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规划报告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7859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规划报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规划报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规划报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规划报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规划报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规划报告doc.docx

《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规划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规划报告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规划报告doc.docx

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规划报告doc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地理位置

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位于湘西自治州古丈县西北方的断龙乡坐苦坝村境内,与全球唯一在寒武纪形成的红色碳酸岩石林景区——红石林景区毗连,紧邻土家千年古镇——芙蓉镇、“大地传奇”——坐龙峡及“天下第一漂”——猛峒河景区,距古丈县城26km,距州府所在地吉首市69km,距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张家界市105km。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1.2地形地貌

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紧邻酉水河南岸,园区海拔多在300m-380m之间,观光园南北宽约1公里,东西长约2公里。

区内主要为丘陵、岗地类型地貌,间有平地、沟谷,土壤以红色碳酸岩发育而成的红壤为主,土壤磷、钾含量较丰富,有机质高达2.5-5.0%,土壤铜、锌、铝、铁、硒等微量元素含量较为全面,适宜茶叶生长。

1.3气候特征

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地处北中纬度,属于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5.9℃,无霜期227天,平均年日照时数1289小时,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94千卡/平方厘米,年降雨量1471.3毫米,蒸发量1018毫米,相对温度83%。

1.4社会经济概况

2011年,古丈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三次产业中,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2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3.35亿元,增长21.0%;第三产业增加值6.83亿元,增长13.1%;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9.2%,比重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9:

23.6:

54.5调整为21.1:

26.0:

52.9。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180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61元,同比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3002元,同比增长14.6%。

全县交通十分方便,焦柳铁路由北向南横穿罗依溪、古阳、默戎等3个乡(镇)达31.5千米,境内有5个火车站。

公路总路程为1092.5千米,其中省道58.3千米、县道149.3千米、通乡公路67.4千米、通村公路817.5千米;通公路的村数140个,比例达100%。

全县属沅江流域,境内溪河密布,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或主干长大于5千米的溪河有63条,可用于放运木材。

经过多年努力建设,初步形式以焦柳线、省道229线为骨干,乡村级公路为网络,酉水河航运为补充的发达运输体系。

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区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聚居地,范围涉及断龙乡坐苦坝村4个村民小组45户,人口203人。

社会经济状况较为落后,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薯、茶叶、烤烟等。

第二章规划理念与目标

2.1规划理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明确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其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要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倡导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倡导低碳旅游方式。

而当前我国又恰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总体定位是一个以茶叶产业化生产、生态旅游观光和土家族民俗文化相结合的产业生态观光综合体,通过推行茶园机械化耕作管理、茶园清洁化生产示范,开发茶园生态观光休闲游“以茶带旅、以旅促茶”,打造古丈毛尖有机茶产业龙头。

茶园在实现产业化的同时,以发展新型农旅结合产业为主题,充分利用当地红石林景观资源,在“茶海红石”的田园美景中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体验等服务,大力发展休闲茶叶和乡村旅游。

将来人们到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就要达到节奏慢下来、情绪静下来、身心健康起来的效果。

2.2规划目标

通过2~3年打造,把生态茶叶景观、红色奇特石林景观、标志性土家吊脚楼建筑等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一个现代化有机茶产业示范基地和土家民俗的生态观光茶园。

并以全新的理念、超前的设计思维,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创造一个全新的、二十年不落伍的生态旅游观光园,给游客提供一个畅快休闲、轻松游玩、乐趣无穷的理想环境。

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的充分融合,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完美世界和人间天堂,构筑一个纯朴自然,集观光、休闲、娱乐、旅游、文化性、体验互动性为一体的生态主题观光园。

在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不断深化旅游开发,保护好原生态,营造一个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大型生态田园风景区,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第三章规划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3.1规划的必要性

3.1.1适应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生态文明是以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特点的文明,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主导发展思想。

作为现代文明标志之一的旅游也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模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旅游也应运而生。

