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大学女校长和女性领导力.docx
《领导力大学女校长和女性领导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力大学女校长和女性领导力.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领导力大学女校长和女性领导力
大学女校长和女性领导力”之魅
李汇群
2006年金秋的北京,我们迎来了第三届世界大学女校长国际论坛暨第四届亚洲传媒论坛的盛会。
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女校长和专家出席了会议,使得我们得以共睹女界精英的风华,分享她们成功的经验和体会。
在中国这样的东方古国,几千年以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训导被奉为信条。
于是,虽然有了女扮男装的花木兰,咏絮成诗的谢道蕴,颠倒乾坤的武则天,寥寥无几的传说和史实,在肯定女性才能的同时,女性话语和记载本身的缺失,却更真实地反映了这是一个男性的国度。
近代风云变幻的车轮碾碎历史的桎梏,中国妇女解开小脚走进了新时代。
然而,如何做好女性,什么样的女性算是成功女性,成功女性如何谱写自己的人生,莫衷一是的答案,依然让21世纪的女性感到迷惑。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
幸运的是,第三届世界大学女校长国际论坛暨第四届亚洲传媒论坛得以在北京举行,诸多大学女校长和学界精英出席了盛会,她们的现身说法,为我们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女性提供了最生动的诠释。
在“大学女校长与女性领导力”分论坛中,数十位大学女校长,围绕女性领导力的主题,发表了她们对女性人生和女性领导艺术的独特见解。
由于作者大多数是长期在高校一线领导位置上工作的女性,她们的体会,有更多女性自身的感悟和经验,听来亲切自然,更能给人切中肯綮之感。
北京外国语大学前校长陈乃芳女士首先提到了大学校长对高等院校发展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
作为大学校长而言,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做到的是职业化和持续不断地学习。
而高等院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大学战略规划的制定、师资队伍的培养、管理体制的突破、科学研究、特色学科建设、社会服务、资金募集、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大学校长都大有可为。
她的发言中并没有太突出强调女性身份的特殊性,也正是在这种宏观自信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在领导者的位置上,其实并没有太多性别的差异。
领导者和女性领导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差别和特异。
具体到每个人而言,在到达成功之前,都会有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要经过。
天津大学的邢敏书记在她的发言中,敏锐指出了约束高校中女教职工发展的种种瓶颈。
作为高校发展生力军的女教职工,在承担使命和责任的同时,面临着压力与挑战,困惑和尴尬。
归根到底,仍然是传统的社会观念,限制了女性向更高更远的地方飞去。
要冲破现状,一方面要靠女性个人主体观念的加强;另一方面,社会的鼓励和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她重点强调,社会应该积极寻求多方支持,创建和谐发展环境。
女性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政府和高校应为知识女性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宏观和微观的社会和校园环境。
政府要真正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推动男女平等的真正贯彻落实。
女性的解放和发展,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和中国女校长的沉重相比,来自国外的大学女校长,更多从女性自身特点出发,探讨了女性个人发展和女性领导艺术之间的相关性。
格鲁吉亚外交学院院长塔玛拉女士认为,妇女管理任何一家机构,不管这个机构是不是教育机构,她会从本性和女人的天性来做事。
女性孕育生命,寻求独立的过程,和大学校长教导学生基本规矩,学会技巧和能力的过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在这种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从容之中,她谈到了在自己的领导过程中,作为女性的天性始终在发挥作用。
这体现在教育和再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与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关系处理、教授学生生活技巧和职业技巧上。
在这些方面,她采用的是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
在她看来,当妇女把自己的观念和技能,紧密地与她们作为母亲和女人基本角色的作用和目标联系起来时,妇女的社会参与就不仅仅是数量上的,而且是质量上的了。
