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港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生物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8526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7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港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生物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福建省泉港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生物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福建省泉港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生物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福建省泉港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生物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福建省泉港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生物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港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生物试.docx

《福建省泉港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生物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港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生物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泉港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生物试.docx

福建省泉港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生物试

泉港一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生物科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和豌豆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绵羊和狗的白毛与黑毛D.人的白化与正常

【答案】D

【解析】玉米的黄粒和圆粒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家鸡的长腿和毛腿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绵羊和狗的白毛与黑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人的白化与正常符合“同一性状”,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解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2.假说——演绎法包括“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六个环节。

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B.孟徳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父母本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测交实验的后代中有30株高茎豌豆和34株矮茎豌豆”属于演绎推理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解释有性生殖生物所有相关性状的遗传现象

【答案】A

【解析】孟德尔在观察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问题,A项正确;孟徳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F1在产生配子时,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的遗传给后代”,B项错误;测交实验的后代中有30株高茎豌豆和34株矮茎豌豆属于实验验证,C项错误;孟德尔遗传规律只能解释有性生殖生物部分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D项错误。

【点睛】F1产生数量相等的配子,指的是两种雌配子数量相等,两种雄配子数量相等,而不是指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3.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豌豆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的配子种类数和F2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A.4和9B.6和32C.8和27D.8和64

【答案】A

【解析】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豌豆进行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CC,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种类=2×2×1=4种,子二代基因型种类=3×3×1=9种,故选A。

4.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DDtt,ddTT)杂交,在F1自交产生的F2中出现的性状重组类型的个体占总数的

A.9/16B.3/8C.1/2D.5/8

【答案】D

【解析】DDtt×ddTT→F1:

DdTt,F1自交,产生F2,即9D_T_:

3D_tt、3ddT_、1ddtt,则F2中出现的重组性状为9D_T_和1ddtt,概率为5/8,故D正确。

5.现有两块农田,农田A混合种植了杂合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而农田B混合种植了甜玉米和杂合非甜玉米。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与玉米的甜和非甜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考虑其他植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玉米的非甜对甜为显性

B.农田A中矮茎豌豆所结种子长成的植株均表现为矮茎

C.农田B中杂合非甜玉米所结种子长成的植株1/4为甜玉米

D.农田A中各植株自花受粉,而农田B中各植株随机受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利用分离定律解决生产实际中的简单生物学问题,知道玉米和豌豆在自然条件下的传粉类型,进而判断各选项。

根据题意“杂合高茎豌豆”可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根据“杂合非甜玉米”可知玉米的非甜对甜为显性,A正确;自然条件下,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即自然条件下豌豆只能进行自交,因此农田A中矮茎豌豆所结种子长成的植株均表现为矮茎,B正确;自然条件下,玉米是不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即自然条件下玉米既能自交也能杂交,因此D正确;由于农田B中杂合非甜玉米作为母本时所接收的花粉来源及其比例未知不确定,故农田B中杂合非甜玉米所结种子长成的植株中甜玉米所占的比例也不固定,C错误。

【点睛】易错知识点拨:

1.自然条件下,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玉米是不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故应注意自然条件下种植这两类作物时授粉类型及后代可能的性状表现;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需要对母本进行人工去雄→套袋处理→人工授粉→套袋处理,以保证花粉来源的单一性。

2.本题中,农田B杂合非甜玉米作为母本时所接收的花粉来源及其比例未知不确定,故农田B中杂合非甜玉米所结种子长成的植株中甜玉米所占的比例也不固定;若来自杂合非甜玉米(Aa)和甜玉米(aa)的花粉比例为1:

1,即参与受精作用的花粉基因型及比例为A:

a=1:

3,而参与受精作用的卵细胞基因型及比例为A:

a=1:

1,则杂合非甜玉米所结种子长成的植株中甜玉米出现的比例为3/4x1/2=3/8。

6.下表是对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形成F2过程的分析,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YR

yR

yr

Y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A.①和②的基因组成相同B.③的表现型与⑤相同

C.表现型与F1相同的个体在F2中占9/16D.④的基因型占1/4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分析,①和②的基因组成都是Yr,A正确;③的基因型是YyRr,⑤的基因型是YYRr,两者的表现型相同,B正确;F1可以产生四种配子,说明其基因型为YyRr,则后代表现型与F1相同的个体在F2中占3/4×3/4=9/16,C正确;④的基因型为yyRr,占1/4×1/2=1/8,D错误。

7.通过测交,可以推测出被测个体

①是否为纯合体

②产生配子的数量

③产生配子的比例

④基因型

A.①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可以验证某一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①正确;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但不能推测产生配子的数量,②错误;根据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③正确;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④正确,故C正确。

