设计要求,预拱度按二次抛物线线形通过调整碗扣支架顶托的标高进行设置。

调整底模标高公式为:

底模顶面标高=梁底设计标高+δ2的平均值。

十、资源配置

箱梁采用砂袋堆载,运输采用大板车,吊装采用QLY25C轮胎式起重机。

10.1、物资材料,机械配置

机械主要为QLY25C轮胎式起重机一辆,大板车一辆。

10.2、施工测量

经理部设专职测量工程师负责预压过程中沉降观测。

测量过程中严格执行复核制度。

配备的测量仪器为DSZ2水准仪1套。

10.3、劳动力组织

预压过程中主要是灌装砂袋,砂袋堆码及卸载,计划投入施工人员17人。

劳动力配备及任务划分

序号

工种及班组名称

人数

任务安排

1

测量人员

3

支架及地面沉降观测

2

现场领工员

2

现场施工安排

3

安全员

2

现场安全防护

4

堆载人员

10

砂袋堆码

十一、安全保证措施,注意事项

11.1、安全管理目标

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建成安全达标工地。

11.2、安全管理措施

11.2.1支架预压吊装作业在夜间和中午分次进行,保证光线充足,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11.2.2设置专职交通管理人员,对本工程施工期间,特别是夜间,确保现场安全。

 11.2.3吊装作业时,专职安全员要现场指挥,并组织多人疏导,确保施工安全;

11.2.4施工围栏栏杆采用红黄两色反光漆涂刷,支架外面布置安全防护网,下面布置防坠棚,确保行人和车辆安全;

11.2.5临时封闭机动车道时适当增加警示标志的布置长度,做好安全防护;

11.2.6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现场指挥,重视交通安全,及时同有关部门联系,对提出的问题积极解决;

11.2.7对吊装司机严格进行上岗的安全教育和交底,规范吊装作业。

11.2.8起重吊装“七不吊”规定:

①起重臂和吊起的重物下面有人停留或行走不准吊;②起重指挥应由技术培训合格的专职人员担任,无指挥或信号不清不准吊;③钢筋必须捆扎牢靠,多点起吊。

捆扎不牢靠不准吊;④吊砂袋必须要有满足要求的钢筋笼装运;⑤多机作业,应保证所吊重物距离不小于三公尺,无安全措施不准吊;⑥六级以上强风区不准吊;⑦斜拉重物或超过机械允许荷载不准吊。

十二、文明施工措施

1、施工场地的遗弃物、废油等集中进行预处理后,采用专用车辆运输至指定的处理厂或存放点,严禁乱流乱淌,防止污染水源,破坏环境。

2、施工场地周围开挖排水沟,做到排水畅通,场内不得积水、积污,应充分考虑其对原地面排水的影响,以免阻挡地表径流的排泄,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3、注意夜间施工的噪音影响,尽量采用低噪音施工设备。

少数高噪音设备尽可能不在夜间施工作业,必须在夜间从事有噪音污染的施工应先通知附近居民,以征得附近居民的理解,如有可能采取限时作业措施。

4、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须定期洒水养护,避免产生扬尘,定期专人整修,保持平顺。

司机要文明行车,礼貌行车。

各工点施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做到有序展开,工完料尽,场地恢复平整。

5、加强各种车辆清洗、保养工作,尤其是进入城市市区车辆必须清洗干净。

各种易产生扬尘的运输物资,在车箱顶部覆盖、密封。

6、现场设安全生产宣传牌,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和危险区域、主要通道口都设置醒目的安全宣传标语或合适的安全警告牌。

图牌规格统一、位置合理、字迹端正、线条清晰、表示明确,图牌前严禁堆物。

过渡道路两端应按规定设防护栏及警告标志,夜间应挂警示灯。

7、堆场要平整,按场地布置图分类堆放,堆放物二侧有分隔间距和标志,多余的材料与物品及时退场,无散乱物件。

十三、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为了健全组织、职责分明,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由局指指挥长做组长,分部经理、书记为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为组员,抢险队由分部各部门成员组成,应急预案小组如下:

组长:

杨涛王洼

副组长:

袁世雄杨建坤

组员:

祝志虎、雷鸣、姜绍洪、韩浩、常现军、孟德江、王大林

13.1、施工现场工伤事故应急预案

施工现场发生脚手架倒塌,砂袋掉落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触电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火灾事故后,首先针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现场处理,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必须首先抢救伤员,拨打120急救电话,急送医院抢救医治。

13.2、工伤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首先抢救伤员及国家财产,保护现场;采取措施制止事故扩大和蔓延。

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必须建立和健全紧急救援职责;根据事故紧急救援领导职责及职责分解,本工程救援措施第一责任人为项目生产副经理;其他管理人员为救援队伍必须配合人员。

被抢救人员以就近医院救治为原则,同时可根据受伤部位送专科及特色医院,中毒视情况立即报告卫生部门;火灾立即报告消防部门。

据灾情制定现场紧急措施,立即在现场布置警戒线,并维护现场秩序,组织做好人员,车辆疏散工作。

查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根据事故调查和处理程序,组织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施工伤事故的现场调查:

事故发生后,由工程施工队协同有关部门对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同时,有关部门应对相关的应急响应文件的有效性进行评审和修订。

项目部应做好受伤人员的伤后安置措施及工伤误工评定。

工伤事故的报告和记录:

包括本事故调查报告及工程一般事故的处理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