男性用理性来指导工作,女性也一样,同时她们还用她们的心、感觉和直觉来指导工作。
这样,她们在看问题时就能够同时考虑到问题的各个方面,不仅仅是对问题作出判断,而且是感觉问题。
女性的感性,在一般的观念中,往往被认为是与领导者不相符合的特质。
塔玛拉女士却从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出发,认为女性的感性可以很好地和领导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女性独特的领导艺术。
究竟孰是孰非,孰轻孰重,或许没有太多绝对的分野,具体到每个人,具体到每件事,分寸和把握,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对于女校长来讲,也是如此了。
相比于男性,女性的职业道路显得漫长而艰辛,而且往往由于生育等问题,它的连贯性会被打破。
来自德国艾里斯社科大学的克里斯蒂纳校长,在介绍了艾里斯社科大学和德国女性取得的不俗成就之后,仍然有着这样沉重的感慨:
女性在高等教育的职业生涯是非常艰辛和不易的。
不论是社会大环境,还是学校自身,都没有推进女性职业的发展,反而还有阻碍作用。
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有耐心地进行大量宏观的和微观的措施。
在日本大学的渡边馨女士看来,即使在日本这样传统男尊女卑的国度,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进入高等教育领域,男性也越来越重视他们的工作,因为他们意识到了,他们必须和女性一起竞争,即使在那些理所当然的“他们”的领域。
而这种竞争,在渡边馨看来,是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的。
由此看来,行动就会导致改变,而论到改变的方法和途径,也就离不开行动了。
以色列的Nemesh项目计划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这个计划是独特的创新的赋权和领导力项目,它的目标是通过改变10年级高中学生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和行为,以及通过赋权来发展年轻妇女的领导力。
这个项目提供关于社会不平等和刻板印象的知识,帮助人们提高自我意识,改变关于性别不平等的态度,培养年轻妇女的领导力,鼓励青年女性发展职业计划。
与其他同类项目的不同在于,这个项目的培训对象还包括年轻的男性,因为这个项目的发起者深刻意识到了,只有当男性作为进程的一部分参与进来,变化才会发生。
这个项目力求让男性意识到妇女领导力对他们的好处以及对整个社会发展的贡献,以改变年轻男性对他们的女性同伴的态度和方法。
通过近十期的培训,男女学生对这个项目都做出了很高的评价,也表示了相当的满意度。
从中可以发现,性别不公平的现状已经成为固有的社会秩序,而要改变这种现存的社会秩序,大学校园是最好的实施计划的培训基地。
在这个过程中,女校长、女教师在成为受益者的同时,能够极大地发挥她们自身的作用。
年轻的男女学生,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能够得到相关的有益的关于性别的知识,他/她们的人生将受益非浅,而这种益处将在他/她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发挥作用,也将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渐渐改变固有的社会观念和秩序。
在上述这些发言中,可以发现,不断被强调的就是女性的领导作用。
高校中的女性应该如何发挥她们的领导作用?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南茜校长认为,作为高等教育领导者,当女性领导人指导下一代女性领导者时,她们有独特的优势和责任帮助年轻女性塑造未来。
在当今世界,服务建构秩序的理念已经渐渐深入人心,指导和服务,在帮助他者认识世界,建构自我的过程中有相通之处。
从这点上,也可以说指导,是女性领导者发扬领导艺术的重要方面了。
尼泊尔的曼茹校长是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对传媒得天独厚的把握,使得她能够从传媒和教育的角度来更清晰地透视女性的角色。
在她看来,社会和政府应该为提高妇女地位营造基本的社会环境,那些有足够能力和资历从事技术和行政工作的妇女应该有机会获得最多的优先权,每个人的意识中都应该对妇女的社会地位予以尊重。
为达到所有这些目标,大众传媒应该扮演一个最有效的角色,即怎样使妇女有更好的机会参与发展。
上善若水,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谷晓红校长强调中国传统的柔性管理,认为这种柔性管理的方式更适合女性的优势和特长,女性领导在管理工作中应该既要坚韧干练,滴水穿石,又要谦柔善良,以柔弱战胜刚强,做到刚柔相济。
大连理工大学的薛光校长通过数据统计论证了女性管理者事业成功的客观性,运用妇女学相关研究成果论证了女性大学校长角色价值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了女性大学校长是大学和谐体系的构建者和发挥女性天然亲和力优势,以调停者角色构建良好学术生态的论点。
究竟是应该先做女人,还是先做人,女性个人成功的愿望和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二者之间始终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女性管理者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同之间应该如何适度均衡?
