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4984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docx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docx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

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

西班牙、葡萄牙(巴西)

2、背景:

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杰出代表:

玻利瓦尔、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4、成就:

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哥与委合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

1、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

兼并王公领地;

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

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

封建王公。

  主力:

印度土兵  

4、杰出代表:

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5、意义: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统一:

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

(1)目的:

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2)内容:

①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

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

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

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

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3)作用:

积极:

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

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背景:

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2、目的:

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

3、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获得“解放”时,可通过赎买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5、意义:

(1)进步性:

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局限性:

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3课 美国内战

——南北战争(1861-1865)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1、经济概况:

北方(资本主义经济)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2、双方矛盾:

关税(北方希望提高);新增土地的制度(北方自由州,南方蓄奴州);奴隶制(南方保留)

二、内战爆发

1、原因

(1)根本原因:

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直接原因(导火线):

林肯当选总统。

   

2、开始:

1861年2月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

三、北方的胜利转折

1、扭转战局:

(1)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

(2)作用:

调动农民、黑人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北方不利局面

2、胜利:

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

林肯遇刺。

3、影响:

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原因:

(1)根本原因:

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闭关锁国)阻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2)直接原因(外因):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黑船事件),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2、倒幕运动

王政复古政变。

主力:

中下级武士发起了倒幕运动。

二、明治维新

1、内容:

(1)政治上: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上:

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3)军事上:

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

(3)社会生活: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2、影响

(1)积极性:

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2)局限性: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技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的应用

1、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标志:

电力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

3、特点:

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二、主要成果:

人物

国籍

荣誉

成果

爱迪生

美国

发明大王

发明诸多家电(白炽灯泡等),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

卡尔·本茨

德国

汽车之父

发明内燃机汽车

亨利·福特

美国

汽车大王

首次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

莱特兄弟

美国

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成功制造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奥托

德国

煤气内燃机

戴姆勒

德国

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狄塞尔

德国

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冯如“中国航空之父”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瑞典)诺贝尔:

现代炸药、无烟炸药。

2、(美)海厄特:

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诞生)。

3、(法)夏尔多内:

人造纤维

四、影响

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普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3、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増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

(1)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2)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多。

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劳动者

2、大众教育

(1)背景:

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

(2)国家:

英、法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德国建立初等、中等、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二、城市化       

1、背景

工业革命后,工商业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但城市缺乏统一规划

2、城市化的措施

19世纪中期,卫生条件改善。

排水设施、街头照明、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设施

3、影响:

生活方式发生着变化

三、社会问题

1、社会矛盾激化

资本家获得极大的财富,工人高强度劳动却难以生存。

工人反抗斗争日趋激烈。

(破坏机器的卢德运动)

2、环境污染:

废气、废水污染大气、河流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一、科学家

1、牛顿(英)

(1)地位: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成就: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达尔文(英)

《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观点,推翻了神创论。

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3、巴尔扎克(法)

《人间喜剧》(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展现了法国社会变迁史。

4、列夫·托尔斯泰(俄)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揭露俄专制主义和地主对农民的压榨,又否定暴力革命)

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5、贝多芬:

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成熟)

6、梵高:

《向日葵》、《夜间的咖啡馆》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背景:

工业革命推动下,欧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为争夺市场、原料、投资场所而瓜分世界,相互之间的竞争也酝酿着战争

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1)“三国同盟”:

德、意、奥(德为核心)

(2)“三国协约”:

英、法、俄(英国为核心)

结盟目的:

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世界领土。

3、两大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后果)。

二、大战的爆发

1、导火线(直接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

2、开战: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三、大战进程和结果

1、交战双方:

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战时加入协约国集团)

2、重大战役:

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4、结束:

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5、战争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6、影响:

(1)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2)美国参战、俄国十月革命,成为两个大国开始崛起的标志。

(3)削弱了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1、背景:

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2、二月革命(1917年3月)

(1)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结果:

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措施:

未满足人民对土地、面包、和平的需求。

而是继续作战。

二、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背景:

(1)一战激化俄国社会矛盾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解决俄国社会矛盾

2、时间:

1917年11月

3、领导者:

列宁

4、结果: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府

5、性质: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三、开辟新时代

1、政治:

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政权机关

2、经济:

大工业、铁路、银行收归国有,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和寺院土地,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3、军事:

废除旧常备军,组建红军

4、外交:

废除沙皇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

颁布《和平法令》。

四、历史意义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2、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一、《凡尔赛条约》

1、巴黎和会

(1)时间:

1919年1月—6月

(2)实质:

一战战胜国召开的分赃会议。

(3)中心问题:

如何处置战败国,尤其是德国。

(4)会议特点:

大国强权,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

2、操纵国:

英、法、美(三巨头: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3、内容

(1)领土方面: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归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

承认奥地利、波兰独立。

(2)经济方面:

德国还向协约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赔款委员会)

(3)军事方面:

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不得拥有空军;陆军不超10万人

(4)殖民地方面:

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瓜分(最能说明巴黎和会的性质是瓜分世界领土和称霸世界)

4、凡尔赛体系

对德国的和约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的条约共同构成凡尔赛体系。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建立国际联盟。

二、《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9个参会国)

背景:

为调整英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由美国主导召开会议。

2、《九国公约》

(1)内容:

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建立和维护各国在华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2)实质:

使“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