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9240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7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docx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docx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的中的作用。

  ⑵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一些技巧。

  ⑵培养学生借助注解,疏通、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3、德育目标:

  ⑴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珍惜学习时间,

  ⑵使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教学重点】

  1、品味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学习诗中用典的流畅自然。

  3、分析本诗构思上的深入细巧。

  【教学难点】

  诗歌在用典上如何跟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方法】

  1、点拨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拨)

  2、朗读法(让学生通过听、读,加深对__的理解)

  3、讨论法(教师对__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并由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

  4、综合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古诗中的酒文化”)

  【教具准备】

  录音机和课文朗读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实施过程】

  师:

中国古代有四部非常有名的小说,也就是我们后来经常说到的四大名著。

那么,这四部小说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纷纷举手。

  生:

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

  师:

说得很好。

看来大家的文学常识还是挺扎实的。

那请问在座的同学有多少人看过《三国演义》。

  (学生纷纷举手,反应强烈。

  师:

好。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相当成功的,如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

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曹操这一个人。

下面由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

  (学生小声议论,陆续有人举手。

  生1:

曹操乳名阿瞒,字孟德。

他曾率军镇压黄巾起义,后起兵讨伐董卓,又相继灭掉了袁绍和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统一了北方,与吴、蜀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生2:

曹操,东汉沛国谯郡人,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刘备等人视之为“汉贼”,后人评价为“一代枭雄”。

  师:

看来大家对《三国演义》都很熟悉,对曹操了解的也不少。

历史上的曹操除了刚才同学们说到的之外,同时他还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他能文善诗。

他的散文风格清峻、简约严明,被鲁迅称为“改造__的祖师”;其诗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语言质朴,气魄雄浑,格调慷慨悲凉,代表了“建安风骨”。

下面,我们就来学他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诗《短歌行》。

  师:

我们先来了解其创作背景。

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的晚年,即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

当时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大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从中来”,苦闷煎熬。

但他并没有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招人才,建功立业。

  师:

我们先来听这首诗的录音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播发录音。

  师: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感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功业未成的苦闷和要求招揽贤才、建功立业的情怀。

诗的总体基调是慷慨悲凉的,朗读时要把握好作者的这种感情。

如开头八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前四句是作者感慨人生有限、生命易尽,情调感伤苍凉。

读时应该语速缓慢,语气伤感低沉。

后四句诗人慷慨高歌,借酒消愁,寄托忧思。

读时感情要激昂慷慨。

同时,该诗继承了《诗经》四言诗的特点,以四言为主。

读时要把握好节奏,2/2断读,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下面就让大家自读这首诗。

  (学生自读。

  师:

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诗。

  (某生举手朗读。

  师:

(读毕,师生鼓掌)这位同学读得很好,基本能够把握准诗的感情基调。

下面,我们再来听听录音朗读。

听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

  (播放录音,学生小声跟读。

  师:

古人说: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诗犹是如此。

诗歌要反复朗读,以读带解,从而体味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师:

下面,我们就共同来鉴赏这首诗。

全诗共三十二句,大家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划分?

  (学生积极讨论。

  生1:

全诗可分为三层:

1~8句为第一层,抒发诗人对人生地感慨,借酒消愁;9~25为第二层,表达诗人得到人才地喜庆心情;26到结束为第三层,抒发了诗人的胸襟抱负。

  生2:

全诗分为两层:

1~25句为第一层,表达诗人对人才的渴求;26到结束是第二层,抒发了诗人要广招人才、一统天下的胸襟和抱负。

  师:

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意见吗?

  (学生没有异议。

  师:

大家赞同哪种分法?

  生:

第一种。

  师:

好,既然大家都同意这种分法,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分析课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体味诗人的思想情感。

我们班共有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层次,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交流。

待会,每组派一位同学来发言。

  (各组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意见。

  生1:

第一层前四句诗人借酒抒情,感叹人生苦短、生命易逝,情调有点悲凉。

后四句诗人借酒消愁,慷慨高歌。

  师:

诗人在感慨人生有限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手法?

  生:

运用了比喻,把“人生”比作“朝露”。

  师:

对。

面对美酒本应放声高歌、及时行乐,但诗人却感叹年华易逝、生命易尽,就像早晨的露珠,太阳一出来就被蒸干了。

诗人心中痛苦不堪,诗句带有明显的感伤苍凉的情调。

  师:

诗人说“忧思难忘”,他为何忧思?