中国矿业大学的张爱淑书记从经济学视角探讨了这个问题,探求了女性在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建构中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使其达到满意的组合的可能。
女性担任大学校长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中国药科大学的张福珍书记认为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女性管理者拥有比男性更多的优势。
她们在管理中融入其特有的母爱和人文关怀,能更有效地调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女性领导要把握角色,找准定位,在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上更多地体现女性特点,发挥女性管理优势,从而形成独特的领导风格。
南京理工大学的刘丽华校长从建设和谐校园的角度出发,对高校新领导观提出了新的看法。
和传统的硬性领导相比,现代领导艺术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软性的领导方式,沟通、了解和把握他人的需要都应该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总而言之,现代领导艺术应该是方圆兼顾的领导艺术。
作为女性领导而言,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领导观,要善于处理社会角色中面临的冲突,要善于学习引领和创新,提高领导能力。
最重要的,是要发挥高校女领导自身的优势,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有所作为。
广西大学的黄维义校长在强调女性领导人能力的同时,对女性领导人的魅力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她认为校长是灵魂,其人格魅力对学校的发展起着榜样和引领作用,女校长因为性别原因尤其如此,受到关注的成分大于男校长,因此培育和经营自己的个人魅力也应该成为治校的一种理念。
女校长在做好学校领导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做一个享受事业和享受生活的优雅女性。
也是从女性的柔性管理出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陆士桢校长认为女性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做新型的领导者。
为此,女校长需要研读马列经典著作,要有意识地发挥女性领导者的优势,努力追求领导风格的和谐。
还要发挥协调优势,建设和谐的领导团队。
在传媒时代,网络媒体的兴起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生力军,如何利用网络媒体,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为了大学女校长的当务之急。
在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郭淑敏书记看来,大学女校长在网络教育中的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体现和加强:
加强对网络教育的关注,认真解决网络教育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网络教育的效果等。
而来自埃及、印尼和蒙古的女校长们,也都从她们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出发,谈到了高等教育发展和女校长作用的问题。
她们的感受,对我国的教育和女性发展事业,有一定的裨益和借鉴作用。
古人云,“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
论坛的顺利举办给众多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从中引起共鸣!
概述
(二)
“现代大学体制与发展模式”之辩
王琴
2006年8月,“第三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暨“第四届亚洲传媒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
本次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联合主办。
在这次论坛上,来自34个国家的119位大学女校长,94位知名传媒学界、业界专家参与盛会。
论坛以“和谐世界、文化多样——大学和媒介的责任”为主题,共同探讨了媒介、教育与女性在新时期的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21世纪,现代大学体制已经具有越来越成熟和完善的发展模式。
在高等教育领域,不同社会文化在交融中互相影响,也同时彰显着各自的特点。
纵观全球的大学体制与发展模式,既有趋同性的国际化的发展标准,也更多的体现出不同高校自身的发展特色。
在第三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现代大学体制与发展模式”作为四个分论坛主题之一,吸引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多位大学女校长参与谈论,共同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高等教育与现代大学的发展。
一、高等教育纵论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它已经成为关系一个国家经济文化的重要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方向。
在世界文化日趋多样化的今天,高等教育的对于整个教育体系乃至社会发展都具有示范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它直接为社会培养从事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与社会的接轨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明显的。
在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都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它承载了很多社会期望,也肩负着直接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的责任和压力。
可以说,高等教育的发展聚焦着全社会关注的目光。
不同国家在发展高等教育方面都会各有侧重,针对具体的国情制定具体的发展方略。
斯里兰卡十分重视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制定,为促进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进行了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改革。
斯里兰卡开放大学副校长乌玛?
