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及世界著名的桥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04319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及世界著名的桥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我国及世界著名的桥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我国及世界著名的桥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我国及世界著名的桥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我国及世界著名的桥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及世界著名的桥梁.docx

《我国及世界著名的桥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及世界著名的桥梁.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及世界著名的桥梁.docx

我国及世界著名的桥梁

第一课卢沟桥和广济桥

卢沟桥(北京)

卢沟桥(LugouBridge)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

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

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一块,为“燕京八景”之一。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卢沟桥是根据永定河水流的特点设计的。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全长212.2米,加上两端引桥,总长266.5米。

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拱,面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栏板279块,左侧石栏雕柱140根,右侧石栏雕柱141根,柱高1.4米,柱头均雕蹲伏的石狮。

卢沟桥还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

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

望柱中间嵌有279块栏板,栏板内侧与桥面外侧均雕有宝瓶、云纹等图案。

每根望柱上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数目不同的石狮,其中大部分石狮是明、清两代原物,金代的已很少,元代的也不多。

这些石狮蹲伏起卧,千姿百态,生动逼真,极富变化,是卢沟桥石刻艺术的精品。

由于桥上石狮多得叫人无法数清楚,因而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歇后语: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不清”。

1961年,文物工作者采用编号的办法,共清点出石狮485头。

1984年,又一次核查,查清桥上的石狮多达489头。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卢沟桥史料陈列馆于1981年7月7日在桥头正式对外开放。

1987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落成。

纪念馆台阶上有一座高4米的艺术雕塑——《狮醒》,象征着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广济桥(广东)

中国多处地方都有名为“广济桥”的桥梁建筑,其中广东省潮州市广济桥最为著名。

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古为沟通韩江两岸的重要桥梁。

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

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广济桥,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汪创建,初为浮桥,由86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后自东西两岸向江心逐墩修筑,至绍定元年(1228年),西岸建成桥墩10座,东岸建成桥墩13个座。

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

明宣德十年(1435年),潮州知府王源主持大桥重修,于桥上修筑楼阁12座,桥屋126间,并统一名称为广济桥。

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谭伦增建一墩;嘉靖九年,减船6只,形成目前18梭船24洲风格。

清雍正二年(1724年),时任知府张自谦再修,并铸鉎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洪水,东墩鉎牛坠入江中。

有此民谣道: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

1958年当地政府对大桥做了全面的修理与加固。

2003年至2007年对广济桥按照最辉煌时期的明代进行了修复,恢复了“十八梭船”的启闭式浮桥,修复了桥上的12座楼阁和18座亭屋,并加上匾额与对联,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

桥全长约520米,现存古桥墩21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课五亭桥和赵州桥

五亭桥(江苏)

五亭桥,又名“莲花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瘦西湖的莲花埂上,是该市的标志性建筑。

五亭桥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驻扎在扬州的两淮盐运使高恒为了迎接乾隆帝南巡,开凿了从扬州城向西北直抵平山堂的莲花埂新河(即瘦西湖),并在莲性寺以北的湖面狭窄处建造了五亭桥,以便于南北通行。

五亭桥的构思仿自北京北海金鳌玉桥和五龙亭,因此乾隆南巡到此曾评价它有北海琼岛春阴的意境。

这座桥的创造性在于将桥、亭合二为一,形成亭桥;又将五亭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屋面。

桥上五亭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

与拱形桥身比例适当,配置和谐。

桥下列四翼,桥身正侧共有15个桥孔。

清代李斗的《扬州画舫录》称:

“月满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滉漾。

”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中国古代交通桥与观赏桥结合的典范”。

 

赵州桥(河北)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宋哲宗赐名,意为“安渡济民”),赵县人叫大石桥,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2.6公里处,它横跨洨河南北两岸。

赵州桥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年~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

赵州桥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创造了世界之最。

赵州桥凝聚了劳动人民智慧与结晶的标志性建筑,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河北民间将赵州桥与沧州铁狮子、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菩萨像并称为“华北四宝”。

赵州桥桥长50.82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两端宽9.6米,中间略窄,宽9米,两侧42块模彷板上刻有龙兽状浮凋。

