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各种穿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8514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各种穿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儿科各种穿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儿科各种穿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儿科各种穿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儿科各种穿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各种穿刺.docx

《儿科各种穿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各种穿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各种穿刺.docx

儿科各种穿刺

第1节骨髓穿刺

主要适应证:

1.各型白血病

2.各类贫血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全血细胞减少症

5.组织细胞增生症

6.脂类代谢疾病

7.病毒相关性噬血组织细胞增多症

8.部分恶性肿瘤,如淋巴肉瘤、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瘤、神经母细胞瘤等

9.某些寄生虫病,如黑热病、疟疾

禁忌证:

唯一的禁忌证是血友病。

穿刺部位的选择依年龄及病情而异。

一、胫骨穿刺

适用于新生儿、小婴儿及个别幼儿。

此年龄组胫骨骨骺端骨质较松软,容易穿刺,骨髓丰富,取材满意,而且安全;年长儿骨质硬,不易穿入。

操作步骤:

1.患儿平卧,助手立于患儿头侧,用两臂夹住患儿上肢及躯干,双手固定下肢,穿刺侧小腿稍向外展。

2.术者立于穿刺肢体对侧,用手摸胫骨粗隆,选穿刺点,戴无菌手套,以胫骨粗隆为中心上下严密消毒,铺无菌孔巾。

3.用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至骨膜(一般小婴儿用1m1麻药)。

4.由胫骨粗隆下1cm前内侧垂直骨面方向刺入;再旋转进针,至有落空感,拔除针芯,接紧空针,吸取足量骨髓液,消毒棉球压迫拔针。

注意事项:

1.穿刺部位皮肤一定要绷紧,否则穿刺针容易在骨面上滑脱。

2.外展小腿时不要因患儿哭闹用力过猛,以避免损伤髋关节及膝关节。

3.拔针时连同针头一起拔,将骨髓液注至准备好的脱脂干净玻片上,以避免进入空

气将骨髓液贴在针管壁上。

4.不熟练者,可先将注射器用3.3%枸橡酸钠液冲洗一下,以防骨髓凝固。

5.干玻片上的骨髓液要迅速由受过训练的技术人员推成数张涂片,来回摇动,迅速干燥以保待持细胞形态,便于辨认。

满意的髓片应有薄有厚、有头有尾、上下有边,可见骨髓小粒。

二、脊突穿刺

适用于幼儿。

其腰椎2~4脊突较大,骨板松软,易于刺入,骨髓比较丰富(不亚于胸骨髓)。

且手术操作时患儿看不见,腰部痛觉不敏感,便于消除恐惧心理。

操作步骤:

1.患儿侧卧,助手固定患儿成屈曲状(似腰穿时姿势)。

根据患儿腰椎脊突暴露情况、患儿条件及操作者是否顺手,亦可取俯卧或向前伏姿势。

2.术者站在患儿背侧,常规消毒以腰椎2~4为中心的皮肤。

3.以左手食指、拇指在腰椎2~4选择最大的脊突,固定皮肤、局麻至骨膜(同胫骨穿刺),对准脊突正中刺入,钉住脊突,如脊突尖小固定有困难,可直接穿刺脊突体。

用穿刺针由棘肌内缘距脊突尖l~1.5cm处刺入皮肤,以约45º角向脊突体穿刺,到骨面时轻轻钻入,旋转进针,进入骨髓腔(有落空感)后。

如针可竖立,摇动也不倒即停止进入。

按上法抽吸骨髓,拔针如前述。

注意事项:

1.进针时一定要钉住骨面。

避免滑脱刺入其他组织(尤其是脊髓腔)。

2.选好脊突尖或脊突体后,注意局麻与穿刺部位要一致。

3.其他同胫骨穿刺。

三、髂前上棘穿刺

适用于年长儿,因其他骨质已比较坚硬,而髂前上棘比较松软,又有一定宽度,容易固定,骨髓比较丰富,且较安全,易掌握,故临床最为常用。

操作步骤:

1.患儿仰卧,如有脏器肿大或腹水较多、腹部膨大明显者亦可采取侧卧、半侧卧姿势。

助手帮助固定患儿下肢。

2.术者站于准备取材肢体的对侧,选择左或右髂前上棘的后下方1~2cm处,以此为中心消毒。

3.左手拇、食指分别在髂骨两旁内外绷紧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局麻,皮内、皮下直至骨膜。

4.右手持骨穿针与髂棘垂直或以45角斜向下方旋转刺入;进入骨皮质后有阻力消失感(进针约1cm)。

拔针芯,吸取骨髓,若吸不出,可将针芯放入,再深刺或后退1~2mm后再抽吸,直至取出骨髓满意为止。

注意事项:

1.事先做好患儿思想工作,消除恐惧心理,争取合作。

2.试吸骨髓后,进针、退针时一定要放入针芯,避免针内塞入组织或小碎骨。

3.其他同前。

四、髂后上棘穿刺

适用于年长儿。

此处骨皮质较薄,骨质疏松易于穿刺,骨髓丰富,取材满意,很少被血液所稀释,且安全易掌握;幼儿也多于此处穿刺取骨髓,优于髂前上棘穿刺。

操作步骤:

1.患儿俯卧位,助手帮助固定下肢及躯干。

2.术者站于同侧,常规消毒,麻醉同前。

3.穿刺点位于臀部上方、骶椎两侧显着突出部位。

触摸棱状边缘,其下方两侧各有一软组织窝,固定皮肤,垂直或向下,向前外方刺入,穿刺针旋转前进,待有落空感后约1cm深度即达骨髓腔。

按髂前上棘穿刺方法抽吸骨髓液,成功率较髂前上棘为高。

注意事项:

同髂前上棘穿刺。

对体弱、垂危患儿,尽量不选择髂后上棘穿刺,避免由于俯卧操作影响呼吸或加重病情。

五、胸骨穿刺

适用于年长儿,胸骨骨质松软,骨髓丰富,能充分反映生血情况。

对可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其他部位取材不满意时,常取此部位。

操作步骤:

1.仰卧位,颈后及肩部垫高,使患儿头部后仰,胸部全部暴露(脱掉套头衣服)。

2.术者位于右侧,找胸骨角,与胸骨柄体交界处中点用龙胆紫做一记号为穿刺点。

3.以紫点为中心常规消毒,按皮内、皮下麻醉至骨膜。

左手食指、中指从头侧将第2肋间隙骨体两侧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于胸骨柄体交界处正中穿刺点与胸骨呈45~60角,针头斜面朝下向患儿头侧旋转刺入,待有落空感时拔除针芯后抽吸。

如不成功,再安上针芯前进0.1~0.2cm再吸。

4.以消毒纱布压迫迅速拔针,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做好患儿思想工作,争取患儿合作。

可将患儿眼睛用纱布遮挡。

2.应以安全为准,严防穿通胸骨。

最好应用带有防护装置的穿刺针。

3.抽吸骨髓时要用力适中,以减轻局部疼痛。

【附】婴儿简易胸骨穿刺法

近年来不少人将胸骨穿刺亦应用于婴儿。

要求术者:

手轻、仔细、动作快。

穿刺部位,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铺孔巾等皆同于常规胸骨穿刺;所谓简易主要表现在几点①局部不注麻药;②不用骨髓穿刺针而直接用5~10ml一次性干燥注射器,针头7~71/2号,针头斜面朝下与胸骨呈45角,于胸骨柄体交界处正中进针,进0.5cm左右,待针头钉固定不动,抽吸注射器见骨髓液(0.2~0.5ml)即拔针,迅速推出骨髓液并涂片。

第2节腰椎穿刺

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

检查脑脊液的性质,鉴别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脑膜炎在治疗过程中,依靠脑脊液动态变化,来判断疗效。

3.椎管内注射。

如对白血病患儿做鞘内注射化疗药物,预防或治疗脑膜白血病。

操作步骤:

1.侧卧位。

年长患儿让其双手抱膝,双下肢向腹部靠拢屈曲;婴幼儿及不合作者由助手协助弯曲患儿腿及头背取得最大程度的脊椎弯曲,使椎间隙增宽,背部呈弓形,沿检查台边与台面垂直侧卧。