库马拉斯瓦密教授指出,斯里兰卡通过改革传统的教育体系,构建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和建设远程教育系统等三种不同的渠道推动了高等教育在斯里兰卡的普及和发展。
而她所在的斯里兰卡开放大学正是以远程教育为主的大学,该校以便捷的现代教学手段在斯里兰卡拥有数量众多的注册学生,占斯里兰卡大学注册学生总数的40%。
在澳大利亚,近20年来的全国高教政策体制一直强调教育的公平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不断的扩大教育机会,希望能使更多的社会成员公平的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但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也带来了有限教育资源的紧张与压力,学生数量的增长引发了教育经费、组织、管理、教育模式等许多相关问题。
近年来,澳大利亚学生的大量增加,但是支持教育的公共财政则逐渐紧缩。
政府资助减少,对高校的监管也更加严格,各所大学都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办学压力。
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校长珍妮斯·福德教授以本校的发展为例,分析了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对大学发展的影响,也探讨了学校针对这样的现实状况所采取的各种应对策略,以及如何在全球潮流和本土现实中,积极促进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
大学教育的发展也要注意可持续性,土耳其伊兹密尔技术学院校长塞姆瑞阿?
毋勒库乌教授指出,在土耳其,高等教育带动了国家技术革新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技术革新和性别问题成为整个国家最为关心的话题。
与许多西方国家相比,在土耳其大学中,女性被录取以及获得一定的职位要容易些。
但在科学和工程学较高层次中,女性的比例却较小。
这也意味着女性对重大科学议题的决策贡献小于男性,而这些都对学术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
国际化发展需要加强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也促使大学要致力于成为世界性的学术交流平台,吸纳世界科学文化的精华,以提高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大学要通过传播和交流科研信息,提高自身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27届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资格的建议》,鼓励各国互相承认高等教育学历,这大大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发展,加强了学者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流。
针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将促进国际领域的师生交流和资历互认,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实践的重要措施,在教育的全球化发展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努力建立国际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
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副校长蕾莎?
洛巴斯塔亚教授介绍了学校的国际交流的举措和成果。
该校坐落于贝加尔湖岸,贝加尔湖的丰富自然资源使得学校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来发展国际教育项目和工程。
学校的很多国际科研和教育项目吸引了世界各地不同学科学者来到这儿进行研究学习。
大大促进国际间的科学教育的合作,推动了世界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发展。
二、现代大学体制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建立现代大学体制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
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高等教育的专门法。
它提供了许多新的办学思路。
内容涉及高校内部管理体制问题、高校自主办学问题等,在很多方面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
在政府号召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加入WTO的社会大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多的集中到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上,也引发了对大学体制变革的热烈讨论。
现代大学体制的建立需要在高校的制度建设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在高等教育发展日益国际化的今天,中国的大学发展需要更多地借鉴其他国家,尤其是高等教育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的大学体制建设的经验。
新西兰梅西大学校长甘丽亚教授认为,大学作为国家公共服务机构,是为国家输送高级研究人才的重要基地。
大学在通过研究进行知识创新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大学的发展需要建设一支具有较强研究实力的科研队伍,并争取更多的经费进行基础学科研究。
此外,大学不仅仅要发表研究成果,还要从知识产权中创造价值。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艺术大学前校长米莲娜?
德拉吉塞维克?
塞西克教授强调,大学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定位,努力建立自身的发展哲学和组织文化。
不同学校的历史、文化和发展体制都是很不一样的。
现代大学的发展有不同的模式和路径,包括作为实验室研究平台的大学、产业化大学、教学机构为主的大学、社会责任为主的大学、商业性大学等。
大学只有明确界定自身不同的发展哲学,才能获得很好的发展前景。
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缺乏创业传统的国家里,一所大学如何成为创业型大学?
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前校长芳达?
