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评估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8033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评估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评估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评估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评估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评估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评估及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评估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评估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评估及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评估及答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评估及答案

第16课三国鼎立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东汉末年局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政局混乱B.军阀混战 C.分裂割据  D.中央集权

2.东汉末年,曹操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

当时的“天子”是( A )

A.汉献帝B.汉明帝 C.汉武帝D.汉高祖

3.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 )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B.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势力不断增强

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的支持D.官渡之战,打败强敌袁绍

4.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史实与曹操有关的是( B )

①招贤纳士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建立魏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

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A)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D.孙权称王,国号吴

6.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指( A )

①曹魏 ②蜀汉 ③孙吴 ④东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7.“局部统一较之众军阀割据混战是一进步,它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环境,各国统治者又都重视发展生产,为全国的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

”这里所说的局部统一

是指(B)

A.战国七雄B.三国鼎立C.南北朝对峙D.宋金并立

8.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9.官渡之战发生在( B )

A.196年      B.200年  C.208年  D.220年

10.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 )

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刘联军C.孙权和刘备 D.袁绍和孙刘联军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

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问题。

(1)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一课后,为了加强记忆,用示意图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请结合下图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一:

材料二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2)材料二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这次战役的影响是什么。

 

(3)面对曹操“拥百万之众”之势,诸葛亮在材料二中提出了什么策略?

这个策略在之后有何成功的实践?

产生了什么影响?

(1)①曹操②袁绍③刘备④孙权⑤曹操

A:

魏B:

蜀C:

(2)官渡之战。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策略:

联吴抗曹。

实践: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合大败曹操。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2.曹操、刘备、引、权都非常重视人才,曹操曾多次发出《求贤令》,强调“唯才是举”,周围聚拢了大批人才;刘备为请诸葛亮“三顾茅庐”,他手上还有一批能征善战的武将,如关羽、张飞、赵云等;孙权也非常注意招揽人才,周瑜、陆逊、鲁肃等都是他的得力将领大臣。

其中鲁肃的任用,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但孙权依然信任和重用他。

因此,有一位史学家总结说:

“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

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你是怎样看待人才的重要性的?

 

这种说法有道理。

“黄金累千,不如一览”,“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古今中外事业的成败,往往以人才得失为转移。

当前,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是关键,因此,我们必须大兴重视人才之风,多途径培养人才,选拔重用人才。

(言之有理即可。

)根据材料的叙述,我们认为对人才的重视是有必要的,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人才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此题中只要言之合理并且注意结合现实就可以。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

曹超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超战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魏、蜀、吴在三国发展经济、巩固统治方面实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能认识到三国鼎立是由东汉末年得军阀割据到局部统一的进步,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能分析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由此带来的影响;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比较,提高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的东西。

例如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绍和曹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曹操善于抓住人心的特点,再联系曹操为复北方经济所采取的措施,更能看出他胜人一筹的政治家品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三国鼎立局面尽管延续了几十年,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逐渐走向统一的;通过三国鼎立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

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程中,用XX收索查找一些与《三国鼎立》的相关资料,如主题歌曲,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地图,利用直观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析曹操胜负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方法】

利用观察、对比、教师质疑,步步紧逼,环环相扣,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实例谈影响,充分理解曹操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负的原因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歌曲激趣,播放《三国演义》歌曲

1、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一定知道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生答)那好,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三国鼎立》。

2、板书课题

1、出示曹操人物图,教师质疑:

你心中的曹操是什么样人?

生答:

奸雄;枭雄等

2、教师质疑:

(1)而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是一代英雄。

在他的一生之中进行过很多战役,本课主要介绍了哪两次战役?

生答: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一)官渡之战

1、介绍官渡之战形成的背景:

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为了争夺地盘,彼此长期混战,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集中在黄河中下游,有不少地方百里无人烟,人民苦不堪言,统一已是民心所向,曹操很有政治头脑,抓住时机,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运用对比的方法介绍曹胜袁败的原因。

A、曹操取胜的原因

(1)在政治上:

曹操很有头脑,纳良臣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中可看出重用人才。

(此处结合导入框)

(2)在经济上:

曹操招募流亡之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生产得到了恢复,兵力得发展,深得民心。

(3)在用人上:

曹操赤脚相迎许攸,看出招贤纳士,爱才心切。

(结合书中插图)

