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回采作业规程.docx
《102回采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2回采作业规程.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2回采作业规程
巴合煤矿北块段
回采作业规程
工作面名称:
102回采工作面
编制单位:
生产科
编制日期:
2013年3月19日
施工单位:
采煤队
会审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审人员签字:
编制
机电矿长
生产矿长
总工程师
安全矿长
矿长
通风矿长
会审时间
《规程》、《措施》贯彻学习表
《规程》、《措施》名称:
102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早班
中班
夜班
参加人数:
参加人数:
参加人数:
参加人员(签名):
参加人员(签名):
参加人员(签名):
贯彻人:
贯彻人:
贯彻人: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102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一、工作面四邻位置:
102回采工作面位于我矿回风上山西侧,其位置西邻工业广场保安煤柱,南接井筒保安煤柱,北为101采空区。
二、工作面与井上下关系:
本工作面煤层机巷底板平均为423标高,地表为多被第四系坡积物覆盖,最高山顶标高为905m,最低标高为645m,该工作面沿倾向布置,沿走向推进。
对应地表是荒坡地,地面无村庄、河流、建筑物、交通道路和任何水利设施。
(见工作面布置图和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
水平名称
一水平
采区名称
Ц采区
地面标高
905—645
井下标高
423
地面相对位置
荒坡地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无设施、无影响
井下位置及与四邻关系
东靠回风上山,西邻广场保安煤柱,南至井筒保护煤柱,北靠101采空区。
走向长度/m
120
倾斜长度/m
160
面积/m2
19200
第二节煤层情况
矿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下统旧司组,共含煤及煤线7-9层,可采煤层为K2煤层。
煤层厚度0.6—1.6m,平均厚度1.1m,不含夹矸,为黑色层状光亮煤,条带状结构,质轻,玻璃——金属光泽,新鲜断口参差状、阶梯状,条痕黑色。
容重为1.38T/m3。
煤层情况表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情况
煤层编号
煤层厚度(m)极值
平均
煤层倾角(°)
容重(t/m3)
结构
稳定性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K2
0.6-1.6
1.1
平均12°
1.38
简单
较稳定
砂岩
泥质砂岩
第四节地质构造
一、地质构造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
回风上山掘进揭露三组交正断层;运输巷掘进接近机尾30m揭露一条断层,断距0.4m;切眼掘进20米揭露一组台阶式断层,断层间距3m左右,断距0.4~1.3m,;切眼掘进40m揭露一条正断层,断距0.6m。
风巷掘进没有揭露断层。
通过对应回风上山揭露断层、运输巷和切眼揭露断层,判断为三组斜交正断层。
断层对回采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增加了支护难度和运输难度。
第五节水文地质
矿区内资源量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顶板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地表水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矿区内有断裂构造。
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可划归为第二类第一亚类第二型,即以基岩裂隙水、顶板进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裂隙充水矿床。
根据该工作面进、回风顺槽和工作面切眼掘进巷道观察,本工作面无涌水。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一、影响回采的其他地质情况:
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行管字[2007]64号对黔南州煤矿2006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荔波县巴合煤矿2006年度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04m3/min,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4.69m3/t。
属高沼气矿井,在掘进过程中从未出现过瓦斯超限。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4年11月19日所提交检测报告,煤层煤尘有爆炸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4年11月19日所提交检测报告,为二类,自燃煤层。
影响回采的其他地质情况表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储量:
㈠工业储量=120×160×1.1×1.38
=29145T
㈡可采储量=(110×160×1.1×1.38×97%)
=25915T
二、工作面服务时间:
工作面的服务时间=可采推进长度÷月推进长度
=110÷20
=5.5月
第二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采煤方法
102回采工作面平均长160m,顺槽长度平均120m,可推进长度110m,沿倾向布置,沿走向推进,具体生产系统和回采工艺如下:
1、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式回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2、采高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确定为一次采全高.
