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妮生物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73018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妮妮生物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妮妮生物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妮妮生物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妮妮生物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妮妮生物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妮妮生物资料.docx

《妮妮生物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妮妮生物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妮妮生物资料.docx

妮妮生物资料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特例汇总

2016-12-27李会敏生命科学教育

生命科学教育正在对初高中生物教材进行剖析,包括专题内容的搜集和总结,以期有利于中学教师和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深度理解教科书。

本文介绍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相关的知识特例。

1.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水。

如脂肪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

2.细胞中糖类不一定都提供能量。

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是结构物质,不提供能量。

3.纤维素在人体中不能消化。

但是它能促进肠的蠕动,有利于防止结肠癌。

还可以被肠道中的共生微生物分解,从而得以吸收利用。

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了,所以也称为“第七营养物质”。

4.糖不全是甜的。

如淀粉是不甜的。

甜的不全是糖,如糖精(人工合成的非糖增甜剂)、蛇菊苷(天然的非糖增甜剂)、木糖醇。

5.原核细胞不一定都有细胞壁。

如支原体就是无细胞壁的最小的原核细胞。

6.真核细胞不一定都有细胞核。

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就没有细胞核。

7.具有细胞壁的细胞不一定是植物细胞,也可能是细菌和真菌。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植物、绝大多数原核生物、真菌等生物,有细胞壁,但其成分和功能不尽相同。

植物细胞壁组成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全透性;原核生物中细菌的细胞壁是肽聚糖,非全透性,基因工程中可用氯化钙处理加大其透性以方便目的基因的导入。

真菌的细胞壁有特有成分几丁质。

用纤维素酶处理,无变化的不一定是原核细胞,也可能是酵母菌等真菌。

8.一般生物都有细胞结构。

但是病毒(由蛋白质与一种核酸构成)、类病毒(只由核酸构成)及朊病毒(只有蛋白质)这三类生物则没有细胞结构。

9.带“原”“菌”和“藻”字的生物不一定就是原核生物。

如原生动物:

草履虫、变形虫就是真核生物。

不是所有的菌都是细菌。

细胞一般有杆菌.球菌和螺旋菌,细菌是原核生物。

霉菌、酵母菌是也有“菌”字,但为真菌类,属于真核生物。

衣藻、团藻、小球藻等藻类是真核生物非蓝藻。

带“藻”字也不一定就是藻类。

如黑藻,它是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水鳖科、黑藻属中的高等植物。

10.带有"霉菌"字样的一般是真菌。

比如青霉菌,黄曲霉菌等。

但是链霉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放线菌。

11.动物细胞不一定都具线粒体。

如蛔虫细胞的线粒体退化。

12.含有中心体的不一定是动物细胞。

如低等植物细胞也有中心体。

13.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不一定都有叶绿体。

如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

具有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成熟的植物细胞。

如酵母菌也有液泡。

另外某些低等原生动物(如草履虫的伸缩泡)有相当于液泡的一种形式。

14.人体需要的酶最适宜PH一般接近中性。

但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是酸性。

15.一般营养物质吸收主要是进入血液。

但是甘油与脂肪酸则主要被吸收进入淋巴液中。

16.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一些RNA也有催化作用。

Altman及Cech等发现RNaseP的RNA亚基和嗜热四膜虫的前体rRNA中的居间序列(Interveningsequence.IVS)都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后来又相继发现植物病毒RNA、大肠杆菌T4噬菌体mRNA的自我催化剪接作用。

17.人属于需氧型生物,人的体细胞主要是进行有氧呼吸的。

不管任何情况下,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都是有氧呼吸。

但红细胞却进行无氧呼吸。

18.人的成熟红细胞的特殊性:

①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②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结构③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④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糖酵解)。

最大公无私的红细胞可谓是人体中的活雷锋,忙忙碌碌穷其一生,为全身的其他细胞输送氧气,自己一点也不消耗,奉献出自己的所有结构,为血红蛋白腾出空间,真是特化细胞中的经典。

19.高等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一般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但是某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的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如:

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的胚等。

20.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具有线粒体。

真核细胞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的,但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基质上有着呼吸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如蓝藻,好氧细菌。

21.光合作用一般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

但蓝藻和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不需要叶绿体。

22.有丝分裂一般都是均等分裂。

但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却是不均等的。

23.真核细胞不一定都进行有丝分裂。

如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24.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一定都不能再分裂。

如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却能进行无丝分裂。

25.高度分化的细胞全能性不一定都低。

如卵细胞的全能性就较高。

26.不一定所有的细胞分化都是不可逆的。

如成人的黄骨髓在一次性失血过多时可转化为红骨髓重新恢复造血机能。

27.化学元素砷是唯一可以使人致癌而不使其他动物致癌的致癌因子。

编辑:

李会敏

本文系生命科学教育原创作品,转载需注明出处:

生命科学教育(smkxjy001)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特例汇总

2017-01-05李会敏生命科学教育

生命科学教育正在对初高中生物教材进行剖析,包括专题内容的搜集和总结,以期有利于中学教师和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深度理解教科书。

本文介绍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相关的知识特例。

1.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可能相同。

如表型模拟。

2.在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杂合体子一代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不一定都是3:

1。

如某配子致死或某合子致死的情况下,会出现1:

1、1:

0、2:

1等特殊的比例现象。

测交后代也不一定出现1:

1的性状比例。

3.在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杂合体子一代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不一定都是9:

3:

3:

1。

如基因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出现15:

1、9:

6:

1、9:

7、9:

4:

3、12:

3:

1、1:

4:

6:

4:

1。

测交后代会相应出现3:

1、1:

2:

1、1:

3、1:

2:

1、2:

1:

1、1:

2:

1的性状比例。

如某显性纯合子致死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6:

3:

2:

1、4:

2:

2:

1。

测交后代还是1:

1:

1:

1的性状比例。

4.同源染色体不一定大小都一样。

如X和Y这对同源染色体就差异极大。

上面带的基因也差异很多,X和Y上都有其特定的基因。

5.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与性别无关,不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

例如,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基因对截毛显性,雌性的基因型有3种,雄性的基因型有4种,不同的雌雄基因型有12种杂交组合类型。

当后代的显隐性之比为1:

1时,有三种杂交情况,后代表现可能与性别无关,也可能与性别有关。

因此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与性别无关时,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能是XY同源区段上的基因。

6.常染色体遗传的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不一定与性别无关。

如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为隐性,在杂合子中,公羊表现为有角,而母羊表现为无角,这说明含有等位基因的合子中,有角基因的表现是受性别影响的,这种遗传称为从性遗传。

一般认为可能是受到性激素的影响。

还有秃头在男女中的表现型同上例。

7.和性别有关的遗传不一定是伴性遗传。

如细胞质遗传也是和性别有关的,后代性状总是和母本一致。

8.如果两个纯合亲本产生的F1性状与母本相同,不一定是细胞质遗传。

如椎实螺外壳的旋转方向在遗传学上属于母系影响,非真正意义上的细胞质遗传。

是受母本核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杂交后代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延迟一代出现,这与细胞质遗传不同。

9.X不完全显性病的表现型与人类女性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形成巴氏小体有关。

如基因型为XDY和XDXD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症状较严重,基因型为XDXd的症状较轻。

在哺乳动物体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的X染色体常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体,此即为巴氏小体,又称X小体。

在人类,男性细胞核中很少或根本没有巴氏小体,而女性则有1个。

既然女人只有一条X染色体是有活性的,那么XXX和XO的女性也只有一条X染色体有活性,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异常呢?

