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6份合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7762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6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6份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6份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6份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6份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6份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6份合集.docx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6份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6份合集.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6份合集.docx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6份合集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选择与安排》一文的作者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

A.表演艺术家

B.文学家

C.美学家

D.语言学家

答案:

C

2.下列作品中属于四言诗的是()

A.《从军行》

B.《国殇》

C.《关山月》

D.《短歌行》

答案:

D

3.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

B.李清照号青莲居士

C.陆游是中国文学史上作诗最多的诗人

D.辛弃疾是宋词史上作词最多的词人

答案:

B

4.柳永《八声甘州》中,“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的修辞方法是()

A.象征

B.拟人

C.借代

D.比喻

答案:

C

5.《季氏将伐颛臾》所运用的论据中,属于历史材料的是()

A.虎兕出于柙

B.先王以为东蒙主

C.是社稷之臣也

D.且在邦域之中矣

答案:

B

6.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

A.杜甫

B.韩愈

C.刘禹锡

D.白居易

答案:

B

7.下列各句中,“服”字作“佩带”解的是()

A.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B.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C.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答案:

A

8.“逝者如斯”一语源于()

A.《孟子》

B.《前赤壁赋》

C.《论语·子罕》

D.《醉翁亭记》

答案:

C

9.《氓》是一首()

A.寓言诗

B.叙事诗

C.哲理诗

D.抒情诗

答案:

B

10.《李将军列传》一文选自()

A.《史记》

B.《国语》

C.《后汉书》

D.《汉书》

答案:

A

11.冰心的《往事》(之十四)是赞美大海的,作者却在开头写道: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

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搁笔。

”这里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A.铺垫渲染

B.欲扬先抑

C.侧面烘托

D.对比反衬

答案:

B

12.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1)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2)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3)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4)是什么?

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A.设问比喻夸张拟人

B.拟人比喻夸张设问

C.拟人对偶比喻设问

D.比喻拟人夸张设问

答案:

B

13.下列两组句子括号中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是()

A.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曰

B.卒买鱼烹(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得)鱼腹中书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答案:

A

14.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译文:

找不到维持生计的办法。

B.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译文:

叔父因为看到我贫苦就加以推荐,于是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

C.因事顺心,命篇日《归去来兮》

译文:

因为事情很顺心,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归去来兮》。

D.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译文:

饥冻虽是急迫之事,但违背自己本心就会使人感到十分痛苦。

答案:

C

15.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脱然有怀,求之靡途靡:

没有

B.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惮:

害怕

C.彭泽去家百里去:

距离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寻:

寻找

答案:

D

16.下列各组句子中,括号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D.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间(之)有识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答案:

B

17.“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一句出自()

A.《韩非子》

B.《庄子》

C.《论语》

D.《孟子》

答案:

C

18.茅盾的第一篇长篇小说是()

A.《幻灭》

B.《虹》

C.《霜叶红似二月花》

D.《子夜》

答案:

A

19.下列诗句出自闻一多的《发现》的是()

A.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B.啊,我年青的女郎!

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答案:

A

20.《背影》为刻画一个慈父的形象重点描写的是()

A.人物的语言

B.人物的行动

C.人物的背影

D.人物的画貌

答案:

C

二、文言文阅读:

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21~23小题。

臣密言: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憩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夙孚疾病,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21.这段文字中有哪些沿用至今的成语?

(2分)

答案:

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4分)

成立:

祚薄:

儿息:

婴:

答案:

成立:

成人自立。

祚薄:

福薄。

祚:

福。

儿息:

儿子。

息:

子女。

婴:

缠绕,缠身。

23.将“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译成现代汉语。

(4分)

答案:

外面没有近亲,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

孤孤单单,形影相伴。

(二)阅读《山居秋暝》,回答下列24—26小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4.这首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

(2分)

答案:

在这优美的画卷中,充满着宜人的情趣,表明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25.如何理解这首诗中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

(4分)

答案:

这首诗最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用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手法,写出了山村宁静优美的景色。

傍晚,秋雨过后,明月初照,清新而静谧。

但诗人并没有一味写出山村如何宁静,而是写静中之动,写清泉在石上流淌,写洗衣女子在竹林中说笑,写渔船归来搅动莲花,给这幽静的画面增添了一些生趣,多了一种宜人的情调。

动静互相映衬,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26.分析《山居秋暝》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诗中有画”的特点。

(4分)

答案:

《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鲜明地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画家的眼光来观察景物,并在诗中成功地绘出完整的画面。

开头两句就给这幅画定下了暗淡而清新的色调:

秋天的傍晚,刚刚下过雨。

三四句写景,月光从松树的缝隙照到地上,清泉从石上流过。

五六句写景和人,竹林中女子,莲花中的渔船。

诗中既有总体的色调渲染,又有具体的景物描写,山月、清泉、竹林、莲花、浣女、渔舟,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三)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27~29小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日:

“客何好?