3、落煤、装煤方式:
爆破落煤,人工攉煤。
4、循环进度:
根据本矿技术装备及其开采技术水平,循环进度定为1.2m。
5、工作面控顶距的选择:
在满足通风、行人和运输的同时,结合循环进度作业方法,确定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5m,最小控顶距为3.8m,放顶步距为1.2m。
第二节采煤工艺
安全检查→打眼→装药→联线→放炮→挂梁、支护→攉煤→移溜→永久支护→回柱放顶
1、破煤装煤方式
⑴破煤工艺步骤
A、安全检查
进入工作面必须全面安全检查,即瓦斯检查、顶板检查、设备支护、质量检查,确认安全方可开始打眼工作。
B、打眼、装药、放炮
⑴采用风煤钻与1.2m长螺旋钻杆配合打眼,选用3#煤矿安全炸药,毫秒电雷管起爆,MFB—100型发爆器引爆。
⑵炮眼直径
为了便于装药,提高爆破效果,炮眼直径确定为34—36mm。
⑶炮眼深度
打眼选用1.2m的钻杆,炮眼深度确定为1.1m。
⑷炮眼布置
双排三花眼,炮眼与煤壁的平面夹角一般为85°,炮眼间距定为1m,底眼距底板0.2m,顶眼距顶板0.3m,工作面分段作业,每段20m,每次放炮眼数20个。
⑸装药与封口
工作面采用正向装药,为了降低煤尘,放炮采用水炮泥,在装药时雷管必须位于药卷的前端,用黄土充填10公分后,再装入水炮泥。
再进行黄土封口,封口时黄泥要捣实,封泥长度不少于炮眼深度的1/2。
⑹联线与放炮
工作面采用串联方式联线,将雷管脚线和放炮母线联好接通,然后发爆器实施发炮。
⑺爆破要求
爆破工作要求按顺序进行,按照采煤工艺,遵循打眼、装药、封泥、联线、放炮六道工序,从下出口至上出口分段放炮,每次放20炮,每段距离20m。
既要均匀地破碎煤体,又不得破坏顶板的完整性,也不许崩倒支柱。
c、一炮三检及三人联锁放炮,瞎炮处理办法:
1、装药前和放炮前瓦斯员必须检查瓦斯,放炮地点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必须停止装药放炮。
2、放炮员、班组长、瓦斯员三人缺一人,不得进行打眼放炮。
3、瓦斯员在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及时检查瓦斯浓度,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
4、打眼前必须对顶板进行维护,确认安全后,放炮员方可打眼放炮,放炮后应细心检查工作面顶板情况。
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方可进入工作面。
5、放炮员在放炮时必须严格按放炮规程操作,确保放炮时安全,放炮母线连脚线,检查线路和通电工作只准放炮员一人操作。
6、放炮时做好警戒工作,回采工作面警戒距离必须大于100m,两边设警戒由班组长安全员负责警戒工作。
7、如遇到瞎炮,必须采取平行于瞎炮0.3m以外,重新打眼装药放炮,以炮带炮崩出瞎炮,然后捡出瞎炮中的雷管、炸药,交给炸药库集中处理。
8、炸药雷管的存放应远离机电设备20m外,且距工作面20m以外的顶板完好支护齐全地点,分箱分放上锁管理,装配药只允许放炮员自己装配。
每次装配数量不能大于每段放炮的用药数量。
(附工作面爆眼布置图和工作面最大最小控顶距布置图):
2、挂梁、支护
放炮落煤的同时,运出爆破崩到溜子上的煤炭,使其不被压死,放炮完毕15分钟,待炮烟排尽,先由瓦斯员、放炮员、支护工、安全员沿路进入工作面进行检查处理,确认瓦斯不超限,炮眼无瞎炮,不存在片帮,顶板无隐患,确认安全,方可开始挂梁,挂梁时根据顶板情况进行贴帮柱支护,然后开始攉煤作业。
3、攉煤、装运煤
在支好临时支护之后,开始攉煤、装煤,采用SGB/40型刮板输送机运煤,攉煤时必须站位正确,退路畅通,且要随时检查作业地点的安全状况。
运煤:
由人工攉煤→工作面刮板→回风上山→副井车场→副井→提出地面