斯坦科维奇教授以本校的发展为个案,进行了深入研究。
创业型大学需要多方面的创新实践,包括为大学营造创业环境。
诺维萨德大学面向所有学生开设企业课程,将创业作为一种学术原则,同时加强大学与其管理委员会间的思想、信息和科研成果的交流等等。
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了大学科技园,提供各种优厚条件,鼓励学生自己创业,积极促进学校的发展。
在借鉴国外大学发展经验的同时,中国高校的也很重视自身特色的社会文化背景。
建立现代大学体制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各所高校都在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努力推进学校的体制革新。
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惠桂芝教授认为,高校的科学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大学的科学发展之路。
重点要处理好学校发展的规模与质量的关系,走特色发展之路;注重内涵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北京服装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服装命名的公办高等学校,围绕服装艺、工、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开创了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服饰文化相融合、艺术设计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办学特色。
学校规模稳定,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大学的发展也需要一个出色的领导班子。
在中国美术学院,领导班子建设被作为学校建设的重点。
学院党委书记毛雪非教授介绍了学校建设发展的经验:
学校一直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领导班子驾驭全局的能力,增强班子的整体合力,有力推进了学院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实现了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安徽大学副校长韦穗教授指出,高校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人才资源库,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校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途径促进大学发展,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核心动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也要针对不同高校的类型特点,积极推行分类管理策略,通过加快对高校的分类进行立法和加大对高校办学的经费投入来予以保证。
大学的基本结构是学科结构。
在学科组织结构中,学科带头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他(她)们是大学中高层次的特殊人才群体,是学科发展的引领者,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工业大学沈传缘书记认为,推动高校的建设发展,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队伍。
高校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成长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高校的发展应该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政策环境,科学地评价学科带头人,正确地处理好学科发展中的几个关系,加速学科带头人的成长。
三、特色办学概览
大学的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是一种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
高校的办学特色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理念,是一所高校获得持续良性发展的基础。
一般来讲,办学特色应该具有三个基本特质:
独特性,稳定性和发展性。
高校只有形成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优势,在充分张扬个性、发挥优势的过程中提升办学水平与综合实力,才能在国际国内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社会需求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局面,大学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
“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要区别不同地区、科类和学校,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
制订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各种类型的学校合理分工,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
”这就对我国高校的特色办学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由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不同的大学都在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在本次论坛中,来自不同大学的女校长以本校的发展情况为例,阐释了她们对特色办学的理解和实践。
中央音乐学院面对国际间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根据学院的历史、传统和优势,制定出以加强内涵建设为主,采取小而精、多样化、国际性的发展模式。
陕西师范大学以师范性、综合化、研究型作为学院发展战略,希望完成三个历史性转型:
一是要实现从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转型;二是要实现从单一的师范大学向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大学转型;三是要实现从现在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向将来的研究型大学转型。
广西民族大学强调在学科建设中提升办学特色,凸显“民族性、地方性、国际性”,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逐步形成独特的办学优势。
景德镇陶瓷学院坚持“脑手并用、科艺结合”的办学理念,以弘扬中华陶瓷文化、传承千年文明、振兴陶瓷工业为使命,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湖南女子职业大学是国内少数几家女子大学之一。
学校将特色办学作为最重要的发展战略,女子大学的特色办学是是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系统工程,。
这既是女性成才的个性化需求,也是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在特色办学的过程中,以树立特色办学的理念为先导,找准学校的办学定位为立足点,选择特色办学的路径为重点,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为关键,积极探索女子大学的特色办学之路。
大连外国语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时代,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专门人才需求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作,其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关键。
学院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思考性建议,对其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女性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
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在创办高水平大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在厦门大学8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女性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厦门大学积极重视学校女性人力资源的发展,认真总结和分析了学校开发女性人力资源的基本经验。
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需要自身的积极努力,也需要学校为女性发展提供的宽松的环境、积极的支持的氛围。
在高等教育中对学生的培养包括知识学习体系和人格培养体系。
人格培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落实。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沈阳建筑大学努力打破原有学科专业门类的局限,重视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学校从人文精神教育、雷锋精神教育、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建设等方面入手,立足学校实际,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高尚人格,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高等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学科门类,在中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医学教育通过多年实践,逐步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规律和特点,形成了特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广西的5所高等医学院,是广西地区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