”日:

“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

”日:

“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日:

“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日:

“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日:

“食之,比门下之鱼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日:

“长铗归来乎!

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日:

“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日:

“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

“长铗归来乎!

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

“冯公有亲乎?

”对日:

“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27.这段选文在刻画冯谖形象上起什么作用?

(2分)

答案:

先抑后扬,凸显冯谖与众不同的“奇”。

28.冯谖弹铗而歌,当时人们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4分)

答案:

左右认为冯谖无好无能却“贪而不知足”。

有人认为冯谖是装愚试探。

29.这段选文刻画冯谖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4分)

答案:

直接人物描写:

语言描写,行为描写。

“倚柱弹其剑”,属于行为细节描写。

间接人物描写:

用他人的反应刻画其性格,如“左右皆笑之”、“左右皆恶之”。

三、现代文阅读:

30~38小题。

共30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短文,然后回答下列30~32小题。

“人生不满百”,大致是不错的。

当然,老而不死的人,不是没有,不过期颐以上不是一般人所敢想望的。

数十寒暑当中,睡眠去了很大一部分。

苏东坡所谓“睡眠去其半”,稍嫌有点夸张,大约三分之一左右总是有的。

童蒙一段时期,说它是天真未凿也好,说它是昏昧无知也好,反正是浑浑噩噩,不知不觉;及至寿登耄耋,老悖聋瞑,甚至“佳丽当前,未能缱绻”,比死人多一口气,也没有多少生趣可言。

掐头去尾,人生所余无几。

就是这短暂的一生,时间亦不见得能由我们自己支配。

约翰逊博士所抱怨的那些不速之客,动辄登门拜访,不管你正在怎样忙碌,他觉得宾至如归,这种情形固然令人啼笑皆非,我觉得究竟不能算是怎样严重的“时间之贼”。

他只是在我们的有限的资本上抽取一点捐税而已。

我们的时间之大宗的消耗,怕还是要由我们自己负责。

30.本片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分)

答案:

比较论证方法中的类比论证。

31.概括本片段的大意。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4分)

答案:

作者以自己和古今中外哲学家、文学家对时间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引出论题。

作者的观点:

时间是极为宝贵的,在人短暂的人生中应如何去支配自己的时间。

32.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论述时间的宝贵?

(4分)

答案:

从中外文学家对时间和人生的体验来论述观点。

(二)阅读作品片段,然后回答下列33~35小题。

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

社庙前虽然比平日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似乎很阴惨。

居然有锣鼓的声音。

可是那声音单调。

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塌了,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风化日”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但是今天第一天也只得二百来看客。

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

后来我知道,镇上的小商人是重兴这“香市”的主动者;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他们打算从农民的干瘪的袋里榨出几文来。

可是他们这计划失败了!

33.文章的结尾部分描述镇上小商人想借重兴“香市”来榨取农民干瘪的袋里的钱,最后计划落空。

这一结尾有什么含义?

其作用是什么?

(4分)

答案:

这一结尾已点明了20世纪30年代在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与军阀势力的渗透下,民族经济出现了萧条停滞,市镇的农民和小商人都深受其苦。

农村经济破产导致了农民生计困难,身无分文。

他们作为农村商业经济的最大消费者,已无任何购买力,这是市场无法活跃的原因。

本文的结尾揭示了在20世纪30年代民族经济萧条时期小商人与农民的矛盾,又暗示了振兴市镇的经济绝不能靠敲诈和剥削已破产的农民,而是要反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推翻反动政府的统治。

34.作者在描述重兴“香市”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2分)

答案:

对比、铺垫、反衬手法。

35.在重兴“香市”后,“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香市主角的转移反映了什么问题?

(4分)

答案:

香市主角的转移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农村自然经济日益凋敝,农民日益贫困的现实。

(三)阅读全诗,然后回答下列36~38小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闯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一一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

答案:

抒发了诗人对灾难深重的祖国深沉的爱。

37.这首诗从内容、结构上可分成几层?