8.纯种芦花鸡(ZBZB)与非芦花鸡(ZbW)交配,产生F1,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芦花鸡与非芦花鸡的比例是

A.3:

1B.2:

1C.1:

1D.1:

3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纯种芦花鸡(ZBZB)与非芦花鸡(ZbW)交配”产生F1代基因型:

ZBZb,ZBW,“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代基因型:

ZBZB,ZBZb,ZBW,ZbW;因此芦花鸡为ZBZB,ZBZb,ZBW,非芦花鸡为ZbW,由此可见,F2中芦花鸡与非芦花鸡的比例是3:

1,A项正确,B、C、D项错误。

考点:

伴性遗传

点睛:

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推断F1的基因型,进而推断F2的基因型,再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9.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儿子和一个正常的女儿,问女儿携带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

A.75%B.50%C.25%D.66%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他们所生后代的情况为XBXB、XBXb、XBY、XbY,由此可见,女儿携带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50%,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

伴性遗传

点睛:

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首先要求考生明确色盲的遗传方式,掌握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再判断子代的情况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10.血友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且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儿子

B.患血友病的父亲把基因传给儿子

C.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女儿

D.患血友病的父亲把基因传给女儿

【答案】B

【解析】儿子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携带此基因的母亲可以把基因传给儿子;父亲的X染色体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患血友病的父亲不可能把基因传给儿子,患血友病的父亲可以把基因传给女儿;女儿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携带此基因的母亲可以把基因传给女儿。

11.一个男孩患红绿色盲,但其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视觉都正常,则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A.祖父B.祖母C.外祖父D.外祖母

【答案】D

【解析】一个男孩患红绿色盲,其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其外祖父母视觉都正常,其母亲的色盲基因来自其外祖母。

12.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

1,原因是

A.含X的精子:

含Y的精子=1:

1

B.雌配子:

雄紀子=1:

1

C.含X的配子:

含Y的配子=1:

1

D.含X的卵细胞:

含Y的卵细胞=1:

1

【答案】A

【解析】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的精子:

含Y的精子=1:

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

1,A正确;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B错误;含X的配子包括含X的雌配子和含X的雄配子,含Y的配子为雄配子,所以含X的配子多于含Y的配子,C错误;卵细胞不会含有Y,含有Y的都是精子,D错误。

【点睛】对于XY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以及他们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数量问题,要明确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且含有X的配子不仅仅是雌配子,也包括雄配子。

13.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XY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不是同源染色体

C.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答案】C

【解析】性染色体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不仅仅存在于生殖细胞中,A错误;虽然XY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但是两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表现为联会、分离,所以它们是同源染色体,B错误;女儿、儿子都有一条性染色体来自于父亲,C正确;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血友病基因等,D错误。

14.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条染色体上含多个基因

B.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C.染色体是基因唯一的载体

D.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

【答案】C

【解析】一条染色体上含多个基因,A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基因,C错误;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D正确。

15.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B.交叉互换现象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C.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D.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

【答案】A

【解析】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不一定都能形成四分体,如三倍体个体、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A错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能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所以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正确;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所以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D正确。

16.一位同学学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后,深有感触,于是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下面4句话,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哪句话是正确的

A.我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爸爸,一半来自于妈妈

B.我和我弟弟的父母是相同的,所以我们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C.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都是相同的

D.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

【答案】D

【解析】卵细胞提供了受精卵中一半的染色体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A项错误;由于基因重组等原因,同一父母的兄弟遗传物质不同,B项错误;细胞内的性染色体大小不同,C项错误;子代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D项正确。

17.下列为某动物卵巢中一些细胞图像,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甲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产生的

B.细胞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细胞乙、丙、丁都含同源染色体

D.细胞丁所处时期能够发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A

【解析】细胞甲是卵细胞或者第二极体,是由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产生的,A正确;细胞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B错误;细胞乙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细胞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18.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时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A-C段

B.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分别为1:

2和1:

1

C.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I-M段所示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D.DE段和JK段染色单体数量为零,都没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D

【解析】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中的A-C段,A正确;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分别为1:

2和1:

1,B正确;图中A-G表示减数分裂,HI表示受精作用,I-M表示有丝分裂,C正确;DE段和JK段染色单体数量为零,前者没有同源染色体,后者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曲线图,明确不同的线段表示的细胞分裂类型,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区别。

19.人的体细胞中,肯定或可能存在两条X染色体的是

①精原细胞

②卵原细胞

③初级精母细胞

④初级卵母细胞

⑤次级精母细胞

⑥次级卵母细胞

A.②④B.②④⑥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规律,要求考生结合人类的性别决定,判断各种细胞内性染色体组成,难度稍大。