  生1:

可能是因为生命易逝所产生的忧愁吧。

  生2:

依据__的内容,诗人的忧思是因求贤若渴却求之不得和他功业未成却感人生苦短而产生的苦闷。

  师:

回答得很好。

“忧思”是全诗的脉络,既解释了前面痛苦感叹的原因,又为后面诗人对贤才的渴求埋下了伏笔。

“杜康”本是古代发明造酒的人,这里采用了借代的手法,是酒的代称。

  师:

一组的同学把这一层朗读一次。

  (学生朗读。

  师:

接着,请第二组的同学来分析第二层。

  生1:

这一层是诗人抒发对贤才的渴慕,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和思念。

  生2:

这一层采用了借喻和比兴的手法。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是借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比兴。

  师:

这一层作者就是用这样的手法来展开的。

他活用了《诗经·郑风·子矜》里面的诗句: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本是表达对情人的思慕,这里借喻对人才的渴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明月”喻指“贤才”。

作者面对一轮皓月,感慨人才如空中之月可望而不可得,何时才能为我所用。

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下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人生感叹。

  师:

__在用典上贴切自然。

除了刚才我们讲到的例子之外,“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四句引用了《诗经·小雅·鹿鸣》,它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

这本是宴请宾客的诗句,这里用以表示对贤才的礼遇。

  师:

这八句化用《诗经》的成句,以明己志,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尊重贤才的思想感情。

化用前人成句自然严整,与诗歌主题浑然一体。

  师:

这一层点明前面忧思的原因,呼应了前文。

  师:

现在我们进入对第三层的学习。

这一层的前四句该如何理解?

请第三组的同学来回答。

  生:

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鹊展翅向南而飞。

绕树飞了三圈,有哪枝高枝可以栖息。

  师:

这四句勾勒出一幅月夜乌鹊南飞图。

作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乌鹊”比喻贤才,“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

“三匝”是“多圈”的意思,是个概数,不能翻译成“三圈”。

“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表达作者的惋惜之情。

  师: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最后四句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愿以山高海深的胸怀,效法周公广招人才,抒发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师:

大家再把这首诗朗读一次,并试着背诵全诗。

  (学生朗读。

  【布置作业】

  课后探究性话题──本诗以酒开篇、借酒抒情。

可以说在中国古代,酒与诗是不相离的。

大多诗人喝酒必赋诗,有酒兴才能有诗情。

最典型的是李白,他能杯酒诗百篇,他是诗的一生也是酒的一生。

《归园田居》作者陶渊明,其诗也是“篇篇有酒”。

酒与诗有着源远的姻缘,酒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其独特的地位。

同学们可以就“古诗中的酒文化”为课题,就某一方面搜集材料,进行探究,写一篇小论文。

  1、探究话题:

古诗中的酒文化

  2、方法指导:

  ⑴以4~6人为一小组,搜集相关资料。

  ⑵汇集材料,分析讨论,综合意见,写成一篇小论文。

《短歌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诗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3、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学习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课前预习(课前印发资料)

  

(一)看课文注释,给生字注音(幻灯片)

  譬(pì)如朝露青青子衿(jīn)呦呦(yōu)鹿鸣何时可掇(duō)契(qì)阔谈?

(yàn)绕树三匝(zā)周公吐哺(bǔ)

  

(二)了解曹操,知人论世

  (三)曹操“横槊赋诗”的背景

  (四)解释题目

  板块二:

品析诗歌(怎一个忧字了得)

  

(一)初读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哪一个字可以作为全诗的诗眼?

  2、__几次写“忧”?

分别是什么?

  

(二)品读

  师生合作,品析诗歌。

在品析诗歌过程中,把握本诗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3、作者何以写忧呢?

  本诗中的艺术手法最为精彩的当属用典和比喻。

可分类归纳诗文中用典句及比喻句,可要求学生用如下的表达方式:

例句——释义——效果。

  解读:

引用典故不着痕迹,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成就一番伟业的雄心壮志。

  (三)美读

  1、基本二二节拍。

  2、注意节奏与轻重的变化。

  3、注意停顿与延长的变化。

  板块三:

课外延伸

  结合学习过的《奇妙的对联》的相关知识以及__,撰写一幅评价曹操的对联。

《短歌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意象鉴赏并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

  【教学设想】通过诵读、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具体教学步骤】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

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关于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

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

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

  作为军事家:

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

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他继承并发扬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始创“以古题写时事”的诗风,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

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曹操感叹:

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

  三、整体感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吟诵《短歌行》的相关片段。

学生读诗、交流。

  四、课文讲读

  导析: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

  释忧:

诗言志,歌咏怀,曹操的心情如何呢?

唯一“忧”字可总曹公心境。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杜康酒真的能化解曹公之忧吗?

