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09年福建各地中考议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8741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09年福建各地中考议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选09年福建各地中考议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选09年福建各地中考议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选09年福建各地中考议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选09年福建各地中考议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09年福建各地中考议论文.docx

《精选09年福建各地中考议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09年福建各地中考议论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09年福建各地中考议论文.docx

精选09年福建各地中考议论文

【2009年福州中考】

(一)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14分)

  ①近来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负面影响很大。

很多人已从企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

如果从哲学及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

  ②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

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③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

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

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

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④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

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象也逐渐抬头;为了眼前利益,某些人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把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

  ⑤如此种种短视或自私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会危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子孙后代的延续。

所以,大力培养和增进现代人的敬畏感,刻不容缓。

  ⑥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

但是,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⑦总之,现代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15、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③段引用儒家、道家的学说有何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缺乏敬畏心的行为在生活中常有,请举一例并说说其危害。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全文内容,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3分)

  材料一: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材料二:

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

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现代人需要敬畏之心。

(3分)

16、证明: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这一观点。

(3分)

17、示例一:

在食品中添加有害物质牟利,危及消费者的健康。

  示例二:

在建筑工程中偷工减料,威胁人们生命安全。

  示例三:

生活中有些人乱扔垃圾,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举例子2分,谈危害2分,表述1分。

言之有理即可。

共5分)

18、大自然的智慧远远高于人类的智慧,人要对自然存在有敬畏之心。

【2009年宁德中考】

                          

(二)车到山前没有路(10分)

“车到山前没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

意思是说,事到临头总有解决的办法。

然而,很多故事却证明了一个相反的道理:

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想当年吴越争霸,勾践因准备不足,用兵草率,结果兵败被围,在会稽山无路可走,最后只得屈膝投降,忍受做奴仆的屈辱。

归国后,他卧薪尝胆,十年生息,十年积蓄。

他为洗雪国耻,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精心设计,积极筹划,后来才能抓住机遇,一举灭吴。

历史才成就了一代霸王。

试想,如果勾践不接受前车之鉴,车到山前再找路,那必然是无路可走或者是死路一条。

兵家历来都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打无把握之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汉高祖定三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准备得何其巧妙;楚霸王目光短浅,刚愎自用,不纳范增之计,岂有不败之理?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存”车到山前必有路”有怠慢心理,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设想未来的各种可能,做最坏的打算,也就是说防患于未然。

车到山前必有路,说到底,这是懒人的自我安慰,也是不思进取者冠冕堂皇的借口。

车到山前没有路,其实质,则是开拓者的自我警示,也是智者开启未来的闪光钥匙。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2、文章第②段用历史名人勾践的正反两方面事例来证明论点,请任选一方面的事例加以概括。

(不超过2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有人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能给人信心与勇气。

这样看来,“车到山前必有路”与“车到山前没有路”仅有一字这差,却体现现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你赞同哪种观念?

请结合一个具体事例加以阐释。

(文中事例除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1、中心论点:

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3分)

22、(3分,字数符合要求,意对即可)示例:

勾践准备不足,兵败受降,忍受屈辱。

或勾践精心准备,一举灭吴,成就伟业。

23、(4分,观点1分,阐释3分。

事例典型、分析有理即可)

示例:

我赞同“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观点。

汶川地震发生后,人民子弟兵火速赶往灾区,抱着必胜的信念,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取得抗灾的胜利。

我赞同“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观点。

为了备战2009年世乒赛,中国乒乓球队认真研究对手,做了精心准备,取得骄人的战绩。

【2009年三明中考】

(三)伟大的证伪(12分)

“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句话被当成真理说了好多年。

直到有一天,人们在澳大利亚的某个地方发现了白色的乌鸦,于是,真理变成了谬误。

只要世界上存在一个例外,“天下乌鸦一般黑”就是一个错误的陈述。

提出“天下乌鸦一般黑”的人,原本是想说出一个真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确被当成了真理,可是到了白乌鸦被发现的那天,证明这个说法不对,这种否定的证明就是证伪。

世纪伟大的哲学家波普尔,在他著名的“证伪主义”理论中,对真理有一个解释。

什么是真理?