2.术者位于患儿背后,左手在头侧,用右手食指、中指摸好两侧髂骨嵴,此连线中点为第3、4腰椎棘突之间,在此处穿刺即可达3、4腰椎间隙。

3.常规消毒,铺孔巾,用左手拇指固定第3腰椎棘突,沿棘突下方用1%奴佛卡因局麻2%利多卡因,边进针边推药深至韧带,用消毒纱布压迫穿刺处,拔针后稍等片刻。

4.右手持腰穿针,左手拇指仍把住第3腰椎棘突,沿其下方穿刺(进皮稍快)。

熟练者进针可直达脊髓腔,不熟练者慢慢进针,不可过猛。

进入棘突间隙后,针头稍向头侧倾斜,当感有阻力后又落空时则停止进针,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用无菌瓶2个,每瓶接1~2ml脑脊液,分别送检。

如检测颅压可事先准备好测压管测量压力,此管内脑脊液也可作化验用。

如在操作过程中脑脊液流通不畅,可以转动针尾,由助手压迫颈静脉,或稍调穿刺针进针的深浅度。

5.重新插上针芯,用无菌纱布紧压穿刺处,拔针,用粘膏固定,让患儿去枕平卧0.5~lh4~6h。

注意事项:

1.摆体位时不可过度屈曲患儿颈部,以免影响呼吸。

重点部位是弯腰。

2.颅内压增高患儿放脑脊液时,应用部分针芯堵在针口上,以减慢滴出速度,预防发生脑疝。

3.由于患儿年龄和胖瘦的不同,穿刺针达到脊髓腔所穿刺的深度也不同,对瘦小者穿刺时更应多加小心,可扎浅些再慢慢前进。

4.婴儿脊髓相对较长,穿刺部位可选择4、5腰椎间隙。

5.新生儿可用普通注射针头进行腰穿,较用长针头容易成功。

6.穿刺部位皮肤有化脓感染者,禁忌穿刺,以免把细菌带入脊髓腔内引起感染。

第3节腹腔穿刺

适应证:

1.大量腹水压迫引起胸闷、气促及腹部胀痛等症状,为减轻患儿症状,需放液减轻腹内压力。

2.诊断性腹腔穿刺,用于检查积液的性质,以协助明确病因。

操作步骤:

1.穿刺前先让患儿排尿,以免刺破充盈的膀胱。

2.取半卧位或坐位,年长儿可坐在靠椅上,幼儿必须由大人扶坐椅上,背部及两旁垫以枕头或被毯等物。

术前先测患儿腹围、血压、呼吸、脉搏等并作记录。

3.选择穿刺点:

①一般取左下腹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1/3与外1/3相接处即为穿刺点,用龙胆紫作记号(此处叩诊应为浊音)。

②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或旁开l~3cm处可作为穿刺点,常用于坐位放液。

③卧位患儿取脐水平线与腋前线交叉处为穿刺点,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④常规消毒,铺孔巾,严格无菌操作。

1%奴佛卡因局麻自皮肤至腹膜,边进针边推药。

4.术者左手向一边绷紧皮肤,使皮肤的穿刺点与皮下的针眼错开,右手持穿刺针垂直进入皮肤后斜行,经过一段腹肌再进入腹腔,以免穿刺后漏腹水。

当有落空感时,即可抽取腹水放入消毒试管中以备送检,如需大量放液时,可在穿刺针尾部接一橡皮管,再加输液夹以调整速度,将腹水引入容器中记量及送检。

腹水不断流出时,应将预先包扎在腹部的多头绷带逐步收紧,以防腹压骤减而发生休克。

放液要缓慢,控制放液量。

一次大量放腹水可导致水盐代谢紊乱及大量蛋白质丢失,故一次放水最多不超过1000ml。

5.放液后以消毒纱布压迫穿刺处并拔针,用粘膏固定,再用多头绷带将腹部包扎。

注意事项:

1.腹腔粘连严重,肠管高度充气或腹腔液不多时,不宜穿刺抽液,以免刺破肠管发生意外。

2.有肝昏迷先兆者,禁忌放液。

3.术中注意患儿的面色、呼吸、脉搏,如诉头晕、恶心、心慌等症状,停止手术。

4.术后让患儿平卧,使穿刺点处于上方,以防腹水漏出。

万一漏出时用蝶形粘膏或火棉胶粘贴。

第4节胸腔穿刺

主要适应证:

