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docx.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6707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10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docx.docx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docx.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docx.docx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docx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1.(2014年秋学期常青藤学校九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

阅读李煜《望江南》一词,完成第(

1)

(2)

题。

(6分)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注】望江南:

词牌名。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

南国:

李煜故国南唐,都成在金陵(今南京)。

⑴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

(3分)

⑵有人评价这首词“朴素自然,没有一句直露地抒情,但又句句融情”

为例,加以赏析。

(3分)

 

试以末句“笛在月明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⑴芦花孤舟肃杀、凄寒(3分)

⑵在营造的静谧气氛中,忽闻短笛声声,弥散在明月之下。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声的凄清反衬出囚居生活的孤寂之感,亡国之恨。

(3分)

 

,诗人通过笛

2.(2014

年秋学期常青藤学校八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

阅读郑谷的《淮

①上与友人别》一诗,完成

(1)-(3)题。

(6

分)

扬子江②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③④⑤⑥

【注】①淮:

扬州。

②扬子江:

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

古称扬子江。

③风笛:

风中传来的笛声。

④离亭:

驿亭。

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

人们常在

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⑤潇湘:

指今湖南一带。

⑥秦:

指当时的都

城长安。

在今

陕西境内。

⑴最能体现全诗情感基调的词语是________,与友人握别后各奔前程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⑵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离亭”有何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B.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C.“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D.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答案:

⑴愁(愁杀)君向潇湘我向秦(2分)

⑵“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

征别离的意象”),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

(一点

1分,共2分)

⑶D(2分)

3.(2014年秋学期常青藤学校七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

阅读唐朝贾至的《春思二首(其一)

》,完成第

(1)

(2)题。

(6分)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此诗为贾至被贬期间写的。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

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有人说这首诗的后两句像是不合常理却很奇妙,请说说你的理解。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⑴草青柳黄,桃李芳香。

(1分)用美好的景色来反衬内心的愁恨,以乐景衬哀情,从反面衬托了深仇苦恨。

(2分)

 

⑵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构思新奇。

(1分)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是怨东风冷漠无情,反过来说春

日惹恨。

这样诗意表现得更加曲折含蓄,更有深度。

4.(2014年秋学期兴化三校九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

(2分)

阅读卢纶的《送李端》一诗,完成第

(1)-(3)

题。

6分)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①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②,风尘③何处期?

【注】①少孤:

从小就成了孤儿。

②相向:

相对。

③风尘:

纷乱的世境。

⑴诗的前四句描绘了送别时怎样的景象?

试加以描述。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遭遇?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结合全诗,写出尾联中“空相向”“何所期”所表达的情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⑴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一片凄凉!

天空飘忽着朵朵寒云,归来的路上正遇上暮雪纷飞。

(意近

即可,2分)

⑵少时丧父,多年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友。

(“孤”答为孤儿亦可。

2分)

⑶诗人为朋友远去而徒然伤悲,为相见无期而惆怅,表达了难舍难分之情。

(2分)

5.(2014年秋学期兴化三校八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宋朝诗人范成大的《田舍》一诗,完成第

(1)-(3)题。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

②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①田舍:

农家。

②筑圃:

修筑打谷场。

③菁:

水草。

④天末:

天边。

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

际。

⑴全诗洋溢着一种“_______”的气息。

(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

⑵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

 

(2分)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⑴“乐”或“乐哉”(2分)(如答“忙”得1分)

⑵示例:

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或:

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夕阳西下,一群群鸟

雀在稻田上空飞翔,喳喳喳地叫得正欢。

(2分。

如是简单翻译给1分)

⑶闲适自在、热爱田园等均可。

(2分)

6.(2014年秋学期兴化三校七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宋朝董颖的《江上》一诗,完成第

(1)-(3)题。

6分)

万顷沧江②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作者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他的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⑴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写的是(2分)

A.思乡B.惜时C.离别D.征战

⑵诗的首句写出了江水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分)

⑶请从修辞或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镜天飞雪一双鸥”一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⑴C(2分)

⑵空阔(宽阔、高远)(2分)

⑶①比喻。

将天空比喻成一面镜子,形象地写出了天空澄清明净的特点。

②反衬。

用“双鸥”反衬了

诗人内心的孤寂。

(任其一,大意对即可。

2分)

7.(2014年秋学期济川初中八年级期中试题)

阅读汪元量(南宋)的《湖州歌》一诗,完成第(

1)

(2)

题。

(4分)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注】这首诗是南宋灭亡后,作者作为俘虏被押送到燕山一带去的途中所作。

⑴与作者有相似经历的诗人是

(2

分)

A.杜牧B.

