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 黄土高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97014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复习 黄土高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二轮复习 黄土高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二轮复习 黄土高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二轮复习 黄土高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二轮复习 黄土高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 黄土高原.docx

《二轮复习 黄土高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 黄土高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轮复习 黄土高原.docx

二轮复习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1.位置

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海拔1000~2000米,黄土厚50—80米,是世界上最大黄土覆盖区。

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

2.地形地貌

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除许多石质山地外,高原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

地貌起伏,山地、丘陵、平原与宽阔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如北部的阴山,南部的秦岭,东部的吕梁山、西部的六盘山。

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地貌复杂,水土流失严重,世所罕见。

3.气候、植被和土壤

黄土高原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压影响,炎热多暴雨。

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

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

土壤依次为褐土、垆土、黄绵土和灰钙土。

山地土壤和植被地带性分布也十分明显。

4.生态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即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表现为地质地震灾害、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以及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和严重。

而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滥牧、过樵、过牧,都会引起自然环境的强烈反应,使得自然灾害发生地频度增大。

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

据历史资料考证,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渐渐恶化,如植被减少,气候变干,土壤遭到侵蚀。

然而,要把环境恢复到原来状态,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很难做到。

5.自然资源

黄土高原地区蕴藏著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等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

6.河流

主要河流有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泾河、洛河、延河、无定河及窟野河等。

河水主要来源于降水,降水分布的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山区多、平原谷地少。

因此,径流的分布规律是自南向北减少,山区大于平原区谷地。

黄土高原位于大陆腹地,气候较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源短缺。

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年变率大,年内分配不均。

因此,地表径流的年际变化大,形成丰水年雨涝洪灾,少水年干旱缺水。

7.水土流失的危害

土壤肥力降低、土地退化严重

农田破坏更加严重

由于水土流失的加剧,致使黄土高原沟壑发展速度十分惊人,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农田面积被支解得越来越小。

农田破坏越来越严重。

气候条件更加恶劣

随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加剧,林草地所占比例严重下降。

乱垦滥伐现象,使原本恶劣的气候条件更加严重,而气候条件的恶劣更加剧了水土流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5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局部得到改善,但整体恶化趋势尚未根本遏制,治理难度相当大。

据研究,过去黄土高原地区林草措施保存面积仅为统计面积的30%左右,而且多为幼年林或者近于衰败的低效林,人工造林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土壤水分亏缺、林木生长受抑的现象。

泥沙淤积河道,旱涝灾害不断

黄土高原大量的水土流失,每年有4亿吨的泥沙被冲刷淤积在河道上,致使河道以很高的速度淤高,从而造成下游河床高出河岸地面,易造成河道两岸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部分降水以地表径流白白流走,地下水补给严重不足,干旱出现机会增多。

8.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主要指种树种草,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但种树种草要因地制宜,沟壑斜坡上适宜种护坡林,沟壑中则应沿着侵蚀沟道植树,有些地区还应辅以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

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都是工程措施。

在沟道里打坝淤地,拦蓄泥沙,不仅可以防止泥沙流入河中,还可以在淤地上种植庄稼,治沙效果显著。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小流域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过程中,应注意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减缓人口增长速度

黄土高原地区经济落后,农业人口数量多,而且早婚、早育、多育现象十分严重,人口数量快速的增加,从而看你加剧对黄土高原的土地破坏。

9.黄土高原矿产资源开发

①矿产资源丰富

黄土高原是我国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矿产资源具有种类多、储量大、组合好、位置适中等优点,在全国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黄土高原拥有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煤炭资源不仅量大质优,还有较好的开采条件。

其中,可供露天开采的煤矿储量达200亿吨。

全国探明储量的特大型煤田,约有一半分布在这里。

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

陕西省北部的神府煤田,长庆油田,也是黄土高原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土高原地区地理位置适中,做为全国的能源基地,正源源不断地向全国提供煤炭和电力,人们形象地称它为全国的“锅炉房”。

