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古代诗歌改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57775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古代诗歌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0古代诗歌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0古代诗歌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0古代诗歌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0古代诗歌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古代诗歌改1.docx

《10古代诗歌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古代诗歌改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古代诗歌改1.docx

10古代诗歌改1

基础卷

1.阅读一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②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③。

【注】①贾岛因著名的“推敲”故事,博得当时文苑巨擘韩愈的赏识,与韩愈感情深挚。

②篇章:

指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④浪西楼:

潮州的一座楼。

(1)颈联景物描写形象而生动,请从炼字的角度举两例赏析。

(4分)

(2)全诗从开头到结尾,作者的感情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

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层次。

请结合诗中的其体词语简要分析。

(3分)

(2)此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

(4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秋蕊香

张耒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

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1)请简要说说词的上片写景的层次。

(2分)

(2)结合全词,简要赏析“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一句。

(4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阴

朱弁①

关河迢递②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

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①朱弁:

曾出使金国,被拘留十五年,此间他拒绝金人的威逼利诱,不肯屈服。

在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秋天才回到故国。

此诗就写于他被拘金国的时期。

②迢递:

遥远的样子。

(1)诗中的金国之春有怎样的特点?

请作具体分析。

(4分)

(2)请分析诗的后两联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1)“却是池荷跳雨”妙在一个“跳”字,请简析妙在何处。

(3分)

(2)整首词中,词人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作简要分析(4分)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周德清(1277一1365),号挺斋,高安(令属江西)人。

(1)请举例说明这首元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6分)

(2)这首元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元曲作简要赏析。

(5分)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瞑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①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帝乡:

此处指长安。

长安多杏树。

(1)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4分)

答:

(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精简要分析。

(6分)

答: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抽弦促柱:

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时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1)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传给听者的感受?

请作简要分析。

(5分)

答: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5分)

答: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南歌子

贺铸①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

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作简要赏析。

(4分)

答:

(2)这首词的下片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lO.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卢挚

题红叶①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

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注】①相传,唐代有一宫女在红叶上题诗,经御沟流出宫外,为一读书人所得,后共中遣放宫人,题诗的宫女就嫁给了那读书人。

②“白衣送酒”的典故出自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

“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遗菊丛中宅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1)请赏析“月落山容瘦”的“瘦”字的妙处。

(3分)

答:

(2)请赏析“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农送洒”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1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点绛唇·夜宿临沼驿

陈维崧①

晴髻离离②,太行山势如蝌蚪。

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

悲风吼,临沼驿口,黄叶中原走。

【注】①陈维崧(1625~1682)。

清代文学家,其性豪迈,尤擅填词,初家道兴旺,少年得意,后家门中落,又值明清之交,颠沛流离,生活坎坷。

②离离:

纷繁的样子。

(1)这首词的开头在描写山峦时比喻奇特,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2)结合词的下片,说说词中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12.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溪水”?

请指出两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2)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5分)

古代诗歌基础卷答案

1.【答案示例】

(1)“悬”字,写盘山而上、望不到尽头的驿路,好像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将道路的险阻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浸”字,写海潮浸到城根,老树满是秋意,将处境的凄苦形象地突显了出来。

用景物烘托出对韩愈的深切关心。

(2)心逐兰舟,直到岭南潮水尽头,写对韩愈的眷念和神往;读诗感慨,出关驿马带着书信驰过泷水,写对韩愈的牵挂和慰问;驿路艰难,到任之地环境恶劣,写对韩愈的同情和关切;瘴烟尽净,皓月之银光照在浪西楼上,写对韩愈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首联,表达了与韩愈不同寻常的交情,流露出一种深情的眷念和神往的心曲。

两句笔力奇横,体现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甘愿陪同贬官受苦的深厚友情。

中间两联,直抒别后景况,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

第三联,把友情推到绝顶,“悬"、“浸”二字,一高一下,富于形象。

“峰悬驿路”是写道路险阻,“海浸城根”则说处境凄苦;“残云断”内含人虽隔断,两心相连之意;“老树秋”则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慨,在物景烘托中透露出作者深沉的关切心情。

尾联,宕开一笔,别开生面。

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疫的瘴气,总有一天会像风卷残云那样被一扫而光。

到那时,皓月东升,银光朗照在潮州浪西楼上,整个大地也将变成琼玉般的银装世界了。

此诗首联写意,颔联写实,颈联写悬想,尾联写祝愿;而通篇又以“此心"二字为契机,抒写了深挚的友情。

2.【答案示例】

(1)“夜如何”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担忧。

“试卷”刻画了诗人既满怀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

“依旧”则透露出诗人的无限欣喜之情。

(2)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是不可遏止的。

(或:

人生的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有逆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或:

生活中的风雨磨难,看似来势汹汹,不可战胜,但是,只要能坦然面对,总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从自然的角度分析,一、二句写昨夜的风雨、江上的颠簸;三、四句写大雨过后,青山绿树依旧、美景如前的景象。

诗人情感的变化十分微妙,富有层次感:

对昨夜风雨的回忆,写出诗人的担心;第二天迫不及待地卷帘察看,表现一种疑惑和期望;而“依旧”则透露出看到满眼美景的惊喜。

从人生的角度分析:

生活中的风雨、磨难,看似来势汹汹,不可战胜,但是,只要能坦然面对,以百折不回的勇气和韧劲与之较量,就一定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人生也定会因此焕发绚丽的光彩。

3.【答案示例】

(1)空间上,由房内写到房外。

时间上,由白天写到晚上。

(2)柳叶枯萎只是一时,春风一吹,柳色如故。

而人一离别,各自天涯,能否再续旧情则不得而知。

这一反衬,由眼前的墙东柳触发而起,既信手拈来,又新奇贴切,深切地道出了主人公内心的惆怅之情及缠绵悱恻之意。

【诗歌鉴赏】全词上片写景,由室内写到帘外,寓情于景;下片写情,借外景反衬内心的苦闷,以景衬情。

上片起首两句先写从疏帘缝隙间穿进来的风,使金兽炉中的一线香烟袅袅飘动,以动衬静,表现出室内居人的孤寂心情。

“朱栏”两句,透露出抒情女主人公内心的隐秘:

原来她从寂寞空房的袅袅炉烟忆起当时两情绻缱的往事,如今离分两地,心下自伤。

所以她不禁由室内走到帘外,在朱栏绕护的回廊上,一遍遍地倚栏望着。

下片的内容构思是由上片“月华如昼”一句生发开来的。

“浓于酒”三字韵味十足:

一是说酒味浓,能使人醺然迷醉,而“别离滋味”给人的刺激之深又过于酒;二是这种“别离滋味"连酒也消除不了。

“著人瘦”的“著”字,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既揭示了现象,又隐含着致瘦的原因。

最后两句,墙东的柳树,到春天翠色依然,而自己的情怀则不似旧时了。

拿有情的人和无情的柳相比,实乃以无理语言,写极端的痴情。

4.【答案示例】

(1)具有阴冷、萧瑟的特点。

首联写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多么荒凉凄惨!

颔联写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都不愿飞,虽有芳草碧连天,可草中藏着乌鸦,多么阴森恐怖!

(2)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国的深情。

“诗穷莫写愁如海”说的是自己的诗难以把浩荡的愁怀尽情书写出来,可见愁之多之深;“酒薄难将梦到家"是说诗人想借助酒力梦回故乡,可酒薄无力,梦中尚未到家,人却已经醒了。

最后以东风吹白了两鬓的黑发作结,其故国之思抒发得何其深沉。

【诗歌鉴赏】这首诗是诗人被拘金邦时所作,通过对塞北春天阴冷、萧瑟的描写,来表达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诗歌前两联着重描写塞北春天的寒冷,照应题目中的“阴",后两联抒发对故国的刻骨思念。

首联从大环境落笔,描绘出荒凉、凄惨的景象:

平沙无垠、风沙蔽天、弱柳倾斜。

颔联用典型的事物突出塞北的变态、反常:

花朵带着寒冷的露珠,在阴风中颤抖;没有起舞的戏蝶,连乌鸦都躲藏在草丛中。

这两联主要通过潜在的对比,表现对江南春色的想念和赞美。

颈联直抒胸臆,用“莫写”表现诗人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悲愁。

用“酒薄难将”表现诗人只能在梦中回到故国,但又因日思夜想而辗转难寐,只好借助酒力入睡,但又因酒力薄弱,还未把梦送到家园,已酒醒梦回了。

这种曲折的笔法,深刻表达了诗人的切身感受。

尾联从男一个角度抒发诗人长期被拘塞北而日夜思念故国的悲痛心情。

“东风竟何事”一句从结构上收束全诗,表现了诗人被拘日久,虽然鬓生华发,但思念故国之情没有衰减,反而与日俱增,增加了诗歌的意蕴。

5.【答案示例】

(1)“跳”字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极为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2)上片写词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满湖烟水,闻到阵阵幽香,因而沉醉其中;忽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使诗人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抱怨之情;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美妙的境界,感情曲急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之欣喜,变化自然,水到渠成。

