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0565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docx

《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docx

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一(A1)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

(答题说明:

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d)

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期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

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相乘D.五行相侮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

7.“罢极之本”是指(a)

A.肝B.肾C.脾D.胆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

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c)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

A.正经B.经别C.经筋D.别络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

A.脾肾B.肺肾C.心肺D.脾肺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

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

(答题说明:

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个是正确的。

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1.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cde)

22.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ab)

23.以下在五行中属木的是(ade)

24.阴阳失调的病机变化包括(abcde)

25.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脏是(cde)

26.以下属于气的升降失常的是(be)

27.气为血之帅是指(abc)

28.以下不属于经脉的有(bcd)

29.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脏是(abcd)

30.以下经脉中,行于目内眦的有(abc)

31.以下病邪,属于阳邪的有(ace)

32.因人制宜治则的应用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bcd)

33.宗气的生成与下列何脏的关系密切(cd)

34.以下何脏腑与水液代谢有关(abcde)

35.五脏之中,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关系密切的有(bc)

36.以下经脉中循行至齿的是(bc)

37.六淫之中,易耗气伤津的邪气有(ce)

38.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de)

39.血液的生成来源有(abc)

40.影响外环境的因素有(abcde)

三、填空(41~50题,每空0.5分,共10分)

4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42.按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其母)与(实则泄其子)。

43.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藏血)与(疏泄)两个方面。

44.六腑的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受盛传化)和()水谷。

45.血运失常包括(血于)与(出血)两个方面。

46.十二经脉循行,足少阴肾经上接()经,下交()经。

47.气随津脱的生理基础是(),大失血急用补气药的理论依据是()。

48.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包括()与()。

49.饮食失宜包括饮食不节、()与()三个方面。

50.预防包括()与()两个方面。

四、名词术语解释(51~55题,每题2分,计10分)

51.阴阳

52.藏象

53.经络

54.体质

55.内生“五邪”

五、简答题(56~60题,每题4分,计20分)

56.何谓五行的相生相克?

其规律如何?

57.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是什么?

58.简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59.何谓反治?

其常用的治法有哪些?

60.简述精的概念内涵。

六、论述题(61~62题,每题10分,计20分)

61.何谓肝主疏泄?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试述之。

62.试述邪正盛衰与疾病虚实变化的关系。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三、填空(41~50题,每空0.5分,计10分)

41.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42.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43.主疏泄主藏血

44.受盛传化

45.血瘀出血

46.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

47.津能载气气能摄血

48.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49.饮食偏嗜饮食不洁

50.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四、名词术语解释(51~55题,每题2分,共10分)

51.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1分)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1分)。

52.藏象,是藏于人体内的内脏(1分)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1分)。

53.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1分)、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传导感应信息的通路系统(1分)。

54.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1分)在形体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1分)。

55.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的病理现象(1分),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1分)。

五、简答题(56~60题,每题4分,计20分)

56.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滋生、助长、促进的关系(1分);相生的规律为: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相生(1分)。

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1分);相克的规律为: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依次相克(1分)。

57.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为: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0.5分);手三阳经,从手走头(0.5分);足三阳经,从头走足(0.5分);足三阴经,从足走腹(0.5分)。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为:

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交接于手指末端(0.5分);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交接于头面部(0.5分);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交接于足趾末端(0.5分);足三阴经与手三阴经交接于胸腹部(0.5分)。

58.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征是:

①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类水,故为阴邪;湿邪袭人易阻滞气机,损伤脾阳(1分)。

②湿性重浊。

湿邪致病的症状有沉重、秽浊不清等特征(1分)。

③湿性黏滞。

湿邪致病具有症状上黏腻不爽,病程上缠绵难愈的特征(1分)。

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湿邪致病多引起下肢及下焦部位病变(1分)。

59.反治,又名从治,是指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治疗原则,适用于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全一致的病证(2分)。

反治的常用治法有:

①寒因寒用,即以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真热假寒证(0.5分);②热因热用,即以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真寒假热证(0.5分);③塞因塞用,即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真虚假实证(0.5分);④通因通用,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真实假虚证(0.5分)。

60.人体之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1分)。

人体之精的概念可从三个层次来认识:

①狭义之精:

指具有繁衍生命的生殖之精,是人体之精的本始含义(1分);②广义之精:

指人体之内的一切液态精华物质,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血液、津液等(1分);③一般意义的精,即通常所说的精,只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及脏腑之精(1分)。

六、论述题(61~62题,每题10分,计20分)

61.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2分)。

肝气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促进血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气能行血,行津,肝气能调畅气机,故能促进血液运行与津液输布(2分);②促进脾胃的运化与胆汁的分泌排泄:

肝通过调节脾胃气机的升降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2分);③调畅情志:

情志活动以气血运行通畅为基础,肝气疏泄能调畅气机,促进血行,故能调畅情志(2分);④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女子的排卵与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依赖于气机的调畅及肝气的疏泄功能(2分)。