除了煤炭资源,还有石油和天然气、石灰岩、陶瓷粘土、铝土矿等

②煤炭资源开采中存在的问题

不合理开采造成资源耗费率高,损失浪费严重。

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形成要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一旦采完也就消失了,在短时间内不能再生,这种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煤炭资源保护和战略储存的重要意义。

然而煤炭开采中采富弃贫、采主弃副的现象普遍存在,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屡禁不止,给煤炭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不合理开发利用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

煤矿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仍十分严重。

‚一是井工开采造成地表塌陷,露天开采挖损土地;二是造成水资源的流失与污染;三是污染大气环境。

同时,我国煤炭利用产生的污染也十分严重,我国85%的煤炭直接用于燃烧,致使我国成为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煤炭燃烧排放大量的SO2,已造成我国30%的国土面积受酸雨的影响。

③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山西省总结出了哪些有效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资源开发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但是,煤炭被视为我国能源资源中的“基石”,我们不能因为环境污染就放弃资源开发。

解决煤炭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应采取整顿与生态恢复相结合,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从循环经济入手,治理污染的同时综合利用伴生资源,开发利用煤层气,大力开发煤化工产品,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整合煤炭资源,发展大型优势煤炭企业

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小型矿山企业的无序开采,不仅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由于装备差技术水平低,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

大型现代化企业由于污染防治设施配置齐全,自身能耗低,污染物处理和回收利用率高,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

关停小型煤炭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促使全省煤炭资源尽快摆脱“多、小、散、乱”的局面,向优势煤炭开采企业集中。

实施生态恢复工程

积极开发塌陷区土地、煤矸石及粉煤灰等废弃资源堆场的综合整治和生态恢复工作,严格执行“占补平衡”的征用耕地原则,是保证山西省国土资源总量平衡和生态安全的重大措施。

实施矿区生态恢复工作,综合利用塌陷土地进行矸石、粉煤灰充填复垦造地,或发展养殖业、种植业,逐步发展生态产业,可使已被破坏的土地逐步恢复生机。

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做好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粉煤灰、矿井废水和废气以及脱硫废渣等废弃资源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多次利用的重要措施。

鼓励企业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产水泥及建材,利用煤矸石发电,回用矿井废水用于选煤和工业用水,抽取煤层气发电或为居民提供燃气能源。

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是减少环境污染的最有效途经。

设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为环境治理提供资金保障

建议设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用于单个企业难以解决的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

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主要内容包括:

煤炭开采所造成的水系破坏、水资源损失、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煤矸石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退化;土地破坏和沉陷引起的地质灾害等。

资源型城市、产煤地区转型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主要内容包括:

重要基础设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煤化工、装备制造、材料工业、旅游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农业等。

大力发展煤化工,向煤炭精深加工要效益

煤化工是以煤炭为资源,利用科学技术加工生产化学化工产品的一个大产业。

其产品如化肥、甲醇、乙烯、丙烯等,市场潜力巨大,产品附加值高,1吨化工产品价格是1吨煤炭价格的几倍到几十倍。

根据山西省煤炭及工业特点,重点发展甲醇及衍生物、乙炔化工、化肥、煤焦油深加工、煤制油以及煤层气和焦炉煤气联产利用等项目。

综上所述,整合煤炭资源,发展大型优势煤炭企业,优化煤炭生产结构,实施生态恢复工程,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煤炭资源。

同时告别只挖煤、采煤的单一经济模式,走以煤为原料提炼转化系列化工产品,形成煤化工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推进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的保障。

一、渭河平原

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

在陕西省中部。

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南接秦岭,北到陕北高原,平均海拔约500米,东西长300公里,西窄东宽,成三角形,西窄东宽,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

1、渭河平原的成因

构造下沉(地堑),河流形成冲积平原。

是内力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渭河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河流经过,灌溉便利;温带季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3.渭河平原不利于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渭河平原地处陕西中部,南部是高耸的秦岭,北部是低矮的黄土高原。