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这就使其比实肩拱显得空秀灵丽,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

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1200多年。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赵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易造成损坏,所以不允许车辆通行。

 

第三课安平桥程阳风雨桥

安平桥(福建)

安平桥位于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

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桥因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

安平桥是用花岗岩和沙石构筑的梁式石板平桥,横跨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两重镇的海滩。

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前后历经14年建成。

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安平桥全长2070米,桥面宽3~3.8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石护栏,栏柱头雕刻狮子、蟾蜍等形象。

桥墩有361座,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

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

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

桥面用4~8条大石板铺架。

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0.5~1米,重4~5吨,最大则重25吨。

桥上筑憩亭5座,东端为水心亭,西端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规模最大,面宽10米,周围保存历代修桥碑记16方。

亭前伫立2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艺术品。

在三亭中间,还有2座雨亭。

桥两侧的水中筑有4座对称的方形石塔,还有1座圆塔。

桥的入口处筑有1座白塔,高22米,砖砌,五层,平面呈六角形,空心。

安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称,是我国现存古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

1961年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程阳风雨桥(广西)

程阳风雨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城古宜镇的北面20公里处,是广西壮族地区众多具有侗族韵味的风雨桥中最出名的一个,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到广西不能不看民族风情,看民族风情不能不到柳州,苗族的节日、壮族的对歌、瑶族的舞蹈和侗族的建筑被誉为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程阳风雨桥就是典型的侗族建筑,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主要由木料和石料建成,建于1912年,河中有5个石砌大墩,桥面架杉木,铺木板。

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

程阳风雨桥是建筑的集大成者,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

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浑然一体,十分雄伟壮观。

桥的两旁镶着栏杆,好似一条长廊。

桥中有5个多角塔形亭子,飞檐高翘,犹如羽翼舒展;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富丽堂皇。

整座桥雄伟壮观,气象浑厚,仿佛一道灿烂的彩虹。

程阳风雨桥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

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

桥上两旁还设有长凳供人憩息。

游人坐在凳上向远处放眼,只见林溪河蜿蜒而来,桥的两边,茶林满坡,翠木簇拥;田园耕地,农夫劳作;河边水库,缓转灌溉。

奇特精巧的风雨桥,高大雄伟的鼓楼,别具风格的民居,映着青山绿水,组成了一幅幅秀丽的风俗画卷。

程阳不仅以风雨桥而闻名中外,程阳八寨的风景是浓缩了侗族文化的精华。

 

第四课泸定铁索桥和五音桥

泸定铁索桥(四川)

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城大渡河上。

清朝康熙时期,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

有时不能及时渡河,大渡河两岸经常货物堆集如山,一些鲜活食品(比如说山珍海味、肉菜)因无法过河而腐烂,而军队的频繁调动在这里也成了梗阻。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沫水”,康熙错以为“泸水”)、“平定”(平定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并立御碑于桥头,碑文正文为“泸定桥”,而横批为“一统河山”。

从此泸定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

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

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左右两边各2根,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底链上铺满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

泸定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中国独有。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1961年,泸定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五音桥(河北)

五音桥位于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上,此桥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桥全长110.60米、宽9.10米,桥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两边安设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每块栏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果顺着敲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一座能发出音响的建筑物,包罗我国古代声乐中宫、商、角、征、羽五音,所以称此为“五音桥”。

敲击时需用木质敲击器,以获得最佳效果。

五音桥能发出音响的栏板,是使用质地洁白、细腻的方解石,此类石材约含有50%的铁质石料雕刻建造的,因此能够发出响声。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陵地——清东陵,园区中从各陵寝的建筑的用材做工、装饰配置等方面,处处对应了清代的经济由盛到衰的历史,从艺术作品选用的题材中,深刻反映了清代文化的风貌。

“七孔五音桥”是清东陵顺治皇帝的陵区里,近百座石桥之中最大、最奇特、最神秘而有趣的一座桥梁。

 

第五课玉带桥和十字桥

玉带桥(北京)