通览《短歌行》全篇,可知好酒并未使曹操真正地解忧,那么是什么样的忧愁令这位有着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举杯消愁愁更愁”呢?

  朗读、讨论、交流、明确:

一忧“人生苦短”。

二忧“求贤不得”。

三忧“功业未就”。

  析结构析诗句:

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分解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激疑:

在里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

那么愁的是什么呢?

格调(风骨)如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情调悲凉,慨叹人生短促和年华消逝;更重要的是全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蕴藏着及时努力的思想。

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

  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

“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

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

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

  警醒: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总觉得时间还很多,其实,人生苦短,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所以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好好创造条件,把握现在,服务明天。

  分解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设疑:

这里引用的哪些诗句?

表达了什么内容?

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朗读、讨论、交流。

明确: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

“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

郑风?

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

)曹操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

用典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

“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

”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

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竭诚待以“嘉宾”之礼的。

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即含蓄的表达方式)。

  分析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

,心念旧恩。

  设问:

这组诗句与前面诗段是怎样关联并发展诗意的?

  朗读、思考、交流。

提示: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

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

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

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

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继而多样解读: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

  第一种说法:

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

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第二种说法: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分析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设疑:

前四句诗的内容可作哪些解读?

  讨论、交流、小结:

是自然环境描写。

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其实月近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

同时这也是社会环境描写(可理解为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也可理解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似乎后者更贴切一些。

  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

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徬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

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

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

  设问:

最后四句是怎样表达主旨的?

  分析提示:

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周公自言: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

  小结:

《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诗人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

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尽管他也有“忧”,有“很深的忧”,但是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这绝非杜康酒所能消解。

  这首诗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

感情深挚,婉曲动人;引用《诗经》成句,自然贴切。

风格则苍茫悲凉。

  五、作业:

《学海导航》习题

《短歌行》教学设计4

  一、教学设计的说明

  《短歌行》是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二模块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

在这之前,学生按照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先后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和《孔雀东南飞》,已经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基础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应达到以下目标:

  体现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是了解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相应的表现手法,从而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体现在过程和方法方面的是通过诵读、讨论、赏析、点拨,领悟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引发联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体现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是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和节奏美,教育学生要自觉珍惜时间,要拥有宽广的胸襟,树立远大的志向。

  基于上述“三维目标”,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把握诗歌的主旨,揭示诗人的创作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体会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

针对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表现手法掌握不好的现状,我们把难点定在探究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上。

  教学方法:

  ①诵读法:

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

  ②讨论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探究,得出答案

  ③点拨法:

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

  三、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常山赵子龙于曹营几十万大军中救出吴蜀后主刘禅,曹操在景山顶上看到赵云无比威猛,于是感慨道:

“真虎将也!

吾当生致之。

”正是曹操的这句话我们看到了赵子龙单骑救主的义举。

这是小说中曹操爱惜人才的生动体现。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曹操的诗作,看看其内心深处是如何渴求贤士的,感受一下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2、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横扫黄河两岸,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可是长久以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在《三国志》中: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戏曲舞台上也常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的形象,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那么我们后世人对曹操的看法真的如曹操自己所言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吗?

我看未必,作为后世人,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客观地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人们对他的三个评价: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3、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挥师南下,饮马长江,想一举消灭东吴的孙权和蜀汉的刘备。

赤壁大战前夕,曹操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饮到夜半,忽然听到乌鸦在悲鸣声中向南飞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矛吟唱了这首千古传颂《短歌行》,尽抒了他的内心世界。

  4、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第一步:

学生自由读。

朗读时,让学生读出四言诗的音律节奏,体会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

(我认为朗读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这种在创造过程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

由此,呈现出每个学生对__的不同理解。

  第二步:

听音频朗读后,找学生仿读。

  第三步:

全体学生齐读。

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

  说明:

本过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读”是“自主”学习方式的最直接体现。

放手让学生读,只有读,才会读。

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古典诗歌语言文字的魅力。

  5、鉴赏评价,把握感情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首诗,我将该诗划分为四个小节,再将学生划分为四个小组。

每小组一小节,让学生动起来,展开讨论。

在这一过程中,我适时地引导学生,目的是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问1、请每组同学找出他们最欣赏的诗句,并用最短的语言概括一下。

  第三组同学答:

我们认为最有特点的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一句。

因为曹操把对贤才的渴望即一将难求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如果用最短的语言来概括的话,我们认为是“忧之至极”。

  问2、很好,刚才第三组的同学回答的非常好,那么同学们再讨论一下,除了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