渭河发源于黄土高原。

第一、由于北部没有高大山脉的遮挡,秋冬之际和早春容易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潮影响,对越冬作物生长不利;第二、由于渭河平原是季风气候,雨季集中在7、8、9三个月,容易出现春旱,对冬小麦生长不利;第三、雨季集中,渭河发源于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在雨季容易发生洪水灾害。

对秋季作物生长不利。

4.渭河平原多地震: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渭河平原和秦岭≥10℃积温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2)分别说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说出乙地形区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形成该特点的自然条件。

(1)渭河平原≥l0℃的积温为3500℃-4500℃,积温较高;秦岭≥10℃的积温为2500℃—3500℃,积温较低。

渭河平原地势较低,积温较高;秦岭山地地势较高,积温较低。

(2)华北平原:

流水的沉积作用;地形趋于平坦。

黄土高原:

流水的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地表崎岖不平。

(3)沿河谷呈带状分布

河谷沿岸,地形平坦;沿河流分布,水资源丰富。

读我国某区域图及渭河平原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说明内外力作用在渭河平原形成中的表现和作用。

(4分)

材料一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

该地地形破碎,起伏大,属于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

(2)简述本地区干旱严重的自然原因。

(4分)

材料二葡萄是喜光作物,适宜在坡地上栽培,水热系数(K值)与昼夜温差是影响葡萄品质的重要因素。

(K=∑P/∑t×10,其中K为水热系数,∑P为温度≥10℃时期的降水量,∑t为温度≥10℃期间的活动积温)。

(3)与世界葡萄酒之都相比较,图中咸阳乾县、礼泉等地(渭北“旱腰带”)的水热系数情况如何?

分析该地区葡萄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

(4分)

(1)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渭河泥沙的沉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

(2)地形破碎,起伏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降水少,变率大;蒸发强烈;植被覆盖度低;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水容易下渗。

(3)大致相当夏季光照条件好;高温多雨同期(水热配合好);高原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读渭河平原等高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①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不利自然条件。

(2)城市②为_________,除了纬度因素外,导致②城市夏季气温偏高的原因还有哪些?

(3)水利枢纽③为____________,对Q河下游的有利影响和对P河的不利影响分别是什么?

(1)气候较干旱;降水变率大;受寒潮影响易造成冻害;水土流失严重;地势起伏大

(2)西安市位于渭河谷地中,不易散热;夏季风越过秦岭下沉增温

(3)三门峡有利影响:

使下游含沙量减小;调节径流变化不利影响:

阻挡行洪,易导致泛滥成灾

解析:

①地区位于黄土高原,降水少且降水变率大,由于植被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变得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秋末和春初易受寒潮影响。

城市②为西安,其纬度相对较低,另外西安位于渭河谷地当中,不易散热;夏季风由南向北越过秦岭以后下沉增温,都使得西安市夏季气温偏高。

水利枢纽③为位于河南的三门峡,其建成对Q河(黄河)的有利影响表现为调解了黄河的径流变化,降低了黄河下游的含沙量。

但对P河(渭河)的不利影响表现在三门峡的建成,降低了渭河的流速,泥沙在河床淤积,易导致泛滥成灾。

二、汾河谷地

阅读下列材料,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山西汾河流域图(左图)和A市的气候资料图(右图)。

材料二:

杏花村(左图中的B村)地形平坦,相传于公元五世纪就开始酿酒,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杏花村酿酒用晋中地区、吕梁地区的无污染优质高粱、大麦、豌豆做原料,加上杏花村取之不竭的优质水源,给杏花村酒以无穷的活力。

马跑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传有美丽的民间传说,被人们称为“神泉”。

(1)山西省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什么?

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成因。

(4分)

(2)淡水和交通运输是限制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两大因素,下列自然条件中,成为山西煤炭外运交通发展两大障碍的是_____________。

(4分)

①黄河 ②汾河 ③秦岭 ④太行山

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①④

(3)汾河谷地与雅鲁藏布江谷地的成因有何不同?