1.胸膜腔积液明确诊断

2.诊断与治疗相结合:

胸腔大量积液或液气胸伴呼吸困难、心脏及纵隔移位等压迫症状时,必须施行胸腔穿刺抽液,可立即缓解危急症状,并同时送检胸水,明确诊断。

3.治疗:

已确诊为化脓性胸腔积液(脓胸)需定期进行抽脓、冲洗及向胸腔注入抗生素与激素等药物者,胸腔穿刺是治疗脓腔胸的重要手段。

4.液气胸、张力性气胸有明显的压迫症状,均需紧急胸穿抽气。

注意事项:

1.穿刺前要再次叩诊,明确病变侧。

2.在抽液过程中穿刺针不要移动,最好由助手用止血钳紧帖胸壁夹住针头固定,避免损伤肺组织。

如有出汗、面色苍白、胸痛、剧烈咳嗽、咳泡沫痰、呼吸困难或抽出液变为血性液体时必须停止操作。

3.将穿刺进针处皮肤拉紧,故意错开皮下针眼,待按拔针后,表皮组织自然盖上针眼,以防形成瘘道。

与胸腔相通的各接头皆不要脱落,三通管不要扭错方向,避免空气进入胸腔。

4.—次穿刺液体量一般不超过500ml、年长儿最多不超过800m1。

根据抽吸时的具体情况,防止纵隔摆动过大,发生休克。

5.需做胸水培养者,用培养管接取胸水,瓶口及棉花塞用酒精灯消毒.然后再送检。

6.对脓胸患儿如抽液不畅,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胸腔,最后注药。

7.重复胸穿抽液时要有X线检查做指导或用B超定位,观察液量多少,确定穿刺部位。

一、胸腔穿刺抽液

操作步骤:

1.患儿取坐位.患侧前臂举至头顶部,使肋间隙增宽。

年长儿倒骑坐在靠背椅上,头臂伏在椅背上缘。

婴幼儿由助手坐在椅子上抱着患儿,胸部对胸部,使患侧背部暴露,并稍向前弯使之突出。

病重者可取卧位,抬高床头,做侧胸穿刺。

2.术者立于患侧,找好叩诊实音区明显又偏低的部位,再选穿刺点,如在腋前线为第5肋间、腋中线为第6肋间、腋后线为第7肋间、肩胛骨中线(举臂后肩胛角线)为第8肋间。

临床经常选用后2个肋间。

包裹性积液必须由X线或超声定位,摸好下一肋骨的上缘(此处无血管、神经走行),用龙胆紫棉棒在皮肤上做好标记作为穿刺点。

3.常规消毒,铺孔巾,用1%奴佛卡因局部麻醉皮内、皮下、肋间肌,直至胸膜,边进针边注药,直至回抽有液体为止,用无菌纱布压迫针眼部位,撤麻药针。

4.左手食指、中指将准备进针的肋骨上缘皮肤绷紧,右手持穿刺针,尾部连接橡皮管并用止血钳夹住,穿刺针由肋骨上缘穿刺点垂直刺入,参考注射麻药时的深度(约2cm),阻力感突然消失表示已达胸腔,将橡皮管尾端再接一50ml空针,放开止血钳抽吸液体,当抽满液体后先用止血钳夹住橡皮管再移去注射器(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内),然后把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弯盘及准备送化验的消毒器皿内,如此反复抽吸记量。

亦可将穿刺针尾部接一个三通管,一侧接注射器,一侧接橡皮管,此法不必用止血钳。

5.抽液结束后用无菌纱布紧压针眼部位,迅速拔针用粘育固定。

二、胸腔穿刺抽气

操作步骤:

1.患儿取半卧位或卧位,选患侧前第2肋间乳线(或锁骨中线)上为穿刺点。

2.常规消毒,局麻至胸膜后从穿刺点垂直刺入胸腔,具体方法同前。

3.尽量抽空气体。

如随抽随长,呈活瓣状态,即是开放性、张力性气胸,需持续排气时,应采用闭式引流装置进行胸腔减压。

第5节心包穿刺

适应证:

1.心包积液发生心包填塞症状,可抽液减压,缓解症状。

2.心包积液性质不明,可抽液化验,协助诊断。

3.既需心包减压又需确定积液性质为首选适应证。

4.已确定心包积液为化脓性,需抽脓冲洗、注药。

操作步骤:

1.患儿取半坐位,背后垫被褥及有助手扶持,使其坐稳及有安全感。

仔细叩出心浊音界,用龙胆紫做标记。

头面都盖以纱布。

2.选穿刺点,以此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严格无菌操作。

注射1%奴佛卡因进行局麻,从皮肤至心包外层,边进针边注药。

3.穿刺部位:

①胸左第5肋间,心浊音界内1cm处,向内后上方刺入,约3cm深度。

第1次穿刺多采用此位置。

②在胸骨剑突下方、剑突与左肋缘交界处,使针与胸壁成30º~45º角,向上后稍向右推进3~4cm深度,避免伤及腹膜及横膈。

此途径的优点是能将心包下部的液体抽出,同时因针不经胸膜腔,所以可防止污染。

如心脏叩诊实音主要向右侧增大,X线或B超检查证明心包积液大部在右侧,心包穿刺可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进行试穿,因右心室壁较薄以及右心房也在附近,此处穿刺较为危险,需更加小心,如遇心包大量积液时,亦可于左肩胛角下方第7肋间刺入。

4.术者最好也采取稳坐位,以右臂贴近患儿之身,右手腕贴于胸壁作支点(这样穿刺时不致用力过猛),绷紧皮肤,按预定穿刺点进针,边进针边抽吸,注射器及止血钳的开放与夹闭均由助手执行,术者只管把稳针头(装置同胸腔穿刺)。

一般进针3cm左右即有落空感,表示已进入心包。

一旦抽出液体,应立即停止进针。

此时可以感到与心脏搏动同步的震动,如感觉心脏跳动撞及针尖,立即将针尖稍向下移,以免刺伤心脏。

5.穿刺吸液完毕,用无菌纱布压迫穿刺处,迅速拔针,用粘膏固定纱布。

令患儿休息片刻。

注意事项:

1.心包穿刺有一定的危险性,须做好术前准备及辅助检查。

操作要慎重、仔细,需要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

2.术前做好患儿安抚工作,争取合作,并给予镇静剂。

3.如穿刺不顺利,抽不出液体时,应变换针尖的位置,即推进或拔出少许,左右上下,谨慎试行。

如仍不成功,干脆将针拔出,重新穿刺,避免伤及心脏、血管(尤其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穿刺时易伤及乳房内动脉)。

4.抽液要缓慢,第1次抽液不宜超过100~200ml,以后每次抽液不超过200~500ml。

当有心包大量积液需减压时,每分钟抽液不超过20~30ml(因大量、快速抽吸减压后,回心血量骤增,可导致急性肺水肿)。

术中、术后均需观察患儿面色、呼吸、脉搏、血压等,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5.若抽出液体为鲜红血样,应立即拨针,严密观察有无心包填塞征。

第6节侧脑室穿刺

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前囟门未闭及有下列情况的婴儿。

1.脑积水减颅压者。

对急性脑积水、脑水肿、脑瘤即将形成或刚形成时,可起到急救作用。

2.为治疗必须从侧脑室注药者。

如结核性脑膜炎晚期患儿,为减少异烟肼用量,需从侧脑室注入异烟肼以提高脑脊液中药物浓度。

3.蜘蛛蛛网膜下腔有阻塞,需检查脑脊液者。

操作步骤:

1.剃去患儿前囟门周围及两耳侧的头发。

2.将患儿两臂紧贴身边用包被包裹约束于仰卧位,头靠台端,使矢状缝与诊疗台台面垂直。

3.将皮肤严密消毒,然后用孔巾包裹头部,仅露前囟。

4.双手持腰穿针,由前囟门的侧角进针(两侧角连接线上离中点1.5~2cm处),针尖须对准外耳道口的方向,徐徐刺入。

通常进针4~4.5cm深度即达脑室(视婴儿的大小及脑脊液的多少而异),待脑脊液由畅通流出变成缓慢滴出即可停止。

5.穿刺完毕,压迫拔针,伤口消毒后用消毒纱布敷盖,再用粘膏固定。

6.将所取的脑脊液送检(常规及生化检查)。

7.急性脑积水颅压增高影响呼吸循环时,用上法将脑脊液引出后,固定穿刺针,接上引流瓶(将引流瓶固定于高出穿刺针15cm左右的位置,根据压力可适当升降)。

一般保留10天到2周。

对前囟门已闭的患儿,于眉弓上11~13cm、正中线旁1~2cm处取点,做常规消毒及局部麻醉后,用钻颅锥在穿刺点钻一小孔,然后送进穿刺针,接引流瓶(可在引流管中接一个三通装置,以便向侧脑室注药)。

注意事项:

1.穿刺时为防止骤然进针过深,可用两食指抵住头部帮助固定,进针3cm后,每进针0.5cm稍拨出一些针芯,以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

2.穿刺时不可将针头左右摇动,以防损伤脑组织。

如欲改换方向,必须拔出穿刺针重新穿刺。

3.此项穿刺危险性较大,要经过术前讨论,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

第7节肝穿刺活检术

适应证:

1.为诊断用。

肝脏疾患诊断不明确,需取材做活体组织检查,以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法(年长儿)。

2.判定预后。

对经久不愈的慢性肝炎,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预后。

3.用于治疗。

如穿刺抽脓治疗肝脏肿。

操作步骤:

1.患儿取仰卧位,助手帮助使其右臂上举屈置头后,固定患儿。

2.术者位于患儿右侧,选好穿刺点,方法有二:

①腋前线第7、8肋间隙;②腋中线第8~10肋间隙。

如选此位置,使患儿体位稍向前倾。

可结合B超定位,选择肝脏较厚部位做穿刺点。

3.常规消毒,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铺消毒巾。

术者左手摸肋骨上缘,以1%奴佛卡因麻醉至肝包膜。

4.右手持针,令患儿先深吸气,然后屏气片刻,此时从肋上缘迅速进针抽吸并立即拨出,在1秒左右完成。

穿刺针直入直出,切勿在肝脏内转动,以免肝脏被撕裂或出血。

5.用无菌纱布紧压穿刺处拔出针头,将针头内的肝组织注入固定液内。

将穿刺部位压迫数分钟后,以多头绷带紧束腹部,行局部沙袋加压。

6.术后卧床休息。

可适当给予镇静剂。

要注意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及有无腹痛、腹胀等内出血情况。

24h后方可下地活动。

注意事项:

1.肝穿刺有一定的危险性,一定要做好术前讨论,明确肝穿的适应证。

2.确定做肝穿后除做血常规检查外,还要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型,配血备用。

3.做好患儿的解释工作,以取得合作。

指导患儿反复练习吸气、呼气、屏气等动作,避免术中咳嗽及深呼吸。

4.禁忌证:

①有出血倾向或凝血机制障碍;②重度黄疸;③右侧胸腔或其他脏器有急性感染;④肝囊虫病、肝包虫病或海绵状血管瘤;⑤不合作的患儿。

5.肝穿刺前后皆可给维生素K、C及钙剂等辅助药物。

6.肝脓肿穿刺注意事项:

①做超声波检查确定脓肿大小、位置;②结合压痛最明显的地方定穿刺点;③用粗长的普通1~2号针头穿刺,随进针随抽脓液,采取不同方向尽量抽净,让患儿维持浅表呼吸;④更换针头方向时,必须将针头退到皮下再刺入,严禁在肝内换方向,以免引起肝组织撕裂出血。

7.如为非弥漫性病变,局部穿刺所得的组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8节肾穿刺活检术

适应证:

1.肾病综合征:

①应用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3~4周,尿蛋白仍持续在+++~++++无明显进步者;②对激素部分效应者;③对激素依赖者;④多次复发者。