真理就是可能被证伪的理论。

如果一个理论自满自足、颠扑不破,没有被证伪的可能,那它就不可能是真理。

还有一个公论:

沙漠里的鸵鸟,发现危险以后,便将头埋进沙里。

这个说法是罗马历史学家普利尼奥最先提出来的,据说,他是欧洲第一个见到鸵鸟的人。

后来,人们证明,鸵鸟之所以把头埋进沙子里,并不是因为躲避危险,而是在用嘴挖洞,准备孵蛋。

这个已经成为公论的说法尽管被证伪了,但它曾经是真理,理由是它可能被证伪——事实上也的确被证伪了。

所以真理就是不断提出假说,不断被证伪的过程。

最近,中国考古学界有一个重要的证伪,专家花五年时间得出结论,历史上的“阿房宫”其实并未建成。

从2002年10月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就开始对阿房宫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结果证实,阿房宫现存遗址只是没有建成的前殿,共50万平方米,相当半个平方公里。

同时,考古发掘还证实了,这里并没有大火焚烧的痕迹,除了前殿遗址之外,就只有东汉的瓦砾。

可见,历史上所有关于阿房宫的说法,只不过是在想象一个子虚乌有的东西。

人类知识的进步,就是从不断的证伪中推动发展的。

历史上有许多以讹传讹、添枝加叶的说法,通过证伪而逼近真相。

前两年,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证实,“从太空的确看不到万里长城”,这也是一个伟大的证伪,它破除的,也是人们心中的某些虚妄。

只是,一个习以为常的说法被证伪了,往往让人觉得扫兴,甚至有点伤自尊。

但是,证伪改变了传统的说法,纠正了谬误观念。

敢于证伪和承认事实,无论如何比不敢面对现实、自欺欺人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16、通读全文,概括文中用来证伪的例子。

(6分)

(1)天下乌鸦不是一般黑。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对“真理”有新的论述,请你摘录下来。

(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文章内容,写出“证伪”的“伟大”之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6、(6分。

每处2分,顺序不论)

(2)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用嘴挖洞是准备孵蛋。

(3)历史上的“阿房宫”其实并未建成。

(4)从太空看不到万里长城。

17、(4分。

每处2分)

(1)真理就是可能被证伪的理论(答“如果一个理论自满自足、颠扑不破,没有被证伪的可能,那它就不可能是真理”亦可)。

(2)真理就是不断提出假说,不断被证伪的过程。

18、(2分。

每点1分)

(1)推动人类知识的进步与发展。

(2)改变了传统的说法,纠正了谬误观念。

【2009年漳州中考】

(四)重拾阅读精神(15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意在鼓励人们发掘读书的乐趣,并纪念那些为推动人类文明前进而做出不懈努力的先辈。

中华民族无疑是一个有着良好阅读传统的民族,有关名人与书的趣事不胜枚举:

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数百卷,连给女儿嫁妆时,亦是用满满一箱书;《资本论》首位翻译者、经济学家王亚南,在乘船遭遇风浪、海轮颠簸不止时,要求服务员将其绑在椅子上以聚精会神地读书;诗人闻一多在结婚当日的早上不见踪影,后被友人发现在书房中如痴如醉地读书……

然而,近些年来,我们更多地听到这样的故事:

2008年,上海一家早教中心率先开设幼儿经典诵读班,由专家带领10岁以下的小朋友诵读《三字经》、《论语》等经典作品。

结果在短短三个月中,学员由原先的20人减至两人。

有记者采访退班的家长,得到的回答竟出奇一致:

“以后入学时又不看这些,还是把时间花在学英语、电脑、钢琴上更为实在,这些可都是升学加分的。

从什么时候开始,书籍已经不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沦为“耽误孩子升学的滑梯”?

家长对于经典阅读先入为主的拒绝态度,不仅没收了孩子享受人类丰盛文化大餐的入场券,还间接导致了这些孩子长大后偏于功利的阅读习惯。

在许多书店里,你看那“最畅销图书排行榜”上,显眼位置处净是些炒股、基金、管理类的书籍;若有关注社会现实的书刊,也多是用来解当下人之心灵困惑的——如何应对办公室政治?

如何成为完善男人/女人?

如何把孩子从小送入常青藤?

等等。

书店里的人头攒动,正和当代人填补不了的心灵饥荒形成反差——讽刺的是,往往我们功利书读得愈多,便发现这种饥荒愈加厉害。

捧着教辅书、“快餐”书太久,我们的视野变得狭窄,只局限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进而造成精神上的乏力,思考社会、思考人性的乏力。

很难想像,一个精神乏力的民族,会有着什么样的末来。

当人们津津乐道“世界读书日”——4月23日,也正是英国文豪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的辞世纪念日时,往往夸大了这其中的“巧合色彩”,而忽视了这些文豪们对于启迪思想、丰富文明的重要作用。

若你想说,莎士比亚们离我们太远,无论怎样读书,我也达到不了他们的境界——那么就看看卡耐基吧,在你的书架上,是不是正有一本他所写的《人性的弱点》,供你陷入人际纠纷、遭到解雇、甚至失恋时寻找“速效冲剂”?