4、移溜、切割煤壁
在攉煤的同时,滞后15—20m,开始移溜,移溜必须把空档的浮煤清理干净,从机头依次进行移溜,至少使用两台移溜器交替,不能使溜子出现死弯,移溜时溜槽间弯度不大于3-5°,弯曲长度不小于15m。
推移后的溜子要保持平、直、稳。
同时在移溜时人工进行手镐切割煤壁,保证煤壁平整,不留伞檐。
5、支护
在工作面移溜后进行永久支护,在靠溜子边每隔0.8m打一根支柱,第二排支柱为原第一排支柱,第三排支柱在原第二排支柱中间加打一根支柱形成密柱。
回采工作面煤壁至采空区依次为支柱、支柱、密柱、密柱,第三排的密柱每隔6m留一0.5m安全行人口(尽量留设在顶板完好的地点)。
6、回柱放顶
在支护完好后,进行工作面回柱放顶工作,将第四排密柱回收。
回柱须遵循由下向上的原则,可以分段回柱,间距为20m。
在回最后几颗柱子时,可在这些柱子的上下各支一根木柱作替柱,然后回撤这些支柱,最后再回木替柱。
7、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W=L*S*H*Y*C
=160×1.2×1.1×1.38×97%
=283T
W—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长度/M
S—正规循环推进长度/M
H—采高/M
Y—煤的容重T/M3
C—工作面回采率取97%
第三节设备配置
工作面设备选用DZ型单体液压支柱型号DZ—100/1400选用DW-1200型绞接梁配合管理顶板,2600mm丌型钢梁维护超前支护,3600mm丌型钢梁维护端头支护,DKB200/31.5型乳化液泵站2台,1台运行,1台备用。
顺槽运输选用SGB/40型刮板机运输,工作面运输选用一部SGB/40型刮板运输。
第三章顶板管理
第一节支护设计
根据工作面揭露顶板岩性和支护材料性能,结合本矿实际经验,102回采工作面选用DZ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绞接顶梁来维护顶板工作空间,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方式。
一、支护说明:
1、支护材料选型
选用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为118—157KN,终工作阻力为250—300KN,经换算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为11.6T,工作阻力为24.5T。
2、按理论计算工作面支护的参数(单位面积以上8倍的采高)
D=M×N×Y=1.3×8×2.6=27.04T/m2
式中:
D—单位面积的重量T/m2
M—工作面实际采高取1.3m
Y—单位体积的重量2.6T/m3
N—经验值6-8取最大8
3、DZ—1.0—1.2型单体液压支柱额定工作阻力取24T/根,由于循环进度为1.2m,故工作面排距为1.2m,则柱距为
27.04÷(24×1.2)0.939(m)
选柱距为0.8m。
支护密度为1/1.2*0.8=1.042(根/m2)
4、按以上支护密度取数计算单体液压支柱数量:
(工作面最大时)
a、T=(V+V1+V2)×B×A
=(190+2.7+2.7)×5×1.042=1018根
式中:
T—为作面单体液压支柱数
V—为工作面最大长度
V1、V2—为工作面上下出口宽度
B—为最大控顶距
A—单位面积的支护密度
b、超前支护数10×4+10×2=60根
c、备用数(1018+60)×10%=108
合计:
1015+60+108=1183根
2、乳化液泵站
乳化液泵参数表
型号
压力
流量
台数
生产厂家
XPXTA
20MPa
80L/min
2台
浙江中煤机械矿业有限公司
1、泵站安设位置