新莱昂假说认为X染色体的失活是部分片段的失活,这就能很好地解释以上的矛盾。

现在已经查明在失活的X染色体上决定一种血型的Xg基因就仍然保持着活性。

10.Y染色体在人类和果蝇的性别决定中作用不同。

人类受精卵中有Y染色体就发育为男性,如XY、XXY、XYY。

因为Y染色体上有睾丸决定因子(基因)。

而果蝇受精卵发育成雄性和雌性与Y染色体没有关系,与X染色体的数目有关。

如XX、XXY为雌果蝇。

11.性别决定不一定都是有性染色体XY、ZW决定。

不同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同。

性别的决定方式有:

环境决定型(温度决定,如很多爬行类动物);年龄决定型(如鳝);染色体数目决定型(如蜜蜂和蚂蚁);有染色体形态决定型(本质上是基因决定型,比如人类和果蝇等XY型、家鸡、家蚕等ZW型)等等。

1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都决定性别,例如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基因、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

13.不是所有生物都有性别决定。

例如雌雄同株的植物和低等生物没有性别。

14.生物产生生殖细胞不一定都要经过减数分裂。

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如根霉,它们也可产生生殖细胞——孢子。

有性生殖不一定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如蚂蚁、蜜蜂等的雄性个体的形成就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15.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的细胞不一定是精子的形成过程中的特点。

如第一极体的细胞质也是均等分裂的。

16.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无胚乳,但蓖麻例外,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有胚乳,但兰科植物例外。

17.生物的遗传物质DNA不一定都是双链的。

如某些病毒的DNA就是单链。

18.不一定所有的RNA都是单链的。

如某些病毒的RNA却是双链的。

19.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但基因不一定只存在DNA上。

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也有基因。

20.含DNA的场所不一定就是细胞核。

也有可能是线粒体、叶绿体、质粒、拟核。

21.RNA不是仅有三种:

mRNA、rRNA、tRNA。

还有许多种,例如各种化学本质是RNA的酶。

22.含有氢键的核酸不一定都是DNA。

如tRNA中也有氢键。

23.体细胞的基因不一定都是成对存在的。

如雄蜂和雄蚁是孤雌生殖,只有卵细胞的染色体。

如植物中的香蕉是三倍体,进行无性生殖。

24.基因和性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

如人体的体重、肤色等就是多基因控制的。

25.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

如密码子的兼并性、内含子的突变、非编码区的基因突变等都可能不会改变性状。

26.变异不一定都是可以遗传的。

如皮肤晒黑仅是由于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

27.可遗传的变异不一定都能遗传给后代。

如人的体细胞癌变属于基因突变,但不能遗传给后代。

28.体细胞的可遗传变异不一定都不能遗传。

如植物体细胞的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生殖(如植物组织培养)传给下一代,也可以遗传。

29.基因重组现象不一定仅存在真核生物中。

在人工条件下,通过转基因技术原核生物也可能实现基因重组。

30.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也有可能是胎儿时期母亲感染病毒引起的。

家族性疾病也不一定是遗传病,例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夜盲症。

31.单倍体生物体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不一定是奇数。

如四倍体水稻的单倍体。

32.生物体细胞内含有多个染色体组的不一定是多倍体。

如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

33.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导致新的物种形成。

但是生物的进化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34.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是指新物种的形成必须有生殖隔离,不一定有地理隔离。

如多倍体植物的形成。

地理隔离不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

如东北虎和华南虎。

编辑:

李会敏

本文系生命科学教育原创作品,转载需注明出处:

生命科学教育(smkxjy001)

生物学离不开特例,特例还是高考的重要内容

2017-06-01李会敏生命科学教育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特例汇总

1.内环境属于多细胞生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不存在内环境。

2.尽管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质量分数)高于无机盐,但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Na+、Cl-,其原因是单位体积中Na+、Cl-的微粒数量远高于蛋白质。

3.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胆汁、胰液、肠液、胃液、唾液、乳汁、精液、泪液、原尿既不属于细胞内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所以不属于体液。

4.内环境的成分确认方法:

先确认成分是否存在于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细胞外液)中,凡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一切物质(包括水、气体分子、代谢产物、营养物质、胞外酶、激素、递质、抗体等)均可看做内环境成分。

以下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1)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成分:

血红蛋白、糖蛋白、胞内酶(如呼吸氧化酶)及核酸(DNA、RNA)等。

(2)血浆≠血液,血浆属于内环境,但“血液”不能全看做内环境,即内环境不包括“细胞”及细胞内物质。

(3)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如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均不可看做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做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5.每个构成组织的细胞,其内环境不一定是一类细胞外液。