尤其是我国实行国庆长假后,旅游已成为城镇市民节假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带薪假期的推行,国内旅游发展将更为迅猛,在这种旅游大发展的形势下,对于生态观光茶园的发展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3.1.2可实现产业富民和地方经济发展共赢

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的规划实施不仅可以带动该县茶叶产业化发展,实现当地土家村民脱贫致富,而且会丰富“农旅结合”生态旅游观光内容,从而形成产业富民、旅游创收和地方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3.1.3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生态、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突破口

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位于张家界——凤凰旅游黄金线路中段,可以填补该线农旅生态观光休闲游的空白,让游客在不停的景区移走中,节奏慢下来,心情缓下来。

走出一条保护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绿色消费的发展路子。

把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建设为农业产业化、生态、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的载体,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依托农业产业、生态资源,做足田园山水文章,实现农业产业、绿色生态、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突破发展。

3.1.4是人们更加丰富的生活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更加丰富,追求多元化、立体性的生活方式,以减轻工作压力,调节生活平衡的愿望与日俱增。

但是,古丈县乃至湘西自治州境内目前尚无一处集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为一体的可供人们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场所。

因此,建设一个容生态观光、休闲养生、茶文化于一体的生态观光茶园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必将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并且必将受到人们的青睐。

3.2规划的可行性分析

3.2.1符合我州旅游产业重大战略

2009年,州委、州政府作出了芙蓉镇景点圈建设的战略决策,打造我州旅游又一增长极点。

芙蓉镇景点圈建设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全省重点支持的20个重大旅游项目之一,目前已迈进了全面实施景点圈项目建设的新阶段。

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与红石林景区连为一体,其规划建设符合湘西旅游强州战略。

3.2.2符合古丈县“绿色产业富民”发展战略

近年来,古丈县委提出了“绿色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古丈县茶叶产业的生态优势、品牌优势逐步显现,目前该县茶叶总面积已达12万亩,年产值1.6亿元。

2009年,古丈县就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

古丈毛尖品牌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湖南省消费者购买首选品牌”,2010获得第八届国际名茶评比并获得金奖,2011年,“古丈毛尖”又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以规范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生产有机、无公害、绿色环保茶叶,通过示范带动,成为该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龙头,符合古丈县“绿色产业富民”发展战略。

3.2.3具有独具特色、极具旅游开发潜力的自然资源

茶园中的红石林是得天独厚的生态景观。

红石林目前是全球唯一在寒武纪形成的红色碳酸岩石林景区。

据地质专家考证,红石林岩石形成历史约有4.5亿年,红石林地域属地史上所称的扬子古海,海底沉积了大量混合泥砂的碳酸盐物质,经地壳运动和侵蚀、溶蚀作用,形成了这片美丽的地质奇观,每块石头都披着一层细密的纹格,如同珊瑚礁一般。

古丈红石林的色彩还因天气而变,晴天望之,一片紫红,阵雨过后,顿成褐红,宛如一幅山水画,雨过天晴,无数石峰又魔幻一般从边缘由褐红变成紫红,此时颜色鲜艳,如工笔重彩,须臾之间,变化多端,令人惊叹。

精致优美的红石林以其典型性、稀有性、优美性、自然性以及系统性、完整性赢得了各个领域专家的高度评价。

优美的自然风光,使这里成为《血色湘西》等电视剧外景拍摄基地。

该生态观光茶园拥有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山水资源优势,依托茶园、红色石林、村等特色生态资源营造静谧、舒心、养生的旅游环境,将该园规划建设成以民俗文化为根基,茶文化为主题,集休闲、娱乐、茶园观光、茶园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极具旅游开发潜力。

3.2.4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极具深挖价值

古丈县不仅仅是“茶叶之乡”,还是“歌舞之乡”。

居住在这里的土家族和苗族人民都能歌善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歌舞艺术。

近年来,古丈县举办了以“唱中国茶歌、品古丈毛尖、赏古丈山水”为主题的茶文化节,茶文化节融茶歌、茶叶、山水三位一体,相互借助不同的文化效应,提升品牌形象,推动产业的发展。

