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师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9015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69 大小:14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师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9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师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9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师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9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师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9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师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师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docx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师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师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docx(2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师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docx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师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9年3月,经中央农业机械部批准定名为“无锡农业机械制造学校”,直属农业机械部领导;1978年3月,学校下放至江苏省机械工业厅并更名为“江苏省无锡机械制造学校”;1991年无锡市机械联合职工大学并入学校;1980年11月、1994年8月,学校被原国家教委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1989~1999年学校被无锡市确定为引进联邦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试点学校;1994年10月,学校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10所试办五年制高职的学校之一;1999年7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3年学校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

我校是一所以机电类专业为主体、多科发展的综合院校,主体专业形成了以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为龙头,省级特色专业为主干,校级重点专业为支撑的多层次塔型专业结构布局。

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系、自动控制与电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计算机信息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基础课教学部、实训部等5系2部共7个教学单位。

一、总论

为把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具有鲜明特色和一定国际影响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的精神,结合江苏省和无锡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实际,特制定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本方案分总论、项目建设意义、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主要建设内容、资金筹措与投向、建设实施进度安排及保障措施、预期效益分析和附件等八个部分。

围绕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示范辐射能力等目标,在分析学校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建设方案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在近几年内,学校将进一步强化“崇尚实践,做强平台,校企互动”,重点建设数控技术等5个专业及专业群,整合并建设校级基础实验中心4个,9个大类专业实训中心及实训场所8个,进一步提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结合模式,实施“三明治”或“2+1”等方式的“打工实习”工学结合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建设高水平“双师素质”专兼结合教师团队,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办学实力和辐射能力,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和示范作用。

本方案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建设预算总经费为10750万元,并分中央财政、省财政及学校自筹按年度对建设项目资金进行了分配,明确了项目建设目标、进度及具体验收指标。

同时,制定了科学的保障措施,确保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项目建设意义

(一)重点建设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实现“科教兴省”战略和苏南地区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可喜成绩。

尤其是以苏锡常三市为代表的苏南地区,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无锡市于2005年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可以说,苏南地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为我校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与经济基础。

根据江苏省和苏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江苏省省委、省政府和无锡市先后提出了“科教兴省”的发展战略和“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这就要求经济总量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科技水平有大的提高,经济国际化达到较高水平,社会文明发展到相当的程度。

因此,作为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对其进行重点建设,不仅仅是我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江苏省实现“科教兴省”发展战略、苏南地区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以往的办学实践证明,我校坚持以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为前提,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作为学校事业进一步发展的保证,以发展基础学科作为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后盾,以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力,为江苏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在今后的办学中,我们有基础、有条件为实现“科教兴省”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重点建设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是区域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我校地处经济发达地区无锡,融通南北、承接东西,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布局中具有特殊的区域地位。

重点建设我院,以建设5个高水平专业领域为核心,充分发挥专业门类齐全、应用性强的优势,保持并发扬服务经济建设的特色,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必将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地区尤其是“苏、锡、常”经济圈等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学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直接服务江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成为江苏省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的重要基地。

“长三角”经济尤其是江苏和无锡的经济发展受上海经济的辐射而处于快速增长时期,成为全世界的制造业基地;江苏目前大力实施“科技兴省、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发展、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和“两个率先”的战略,这与我校的机械加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制造业服务等专业领域紧密相关。

重点建设我校,进一步立足江苏发展需求,增强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能力,转化更多的科技成果,实现更多的产业合作,有助于推动无锡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重点建设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是加快学校发展,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校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十五”期间,在校生达到万人规模。

在探索高职教育规律的过程中,我们虽然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形成了一些具有本校特点的经验与模式,但距离上级要求、形势发展要求和学校自身建设要求来说,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我校虽然形成了“崇尚实践,做强平台,校企互动”的办学特色,但从整个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工学结合的深入程度在各专业则呈参差不齐状态,开放式办学不够深入。

这虽然有当前政策层面上的问题,但从学校的服务理念确立,市场意识建立角度来分析,还是存在着主观努力不到位的问题;实践教学保障条件有待改善。

囿于经费问题,实践教学所需仪器设备、场地房屋等基本办学条件一直不能得到充分满足,现有的实训条件还不能充分满足教学要求;“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有待加强。