但卡耐基在座右铭中这样写道:

“人活着不只需要面包。

我亲眼看见有些百万富翁因缺乏人文精神的滋养而面临人性的饥饿;相反,有些穷人却在精神上十分富有,远非百万富翁所及——是一个人的精神令他的身体富有。

还记得清清吗,那位在地震后的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的女孩。

在被救出后,她说:

“下面一片漆黑,我怕。

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读书能缓解我们内心的恐惧,丰富我们的心灵,给我们精神的力量。

就从今天开始,想一想我们为何设立“世界读书日”,重拾真正的阅读精神吧。

10、在作者看来“真正的阅读精神”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采用多种论证方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写出两句有关“热爱读书”的名言。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谈到阅读,有位家长说:

“我儿子现在读初中,一直是班里的前几名,我从来不给他买课外书,因为那样会分散他的精力!

”你是否赞同他的看法?

请简要阐述理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上文,结合以下材料,谈谈你的发现。

(4分)

不久前,某大报发表一篇题为《近半干部一年不读书》的文章,称“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

虽然高达80%的被访干部认为,在当今社会,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仍有高达46%,即近一半的干部在一年中没有读过一本书。

在不读书的原因一栏中,称没有读书时间的占了63%,没有读书习惯的占了35.31%,不知道读什么的占了13.44%。

而认为读书没有用和没有可读的书的分别占了2.81%和9.06%。

(摘自2009年4月18日《人民日报》)

我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对于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以及那些具有启迪思想、丰富文明的书籍的渴求与执着。

(3分,若答出“认真阅读能缓解我们内心的恐惧,丰富我们的心灵,给我们精神力量的书籍。

”也可得分。

11、示例:

(1)事实论证,如第二段,列举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三位读书人,具体而又富有代表性地阐述了中华民族无疑是一个有着良好阅读传统的民族的观点。

(2)道理论证,如,引用卡耐基的座右铭,生动地阐述了一个人因缺少有关人文精神的阅读而面临人性饥饿,从反面论述了真正阅读的重大作用。

(3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

12、示例:

(1)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歌德     

(2)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莎士比亚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分,每句1分。

13、示例:

不赞同:

(1)读书可以增广知识,陶冶情操,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养,对学习大有帮助。

  

(2)学习之佘看文学作品既读有所得,又能缓解疲劳。

    

赞同:

(1)读书的好处不言而喻,但现在的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客观上不具备良好的读书条件。

(2)初中生不具备太强的鉴别力,一量看到不利于他成长的坏书,可能会引他走上邪路。

(能抓住一点阐述即可。

观点1分,理由2分。

14、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着不读书或少读书的现象。

虽然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这些只是借口而已,真正的原因,是现代的人们,对阅读经典名著的巨大作用——丰富我们的心灵,给我们精神的力量的缺乏认识和体会。

(4分,)

【2009年晋江质检】

(五)不要妄自菲薄(15分)

中国人有许多陋习,常被老外们视为野蛮和不文明。

然而中国人又非常护短。

总以为自己是泱泱大国、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向来不把海外的夷、狄之邦放在眼里。

当中国人第一次在已故台湾作家柏阳的文章中看到“丑陋的中国人”这一字眼时,几乎是举国哗然。

好在该翁偏安于海岛一隅,否则一定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还要踩上一只脚,永世不得超生了。

自从国门打开之后,出去的机会多了,渐渐感到诸如排队加塞、开车抢道、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之类的习惯,老外好象都没有。

于是有的中国人又妄自菲薄,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了。

其实老外的文明也不是与生俱来的,甚至我们现在的许多不文明行为,老外也没有完全杜绝。

比如法国,巴黎的时装永远引领世界潮流,令人仰慕;罗孚宫的艺术收藏,闪耀着中世纪的欧洲文明之光。

然而每当法国总统大选时,他们的许多文明行为,就会被暂时搁置。

比如开车闯红灯。

此类现象大幅增长,是因为法国人知道,新总统上台后一定会对交通违章罚款实行大赦。

所以警察在这一时期都懒得填写内容烦琐的罚款单。

在法国的一个自动加油站前,有一天忽然排起了加油的长龙,但那并不是因为其他加油站加不到油,也不是传闻油价要上涨。

原来是自动加油机的计算机将4.7法郎/升,错误的输入为0.47法郎/升,这个错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可所有人都装着不知情,等着揩国家的油。