颐和园玉带桥旧名“穹桥”俗称驼峰桥,均以形象命名。

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

玉带桥拱高而薄,形若玉带,弧形的线条十分流畅。

桥身、桥栏选用青白石和汉白玉凋砌,洁白如玉,宛如玉带,故名。

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是最令人喜爱的一座,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

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蛋尖形桥拱,特别高耸,好似玉带。

玉带桥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

乾隆皇帝每次去西山必从此桥下经过,不仅因为这座桥交通方便,还因为它造型玲珑秀美。

现在,桥头还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题:

东面是:

螺黛—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

西面是:

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多。

玉带桥的造型具有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石拱桥的风格,以纤秀挺拔,轻巧为其之特色。

半圆的桥洞与水中的倒影,构成一轮透明的圆月,四周桥栏望柱倒影参差,在皱缎般的水面上浮动荡漾,景象十分动人。

它是颐和园里著名的建筑物之一,有“海上仙岛”美称。

十字桥(山西)

十字桥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15公里的晋祠内主体建筑圣母殿前,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建。

桥梁为十字形,建于鱼沼之上,又名鱼沼飞梁。

如大鹏展翅,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该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两侧有汉白玉石栏杆,方砖铺面,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游人都可以通过。

因这桥构造奇巧,民间传说是鲁班建造的。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

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

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

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

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

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

“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

”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

“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

“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

”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

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

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

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祠的铁人。

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

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

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第六课伦敦塔桥和悉尼大桥

 伦敦塔桥

                  

建筑名称:

伦敦塔桥(TowerBridge,London)

  地理坐标:

51°30'18''N,0°04'32''W

  主要数据:

塔桥两端由4座石塔连接,两座主塔高35米。

河中的两座桥基高7.6米,相距76米。

  修建时间:

1886年。

1894年建成通车。

伦敦塔桥是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口算起伦敦塔桥外部的第一座桥(泰晤士河上共建桥15座),也是伦敦的象征,有“伦敦正门”之称。

该桥始建于1886年,1894年6月30日对公众开放,将伦敦南北区连接成整体。

伦敦塔桥是一座吊桥,最初为一木桥,后改为石桥,现在是座拥有6条车道的水泥结构桥。

河中的两座桥基高7.6米,相距76米,桥基上建有两座高耸的方形主塔,为花岗岩和钢铁结构的方形五层塔,高40多米,两座主塔上建有白色大理石屋顶和五个小尖塔,远看仿佛两顶王冠。

两塔之间的跨度为60多米,塔基和两岸用钢缆吊桥相连。

桥身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桥面高于高潮水位约42米)为宽阔的悬空人行道,两侧装有玻璃窗,行人从桥上通过,可以饱览泰晤士河两岸的美丽风光;下层可供车辆通行。

当泰晤士河上有万吨船只通过时,主塔内机器启动,桥身慢慢分开,向上折起,船只过后,桥身慢慢落下,恢复车辆通行。

两块活动桥面,各自重达1000吨。

从远处观望塔桥,双塔高耸,极为壮丽。

桥塔内设楼梯上下,内设博物馆、展览厅、商店、酒吧等。

登塔远眺,可尽情欣赏泰晤士河上下游十里风光。

假若遇上薄雾锁桥,景观更为一绝,雾锁塔桥是伦敦胜景之一。

从桥上或河畔,可以望见停在不远处河上的英国军舰“贝尔法斯特”号,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国保留得最完整的军舰。

伦敦塔桥的设计颇为合理,在世界桥梁建筑业中有口皆碑。

两岸两座用花岗石和钢铁建成的高塔,高约60米,分上下两层。

上层支撑着两岸的塔,下层桥面可让行人通过,也可供车辆穿行。

如果巨轮鸣笛而来,下层桥面能够自动往两边翘起,此时行人可改道从上层通过。

桥内设有商店、酒吧,即使在雨雪天,行人也能在桥中购物、聊天或凭栏眺望两岸风光。

从外表来看,塔桥的两端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砖石远观伦敦塔桥塔,但实际上塔身的结构主要是钢铁的。