近几年,为适应规模发展要求,学校引进了较多的新教师,从高校引进新教师的实践能力、解决工程技术实践经验不够,从企业引进的教师有一个“本土化”和“磨合”的问题,同时,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面临工作与教学的时间冲突和环境适应问题;办学活力有待提高。

如何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完善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如何经营好学校,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探索。

自国家提出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我校一直按照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要求,加强内涵建设。

2006年12月,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这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促使学校按更高的标准,在新的舞台上加快改革发展,从而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将继续坚持以内涵丰富特色,以特色提升水平,为我国高职事业作贡献,为江苏省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实现“科教兴省”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要求和学校“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切入点,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增强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丰富学校特色、提升办学水平,从而发挥骨干示范作用,扩大国际影响,为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创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项目建设目标与任务

面向“长三角”和“苏南板块”,结合无锡市在“十一五”期间要高起点、高标准地全面建设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创意设计中心、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和区域性旅游度假中心等“五个中心”的要求,根据制造业蓬勃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以机电类专业建设为核心,完善学院同心多角专业体系,建设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融汇企业文化,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课程开发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建设专兼结合教师团队;加强校企互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科技服务活动,建设多功能、开放式、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探索以“打工实习”为特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发展和丰富学院“崇尚实践、做强平台、校企互动”的办学特色,以内涵丰富特色,以特色提升水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办学实力和辐射能力。

把机电类专业建设成为国内高职高专院校的“单打冠军”;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在与此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改革方面成为全国的示范。

为无锡先进制造业提供人才支持,为无锡职教高地建设和我国高职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在我院现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2006年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评审,对方案进行深入论证,完成第一阶段重点专业及专业群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规划与启动建设任务。

2007年,完成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营销等重点专业建设第二阶段任务,并全面进入以“打工实习”(指在学制为3年的高职试点专业中,安排学生在第3~第5学期期间某半年时间,到企业或校办企业进行有报酬的的顶岗实习,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职业素质等)为特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完成机械加工技术、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和制造业服务等5个专业群和学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任务。

2008年,建成24000M2实训大楼,完善已形成的标志性成果,通过验收挂牌,进一步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开始产生明显的引领、辐射效应,从而使学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

根据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示范院校建设的“教高[2006]14号”和“教高厅函[2006]44号”精神,学校将开展以下建设项目:

序号

教育部、财政部文件

要求的具体任务名称

学校建设项目

备注

1

重点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建设

机械加工技术、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制造业服务5个专业领域

涉及27个专业、8513名学生规模;重点建设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及市场营销5个专业

2

“双师素质”专兼结合教师团队建设

500名专任教师,50名双肩挑教师,300名企业兼职教师。

(“十一五”期间完成)

其中20名专业带头人,80名骨干教师,双师达标率90%以上

3

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5门国家精品课程,12门省精品课程(群),33门校级精品课程

校级精品课程中含公共课3门

4

特色教材与教学课件建设

36种“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特色教材和教学课件

与企业合作开发

5

社会培训

30000人次

“十一五”期间完成

6

对口支援

支援西部、苏北、县域的中、高职院校7所

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明达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沭阳职教中心和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

(三)建设思路

示范院校建设项目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近几年大发展的情况下,在国家层面上采取的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是一项长期性、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是一次全面的“大幅度、高强度”教育教学改革。

任务多、时间紧、要求高、责任大。

我院将按照“秉承传统,提升理念,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在我院“崇尚实践、做强平台、校企互动”办学特色基础上,以内涵丰富特色,以特色提升水平;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把机电类专业建设成为国内高职高专院校的“单打冠军”,为无锡先进制造业提供人才支持,为无锡职教高地建设和我国高职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06]32号)确定将我院列为首批28所示范院校建设单位之一,中央财政将重点支持数控技术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等4个专业的建设工作,江苏省财政和自筹经费将主要用于市场营销专业及5个重点建设专业所在专业群、教学基本建设、社会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根据两部文件精神和“示范院校建设项目推荐书”的要求,我院在2006~2008年之间将对5个重点建设专业进行全面深入的建设与改革,这些专业将带动相关的机械加工技术、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制造业服务等5个专业领域建设,此外还将承担与示范院校建设相关的教学基本建设、社会服务、对外交流和其它任务。