生态观光茶园周围村寨,是土家族的聚居地,几千年来,他们世居于此生息繁衍。

这里是土家风情、文化传统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

即使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当地典型的土家族聚集地具有浓郁文化底蕴的土家族民俗文化仍然不折不扣的代代传承。

构成当地完整的土族民俗文化要件中的土族群众好客的习俗、豪爽的传统、绿色的饮食、靓丽的服饰、别具一格的民居、婚嫁寿庆的场景、日常生活中的社交礼节成为一道道靓丽清新、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如土家山歌、哭嫁歌、打溜子、毛古斯舞、摆手舞以及民族地方戏曲(阳戏、傩戏)等,必将是游客凡来必看、耳目一新的亮点之一。

3.2.5交通条件优势明显

一是公路交通方面:

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距张罗省道S229(张家界至吉首市)芙蓉镇大桥接口处16km,距正在修建的吉恩高速(吉首至恩施)芙蓉镇入口处仅17km,距张花高速抚志互通处55km,公路交通便利。

二是铁路交通方面:

生态观光茶园距焦柳铁路猛洞河客运站仅25km,吉首客运站69km,张家界客运站105km。

三是航空方面:

生态观光园距张家界黄花国际机场仅105km。

届时,空港、高速公路、铁路等构成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距张家界只需90分钟车程,古丈县50分钟车程,芙蓉镇30分钟车程,吉首市100分钟车程,凤凰古城120分钟车程,去也方便,回也及时,为前来旅游的客人提供了快速通道,特别是邻近市区游客均可当日往返,吸纳省内各城市社区及家庭可以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自驾车组织小车结队前来旅游休闲。

 

3.2.6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湘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国际国内知名旅游胜地张家界、凤凰,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正处于张家界——芙蓉镇——凤凰这一精品旅游线上。

我州正在积极打造的芙蓉镇景点圈,包括芙蓉镇、猛洞河、老司城、不二门、溪州铜柱、小溪、红石林等7个国家级景区(点)和栖凤湖、坐龙峡、高望界、老司岩等4个省级景区(点)。

而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正处于芙蓉镇景点圈范围内,与红石林景区相连为一体。

生态观光园距距800年土司古都老司城95km,距“天下第一漂”猛洞河漂流首发点仅60km,且有水泥路相连,距“千年古镇”芙蓉镇17km,距凤凰古城110km。

区域内所辖乡村均通电、通公路,电视、移动通讯覆盖率达到100%,电话普及率不断提高,互联网全面开通并与全省、全国联网,网连世界。

3.2.7红石林景区旅游业欣欣向荣

红石林景区与千年古镇芙蓉镇隔河相望,与天下第一漂猛洞河毗邻,处在张家界至凤凰古城这条旅游黄金走廊的中心节点位置。

它是中国唯一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景区,景区内奇石遍布,规模庞大、造型奇特。

这些石头颜色诡异、晴红雨黑、阴转褐红、晨昏有别,季变色变,充满玄机。

更神奇的是这些石头上都披着一层厚厚的褶皱,很多古生物化石裸露其表。

雄奇壮丽的石林、峰丛、石柱,深不可测洞穴和宽广平坦的岩溶洼地,让人感叹于那古老神秘的标准地质剖面和历久弥新的古生物化石等喀斯特地质地貌景观。

近年来,接待游客量逐年上升,仅2012年国庆长假期间,接待游客达3万人次以上。

生态观光茶园与红石林景区连为一体,可以作为景区旅游又一精品路线。

游客游览红石林景区及其千亩桃花园美景后,再乘电瓶车到“茶海红石”的茶园,看身着民族服饰的采茶少女歌漫茶山,体验采茶、对歌、炒茶、品茶、购茶、吃农家饭等一系列活动,丰富旅游内涵。

第四章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4.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农业产业化、旅游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相结合。

遵循“保护第一,以发展促保护”的总体思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适度的开发。

在开发建设时,以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理论为指导,严格遵循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关法规,做到先评价后开发,在有效保护与培育的基础上适度、有序开发;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达到最优化和持续化;以保护为前提,合理开发,达到资源永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2坚持独特性原则