其实想占点小便宜,不是中国人的特色,老外也不例外。

一位旅法华侨说,他家楼上不久前搬来了新住户,这家人有两个小男孩。

每天早晨,这两个小家伙,就咚、咚、咚的跳起了爵士舞,吵得人无法入睡。

那位华侨只能客气地请他们注意,可女主人却十分优雅地回答:

“对不起,这房子的隔音太差,我也在忍受着楼上人家的脚步声。

再说小孩子需要多活动,请你们能够理解。

”那位楼上的住户又说:

“我们买这房子,几乎已经用去了所有的积蓄,已经没钱再买地毯了,况且地毯能生螨虫,我们也不喜欢。

如果你们想安静,完全可以搬出去住别墅的。

”女主人优雅地说完以后,仍然我行我素,而且每次碰面依然优雅的打着招呼,一点也不难为情,就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法国人的优雅就好像是一件漂亮的外衣,掩盖着他们阴暗的另外一面,我们确实有许多陋习,但也不要妄自菲薄,就觉得洋人什么都比我们行,其实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

我们倡导文明,北京的奥运会就是对我们文明程度的检阅,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契机。

希望在后奥运时代,奥运期间的文明能够继续保持。

15、打开国门前后,中国人对自己陋习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列举了法国人哪三例不文明的行为?

这些事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针对部分人看到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之后就妄自菲薄的片面观点来谈的。

B.本文作者提出了“面对陋习既不能妄自尊大,自护气短,也不能妄自菲薄,自贬身价,而应当认识自己,倡导文明,讲文明之风进行到底”的观点。

C.作者认为台湾作家柏杨因为揭示了“中国人的丑陋”而损害了中国人的形象,所以要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

D.文中画线句中“几乎”、“有的”、“完全”这类词语不能删去,是因为议论文的语言运用也要做到准确、严谨。

18、为了倡导中国人改变陋习,在奥运会后讲文明进行到底,请你拟写一条公益广告。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4分,前后各2分,意近即给分)打开过门前,中国人对自己的陋习是妄自尊大、自护其短;打开过门后是妄自菲薄、自贬身价。

16、(5分,三个例子各1分,作用2分,意近即给分)

一是总统大选期间,法国人开车违章;二是借加油机出故障占国家的便宜;三是只顾个人感受,影响他人生活。

这些事例证明老外的文明并非与生俱来,他们也有许多不文明现象。

17、(3分)C

18、(3分)示例:

不要再丢垃圾时,丢了自己的脸。

【2009德化质检】

(六)宽容是一种爱(16分)

    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道:

“学会宽容/也学会爱/不要听信青蛙们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长的尾巴……/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夜的蛙声。

    宽容是一种爱。

    在激烈的竞争社会,在唯利是图的商业时代,宽容同忠厚一样都成了无用的别名,让位于针尖对麦芒的斤斤计较。

但是,我还是要说:

宽容是一种爱。

    十八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关于“定比”这一定律争论了九年之久,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

最后的结果,是以普鲁斯特的胜利而告终,普鲁斯特成为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

但他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据天功为己有。

他真诚的对曾激烈反对过他的论敌贝索勒说:

“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质疑,我是很难把定比定律深入地研究下去的。

”同时,他特别向公众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

    这就是宽容。

允许别人的反对,并不计较别人的态度,而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吸收其营养。

这种宽容是一泓温情而透明的湖,让所有一切映在湖面上,天色云影、落花流水。

这种宽容让人感动。

    我们的生活日益纷繁复杂,头顶的天空并不尽是凡•高涂抹的一片灿烂的金黄色,脚下的大地也不如天安门广场一样平坦。

烦恼、忧愁、甚至能让我们恼怒、无法容忍的事情,可能天天会摩肩接踵而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抽刀断水水更流。

我说的宽容,并不是让你毫无原则的一味退让。

宽容的前提是对那些可宽容的人或事,宽容的核心是爱。

宽容,不是去对付,去虚与委蛇,而是以心对心去包容,去化解,去让这个越发世故、物化和势利的粗糙世界变得湿润一些。

而不是什么都要剑拔弩张,什么都要斤斤计较,什么都要你死我活,什么都要勾心斗角。

即使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