我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将以具有特色的重点专业建设为抓手,针对无锡地区先进制造业发达、产业结构合理、产业链长等特点,根据无锡地区制造业的核心产业、相关产业和附加产业对机电类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细分人才市场,同心多角设置专业及专门化方向。

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通过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领域建设,使教改取得新突破,资源保障条件有新改善,专业建设水平有新贡献。

推动高职示范院校在人才培养、教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职能更好发挥。

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主要通过活跃社团活动,学生下厂、到企业实习锻炼,进行团队教育;以每年的科技文化艺术节为抓手,开展创新教育;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教学内容、实训场所、校园环境,把宿舍作为学生文明修身的课堂,进行养成教育;抓好过程监控,减少急功近利、浮躁等社会现象对高职教育的影响,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注重政治教育工作。

专业建设的主线——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原来“0.5顶岗实习”(指最后一个学期在企业边学习、边进行毕业实践,以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目的的顶岗实习)和“一条主线、三个层面”(即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为三个递进层面的能力培养模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基础上,形成以“打工实习”为突破,以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双证融通课程开发与实施为创新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实践教学环节。

自1985年以来,我院的教改突破口总是选择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总趋势没变,呈螺旋上升态势,我院实践教学的改革反映了高职教育规律性的要求。

1985年将教改突破口选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开设实验专用周;1990年利用76万美元世行贷款项目建设机电实验中心;1995~1997年根据高职教育试点要求创建了含有理论教学、技能训练、职业素质训导、技术开发与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工业中心”;2004年我院与企业合作建设了产学合作中心。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2007~2008年我们着力于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创新性建设,进行“打工实习”和“产品制作”探索,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建设的重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对整个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各重点专业在总结我院20多年来借鉴北美“CBE/DACUM”、联邦德国“双元制”和澳大利亚“TAFE”的课程开发模式而逐步创立的“一条主线、三个层面”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基础上,结合示范院校建设新形势、新任务,对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化设计。

开发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任务驱动与项目导向课程,创建有利于进行产品或样品制作的“教学车间”(精心设计一组符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任务驱动课程或项目导向课程,学生在类似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车间或修理车间——“教学车间”中,进行“教、学、做”相结合的专业学习,最终制作出一实物样品或产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改变目前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从图纸到图纸,老师说了算的“纸上谈兵”式教学模式;针对学生“打工实习”期间的工作任务和环境及总体教学要求,开发满足“工学结合”要求的、与“打工实习”同步进行的配套课程,如《生产现场管理》、《XXX工艺与装备》、《市场调查与预测》等;开发“双证融通”课程,将目前机电类专业中面面俱到的“轮换工种”实习改造成与职业资格考证培训要求相结合的专项技能训练课程,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有机整合,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这样,我们打破了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先基础、后专业的“三段式”课程体系,在学生进入“打工实习”前,灵活地安排专业入门技能课程,将部分专业课进行改造,提前进行专业学习等。

通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使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以项目纽带形式进行展开。

通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可以开发针对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课程、打工实习配套课程和双证融通课程的特色教材和教学课件。

以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推动专业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最主要方面,以此丰富发展学校特色。

把机电类专业建设成为国内高职高专院校的“单打冠军”,必须建设特色丰富的高水平机电类专业集群,提高集群中各个专业的建设水平,形成各自鲜明特色。

我院5个重点专业的建设目标为: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目标:

基于厚实的教改成果,借鉴北美地区和新加坡等国先进的课程开发模式,依托无锡地区高精数控技术应用企业集群的优势,在现有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与无锡振华机器厂共建生产性实习车间,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之相应的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使毕业生在数控加工工艺实施、数控逆向加工技术、数控机床维护技能等方面形成就业新优势,进而创建拥有丰富优质教学资源的全国示范专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目标:

引进与消化美国、德国等国际先进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按照汽车总成(部件)进行课程整合;凭借无锡独有的国内一流的电控柴油机技术高地,开发具有电控柴油技术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特色鲜明的全国示范专业。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目标:

积极探索“内外结合、理实合一”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机器人、机械手制作为载体,结合该专业多年来开展创新教育活动的基础,将创新教育“进课程、建平台、立项目、创机制”,开发任务驱动课程,拓展学生职业能力,为我国的机电类专业建设提供新经验、新模式。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目标:

借鉴CBE/DACUM课程开发模式,以网络与智能系统综合实训为重点,以楼宇弱电工程项目实施为突破,进行项目导向课程系统化设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在IT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改革、开放式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创建经验提供方案,进而起到示范与幅射作用。

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目标:

以机电行业为背景,以我院机电类强势专业为支撑,借鉴澳大利亚TAFE教育理念,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解国际营销规则、掌握机电产品知识的复合型营销人才所要求的特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服务于无锡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使该专业在为制造业服务领域培养人才方面形成特色。

四、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学校将开展的建设项目、现有基础条件并结合“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示范院校主要从重点专业建设、专业群建设、教学基本建设、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办学体制与教学管理、社会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立项建设,推进改革与发展,提升管理水平,实现领导能力领先、综合水平领先、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专业建设领先和社会服务领先,在区域和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一)数控技术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1、项目现状

(1)行业背景。

数控技术作为企业先进制造技术中的一项核心技术,高效柔性化、工序集约化、高精化、智能化及环保化已成为现代机床数控技术的发展主流。

1)装备制造行业发展背景及现状。

重工业化阶段的中国工业对装备制造业强大的需求拉动已初显端倪。

装备制造业涉及机床设备本身的制造和使用机床进行其它装备制造两个层面。

①机床制造业。

从1999年中国机床行业走出低谷以来,一直以年增长二位数速度向前发展。

国产机床数控化率已超60%。

据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协会统计,江苏省无锡开源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多棱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三光集团公司、南京机床集团公司等一起位居全国同行十强之列。

无锡机械装备制造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800家,拥有总资产1337亿元。

2005年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95亿元,工业增加值380亿元,出口交货值179亿元,实现利润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1%、20.2%、45%和17.7%。

②电力设备制造业。

电力设备制造业历来是我国优先发展的战略性工业。

2004年,新开工电站4000万千瓦,先进发电机组的制造需要各种先进的重型数控机床。

无锡地区拥有电力设备关键配套部件叶片的专业化制造企业无锡叶片集团,数控五坐标型面加工中心、数控五轴型面铣、大型模具数控电脉冲加工机床等是主流设备。

叶片集团的发展,带动了无锡地区一批以五轴数控加工中心为重点设备的企业的迅速发展。

2)模具制造行业发展背景及现状。

1996年至今,中国模具工业发展明显加速,年均增长率约为14%,无锡地区是模具制造业非常发达的地区,主要为家电制造业、汽车零配件业、纺织机械制造业、摩托车制造业及新兴的IT行业提供模具装备。

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数控加工设备作保障。

3)汽车行业发展背景及现状。

据预测,轿车产量每增长1%,数控机床消费增长0.54%,2005年之前汽车产量增长15%/年,数控机床消费增长8%,2010年之前,汽车产量增长10%/年,数控机床消费增长5.4%,若以2003年的市场份额为基数计算,到2010年汽车行业的数控机床消费额的增长将超过50%,至2010年中国数控机床市场消费额将达到170亿美元。

无锡地区汽车行业以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较为发达。

一汽无锡柴油机分公司是机床数控技术应用密集企业,仅6DL车间就拥有约40台加工中心,以高速卧式加工中心为主体及部分专用数控机床组成的柴油机高速柔性生产线,2004年设备购置金额达13亿元。

无锡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几年投入近5亿元大量购置数控机床,数控机床台套数已达150台左右,油泵制造分厂购入的数控机床以立式加工中心居多,目前该公司机床数控化率已达70%。

无锡企业中数控人才比例约为38%,无锡地区企业中每配置一台数控机床,就会产生4~5个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

企业一方面需要高职院校直接输送数控技术应用一线人才,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培训方式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数控技术培训,以解决数控技术人才的不足。

(2)现有基础。

1994年,开始创办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2001年,被列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教高司[2001]195号);2004年,试点二年制专业;2005年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更名为“数控技术专业”。

目前,建成的数控技术实训中心已有各类专业实验(训)室7个,各类仪器设备总值420余万元。

与企业共建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产学合作中心”,由24家企业提供了数控机床、数控系统、数控机床各类功能部件和数控机床专用刀具等,价值560余万元。

与此同时,设置了9个以企业名字冠名的奖学金。

本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