正常男性体细胞中含有一对X和Y同源染色体,正常女性体细胞中含有一对X同源染色体,故人的精原细胞细胞内不含两条X染色体,①不符合题意;人的卵原细胞中一定存在两条X染色体,②符合题意;人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一对X和Y同源染色体,③不符合题意;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一定存在两条X染色体,④符合题意;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X和Y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或2条Y染色体,⑤符合题意;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一对X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到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中,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⑥符合题意;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20.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②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③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同样具有一定的细胞周期

④着丝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⑤减数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减半,DNA分子数也减半

⑥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A.①②③⑤B.①⑤C.①②④D.②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明确只有能进行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尤其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规律,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①正确;②复制后的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②错误;③只有能进行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但不具有细胞周期,③错误;④着丝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④错误;⑤减数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减半,核DNA分子数也减半,⑤正确;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故在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⑥错误;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⑦错误;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21.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A.萨顿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同时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C.萨顿以果蝇为研究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卡尔文用14C标记CO2探究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转移途径

【答案】D

【解析】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摩尔根以果蝇为研究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卡尔文用14C标记CO2探究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转移途径,D正确。

22.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格里菲斯通过实验证明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DNA

B.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艾弗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开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A

【解析】格里菲斯通过实验证明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是“转化因子”,但是不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A错误;艾弗里及其同事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B正确;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开,C正确;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

2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获得被标记的噬菌体的方法是

A.可以用含32P或者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让噬菌体分别去侵染含32P或者35S的大肠杆菌

C.让噬菌体同时侵染含有32P和35S的大肠杆菌

D.可以用同时含有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答案】B

【解析】噬菌体是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增殖,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A项错误,D项错误;需要先分别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就可得到DNA含32P标记或蛋白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

B项正确,C项错误。

2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B.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D.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

【答案】B

25.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

关于“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及实验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为培养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P是DNA的特征元素,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在侵染大肠杆菌时,能够进入到细菌体内,但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原因可能是时间偏长,噬菌体大量繁殖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A正确;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则上清液中应该没有放射性,B错误;不论离心时间多长,上清液中也不会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C错误;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26.果蝇腹部毛色有蓝色、黑色和白色三种,且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相关杂交实验及结果见下表,腹毛蓝色果蝇的基因型为

P

黑色×蓝色

白色×蓝色

黑色×白色

F1

黑色:

蓝色=1:

1

白色:

蓝色=1:

1

全为蓝色

 

A.BBB.bbC.BbD.BB和Bb

【答案】C

【解析】由于黑色×白点→全为蓝色,说明黑色和白色分别是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蓝色是杂合子Bb;又黑色×蓝色→黑色:

蓝色=1:

1,白点×蓝色→蓝色:

白点=1:

1,两个实验都是测交类型,进一步说明蓝色是杂合体,其基因型为Bb,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简单,但是比较容易出错,属于遗传融合现象,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出中间类型。

27.基因型为XXY的人发育成男性,但基因型为XXY的果蝇却发育成雌果蝇,由此推测人和果蝇的性别决定差异在于

A.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而果蝇取决于Y染色体数目

B.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是否含有X染色体,而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

C.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而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

D.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

【答案】C

【解析】基因型为XXY的人发育成男性,基因型为XXY的果蝇却发育成雌果蝇,由此推测人只要含有Y染色体就发育期为男性,而果蝇的性别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

28.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精卵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B.受精卵中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C.精卵融合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D.精卵的识别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答案】B

【解析】精卵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A正确;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于母亲,B错误;精卵融合首先发生的是精子的细胞膜与卵子的细胞膜的融合,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精卵的识别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正确。

29.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雌果蝇(2N=8)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可以使次级卵母细胞不产生第二极体而直接形成卵细胞,该卵细胞与正常精子形成的受精卵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为

A.4B.8C.12D.16

【答案】C

【解析】已知果蝇的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其正常产生的卵细胞和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都是4条。

根据题干信息已知,次级卵母细胞不产生第二极体而直接形成卵细胞,则形成的异常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8条,与正常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含有8+4=12条染色体,故选C。

30.若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B.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C.可在DNA中找到15N、32P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答案】C

31.基因型为AaBb的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示意图如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B.②过程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图中的N、P分别是9、3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

1:

1

【答案】B

【解析】子代表现型比例12∶3∶1,是9∶3∶3∶1的变形,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过程产生了4种配子,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此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A项正确,B项错误;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N=9,后代有3种表现型,所以P=3,所以C项正确;该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以及比例为1(A_B_)∶1(A_b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