龚自珍

C.

陆游

D.

文天祥

⑵请对“夕阳一片寒鸦外”一句作简要赏析。

(2

分)

 

答案:

⑴D

⑵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1分,或运用景物描写)衬托出诗人孤寂清冷

(或悲凉凄恻、感慨惆怅)的心境。

(1分)

8.(2014年秋学期济川初中七年级期中试题)阅读杜牧的《赤壁》一诗,完成第

(1)-(3)题。

(5分)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⑴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最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

A.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B.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写其兴感之由。

C.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小”指一件古物(或“折戟”),“大”指赤壁之战。

D.大小乔分别是前国主孙策和当时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所有贵妇人的尊严。

⑵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

“东风”指。

(1分)

⑶试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

(2分)

 

答案:

 

(1)D(2分)

(2)

火烧赤壁(1分)

(3)

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1分)。

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1

分)。

9.(2014年秋学期泰兴西城初中九年级期中试题)

阅读《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完成第

(1)-(3)

题。

(6分)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qì)西:

安西都护府。

②赤亭:

地名。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

③祁连城:

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④酒家垆(lú):

酒家。

(1)根据上下句内容从下面四个选项中为“赤亭道口行人”划线处选择一个恰当字。

(2

()

 

分)

A.散

B.绝

C.多

D.乱

(2)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

(2

分)

 

(3)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

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

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

(2分)

 

答案:

(1)B

(2)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

(答出“烘托”得

1分,答出“豪迈气概”得

1分)

(3)示例⑴同意。

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首

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

(2分)

示例⑵不同意。

送别诗中并不缺少这类乐观豪迈的作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证

明,所以这首诗算不上“另类”。

(能准确把握诗的情感基调得1分,能联系诗句恰当分析得

分)

 

1

10.(2014年秋学期泰兴西城初中八年级期中试题)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回答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7~8题(5分)

7.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8.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2分)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意近即可)

8.(3分)应用了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清楚即可)(2分)

 

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

 

11.(2014年秋学期泰兴西城初中七年级期中试题)阅读唐朝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完成

第8题。

(5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题“次北固山下”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次”是“游览”的意思。

B.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C.“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D.五、六两句写海日生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寒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2)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

为什么?

(2分)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分)

 

答案:

(1)A

(2)示例一:

“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

觉形象,较之“阔”主观视觉更为强烈;示例二:

“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较之“失”气势恢弘阔大,且声调更响

亮。

(3)抒发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答出“思乡”即对)

12.(2014年秋学期洋思初中九年级期中试题)阅读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一词,完成第7-8题。

(6分)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是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数,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7.赏析“浮天水送无穷数,带雨云埋一半山”的妙处。

(4分)

 

8.这首词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

7.寓情于景(借景抒情)(1分),翘首远望,描绘一幅水天空阔,烟笼雾锁的色彩黯淡的画面

(1分),

烘托词人和朋友分别之际的黯然与惆怅(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

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1分);为下文“江头未是风波恶”做铺垫(

1分)。

8.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壮志难酬的激愤(1分)。

13.(2014年秋学期靖江市实验学校九年级期中试题)

阅读雷震的《村晚》,回答第(

1)-(30题。

(6分)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

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

水岸。

②漪:

水波纹。

③腔:

曲调。

 

①直接描写乡野黄昏景物的诗句是

 

(1分)

②诗中的

“横”字富有表现力,请作赏析。

3分)

 

③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答案:

①山衔落日浸寒漪。

(答一二两句也给分)

②“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形象地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

泼、淳朴无邪)。

③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

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14.(2014年秋学期靖江市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试题)阅读唐朝元稹的《西归绝句①》,完成题目。

(6分)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

②书:

信。

这里指元稹的好友

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1)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作用。

(2分)

(2)一切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

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

(2分)

 

(3)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

(1)反衬或衬托

(2)(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

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

(答案不唯一)

(3)诗中抒发的是诗人在归途捧读友人书信的兴奋喜悦之情。

15.(2014年秋学期靖江市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试题)

阅读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完成第

7题。

(6分)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作于杜甫草堂。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2分)

 

(2)请赏析诗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表达效果。

 

(2分)

 

(3)诗歌描写的景物主要有什么特点?