(4分)

答案:

全诗从内容、结构上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1~8行),是用鸟这一象征形象来表达诗人自己对中华大地饱含深情的至爱。

第二层(最后两行),再次强调诗人的哀伤是出于爱国情感。

38.请找出本诗中象征形象并说明其寓意。

(4分)

答案:

本诗中的象征形象有鸟、暴风雨、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和温柔的黎明。

作家用一组意象群来表达他对现实生活丰富的感受和复杂的情感,如用鸟来象征爱国诗人,用暴风雨来象征侵略者和反动势力,用土地来象征饱受侵略和蹂躏的祖国,用悲愤的河流来形容人民悲愤的情绪,用激怒的风来指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怒吼声,用温柔的黎明来比喻美好而有希望的未来。

四、作文:

50分。

39.题目:

从“胸有成竹”谈起

要求:

A.必须写成议论文;

B.不能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

略。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2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赋”作为一种文体,形成于(  )

A.战国时代

B.秦代

C.汉代

D.三国时代

答案:

C

2.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

A.论点、论据、结论

B.引论、论据、结论

C.立论、驳论、正论

D.论点、论据、论证

答案:

D

3.《风波》、《断魂枪》、《苦恼》的作者依次是(  )

A.鲁迅、契诃夫、老舍

B.契诃夫、鲁迅、老舍

C.鲁迅、老舍、契诃夫

D.契诃夫、老舍、鲁迅

答案:

C

4.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

A.不忍登高临远

B.叹年来踪迹

C.渐霜风凄紧

D.是处红衰翠减

答案:

A

5.《红楼梦》中,在宝玉挨打后,众人纷纷前来探望。

请根据人物性格,判断下列哪句是薛宝钗的问候(  )

A.“我的娘!

怎么下这般的狠手!

——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

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B.“你可都改了罢!

C.“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一”D.“可好些了?

想什么吃?

叫人往我那里取去。

答案:

C

6.《诗经》中的《氓》属于(  )

A.颂

B.大雅

C.小雅

D.风

答案:

D

7.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  )

A.七言古诗

B.七言律诗

C.七言排律

D.七言绝句

答案:

B

8.下列作品中,属于叙事诗的是(  )

A.自居易《杜陵叟》

B.屈原《国殇》

C.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陶渊明《饮酒》(其五)

答案:

A

9.下列人物形象出自同一篇作品的是(  )

A.沙子龙、赵七爷

B.王三胜、七斤

C.姚纳、德拉

D.黄省三、李石清

答案:

D

10.“举案齐眉”、“乘舟梦日”、“鲈鱼堪鲶”三个典故所涉及到的人物依次是(  )

A.孟光、季鹰、伊尹

B.孟光、伊尹、季鹰

C.伊尹、孟光、季鹰

D.季鹰、伊尹、孟光

答案:

B

11.“祸起萧墙”、“望洋兴叹”、“日薄西山”三个成语依次出自(  )

A.《季氏将伐颛臾》、《陈情表》、《庄子·秋水》

B.《寡人之于国也》、《季氏将伐颛臾》、《陈情表》

C.《季氏将伐颛臾》、《庄子·秋水》、《陈情表》

D.《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陈情表》

答案:

C

12.下列关于作品、作者、国别搭配正确的是(  )

A.《论学问》——培根——英国

B.《麦琪的礼物》——欧·享利——德国

C.《米龙老爹》——屠格涅夫——俄国

D.《门槛》——莫泊桑——法国

答案:

A

1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A.鲁迅的《呐喊》、茅盾的《子夜》和巴金的《家》,都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B.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是《雷雨》、《日出》和《茶馆》

C.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指的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羡”、“建筑的美”

D.沈从文的《边城》生动地展现了浙东小镇淳厚古朴的民风

答案:

C

14.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4)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A.比喻、夸张、排比、对偶

B.排比、比拟、比喻、夸张

C.对偶、比拟、比喻、夸张

D.对偶、比喻、排比、夸张

答案:

D

15.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是(  )

A.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彼以艰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D.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答案:

B

16.下列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可以亡身:

贪图安逸享乐只能使自身灭亡。

B.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皆感激为云泣下:

都感激南霁云而掉下眼泪。

C.千金,重币也:

百乘,显使也。

千金,重币也:

千金是很多钱。

D.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无由会晤:

没有理由见面。

答案:

A

17.下列带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  )

A.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汤:

菜汤。

B.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顾:

照顾。

C.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当:

应当。

D.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就:

担任。

答案:

D

18.下列句子中,“乃”字可译为“才”的是(  )

A.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

B.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C.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D.(马伶)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

答案:

B

19.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

A.王安石

B.欧阳修

C.苏轼

D.曾巩

答案:

B

20.有“曲状元”之称的元代散曲家是(  )

A.马致远

B.王实甫

C.关汉卿

D.白朴

答案:

A

二、文言文阅读:

21~29小题。

共30分。

(一)阅读侯方域《马伶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1~23小题。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日:

“予,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马伶日:

“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

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

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

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

”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侯方城日:

异哉!