62.邪正盛衰决定病证的虚实:

实,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剧烈,出现一系列亢奋有余的证候,称为实证(2分);虚,是以正气不足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正气不足,邪气不盛或已退,难以出现剧烈的邪正斗争,出现一系列虚损、衰退、不足的证候,称为虚证(2分)。

邪正盛衰与虚实的变化有关:

①虚实错杂,包括虚中夹实(正虚为主,兼有实邪)(1分)与实中夹虚(邪实为主,兼有正虚)(1分);②虚实转化,包括由实转虚(邪气久留,损伤正气)(1分)与因虚致实(正气不足而邪气积聚)(1分);③虚实真假,包括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1分)与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1分)。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二(A2)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

(答题说明:

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诸病源候论》

2.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

3.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4.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5.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6.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8.“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9.以下治法中,哪一项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

10.“水火既济”是指()

11.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B.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D.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E.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

1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

13.下列不属于络脉的是哪一项()

14.唾与何脏关系密切()

15.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16.“以升为健”的脏是()

17.下列哪一项是“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

18.肺在血液循行中的作用是下列哪一项()

19.胆属于()

A.脏B.腑C.奇恒之腑D.既是腑,又是奇恒之腑E.既是脏,又是奇恒之腑

20.十二经脉中,同名的手阳经和足阳经交接于()

21.下列哪一项是血虚补肾的理论依据()

 

22.“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学基础为()

23.风邪多挟寒挟热,反映了六淫的哪一种致病特点()

24.下列哪一种病邪致病,可表现为周身困重,四肢倦怠()

25.导致“气消”的情志因素是()

26.人体各种病变的最基本病机是()

27.阴盛格阳属于()

28.阳热体质患者,受风着凉,出现热性证候,其机理主要与下述何项有关()

29.“大实有羸状”的疾病本质属于()

30.具有闭阻不通症状的虚性病证,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属于下列哪一种治疗法则()

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共12分)

(答题说明:

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个是正确的。

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31.以下属于五行相乘的是()

32.下列哪几项是循行于上肢外侧面的经脉()

3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34.形成瘀血的病因病机有()

35.下列哪些是疠气的致病特点()

36.下列中哪些是在祛邪原则指导下确立的治疗方法()

三、填空题(37~43题,每空1分,共18分)

37.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制定的治疗原则有(),()。

38.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有(),()。

39.饮食致病的类型包括()、()和()。

40.过劳包括()、()、()三个方面。

41.《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

“()则实,()则虚”。

42.反治主要包括热因热用、()、()、()四种治法。

43.三因制宜的内容包括()、()、()。

四、名词术语解释(44~49题,每题3分,共18分)

 

五、问答题(50~53题,共22分)

50.试述宗气的生成、分布与功能。

(5分)

51.简述正气与邪气的概念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

(5分)

52.试述肺与肾的关系。

(6分)

53.试述痰饮的形成原因及致病特点。

(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

 

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计12分)

三、填空题(37~43题,每空1分,计18分)

37.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38.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39.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

40.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

41.邪气盛精气夺

42.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43.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四、名词术语解释(44~49题,每题3分,计18分)

44.五行相克:

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间相克制、制约关系,即五行中的任何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1分)。

其顺序为: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2分)。

45.精血同源:

即肝肾同源(1分)。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由水谷之精化生和充养,且能相互资生,故曰同源互化(2分)。

46.十二经筋:

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2分),受十二经脉气血的濡养和调节(1分)。

47.阳盛格阴:

是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2分),形成真热假寒证(1分)。

48.辨症求因:

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3分)

49.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3分)

五、问答题(50~53题,计22分)

50.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其生成来源有二:

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二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

二者在肺中相结合而生成宗气,积于胸中气海(2分)。

宗气聚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1分)。

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

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血气和下蓄丹田以资先天元气(2分)。

51.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1分)。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1分)。

正气和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分)。

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

正虚感邪而发病;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1分)。

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

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影响病情和病位;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1分)。

52.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相互资生三个方面。

①水液代谢:

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

肺气宣发肃降而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肾气所蒸化及升降的水液,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作用而下归于肾或膀胱(2分)。

②呼吸运动:

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

人体的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亦需肾气的纳气功能协助。

只有肾精及肾气充沛,封藏功能正常,肺吸入的清气才能经过其肃降而下纳于肾,以维持呼吸的深度(2分)。

③阴阳相互资生:

金为水之母,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使肺阴充足。

肺阴不足与肾阴不足,既可同时并见,亦可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肺肾阴虚内热之候。

肾阳为诸阳之根,能资助肺阳,共同温暖肺阴及肺津,推动津液输布(2分)。

53.①痰饮的形成,多为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而形成。

由于肺、脾、肾、肝及三焦等对水液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故痰饮的形成,多与肺、脾、肾、肝及三焦功能失常有关。