如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6.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一定会发生疾病;若发生疾病,内环境稳态不一定遭到破坏,比如植物人的稳态是正常的。

7.肌肉不是完整的效应器,肌肉和支配肌肉的传出神经末梢合称为效应器。

8.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会有反应,但这不属于反射。

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但反射的发生除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外,还需一定强度的刺激。

9.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不一定能够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也有可能是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

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有很多分支,可与多个神经元形成突触。

神经冲动从轴突传导到突触时,有的突触后膜兴奋,有的突触后膜抑制。

可见,同一种神经递质对某些神经元是兴奋性的,对另一些神经元是抑制性的,这可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有关。

10.NO是神经递质中的“奇葩”,关于它就有多个“不一定”。

神经递质不一定储存于突触小泡,如NO不储存于突触小泡;神经递质不一定都通过胞吐释放,如NO是穿越细胞膜直接扩散;神经递质释放后不一定都和膜受体结合,如NO扩散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是与某些酶结合发挥作用的。

11.激素作用的靶器官(细胞)不一定是特定的器官(细胞)。

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所作用的靶器官(细胞)分别是垂体、甲状腺和几乎全身各细胞。

1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一定是唯一的。

如垂体和下丘脑就分泌多种激素。

13.多肽类、蛋白质类激素(垂体、下丘脑、胰岛细胞分泌的)容易被胃、肠道内的消化酶分解而破坏,一般采用注射法补充,不宜口服。

固醇类(性激素)和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属于小分子的物质,口服后可以被吸收。

14.能分泌激素的不一定是内分泌腺细胞,比如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

15.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并不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而是通过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或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

激素受体一般定位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其中含氮类激素的受体存在于细胞膜,类固醇激素的受体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而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则广泛分布于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膜、微体膜以及细胞核中。

16.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但激素需在细胞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有部分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人体内激素只能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活细胞均可产生酶;酶有催化作用,而激素只能改变细胞代谢水平以实现调节功能。

17.生命活动的进行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但以神经调节为主。

如体温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中感受器为分布于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的温度感受器,神经中枢为下丘脑,效应器为皮肤血管、肾上腺、甲状腺、骨骼肌、立毛肌、汗腺等。

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实现的,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出汗将变成皮肤散热的唯一方式。

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体液调节过程。

18.浆细胞、效应T细胞不一定是B、T细胞受抗原刺激产生的。

也可能是记忆细胞产生的。

19.能够产生免疫活性物质的不一定就是免疫细胞。

如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大多数细胞都可以产生溶菌酶。

唾液、泪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能消灭一些病菌,应该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浆细胞产生抗体,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属于第三道防线。

20.吞噬细胞参与了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

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在特异性免疫中起摄取和处理病原体,暴露病原体特有抗原的作用;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吞噬和消灭抗原的作用;吞噬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

21.并不是所有的免疫细胞都能识别抗原。

识别所有抗原的是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无识别作用的是浆细胞。

22.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下丘脑:

是神经系统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桥梁,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其中的神经分泌细胞,不仅能传导兴奋,还能分泌激素,即属于神经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是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关联的体现。

胸腺: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经胸腺素的作用而转化为T淋巴细胞,因此,胸腺即属于免疫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

胰脏:

外分泌部胰腺,是外分泌腺,分泌胰液,属于消化系统。

其内分泌部是内分泌腺是胰岛,A细胞:

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

分泌胰岛素

性腺:

分泌性激素,属于内分泌系统;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属于生殖系统。

23.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枢纽功能

a.感受:

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b.传导:

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感。

c.分泌: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

它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还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集合管、肾小管。

d.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相关区域、渗透压调节中枢、生物节律等。

24.渴觉中枢和冷热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水盐调节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25.无子果实的培育原理不一定相同。

无子西瓜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利用其枝条扦插所得新植株仍保持无子性状,又因其高度不育,需年年育种;无子番茄培育原理是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发育,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利用其枝条扦插所得植株结有子果实,不需年年育种。