突出农业产业与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相结合,以生态环境和景观特色要素为主体,结合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因地制宜,对各个景区或单元进行各具特色的规划,最大限度保留当地原生态的植被肌理,将本地最有个性特点的事物景象加工提炼并使之充分显现,展示富有地方个性的景观,开发富有当地特色的项目活动。

4.3坚持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整体性原则

生态观光茶园区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和行业的综合体,包括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业六大基本生产要素,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

要坚持以自然生态为主,因地制宜,在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合理规划设计局部景点,着力创意、策划一批参与性强、吸引力大的特色旅游项目,完善旅游要素配置,切实打造生态旅游新亮点。

同时,生态园区的开发应与湘西自治州旅游发展接轨,使园区景点风光、服务设施、交通道路、绿化系统、基础设施等配套成一条龙,统一在一个总的旅游环境之中,形成一个环境优雅、协调的空间整体。

4.4要坚持以人为本、方便游客的原则

在经营管理生态茶园的同时,充分考虑游客需求,进一步注重细节处理,提高规划建设标准,完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切实为游客打造优美舒适的生态旅游环境。

4.5凸显当地生态和民俗特征、彰显现代社会生活文明特质

全球工业化高度文明的当今,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这是一方蓝天、碧水、青山的净土,有着独特的生态优势。

世居于此的土家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历尽沧桑,形成了流光溢彩的民俗文化景观。

在规划建设中,力争凸显当地生态和民俗特征,贴和时代,实现乡村与城市的完美结合,打造一方“田园都市”,彰显现代社会生活文明特质。

第五章生态观光茶园规划

5.1生态观光茶园功能区规划

把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建设成为湘西自治州首个融茶叶产业化生产与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为一体的观光园,为满足旅游业吃、住、行、游、娱、购六大基本生产要素,根据地域特点,共规划成5大功能区,即:

茶海石林观光区、采茶体验区、茶叶加工区、茶文化展览区、土家山寨民俗风情观光区等(详见古丈县坐苦坝生态观光茶园功能区规划图)。

各区的功能如下:

5.1.1茶海石林观光区

千亩茶园绿海中,红石点缀,垂直高差达80米的层层梯状茶园,如碧海波涛漫延翻转于山坡溪谷,绿树红花缀于茶园,身着红色民族服饰的少女歌漫茶山,电瓶车缓缓行于其间,感觉置身于世外桃园,让人心旷神怡。

5.1.2采茶体验区

游客沿若隐若现的茶林游道,步入茶海间,体验采茶劳动,与采茶少女对歌、采茶,欢声笑语淹没了茶山。

5.1.3茶叶加工区

建筑木屋式炒茶加工房,购置制茶机械杀青机、揉捻机、干燥机、真空包装机等2套,并设置手工炒茶加工设备。

观光人员可将自采鲜叶,在茶叶加工房内自炒自乐。

5.1.4茶文化展览区

建设土家族吊脚楼式风格建筑(与茶叶加工区连为一体),布置品茗演艺大厅,设置茶品尝、茶艺表演、茶叶展示柜、购茶功能区块,展示茶产品和茶文化。

有专家说:

茶叶效益的背景是文化,文化的最佳载体是故事,而讲故事是品牌宣传的最高境界。

创塑茶文化,挖掘茶历史,是丰富生动茶文化内容的重要方式。

当地土家族的各类故事可以在此虚构甚至神化,并在文化名人的笔尖下,结合本土的历史传说描写出茶类的历史变迁,创造出历史名人、仙人与当地风情相关的茶景故事,让风景秀美的生态观光茶园产生动感,生动有趣的内容情节才能招揽客源并产生极高的情趣,让人沉迷和留恋于茶缘中。