本工作面选用浙江中煤机械矿业有限公司,生产的XPXTA型系列乳化液泵同型号同功率2台泵,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安设在距工作面顺槽30m处的车场副巷内。
2、泵站使用规定及支柱初撑力
(1)开液压泵司机应经过专门培训熟悉本液压泵站的设备性能,维护保养人员进行操作。
(2)泵站应水平放置,以保持各部件良好的润滑条件,传动箱按规定加清洁的N68机械油。
(3)定期维护加油,如果在运行中发现温度过高,声音异常时,立即汇报机电队长,进行处理。
(4)乳化液泵站和液压系统保持完好不漏液,压力应≥18MPa,乳化液配比,浓度不底于2-3%,有现场配比和检测手段,应使用乳化液自动配比器。
(5)乳化液管应悬挂在巷道邦线缆勾内,吊挂平直。
(6)泵站司机禁止脱岗,如有发现,立即开除。
(7)液压支柱的初撑力应不小于90KN,工作阻力不小于24.5T/根。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控制
一、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
(一)顶板管理(支柱、放顶):
1、管理方法:
人工支回柱,全部自然垮落三四排柱管理顶板,见四回一,每循环放顶一次。
2、材料规格
回采工作面基本支架采用:
单体液压支柱;及金属铰接顶梁。
断头采用四对八根长岗梁支护:
丌型钢梁(规格3600)。
3、支护要求:
回采工作面煤壁至采空区依次采用支柱、支柱、密集支柱,实行“见四回一”的原则,配合铰接顶梁支护工作面空间,防止顶板垮落,保证工人的安全和回采工作面生产的正常运行。
(1)第一排单体液压支柱和铰接顶梁配合使用,呈正悬臂式,排距1.2m,柱距0.8m。
(2)第二排同第一排支护方式。
(3)第三排切顶柱为在原支柱间加一根带帽支柱组成密集支柱。
(4)第四排支柱为原第三排密柱,实行“见四回一”,将第四排密柱回撤.
4、支护质量:
各种支护材料必须符合规定,绝无失修、失效,断梁折柱现象。
支柱要见底接顶,全部用液压枪升柱,煤层倾角为6-16°,根据公式换算迎山角为1-2°。
支柱要打成直线,柱距、排距要按规定控制,其偏差柱距不大于100mm,排距不超过±100mm;密集支柱要打成直线,柱子偏差不大于±100mm,要数量齐全,打紧打牢,顶端无重楔,下端见实底,备用和待支护材料要摆放整齐,置于材料顺槽内距工作面20m外,以便随时选择取用。
巷内无杂物、淤泥积水。
5、上下顺糟及安全出口的支护:
回采工作面上下顺槽及安全出口,既是设备集中的地方,又是人员出入的安全通道,而且开掘时间长,支承压力大,因此必须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上下顺槽内距煤壁线至少20m范围内进行超前支护。
即靠近工作面煤壁10m支设双排支柱,后10米靠近工作面侧架设单排支护。
支护选用单体液压支柱和铰接顶梁配合使用,两顺槽端头支护采用“四对八梁”、“一梁三柱”。
6、煤壁区:
从工作面第一排支柱到煤壁的范围在习惯上称为刮板机道。
由于回采工作面前方压力的影响,使得煤壁前推2—4m内支承压力最大,而且极易引起局部冒顶和煤壁片帮现象。
因此在回采过程中,必须按规定进行打眼放炮,放炮后及时支设临时贴帮柱,柱距为1.2m。
放炮时严防崩倒支柱,如果崩倒贴帮支柱必须立即扶好打正,方可再放炮,以确保攉煤工人在良好支柱保护下进行作业。
在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等特殊情况下,贴帮柱应比正常情况下加密,柱距为0.8m,并加打戗柱。
方法为每两根贴原柱打一戗柱,戗柱要挖柱窝,柱窝深度100mm。
戗柱与贴帮柱的夹角为75°,以防煤壁片帮或台阶下沉的事故发生。
7、回柱放顶:
(一)最大控顶距5m。