里面装有用来开合各重1000吨桥梁的水力机械。

塔桥自建成至今,机械功能一直正常,从未发生故障。

巨轮鸣笛致意后,上升机械只需一分钟便能使桥面升起。

塔桥的设计是为了同时满足航运和路面交通两方面的需要。

塔桥博物馆工作人员解释说,当时所有的桥都建在塔桥的西面,维多利亚中期随着贸易的发展伦敦开始向东扩展,考虑要再建一座桥缓解交通,但码头老板反对,认为桥会阻止他们船只通过,讨论了多年终于建成了塔桥,她张开桥面时可以让大船通过,而水平的桥面又利于马车的行走。

可以翻转的每半个桥面的重量都在1000吨以上。

塔桥从1895年全面投入使用以来桥面一共张开过6000多次,平均每星期张开十次。

塔桥需要25个人负责它的操作和维护。

负责人帕特森说,打开桥面需要五个人,控制室里有一个人,另外四个人在外面监控路面情况。

塔桥两端由4座石塔连接,两座主塔高35米,方正厚重,风格古朴,远望如两顶皇冠,雄奇壮伟。

 悉尼大桥

悉尼大桥有许多重要的意义,她是连接港口南北两岸的重要桥梁、是悉尼歌剧院明信片的完美背景、也是摄取港口全景的绝佳地点。

这座世界最长的长翼桥于1932年3月通车,长502.9公尺,宽48.8公尺,有8个车道,2条铁轨,1条自行车道及1条人行道。

不管游客是开车、搭乘巴士或坐火车越过大桥,感受各自不同。

事实上,最好是步行,那种在桥间漫步的感觉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

在漫步越过大桥时,可在东南方的塔楼稍作停留,此处有一项关于大桥是如何建造起来的有趣展示,让游客花时间爬200个阶梯去观赏远景也是相当值得的,因为港口及大桥的景色的确令人赞叹不已。

第七课旧金山金门大桥和泰国桂河大桥

 旧金山金门大桥

1579年英国探险家FrancisDrake发现了连结太平洋和旧金山的一个海峡,这就是后来的金门。

尽管这个名字在1849年的淘金潮以前早就使用,但淘金潮使得金门(进入北加利福尼亚的入口)成了加利福尼亚神秘魅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早在1872年就讨论过要在金门海峡修建一座大桥的想法,但是直到1937年才在海峡上修了一座悬索桥。