5.1.5土家山寨民俗风情观光区

对毗邻生态观光茶园的三百洞组20多栋民房进行民居靓化工程,统一采用飞檐彩脊装饰,根据山寨地形,设置好游道路线,沿路展示土家拦门酒、哭嫁歌、打溜子、土家山歌、毛古斯舞、摆手舞以及民族地方戏曲(阳戏、傩戏)等,在民居还可以分户销售湘西土特产小吃如蕨粉、葛粉、米豆腐、腊味产品、草粑等。

山寨土家民俗风情一是突出土家族特色,每家都有一定规模的住宿条件,训练有一支一定规模的歌舞队,可以举办篝火晚会,土家歌与竹筒酒使游客感受到浓浓的土家寨风情。

二是鼓励3-5户农户开办农家乐餐饮,提供当地特色主打食品。

采用当地无污染的土鸡、生猪、土豆、玉米、山野菜、山泉水、竹筒酒等多种土特产品为原料,烧制成味美、色鲜、形佳、香气四溢的餐饮。

三是开展土家“腊月”游。

每年元旦至春节期间,开展吃“杀年猪”饭、品新鲜腊味、打糍粑、炒炒米等旅游活动,体验农家浓郁的“过年”的氛围。

四是纪念饰品的出售。

当地土家族同胞的服装、饰品作为纪念品出售给游人,水碾米、木榨油、土织工艺品(织锦、鞋垫等)也是独特的商品。

每年4月中旬举办一次红石林“茶文化节”。

在民俗村寨向游客展示土家族千百年来特有的民俗文化,有土家婚俗、头饰服饰、蜡染、织锦、银匠、石匠以及奇石根雕,珍贵文物展等,还有整台原汁原味的土家文艺节目,如表现土家原始劳作与生活情形的茅古斯舞、铜铃舞、摆手舞、打溜子、咚咚喹、哭嫁、对山歌、高腔、三棒鼓、阳戏、傩戏、花灯等土家歌舞表演,进而形成少数民族特有的影视文化基地,提高生态观光茶园品质,进一步扩大茶叶品牌效益,实现茶叶销售、旅游创收共赢。

5.2生态观光茶园建设规划

根据生态观光茶园规划区现状,按照因地制宜、保护原生态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尽可能保护好生态植被、满足生态观光茶园各功能区需求前提下,进行建设规划。

具体包括土地整治工程、道路工程、供水工程、茶叶栽植工程、茶叶苗培育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厂房及展示厅建筑工程、村寨民居靓化工程、附属配套设施工程等9个方面。

具体如下:

5.2.1土地整治工程

生态观光茶园范围面积1450亩,根据基地现状,保护好现有树木、油茶等植被,体现茶中有林、林中有茶的自然生态。

整地时,有成片林木的地方,应予以保留原貌,林木稀疏的地方,要避免使用大型机械整地破坏林木,应采取人工整地。

缓坡可以沿自然地形进行松土、开沟,坡度250以上坡地沿水平线带状进行,形成梯土,有利于保持水土。

整地土层深度以50cm为宜,改良土壤的通气状况,提高蓄水保肥能力,加速土壤养分的转换,使不溶性物质转换为被苗木根系吸收利用的可溶性养分,形成疏松肥沃土层,利于茶叶生长。

平地和缓坡整地标准:

栽植苗床宽1.5米、苗床长度以地形为准,开沟宽、深各为0.5米。

坡度250以上坡地整地标准:

梯土状整地,带宽2米,外高内低,沿内侧保留0.5米宽的生产步道及浅状排水沟,外侧1.5米宽为苗床,苗床长度以地形为准。

5.2.2道路工程

道路工程包括机耕道、电瓶车道、茶园生产道(步行游道)3部分(详见规划图)。

(1)机耕道4.8km。

为满足生态观光茶园生产的需要,结合茶园内现有道路、红石林景区道路现状,设置机耕道5条,即3横2纵,全长4.8km,标准是:

路基宽3.0m,C15砼排水沟,M7.5砂浆砌片石墙身,18cm厚C20砼路面,每200米设置1处让车道;