果实的发育均离不开生长素的作用。

26.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不一定是植物生长素,也可能是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27.同种个体的集合不一定是种群。

如菜市场里所有的芹菜就不是种群。

种群的不同个体组成一个整体,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单元,这时种群就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

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及空间特征等特征。

28.不同种群的数量估算方法不同。

对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采用的是样方法;对活动能力比较强的动物用标志重捕法;对单细胞微生物用抽样检测法(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培养液中细胞的总数目,故这种方法称为抽样检测法。

其中制作装片时要先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

);由于是通过调查求取的平均值,所以它是相对接近真实值的,但并不是真实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

29.一个动物园里圈养的虎、狮、豹等所有生物不属于一个群落。

因为它们没有生物学上的联系。

群落以种群为基本单位,是各个种群的集合体,依靠种间关系使各种群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适应的有机体。

群落包括该地域的所有生物,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包括该地域的所有微生物。

30.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都有明显的竞争;演替能否形成森林,是与当地的环境条件有关的,与演替类型无关。

31.人类活动可能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也可能延缓群落演替的速度。

人类活动不一定使演替朝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例如长期以来,某地气候逐渐变的干旱,而人类活动使本地荒漠化加剧,此例中人类加快了演替的速度却并未改变演替的方向。

32.群落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外的一些种群,指的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是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

33.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比较

(1)“J”型曲线是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连续增长。

“J”型增长由始至终都保持指数式增长,其增长率不变而增长速率持续增加。

(2)“S”型曲线是由于环境条件有限,因此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一方面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另一方面由于捕食者数量的增加,使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相对稳定。

“S”型增长由始至终具有环境阻力,其增长率持续减小,而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

所以,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曲线。

34.动物园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无机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因为其中的动物分开饲养,不能体现其内在的营养关系及相互联系,没能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因此以它为主的动物园就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35.生产者不一定就是植物。

生产者主要是指植物;也包括光合细菌和化能自养型细菌。

如蓝藻、紫硫细菌、铁细菌和硝化细菌等等。

植物也不一定都是生产者。

如寄生植物菟丝子和某些食虫植物如猪笼草属于特殊身份的消费者。

一些腐生植物则属于分解者。

如水晶兰是鹿蹄草科植物,茎、叶子、花、果实都是白色透明的,全身没有叶绿素,不进行光合作用,靠着腐烂的植物来获得养分,被称为“死亡之花”、“幽灵草”、“梦兰花”;同时也有人称它为冥界的花,叫它腐生花。

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

36.消费者不一定都是动物。

消费者主要是指动物。

也包括全寄生植物、某些食虫植物、非腐生细菌和病毒。

如菟丝子、挖耳草等植物。

结核杆菌等寄生细菌也是特殊意义上的消费者。

动物也不一定都是消费者。

如蚯蚓、蜣螂、秃鹫等一些食腐动物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就属于分解者。

消费者一定是从活的生物获取营养和能量。

37.分解者不一定就是菌类。

分解者主要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腐生动物和腐生植物。

如家白蚁等腐生动物也是分解者;植物中的腐生龙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以动植物残体的可溶性有机物为营养,也是特殊身份的分解者。

菌类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如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就属于消费者;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就属于生产者。

分解者一定是腐生生活的生物。

38.红螺菌的代谢类型为兼性营养厌氧型,猪笼草的代谢类型为兼性营养需氧型,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39.一个营养级(如初级消费者)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其同化的能量等于摄入食物中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中所含的能量。

40.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终点不相同。

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而物质循环过程中物质是循环利用的,所以是没有起点和终点的。

41.能量不能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在呼吸作用中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周围的环境中,不能再被任何生物所利用,所以能量不会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但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不矛盾。

42.绘制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图的关键点

(1)物质在生物群落内部可循环流动、反复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因而在一般生态系统内部绘制能量流动图时,生产者只有来自太阳能的箭头,不会有消费者及分解者或无机环境传来的能量。

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硫细菌的能量来自硫化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