金门大桥横跨南北,将旧金山市与Marin县连结起来。

花费四年多时间修建的这座桥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结构之一。

它已不是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但它却是最著名的。

金门大桥的巨大桥塔高227米,每根钢索重6412公吨,由27000根钢丝绞成。

1933年1月始建,1937年5月首次建成通车。

金门大桥是世界著名大桥之一,被誉为近代桥梁工程的一项奇迹。

金门大桥的设计者是工程师史特劳斯,人们把他的铜像安放在桥畔,用以纪念他对美国作出的贡献。

大桥雄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宽1900多米的金门海峡之上。

金门海峡为旧金山海湾入口处,两岸陡峻,航道水深,为1579年英国探险家弗朗西斯·德雷克发现,并由他命名。

美国金门大桥 

金门大桥的北端连接北加利福尼亚,南端连接旧金山半岛。

当船只驶进旧金山,从甲板上举目远望,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桥的巨形钢塔。

钢塔耸立在大桥南北两侧,高342米,其中高出水面部分为227米,相当于一座70层高的建筑物。

塔的顶端用两根直径各为92.7厘米、重2.45万吨的钢缆相连,钢缆中点下垂,几乎接近桥身,钢缆和桥身之间用一根根细钢绳连接起来。

钢缆两端伸延到岸上锚定于岩石中。

大桥桥体凭借桥两侧两根钢缆所产生的巨大拉力高悬在半空之中。

钢塔之间的大桥跨度达1280米,为世界所建大桥中罕见的单孔长跨距大吊桥之一。

从海面到桥中心部的高度约60米,又宽又高,所以即使涨潮时,大型船只也能畅通无阻。

金门大桥包括从钢塔两端延伸出去的部分,全长达2000米,为此,又分别在两侧修建了两座辅助钢塔,使桥形更加壮观。

大桥的桥面宽27.4米,有6条车行道和两条宽敞的人行道。

大桥的设计者是工程师约瑟夫·斯特劳斯,人们为纪念他对美国作出的贡献,把他的全身铜像安放在桥畔。

铜像形象生动,神情自若。

金门大桥设计师

金门大桥于1933年动工,1937年5月竣工,用了4年时间和10万多吨钢材,耗资达3550万美元。

整个大桥造型宏伟壮观、朴素无华。

桥身呈朱红色,横卧于碧海白浪之上,华灯初放,如巨龙凌空,使旧金山市的夜空景色更加壮丽。

可是,由于一下雨,钢塔就会生锈,粉刷匠只能日复一日地刷上油漆。

 泰国桂河大桥

堪称史上最出色的战争片之一的《桂河大桥》,大卫·里恩执导的反战电影经典作让那座二战中的桂河大桥闻名。

在曼谷西北122公里的北碧府(Kan-chanaburi),这座横跨桂河的大桥———桂河大桥,折射了二战期间的一段历史:

当年日军占领泰境期间,强迫盟军战俘建造铁路连接缅甸及暹罗,这条铁路在牺牲了无数宝贵性命后才得以完成,故有“死亡铁路”之称。

桂河大桥就是其中的一段,被称为“死亡铁路”的咽喉。

大桥的一边地势较为平缓,但一过河便是险峻的群峰,有的路段甚至就开凿在悬崖绝壁之上。

当年,很多劳工都是在修建桂河大桥时,变成孤魂野鬼的。

大桥身世:

桂河大桥原为木桥,几经飞机轰炸,早已毁坏,只有在河水很浅时才能看到残迹,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后来修建的铁桥,它今天还在通车。

重建后的桂河大桥,在原来桥的两侧圆弧铁架多出了两段不协调的方形铁架,没有原先圆弧铁架的优美,很多看过的人觉得不伦不类、不搭调。

桂河大桥大约10分钟就可以走完,过了桥就是一般的死亡铁路,一直前行可以通到缅甸。

站在桂河大桥的桥头,看着夕阳下静静流淌的美丽桂河,使人难以想象这里发生过的悲惨故事,只有安放在桥头的美军投下未爆炸的炸弹提示着我们当年那场惨烈的战争。

美丽视觉:

过桥后不久就有一面中文告示牌,告诉大家从旁边的铁楼梯下去,就会有一大堆缅甸商品摊贩。

现在的桂河大桥,没有什么肃杀之气了,与电影中的蛮荒世界全然不同,倒是附近商店林立,两旁河岸多出许多水上餐厅,这些餐厅的布置与景观都十分优美,地道的泰国菜也十分迷人。

或是选择泛舟桂河观赏这座充满历史故事的大桥,或是吃着“虾兵蟹将”,喝着略苦的曼谷啤酒,看着船夫一如既往的脸……

 

第八课明石海峡大桥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

明石海峡大桥

                   

1998年4月5日,世界上目前最长的吊桥——日本明石海峡大桥正式通车。

大桥坐落在日本神户市与淡路岛之间(东经134度59分,北纬34度36分),全长3911米,主桥墩跨度1991米。

两座主桥墩海拔297米,基础直径80米,水中部分高60米。

两条主钢缆每条约4000米,直径1.12米,由290根细钢缆组成,重约5万吨。

大桥于1988年5月动工。

1998年3月竣工。

明石海峡大桥首次采用180MP级超高强钢丝,使主缆直径缩小并简化了连接构造,首创悬索桥主缆,这也是第一座用顶推法施工的跨谷斜拉桥,由著名的法国埃菲尔集团公司承建。

明石海峡大桥日本明石海峡大桥,位于本州岛与四国岛之间,主跨1991米(960+1991+960),全长3911米,为三跨二铰加劲桁梁式吊桥,钢桥283米,高出333米桥宽35.5米,双向六车道,加劲梁14米,抗震强度按1/150的频率,承受8.5级强烈地震和抗150年一遇的80m/s的暴风设计,为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悬索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双层桥,是联结内陆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