如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水道不利,则聚水而生痰饮;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可以凝聚生痰;肾阳不足,水液不得蒸化,也可停而化生痰饮;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液停积而为痰为饮;三焦水道不利,津液失布,也能聚水生痰(3分)。

②痰饮的致病特点为:

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幻多端(3分)。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三(A3)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

(答题说明:

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治病主要着眼于辨析()

2.“阴虚则热”所致病证的性质是()

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属于以下何种治法()

4.“阳胜则阴病”,用下列哪种理论解释为宜()

5.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是()

6.下列哪一项属肺的生理特性()

7.心在液为()

8.脾主升清的内涵是()

 

9.称肝为“罢极之本”,主要是由于肝有下列哪种功能()

10.心藏神,其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11.下列不属于“七冲门”的是()

12.具有推动呼吸和行血气等作用的气是()

13.下列属于液的功能的是()

14.与防止出血密切相关的两脏是()

15.治疗血瘀时配用补气药,其理论依据是()

16.下列具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

 

17.足太阴经的终点与下列何经的起点相接()

18.在循行过程中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

19.下列经脉中,起于季胁的是()

20.致病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是()

21.容易引起气血不通的邪气是()

22.导致气机郁结的情志刺激因素是()

23.内湿的产生与下列何脏关系最密切()

24.表现为不孕不育、精神萎顿、健忘失眠等症状,主要属于()

25.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

26.阴阳偏衰以下列哪脏为根本()

27.真热假寒证的病机是()

28.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是()

29.下列适用于“扶正祛邪并用”治法的是()

30.以下哪种治法符合“用热远热”的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31~50题,每题1分,计20分)

(答题说明:

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个是正确的。

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31.根据五行特性,下列属木的有()

32.下列属于阴阳转化的有()

A.重阴必阳,重阳必阴B.寒极生热,热极生寒C.真寒假热,真热假寒

D.水极似火,火极似水E.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33.肾气亏虚可出现()

34.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的生理活动有()

35.导致胆汁排泄障碍的有()

36.宗气的生理功能有()

37.与津液输布有关的脏腑功能有()

38.以补气方法治疗出血证,其理论依据是()

39.小肠的生理功能有()

40.起于胞中的经脉有()

41.任脉的基本功能是()

42.循行于下肢内侧的经脉有()

43.下列属于“偏阴质”特征的有()

44.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45.易伤津液的病邪有()

46.七情致病,扰乱心气的情志有()

47.气滞常见于下列哪些脏腑()

48.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有()

49.因人制宜的原则包括考虑病人的()

50.下列属于扶正的治法有()

三、填空题(51~60题,每空0.5分,计10分)

51.金元四大家中,提出相火论的是(),后世称其为()派。

52.以五行学说来分析,肝病及肺称为(),肺病传肾称为()。

53.中精之府是指(),孤脏是指()

54.宗气积聚于(),故称此处为()。

55.脾在窍为(),与之通应的季节是()。

56.称为血海的经脉和脏腑分别是()和()。

57.手太阳经与()为表里,足少阳经与()为表里。

58.《素问•举痛论》说:

怒则气上;思则();寒则()。

59.内风中属于阳盛化风病机的有()和()。

60.根据扶正祛邪治则,虚中夹实证当用()或()法治疗。

四、简答题(61~65题,每题4分,计20分)

61.为什么说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62.简述元气的概念、生成、分布和功能。

63.简述奇经八脉的涵义及其总体功能。

64.简述体质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

65.简述六淫的概念及其共同致病特点。

五、论述题(66~67题,每题10分,计20分)

66.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各体现于哪些方面?

试述之。

67.试述阴阳偏衰的病机、证候及其相应治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

1.B2.B3.A4.D5.D6.C7.A8.C9.C10.B

11.A12.B13.D14.B15.B16.B17.E18.B19.D20.A

21.B22.C23.B24.A25.B26.B27.B28.A29.D30.E

二、多项选择题(31-50题,每题1分,计20分)

 

三、填空题(51-60题,每空0.5分,计10分)

51.朱震亨滋阴

52.相侮母病及子

53.胆脾

54.胸中气海

55.口长夏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56.冲脉肝

57.手少阴足厥阴

58.气结气收

59.肝阳化风热极生风

60.扶正祛邪兼用先扶正后祛邪

四、简答题(61-65题,每题4分,计20分)

61.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体现于以下三点:

①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属阴的事物也可转化为属阳,如证的阴阳转化(1分);②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即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原有的阴阳属性被淡化,如昼为阳而夜为阴:

昼中之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夜间之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2分);③比较的对象不同,阴阳属性不同,春天与冬天比较属阳,但与夏天比较则属阴(1分)。

62.元气是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1分)。

元气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化生,沿三焦分布全身(1分)。

元气的功能:

①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1分);②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1分)。

63.奇经八脉,是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