2急性肾炎综合征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不典型或伴肾功能受损或病程大于一年者

3.隐匿性肾炎、迁延性肾炎、各种慢性肾炎及血清HbsAg阳性肾炎。

4.无症状持续性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1g。

5.反复发作的镜下或肉眼血尿,原因不明,病程已持续半年以上者。

6.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7.不明原因的急慢性肾功能不全。

8.疑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者。

9.遗传性肾炎。

10.临床诊断不明的肾脏疾病,已排除肾血管畸形者。

11.移植肾,鉴别排异、感染或原发病复发者。

禁忌证:

1.肾脏畸形,包括先天性多囊肾、孤立肾、马蹄肾或对侧肾发育不全及萎缩肾,以及肾动脉狭窄者。

2.急性肾内感染(含肾结核或肾周围脓肿)。

3.肾肿瘤(含血管瘤)及肾囊肿。

4.出血性疾病未能纠正者。

5.肾脏疾病抗凝治疗期间及停止抗凝治疗小于10天者。

6.严重尿毒症BUN>35.7mmol/L(100mg/dl)或有严重贫血或出血倾向者。

7.严重高血压或血压控制正常在一周以内者。

8.骨髂发育畸形,定位困难者。

9.中量至大量腹水,肾脏不易压迫固定者。

10.长期应用大量激素,库欣症状明显者。

11.肾盂积水。

术前准备:

1.向家长说明肾穿刺检查目的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征得家长理解和同意并签字。

2.解除患儿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进行必要的体位和呼吸屏气动作训练,即训练患儿在腹部放置砂袋,俯卧位时能用腹式呼吸及听口令作屏气动作,以利术时很好配合。

3.术前检查:

①B型超声检查双肾大小、厚度、形态及定位,探测皮肤到肾包囊之深度,②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及尿常规检查;③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检查;④血尿素氮,肌酐和肝功能,HbsAg检查;⑤血型鉴定,备血200ml,⑥普鲁卡因过敏试验,必要时作碘过敏试验。

穿刺针的选择:

1.国产Menghini针该针长10~12cm,分16、18及20三种型号,小儿一般6岁以下用16号,6岁以上用18号。

有长短针蕊和套管,套管针夹为斜面利刃,其内壁斜面呈喇叭花样,针外套可通过橡皮吸管与注射器连接。

该针优点是获取肾组织较理想,穿刺成功率达90%~94.7%,且较安全。

缺点是穿刺时需两人密切配合。

2.Tru—Cut槽状针该针是由针蕊和套管针组成,其上部有塑料柄。

内蕊有尖刀.其后有2cm的取物槽,外配套管,管端锐利,其内壁和针蕊紧密接触便于割取组织。

此针穿刺时只需一人操作,取材成功率80%~92%,能取得较多肾组织。

缺点是可能对肾的创伤较大,肉眼血尿和血肿发生率较其他种类肾穿针高。

3.自动穿刺枪该装置是将Tru—Cut针装在一个由弹簧支配的枪体上,由一人操作.其穿刺效果与Tru—Cut针相同,但穿刺针的直径一般比单独Tru—Cut针细。

其价格比较昂贵。

另有一种简易自动化活组织穿刺针(TEMNO活组织检验针),设计原理与穿刺效果同自动穿刺枪。

简易的单手操作,更适用于小儿。

小儿肾穿刺多选用T19/15、T18/15、T15/15型号,长度为15cm,直径分别为1.0、1.25、1.6mm。

器械药品准备:

1.肾穿针盒(盛器械消毒液)内有肾穿针2根,穿刺深度固定器2个,钢尺一把。

如用一次性穿刺针,则无需此盒。

2.皮肤用件包内有2ml注射器一副,手术尖刀1把,孔巾1块,纱布数块。

3.无菌手套。

4.药品75%酒精、2%破碘酒,2%普鲁卡因,1‰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安定注射液,龙胆紫等。

5.其他冰壶1只,标本瓶3只(分送光镜、免疫荧光、电镜检查标本),多头腹带1条,胶布、砂轮1只,沙袋1个。

肾穿刺点定位:

准确定位是经皮肾穿刺活检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般由于右肾下极与大血管、肾盏和其他器官相距较远,故较多选用右肾。

对穿刺点定位时,患儿体位必须和活检时一致。

即腹下垫有沙袋以固定肾脏,前胸紧贴床面,头部放一小枕,头正中位或向一侧卧位,两臂前伸过头。

目前采用的肾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