(4)在军事上: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袁绍失败的原因

(1)在军事上:

战前喝酒,掉以轻心,骄傲轻敌。

(2)在用人上:

不听信忠言,气走许攸,一意孤行。

3、归纳小结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意义等。

(二)赤壁之战

1、介绍赤壁之战的形成

曹操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和一些弱小军阀,统一北方后,仍不满足,继而挥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

2、交战双方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对照表和地图)

曹操挥军南下,首先与依附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交锋,刘备见大事不妙,纳良臣诸葛亮的建议,急忙难逃,联合孙刘共同抗曹。

在周瑜、诸葛亮劝说,谋略之下,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火烧赤壁,曹操慌忙逃跑,大败而归。

这就是历史上的赤壁之战。

3、出示诸葛亮和动脑筋的图片,穿插教学

一提到诸葛亮,同学们不免用足智多谋,老谋深算等词语来形容。

那请同学们看教材104页动脑筋右侧图片,完成动脑筋后,进而从三人出行引出桃园三结义。

4、进行比较,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性,水土不服,患传染病,影响作战。

B曹操骄傲自满,战前饮酒作赋,不与当地人民联系,麻痹大意,不分降书真假,导致骄兵必败。

(此处结合袁绍和周武王正反两个人物)

C孙刘联军力量增强,采用正确的战术。

(总结过渡)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还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的江东也在刚刚在开发之中,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上,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

曹操逃回北方后,不敢轻易南下,结合刘备、孙权得以喘息的机会,从此,曹操郁闷,病死于220年之前,给三国得以形成的机会。

5、归纳小结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意义等。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1、三国,分别由谁在哪一年建立的,定都在哪?

2、指生结合教材完成教材。

 

3、称号有什么不同?

曹丕,刘备称帝;孙权称王,于229年称帝。

4、三国是如何发展经济重视生产的?

抓住其各自特色用一句话概括

生逐一答

(1)魏国注重修建许多水利工程,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

(2)蜀国注重丝织的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3)吴国注重造船业,促进海上交通,吴国大将卫温于230年到达夷洲,即当今台湾地区。

【拓展探究】出示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在历史舞台上塑造的形象,(结合教材)谈论评价自己最喜欢的原因?

(生表明观点,师点拨)

魏(220年)

曹丕洛阳

【板书设计】

为三国鼎立形

成奠定基础

为曹操统一北

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208年)

曹操vs孙刘联军

官渡之战(200年)

曹操vs袁绍

蜀(221年)

刘备成都

吴(229年)

孙权建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提纲(学生用)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

能力目标:

2、通过比较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一胜一负的原因。

情感价值观目标:

3认识到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学习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学习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法指导】请把关键词标出来将斜体加黑的笔记记载在书上结合材料图片展开设想完成思考

【导学流程】

一、导:

视频导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开篇杨慎《临江仙》插曲,由此导入。

二、思:

(一)官渡之战

1、曹操崛起:

东汉末年占据河南一带的,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

在经济上,采用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势力逐渐壮大。

2、官渡之战:

曹操和占据黄河以北的都想吞并对手,年在进行决战。

3、战争影响:

使曹操为以后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

4、战争概况:

年,曹操南下,准备消灭南方割据势力,。

刘备派诸葛亮,。

曹军与在对峙。

采用部下黄盖建议诈降并用。

曹军大溃

5、战争影响:

为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

6、局面形成:

政权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7、各自发展: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

孙吴发达。

230年卫温率船队到达,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蜀汉在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地区的开发。

三、议

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战役名称

发生时间

交战双方

影响

特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下图中出现了很多处错误,请你一一把它们找出来并在图下写出错误并改正。

四、展

五、评

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战胜袁绍,奠定统一北方基础。

208年曹操为统一南北而发动赤壁之战,结果败于孙刘联军,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220曹丕称帝建魏,东汉结束;221刘备称帝,史称蜀;222孙权称王,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六、检

1、曹操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官渡之战

2、“三顾茅庐”这一典故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袁绍B诸葛亮C孙权D曹操

3、《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

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4、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A.军心涣散B.骄傲轻敌C.准备不充分D.士兵不习水战

5、下列人物中不属于三国鼎立时期的是()

A.孙权B.诸葛亮

C.刘备D.曹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