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1101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

1.在下列情况中,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有(  )

A.表演精彩动作的芭蕾舞演员

B.研究汽车轮胎上各点的转动情况

C.研究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运动情况

D.一百米赛跑冲过终点时的运动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明确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知道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被忽略,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研究表演的芭蕾舞演员,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A错误;研究轮胎上各点的运动情况,轮胎的形状不能忽略,轮胎不能看成质点,B错误;研究平直公路上行驶汽车的运动情况,汽车的形状可以忽略,所以汽车能看成质点,C正确;长跑中运动员,形状可以忽略,所以运动员能看成质点.但是在冲线时需要考虑运动员的形状与姿势,不能看作质点,故D错误.

2.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  )

A.位移、时间、速度B.质量、速度、平均速度

C.路程、时间、加速度D.速度、力、位移

【答案】D

【解析】

【分析】

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详解】A.时间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位移、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故A错误;

B.质量是没有方向的标量,速度、平均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故B错误;

C.路程、时间是标量,加速度都是矢量,故C错误;

D.速度、力、位移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D正确。

【点睛】对于矢量与标量,要抓住两大区别:

一是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二是运算法则不同,矢量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标量运算遵守代数加减法则。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最早是牛顿提出的

C.牛顿第二定律表明受外力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小

D.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

【详解】A.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力是改变物体一状态的原因,所以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故A正确;

B.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最早是伽利略提出的。

故B错误;

C.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受力等因素没有关系。

故C错误;

D.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没有关系。

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我们对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概念的理解,尤其是要知道质量的大小是唯一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

4.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A、重力产生了使物体下滑的效果及压斜面的效果,故两分力即图中所示,故A正确;

B、重力产生了向两边拉绳的效果,故B正确;

C、重力产生了向两墙壁的挤压的效果,故两分力应垂直于接触面,故C错误;

D、重力产生了拉绳及挤压墙面的效果,故D正确。

故选ABD。

5.一辆沿笔直的公路做匀减速运动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m的电线杆共用5s时间,已知它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m/s,则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

A.10 

B.5 

C.

 

D.2 

【答案】B

【解析】

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为

,又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为

,联立得:

,解得:

,选B.

6.如图所示,一架航模飞机沿虚线匀速飞行,则空气对其作用力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飞机受力情况,根据飞机运动,结合飞机受力情况得到空气对其作用力方向;

【详解】航模飞机沿虚线匀速飞行,故处于平衡状态,合外力为0;又有航模飞机只受重力和空气对其作用力,那么根据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则空气对其作用力竖直向上,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该题属于二力平衡问题,判断飞机处于平衡状态是解答的关键。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7.下列各图(均为直线)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详解】A.图像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图像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图像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大,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图像表示速度时间图线中,速度随时间不变,为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搞清速度时间图线和位移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速度时间图线中,匀速直线匀速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在位移时间图线中,匀速直线运动的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8.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也为正

B.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C.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D.加速度为负值,物体也可能做加速运动

【答案】AD

【解析】

【分析】

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

【详解】A.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正,故A正确;

B.物体的加速度增大,如果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则速度越来越小,故B错误;

C.速度越来越大只能说明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而加速度可以越来越小,故C错误;

D.加速度为负值,如果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故D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9.如图所示的对物体A的四幅受力图中,正确的有(  )

A.

A静止不动

B.

A静止不动

C.

A、B沿斜面一起匀速下滑

D.

A沿斜面匀速下滑

【答案】BD

【解析】

【分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假设法及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详解】A.中A处于静止,则杆一定受球面或地面的摩擦力;故A错误;

B.A一定受地面的支持力及重力;球与斜面没有挤压,故不受斜面的弹力;故B正确;

C.物体A匀速下滑,则物体一定受力平衡,而图中很明显合力不可能为零;故C错误;

D.对A分析,A处平衡状态,合力为零;故一定受向上的摩擦力;摩擦力与支持力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受力分析,要注意在受力分析中不能漏力更不能添力;可以采用假设法等进行判断,每一个力要找到其施力物体.