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2分)

 

答案:

(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2)这两句话,既描绘出燕子翩飞的动态,又勾画出鸳鸯静睡的姿态。

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

(3)色彩明丽,充满生机,柔美和谐(答对一点即可),

反映了诗人看到初春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景象的喜悦之情(1分)。

(答出“安适”、“喜

悦”的意思即可)

 

16.(2014年秋学期济川实验初中八年级期中试题)阅读南宋词人陈亮的《梅花》,完成第8题。

(4分)

梅花陈亮①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②,东君③正主张。

【注】①陈亮,南宋词人,一生极力主张抗金,反对投降,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

②三弄:

指笛曲名“梅花三弄”。

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③东君:

司春之神。

(1)“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这句突出了梅花的品质。

(2分)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答案:

(1)不怕打击挫折,敢为花先(敢为天下先)

(2)寄寓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对抗金的胜利充满了必胜信心的爱国之情

以及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美好愿望。

(答对两点即可)

【译文】稀疏的梅树枝条横斜着,洁白如玉,刚劲有力;花萼上点缀着颗颗雪珠,反射出晶莹的光彩。

有一朵梅花竟然先开了,竞吐芳香的百花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

梅花呀,要把春天到来的信息传递,又哪怕那雪压冰欺!

玉笛呀,不要再反复吹奏《梅花落》的曲子了,因为春神正在主宰着人间。

【鉴赏】在诗中,陈亮赞美了梅花要传送春的消息,不怕冰雪埋藏的精神,虽然从外形看,只是"瘦"

而"小",并且先开的只有"一朵",但从它的身上,却能看出它所具有的力量.也许这能令人产生许多联

想。

第一二句诗人描述了梅花的不起眼和形态,为下文作出铺垫。

第三四句中,“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击、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第五、六两句,“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到严冬阻挡不了春天到来的脚步,深雪哪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气息。

颂扬梅花的坚贞不屈的精神。

作者用颂赞梅花的口吻来寄托自己爱国思想。

最后两句诗,“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伤感的“梅花三弄”曲调了,春

神就要来到人间,留住春天,不要让梅花凋谢。

表达了诗人爱梅、惜梅之情,这是是诗人情感发展

的高潮。

既然玉笛演奏的《梅花落》曲子阻挡不了在春天阳光哺育下的梅花茁壮成长,那末,投降派

的种种苟且偷生的言论又怎能阻挡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呢?

进一步以颂赞梅花的挺然独立来表达对

投降派的强烈谴责,寄托自己一生力主抗战,反对投降的爱国主义思想。

17.(2014年秋学期济川实验初中七年级期中试题)阅读苏舜钦的《夏意》,完成第7~9题。

(7

 

分)

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7.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二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对这首诗的三四两句作简单赏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

7.示例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静的环境中有小屋一座,竹席一张。

诗人倚卧在竹席上,

透过窗户,只见榴花盛开,一片明艳。

8.运用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1分),用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

这小院的幽深静谧(1分),表现了诗人对清凉静谧之境的喜爱之情(1分)。

9.表现了诗人悠闲的心境及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之情。

18.(2014年秋学期姜堰区九年级期中调研试题)阅读欧阳炯的《春光好》一词,完成第7题。

(6分)

天初暖,日初长,春光好。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

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暮春总的印象。

B.“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

C.“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中迸发出来。

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春天园林夕照的美丽图景。

(2)“花偎雪坞浓香”中“偎”字极妙,请简要赏析。

(2分)

 

(3)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首词写景状物色彩鲜明,花团锦簇,柳丝夕阳,构成了一幅幅天然的画卷。

B.词的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

C.“花偎雪坞浓香”与“笋迸苔钱嫩绿”对仗,景致互相映衬,香色尽现。

D.这首词托物言志,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