最小控顶距3.8m。
放顶步距1.2m。
(二)初采及初次回柱放顶:
回采工作面要进行回采时,首先安装调试好甲烷传感器、煤电钻等设备。
在切眼内靠溜子外侧支设至少两排单体液压支柱并挂好铰接梁,柱距0.8m,“一梁一柱”形式,实施整修煤壁打眼放炮进行推进,此即初采。
初采期间要求煤壁整理平整,刮板机铺设平直,以保持煤壁顶板完整性,使之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工作面从初采开始,当控顶距达5m,实行正规见四回一,此时开始初次放顶。
要成立初采放顶小组,组长由采煤队长担任,初次放顶时,密集必须打足,靠煤壁的第三排支柱补成密柱,按正常放顶的操作方法,回出第四排密集柱和铰接顶梁。
该工作面平均长160m,初次放顶只能由下顺槽安全出口开始至上顺槽安全出口收尾,严禁多处开口放顶作业。
初次放顶必须有采煤队长现场指挥,指定有经验的人员专门观察顶板,以确保初次放顶的正常进行和安全。
(三)正常回柱放顶:
原切顶线到新切顶线之间的区域称为放顶区。
回柱放顶就是在放顶区内按先支后回,由里向外的原则,从机头到机尾依次回撤。
在回最后几颗柱子时,可在这些柱子的上下各支一根木柱作替柱,然后回撤这些支柱,最后再回木替柱。
回柱前,靠煤壁的第三排支柱超前回柱地点3m补为新密集支柱,打上戗柱,经常保证新密集后,每隔6m留有0.5m的安全出口;然后依次回柱放顶。
为了使顶板充分垮落,提高支柱的回收复用率,回柱要求安全快速,支柱要回收干净;如果顶板较为破碎,支柱插入底板或被垮落的煤岩埋住,应当打木替柱回柱,必须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专门负责观察顶板。
但是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必须先处理后回柱:
(1)煤壁空顶距超过规定的0.3m。
(2)后路不畅通或附近有其他人员作业或休息。
(3)采空区悬顶未冒落,直接顶冒落的高度达不到采高的1.5—2倍,悬顶面积超过10m2范围。
(4)放顶线前有缺柱或失修支柱。
(5)特殊支架未打。
(6)顶板破碎,有冒顶征兆。
(四)末采及最后回柱放顶:
工作面结束时的回柱放顶工作是十分危险的,首先是必须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要成立未采放顶管理小组,由采煤大队长任组长,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绝对避免安全出口冒顶发生事故。
同时也应保证符合其他有关安全的规定。
因此当回采工作面推进到距102工作面顺槽10m实体煤柱时即达停采线。
首先按正常放顶要求把工作面回撤到最小控顶距,将工作面一切包括支柱在内的所有设备撤到安全地点,然后从工作面中间分开两组人员从上下安全出口回撤。
用坏旧木料斜放在煤壁边,以便于通风。
同时每班必须有两名放顶小组人员领导亲临指挥,加强退路的维护,必须做到退路安全畅通。
根据支护方式和支护材料选型计算和推进循环进度,选取最大控顶距为5m,最小控顶距为3.8m,放顶步距为1.2m来管理顶板,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二、特殊支护方式:
1、端头支护
端头支护是确保安全出口畅通,保护刮板机头机尾能够安全作业的特殊支护,所以在机头机尾处采用3.6m的丌型钢梁,“四对八梁”交叉迈步式控制顶板,且在机头机尾靠采空区各加设一个木垛加强支护。
2、木垛支护
在机头机尾各支一个木垛,工作面每隔8m打一木垛,规格为1×1m,底部要平,顶部加楔打紧。
3、上下安全出口的超前维护