(8分)

(4)分析杏花村发展酒业有利的区位因素。

(8分)

37.(24分)

(1)水土流失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4分)

(2)D(4分)

(3)(8分)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汾河谷地

两侧地壳上升,中间下沉,形成地堑

汾河携带泥沙堆积

雅鲁藏布江谷地

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结合处,由两大板块碰撞而成断裂带

雅鲁藏布江侵蚀

(4)靠近优质高粱、大麦、豌豆产地,酿酒的原料丰富;优质的泉水,提高酒的品质;酿酒历史悠久,杏花村的知名度高;优质酒的国内市场需求量大;位于河谷地区,靠近铁路与高速公路,交通便利;政策支持。

(任答4点即给8分)

汾河谷地多城市分布的自然原因是()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对外联系方便,人口集中

②城市临汾河分布,便于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用水

③汾河谷地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便于发展工业生产

④处于低纬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便于人类繁衍生息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3分)

(2)陕西洛川是我国苹果主产区之一,分析其优越的气候条件,并说出该区发展苹果种植业的环境效益。

(5分)

(3)甲区煤炭资源丰富,指出其运往上海最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4分)

天津是我国重要的化工基地,近年来在传统化工的基础上逐渐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4)指出天津化工产业结构的变化,并简述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

(4分)

(1)东部是华北平原,地势较平坦;中部是太行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西部是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每点1分,共3分)

(2)(共5分)气候优势:

洛川产区地处黄土高原,海拔高,光照充足,利于营养物质的合成;距海较远,气候大陆性强,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地处暖温带(中纬度),适合苹果生长。

(3分)环境效益: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2分)

(3)(共4分)方式:

铁路—海运联运。

(1分)理由:

甲区地处内陆;上海临海;(1分)运距较远;煤炭运输量大;对时间要求不高;(1分)铁路-海运联运,运量较大,运费较低,适宜远距离运输大宗货物。

(1分)

(4)(共4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升级)(1分)

产业基础更加雄厚、科技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变化、交通条件的改善、优惠的政策支持、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3分)

试题分析:

地形区的分布状况主要从其空间分布、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等方面进行分析。

气候因素包括光照、热量、昼夜温差、降水等。

洛川地处黄土高原,距海较远,气候大陆性强,晴天多,且海拔高,光照充足,利于营养物质的合成;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地处暖温带(中纬度),适合苹果生长。

黄土高原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种植苹果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还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获得环境效益。

甲区地处内陆,而上海临海,两地之间运距较远,甲区域有大秦线铁路通往秦皇岛港,然后可再利用海上运输运往上海。

且煤炭运输量大,时效性不强,应选用运费较低、适宜远距离运输的方式。

由材料中“近年来在传统化工的基础上逐渐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方向发展”可知,天津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工业的区位条件应从产业基础、科技、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成本、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鄂尔多斯高原

读“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森林的历史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三种图例表示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森林和沙漠的分布状况,其中表示现代森林分布的是_________________,表示沙漠分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森林从总体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可再生或非可再生)资源;根据资源的利用类型和状况,森林、沙漠属于_________________资源。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鄂尔多斯高原风沙一片的现状告诉我们,森林和草原植被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是什么?

(4)黄土高原历史上曾经是森林茂密的地区,而今森林覆盖率不足1%,试说明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启示。

(1)BC

(2)可再生土地

(3)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

(4)原因:

战争、火灾、垦荒、修建宫殿、炼制陶器。

启示:

无论是非可再生资源还是可再生资源,我们都不应过度开发利用,应保持适度开发、合理利用。

解析:

植被破坏后所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受区域自然地理背景的影响。

鄂尔多斯高原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天然植被为温带草原,一旦植被被毁极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黄土高原降水在400毫米以上,由于降水较多,黄土高原曾经的天然植被多为森林,若植被受破坏极易引起水土流失。

第(4)题,值得注意的是,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帝王修筑宫殿、频繁的战争、炼制陶器、大规模的毁林开荒造成了该地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对我们的启示是:

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即使是可再生资源也要保持适度开发、合理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