马伶之自得师也。

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

呜呼!

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

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

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21.“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一句影射了什么?

(2分)

答案:

影射当朝宰相与严嵩是一丘之貉。

(2分)

22.这段文字赞扬了马伶怎样的从艺精神?

(4分)

答案:

不甘失败、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4分)

23.“分宜”指的是谁?

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

“分宜”指的是严嵩。

(2分)

借代(2分)

(二)阅读陆游《关山月》一诗,然后回答24~26小题。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戌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

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24.诗人是怎样将三个场景联系在一起的?

(2分)

答案:

通过“今宵”二字将三个场景都置于同一月夜,并以“月”为线索,贯穿全篇(只答“以月,为线索”也算对)。

(2分)

25.统领全诗的是哪一句?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意图是什么?

(4分)

答案:

和戎诏下十五年。

(2分)

揭霸南宋统治者的投降主义路线所造成的严重恶果。

(2分)

26.这道诗写了哪三个场景?

(4分)

答案:

第一个场景写统治阶级醉生梦死,不思战备。

第二个场景写戍边战士壮志难酬,老死疆场。

第三个场景写中原沦陷区人民切望恢复,对月垂泪。

(4分)

(三)阅读刘义庆《世说新语·石崇与王恺争豪》一文,然后回答27—29小题。

石崇与王恺争豪①,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②,世罕其比。

恺以示崇。

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

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

崇日:

“不是恨,今还卿。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

恺惘然自失。

注:

①石崇:

东晋时的富豪。

王恺:

晋武帝的舅舅。

②扶疏:

繁茂分披的样子。

27.文章为什么要介绍王恺的身份及珊瑚树的来历?

(2分)

答案:

为突出石崇的豪富作铺垫。

(2分)

28.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4分)

比:

讫:

疾:

恨:

答案:

比:

并列;同等。

讫:

终于;完毕。

疾:

妒忌。

恨:

懊悔;后悔。

(4分)

29.这篇小说表现了石崇怎样的性格特征?

最能表现这一特征的是哪个细节?

(4分)

答案:

骄横跋扈,不可一世。

(2分)

石崇以铁如意击碎珊瑚树。

(2分)

三、现代文阅读:

30—38小题。

共30分。

(一)阅读粱实秋《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0~32小题

有人说:

“时间即生命。

”也有人说:

“时间即金钱。

”二说均是,因为有人根本认为金钱即生命。

不过细想一下,有命斯有财,命之不存,财于何有?

有钱不要命者,固然实繁有徒,但是舍财不舍命,仍然是较聪明的办法。

所以淮南子说:

“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我们幼时,谁没有作过“惜阴说”之类的课艺?

可是谁又能趁早体会到时间之“难得而易失”?

我小的时候,家里请了一位教师,书房桌上有一座钟,我和我的姊姊常乘教师不注意的时候把时针往前拨快半个钟头,以便提早放学,后来被老师觉察了,他用朱笔在窗户纸上的太阳阴影划一痕记,作为放学的时刻,这才息了逃学的念头。

时光不断地在流转,任谁也不能攀住它停留片刻。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我们每天撕一张日历,日历越来越薄,快要撕完的时候便不免矍然以惊,惊的是又临岁晚,假使我们把几十册日历装为合订本,那便象征我们的全部的生命,我们一页一页地往下扯,该是什么样的滋味呢?

“冬天一到,春天还会远吗?

”可是你一共能看见几次冬尽春来呢?

30.文中所引淮南子的话属于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

(2分)

答案:

理论论据。

(2分)

31.请概括第一段文字的大意。

(4分)

答案:

时间难得而易失,应当珍惜时间。

(4分)

32.作者举出自己幼年逃学的事例想说明什么问题?

(4.分)

答案:

“时间难得而易失”的道理虽然简单,但真正理解并不容易。

(4分)

(二)阅读冰心《往事》(一之十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3~35小题。

我们说着海潮、海风、海舟……最后便谈到海的女神。

涵说:

“假如有位海女神,她一定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

”我不觉笑问,“这话怎讲?

”涵也笑道,“你看云霞的海上,何等明媚;风雨的海上,又是何等的阴沉!

杰两手抱膝凝听着,这时便运用他最丰富的想象力,指点着说:

“她……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岛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上……”

楫忙说:

“大风的时候呢?

”杰道:

“她驾着风车,狂飙疾转的在怒涛上驱走:

她的长袖拂没了许多帆舟,下雨的时候,便是她忧愁了,落泪了,大海上一切都低头静默着。

黄昏的时候,霞光灿然,便是她回波电笑,云发飘扬,丰神轻柔而潇洒……”

这一番话,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