10.如图所示,水平力F将物体P压在竖直墙上,物体P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正确的是(  )

A.若增大F,则P所受摩擦力增大

B.若减小F,则P所受摩擦力不变

C.若在P上放一物体,则P所受摩擦力增大

D.若在P上放一物体,则P所受摩擦力不变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

物体保持静止,受合力为零,竖直方向受重力和静摩擦力平衡,水平方向受手的压力和墙壁的弹力平衡,当压力增大时,竖直方向受力不变,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等于重力,压力增大,对墙壁的压力增大,最大静摩擦力增大,选项BC正确。

考点:

静摩擦力

【名师点睛】当重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处于静止,摩擦力大小等于外力大小;当重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处于滑动,则摩擦力等于动摩擦力因数与正压力的乘积。

本题处理的关键是学会区别静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引起它有运动趋势的外力,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

11.在同一地点,甲、乙两物体同时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对0~6s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2 s末和6 s末

B.两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2 s末

C.4s末甲在乙后面

D.乙物体先向前运动2 s,随后向后运动

【答案】AC

【解析】

【分析】

v-t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判断2s和6s内两物体位移是否相等即可判断是否相遇;图线上某点对应纵轴坐标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

【详解】A.t=2s时乙的位移为x=

×2×4=4m,甲的位移为x′=2×2=4m,两者位移相同,又是从同一地面出发,故2s末时二者相遇,同理可判断6s末二者也是相遇,故A正确;

B.1s末两物体相距的距离等于一个小三角形的面积,而4s末两物体相距的距离等于2s-4s之间三角形的面积,明显4s末二者的距离最大,故B错误;

C.4s时甲的位移为x=4×2=8m,乙的位移为:

x′=

×2×4+

×(2+4)×2=10m;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故4~6s甲在乙后面,故C正确;

D.乙的速度一直为正,说明其运动方向始终未发生变化,故D错误。

【点睛】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根据面积关系即可以得出位移关系。

三、实验题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

12.某同学在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实验中,利用图钉、平板、橡皮条、弹簧秤及铅笔刻度尺进行有关实验,

(1)图中B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

(2)如图2所示是甲、乙两名同学在做“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得到的结果。

若按实验中要求的符号表示各个力,则可判定其中______(填甲、乙)实验结果是尊重实验事实的。

(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两弹簧秤拉力的图示在图丙中作出,方格每边的长度表示1N,O是橡皮筋的一个端点。

按照作图法可得合力的大小为______N。

(4)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答案】

(1).3.6

(2).甲(3).7(4).AC

【解析】

【分析】

(1)由图示弹簧测力计确定其分度值,读出其示数;

(2)利用平行四边形画出合力的理论值再和实际的合力进行比较;

(3)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

(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原理是:

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对比。

合力的理论值使用作图法,需要记录两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实际值的测量则使用等效替代,需要测量结点O的位置及力的大小。

另外实际值与测量值比较方法,是在同一点作出两力的图示,比较是否近似重合。

【详解】

(1)由图示可知,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其示数为3.60N;

(2)该实验中F是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出的合力,而F′是通过实际实验得出的,故F′应与OA在同一直线上,而F与F1、F2组成平行四边形,故甲符合实验要求。

(3)由图可知,

可知图中方格的单位长度为表示力的大小为1N,做平行四边形如图:

由图可得,两个分力的合力的长度为7个长度,所以合力的大小为7N;

(4)本实验,弹簧称的拉力应不超过量程,两个弹簧称拉力的大小没有要求,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故A正确;根据共点力平衡可知,橡皮筋的拉力不是合力,而是两个合力的反方向的力,故B错误;根据实验的要求,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故C正确;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则需同时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与方向,故D错误;故选AC。

【点睛】本题比较简单,直接考查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如何进行操作,对于基础实验一定熟练掌握才能为解决复杂实验打好基础。

13.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

实验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后端拖动的纸带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砝码及砝码盘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越大越好

(2)先接通电源,小车由静止释放,获得的一条纸带如图乙,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

为0.02s。

他从比较清晰的A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测量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并标在纸带上各点的下方,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m/s2,打D点时物块的速度v=______m/s。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②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答案】

(1).BC

(2).0.40(3).0.18(4).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5).C

【解析】

【分析】

(1)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小车不能与砝码和砝码盘相连,实验时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根据实验注意事项分析答题。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与瞬时速度。

(3)分析图示图象根据图象特点分析答题;当小车质量远大于砝码质量时小车受到的拉力近似等于砝码重力,当砝码质量过大时小车受到的拉力明显小于砝码重力,a-F图象发生弯曲。

【详解】

(1)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小车前不挂砝码及砝码盘,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恰好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为使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细线拉力,应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为充分利用纸带,实验时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故C正确;为充分利用纸带,在纸带上打适量的点,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不是越大越好,故D错误;故选BC。