回采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是设备集中,人员出入的重要通道,因为开掘时间长,支撑压力大,因此在推进工作面前,除对上下端头进行维护外,还必须在上下顺槽距工作面煤壁20m范围内进行长期的超前维护。
支护形式为1200mm铰接顶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
保证上下安全出口的完好与畅通。
三、过断层、旧巷及破碎地段的顶板控制:
本工作面有三组小断层存在,在距断层15m附近必须加强支护工作,采用缩柱距到0.6m的方法。
过旧巷也采用加密支柱方式,柱距控制在0.6m。
如遇地质破碎带,顶梁上面加木板维护,背严接实,以防出现漏顶现象,遇小断层可强行采过。
四、过冒顶破碎带的顶板控制:
1、冒顶的原因及防治:
回采工作面最容易发生冒顶事故的部位是:
煤壁附近空顶区、上下安全出口处和放顶线附近。
究其原因:
由于工作面煤壁前方顶板裂断。
使得煤壁的顶板支撑力大,支架发生了变化,当有人为的爆破、支护漏洞,导致顶板发生剧烈下沉而引起煤壁附近局部冒顶发生。
这就要求我们第一必须按规定布置炮眼,按规定装药,按规定支护,尽量避免放炮崩倒支架,第二及时支护煤壁空顶区,支设贴帮柱,顶梁前探并绞接必须做到顶梁承正悬臂超前挂设,以期缩短空顶时间。
对于工作面上下出口处,由于控顶面积大,与上下出口紧接的上下顺糟顶板暴露时间长,加之工作面支承压力的影响,因此上此地方顶板破碎,压力较大,故必须对工作面上下出口加强支护,第一支护必须有足够的支承力,倾斜抬棚木垛必须架设,第二支护系统必须始终没有可供顶板局部冒落的空档,第三支护系统必须具有一定的侧向压力,对以防老顶来压时推倒支架,引起冒顶。
放顶线上支柱受力不会是均匀的,当人工回拆“吃劲”柱子时,往往柱子一倒下顶板就冒落,如果回柱工人来不及退到安全地点,就可能被碰着而造成事故,这种情况在分段回柱回拆最后一到二颗柱子时,尤其容易发生。
为保证人工回拆时安全,可在这些柱子的上下各支一颗木柱作替柱,然后回拆这些支护,最后回木替柱,在回柱放顶前要检查顶板压力是否稳定,工作面支护是否完好,并按规定要求打好密集柱、木垛、戗柱;回柱时则要事先清理好退路,站在支架完整的地方进行。
2、冒顶的预兆:
(1)顶板连续发生断裂声、闷雷声,这是直接顶、老顶发生离层或断裂的声音。
(2)顶板掉渣、煤岩破碎下落,而且掉渣由少增多、由稀变密。
(3)顶板的裂缝增加和裂隙张开,并产生大量的下沉。
(4)煤壁片帮增多,煤质变软,钻眼省力。
(5)耳朵贴在支柱的柱体上,可听见支柱受压后发出的声音,当顶板压力继续增加时,支柱迅速下沉,连续发出咯、咯的声音,这时顶板压力很大。
(6)瓦斯涌出量增多,淋水增加。
回采工作面发生上述预兆,说明顶板压力很大,有可能发生冒顶、此时应全力以赴,加强工作面支护,如果支护来不及要立即把人员撤到安全地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3、冒顶的处理:
工作面发生冒顶后,不得惊慌失措,袖手旁观,应正确判明冒顶原因,采取相应对策,迅速处理,待安全后,恢复生产。
(1)撞契法:
当冒落的煤岩块度较小,范围不大,一般采用这种方法较为方便,支设时,先加强冒顶区周围的支护,然后架设一架棚子,打入一排契子托住冒落的煤岩,并清除下面的岩石,然后再向前安设第二架棚子,打上契子,依次类推直至安全通过冒顶地带为止。
(2)木垛法:
若冒顶面积不大,冒落的空间暂时平静,不再继续冒落时,可用此法通过冒顶区,先在冒落的空洞下架好抬棚,在棚子上层架好木垛插紧背实,以防煤岩继续冒落。
(3)如果冒顶发生在回采工作面中部,上下安全出口处,可用开绕道,进行处理。
第四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运输系统
一、工作面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