(2)电瓶车道1.7km。

电瓶车一般车身宽1.6m左右,实行全路段双车道,并在三百洞组村寨与红石林景区电瓶车道接通。

标准是:

路基宽4.5m,C15砼排水沟,M7.5砂浆砌片石墙身,18cm厚C20砼路面;

(3)茶园生产道(步行游道)4.5km。

以方便生产和游人采茶体验步行为原则设置,纵横交错。

标准是:

宽1.2m,15cm厚C15砼路面 。

5.2.3供水工程

为满足茶叶生产需要,在茶园上方2处水源处筑小水坝形成小山塘2口,共可蓄水1.5万m3,再地埋引水管道引水到茶园中的水窖中,按每30亩左右设置一个水窖,共设置水窖50个,每个水窖蓄水20-30m3左右,并设置永久性围栏,防止人蓄落水。

5.2.4茶叶栽植工程

茶园总面积为1450亩,除去有成片林木地段、道路、排水沟、水窖等约450亩,需栽植面积为1000亩,按株行距0.4×0.4m计,每亩需苗4169株,共需苗416.9万株。

每亩栽植需要5个工日,共需工日5000个。

5.2.5茶叶苗培育工程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优良、深厚肥沃、背风向阳的区域设置育苗区5-10亩,用于培育茶叶优良品种,形成育苗基地,并起科技示范作用。

5.2.6园林绿化工程

机耕道、电瓶车道及人行道的现有林木应加以保护、培植,没有林木的地段应种植乔木型树种,如桂花、银杏、杜英等,形成树荫。

在茶园内按地形地貌间隔5米至10米距离栽植,要求树木米径8cm以上,便于立栽成林成景,营造出一种逼真的退园还林的生态环境。

厂房及展示厅附近采用园林式绿化,根据适地适树原则,采用乡土树种,乔、灌、草相结合进行绿化美化。

三百洞组土家民居处,在游道和庭院栽植花卉植物为主,做到四季有花:

春季有玉兰、紫荆、樱花、含笑、玫瑰、月季等;夏季有紫薇、花石榴、栀子花、金银花等;秋季有桂花、菊花等;冬季有腊梅、茶梅、茶花等。

体现土家人的好客与热情。

5.2.7厂房及展示厅建筑工程

修建厂房、展示厅一体的2层建筑物1000m2,内外均采用土家族吊脚楼式装修,体现古香古色,一楼作为制茶厂房及茶文化展示大厅,二楼作为茶叶贮藏室、工作人员休息间。

并购置制茶的机械设备杀青机、揉捻机、干燥机、真空包装机等2套及手工炒茶的设备。

茶文化展示厅包括:

(1)茶的故事传说图片展示室,包括当地茶叶历史文化、神话故事、获奖证书等,由土家美女专职解说员进行讲解;

(2)品茗厅,布置10-20间,每间可容纳游客20-30人,以便可以同时接纳几个旅游团队。

在每个展示厅由美女帅哥进行茶艺表演、各种茶叶的功能讲解,各种茶叶现场泡制、让游客品茗;

(3)茶叶展柜,展示当地各种茶叶、全国各种名贵茶具,明码标价,任由游客选购;

(4)其他设备,包括灯光、音响、茶具、桌椅、超市收银设备等。

5.2.8村寨民居靓化工程

吊脚楼源于古代的干栏式建筑,是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区普遍使用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现象,犹如一部凝固的古歌,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出土家族的历史发展、文化心态和创造才能。

土家吊脚楼是建筑技术美与艺术美结合的古朴典范。

作为民族物质文化的标志,不但充分满足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且也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给人一种静而刚的感觉,表现了一种典雅灵秀和挺拔健劲之美。

“吊脚楼上歌伴酒”是土家山民质朴的生活写照。

生态观光园内必须体现出土家吊脚楼这一独特风景,对三百洞组20多栋民房,统一规划,建成一条彩脊飞檐土家吊脚楼村寨。

山寨村道进行水泥硬化。

为改善环境卫生面貌,提高生活质量,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改厨改厕25户,均为节柴灶和无害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