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8721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现代史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近现代史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近现代史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近现代史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近现代史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现代史复习重点.docx

《近现代史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现代史复习重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现代史复习重点.docx

近现代史复习重点

近现代史复习重点

上编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途径

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2、帝国主义对华的经济侵略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3、反侵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①冯子材:

在镇南关大捷中身先士卒

②关天培:

广东水师提督在鸦片战争期间英勇献身

③邓世昌: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英勇献身

4、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5、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1)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2、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资政新篇》

3、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不能承担反帝反封建的重任。

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5、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以及历史功绩?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

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4)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6、早期开眼看世界的人:

魏源、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崇厚、张之洞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

7、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主要围绕一下三个问题展开:

第一、要不要变法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8、戊戌变法的目的:

挽救清政府

9、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

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

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2、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①要不要以革命是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论战的焦点

②要不要推翻帝制

③要不要社会革命

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篇综述

1、新民主主义的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2、两个中国之命运:

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1、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民主和科学

2、发起人: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3、意义:

①一场思想解放运动②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五四运动为什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①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②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5、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6、中共早期的工作:

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②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③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7、中共一大:

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二大: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

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进行了正式的决定

国民党一大: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8、北伐的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新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3、国民党的性质:

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1924一1926年的中国国民党,实质上是工农与资产阶级联盟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

4、第一个土地法:

《井冈山土地法》

5、毛泽东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提出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6、左倾最严重的一次: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

7、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第一,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

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7、长征的直接原因:

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8、长征精神: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

为了救国救民,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同群众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针精神是中共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9、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全面抗战爆发的标志:

七七事变

2、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

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3、台儿庄战役: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唯一一次胜利的战役,歼敌1万余人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歼敌1000余人

4、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同意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

5、国民党军队失败的主要原因:

国民党军官贪生怕死

 

6、敌后战场中的东北抗日联军: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

7、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8、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9、国共合作的抗日民主政权:

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重庆谈判:

为争取民主,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来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谈判。

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2、《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3、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4、第二条战线的实质:

国民民主运动(指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5、中国的某些民主党派主张第三条道路,主张内容为:

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而实行的办法,则是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

他们所主张的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6、《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7、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8、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1、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参加和支持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国际无产阶级和爱好和平人民的支持

2、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理论指导)

3、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正确路线)

4、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武装力量)

 

下篇综述

1、成立初期面临的困难:

①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③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2、采取措施:

①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②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③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④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3、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①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⑤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4、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所以中国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是最好的选择。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中共中央在1953年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内容为: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体两翼)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工业化(一化三改)

3、为什么中国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②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③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④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4、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

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