(2)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t=0.02×5=0.1s,

由△x=at2可知,小车的加速度:

a=

=0.40m/s2,

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

vD=

=0.18m/s;

(3)①由图示图象可知,OA段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a与F成正比,由此可知:

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②当小车质量远大于钩码与钩码盘质量时小车所受拉力近似等于钩码与钩码盘的重力,当钩码和钩码盘的质量较大时,小车受到的拉力明显小于钩码和钩码盘的重力,a与F不成正比,a-F图线发生弯曲,故C正确;故选C。

【点睛】对于实验,我们要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注意事项这几点去理解。

对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关键明确平衡摩擦力的原因和要求满足砝码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理由。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4.0分)

14.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刹车措施的时间)为0.4s,但饮酒后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大约会增加0.3s.若某轿车在道路上以72km/h的速度行驶,刹车后减速运动过程中轿车的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减速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求:

(1)轿车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

(2)正常情况下,从发现情况到轿车停止行驶的距离

(3)饮酒后,从发现情况到轿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将增大多少.

【答案】

(1)2.5s

(2)33m(3)6m

【解析】

试题分析:

(1)设减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a,所用时间为t.由题意及图象知,轿车初速度为:

v0=20m/s、末速度为:

vt=0、位移为:

s=25m

由运动学公式得:

0−v02=2as

代入数值解得:

a=-8m/s2

t=2.5s

(2)正常情况下,从发现情况到停止行驶的距离为:

x1=v0t1+s=33m

(3)饮酒后,从发现情况到停止行驶的距离为:

x2=v0(t1+△t)+s=39m

增加为:

△x=x2-x1=39-33=6m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轿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基础题。

 

15.质量分别为1kg、2kg、3kg的木块a、b、c与两个原长均为10cm、劲度系数均为500N/m的相同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如图所示,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

开始时p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

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p弹簧的左端,直到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取g=10m/s2.求

(1)开始时q弹簧的长度;

(2)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绳子对b的拉力大小;

(3)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

【答案】

(1)开始时q弹簧的长度为6cm;

(2)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绳子对b的拉力大小为50N;(3)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为20cm。

【解析】

【分析】

(1)刚开始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此时b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即可求出开始时q弹簧的长度;

(2)根据平衡条件可知,c刚离开时,绳子的拉力等于bc的重力之和;

(3)c开始离开水平面时,弹簧q处于拉伸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明确拉伸量,再分析弹簧q的水平拉力,根据胡克定律可确定形变量,从而确定p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

【详解】

(1)刚开始弹簧q处于压缩状态,设其压缩量为x1,则:

kx1=mbg

x1=4cm

l1=l0-x1=10-4=6cm;

(2)最终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绳子对b的拉力大小为:

T=(mb+mc)g=(2+3)×10=50N;

(3)最终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弹簧q处于拉伸状态,设其拉伸量为x2,则:

kx2=mcg

x2=6cm

最终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拉弹簧p的水平拉力大小为:

F=T=50N

则弹簧p的伸长量为:

x3=

=

=0.1m=10 cm

p弹簧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

x=x1+x2+x3=4+6+10=20 cm

【点睛】本题考查了胡克定律和共点力平衡的基本运用,关键选择好研究对象,结合共点力平衡,以及抓住弹簧的初末状态分析求解。

16.如图1所示,t=0时,质量为0.5kg的物体从倾角a的光滑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粗糙的水平面(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

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随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

(3)物体通过的总路程。

【答案】

(1)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大小是4m/s2;

(2)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2;(3)物体通过的总路程是66.7m。

【解析】

【分析】

(1)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求解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由图象的斜率求得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

(3)由速度时间公式求物体从A到B的时间,再由位移公式求物体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由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物体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路程,从而得到总路程。

【详解】

(1)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大小为:

  a1=

=

=4m/s2;

(2)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大小为:

 a2=|

|=

=2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ma2。

可得μ=0.2

(3)设物体从A到B的时间为t,则

 vB=a1t

由图得:

12=vB-a2(4-t)

解得t=

s

所以xAB=

=

=

m

 vB=a1t=

m/s

xBC=

=

m

故物体通过的总路程S=xAB+xBC=

m≈66.7m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要知道两个过程之间的联系,如位移关系、速度关系,运用运动学公式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