【诗歌鉴赏】词的题目是“咏荷上雨”,但一开始是从“午梦”入笔,用西湖烟水衬托庭院荷池,暗示院中的雨荷有着与西湖一样的魅力。

“梦初惊”后,应该知道身在家中了,但词人却认为自己还在扁舟上,因为他把荷上雨声误认为雨打船篷声。

这里描写已醒未醒的境界,既自然又别致,而且缩短了西湖与院池的距离。

“却是”以下离开梦境,开始正面咏写“荷上雨"。

“池荷跳雨”指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的样子。

接下来,词人把荷叶上面晶莹的雨点比作“真珠”,说这些“真珠”随着荷叶的跳动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像一窝泛波的水银。

这些描写动荡迷离,比喻新颖,用变幻的手法,把“稍纵即逝"的景象呈现出来,使词篇的形式同内容一样,活泼而不受羁绊。

6.【答案示例】

(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飞流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拟人),如说新月初学扇。

(2)从写景的顺序看:

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后三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

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诗歌鉴赏】全篇七句话,一句一景,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构成浔阳江山的整体美景画卷。

其间,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无不成备。

一、二句写远景,放眼“万里”,远山看似“数点”;紧扣秋景,江水澄澈,静如白练,秋山苍翠,青如蓝靛。

“江”与“山"相对、“万里”与“数点”相对、“白”与“青"相对、“练”与“淀”相对,工整匀称。

三、四句写近景,俯视江上轻帆,仰观庐山飞泉,动态地描绘出环境的美丽。

五、六句写云和月的变化明灭之态。

傍晚,天空云气飘浮,接着凝成露气,笼罩在江面,这是暗;晚霞在天边消逝,初月从地平线冉冉升起,仿佛是一把团扇,这是明。

一个“学"字,使得月亮变得富有人情味。

这两句描摹出画面的朦胧美,又捕捉了景物瞬息变化的运动美,增强了时间的灵动感。

结句写北塞鸿雁南来,不但点明季节,同时营造了一种雄浑苍莽的意境。

7.【答案示例】

(1)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

以乐景衬哀情)。

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

(2)①惜春之情。

杏花开放了,带来了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欣赏,只能自开自落;诗人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开尽。

②流离之苦(或:

身世之叹)。

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③故国之思。

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干树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切怀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诗歌鉴赏】诗人漂泊在外,偶然见到一枝杏花,它触动了他的满怀愁绪,使他浮想联翩。

早春季节,走出户外,忽然望见邻家墙头上伸出一枝俏丽的花朵,心情该是多么欣喜激动。

但诗人正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

颔联写诗人“愁”的原因,花开易落,青春即逝,缘分如此短浅,怎不令人倍觉难堪?

颈联写春寒料峭的时候,没有蝴蝶、蜜蜂,只有黄莺相伴,独自开放的杏花难道不感到孤独吗?

这里显然融入了诗人的身世之感,而杏花的形象就由报春使者转化为诗人的自我写照。

尾联,由眼前鲜花联想到京城的红杏,表现对长安生活的向往,透露出诗人的思乡情绪。

诗篇借杏花托兴,展开多方面的联想,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敌国之思,一层层地抒写了出来。

8.【答案示例】

(1)颔联主要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诗歌鉴赏】首句,“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

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听”是此诗的诗眼,后文的内容,均从“听”字而来。

接着,诗人由秦筝联想到秦人之声。

诗人以此渲染他由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无限悲怨之情。

接着诗人围绕“悲怨”二字,对筝声展开了一连串丰富的想象和细致的描写。

颔联,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

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我们眼前;春风、杨柳、花、马,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颈联,写人世的悲欢,更加真切感人。

这一联用暗喻,且用“谁家”、“何处”的疑问句武,让读者按自己的生活体验,从画面中去品尝那筝声所构成的美妙动人的音乐形象。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内心的悲愁:

诗歌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

诗歌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而是着力刻画发出“悲怨声”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使人似闻其声,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9.【答案示例】

(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淡、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

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

周围树木成荫,黄鹂婉转啼鸣,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

(2)这首词的下片表现了词人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百无聊赖、年华虚度的痛苦。

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蕴含着知音难求和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睡觉,词人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自取其乐。

【诗歌鉴赏】这是一首抒怀词。

词人通过对夏日景物和身边琐事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百无聊赖、孤寂苦闷的心绪。

上片描绘一幅闲适恬淡、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

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

下片由写景转向写人,一连写了饮惩、下棋、蓬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

但饮酒“易醉”,下棋敌手“难逢”。

寂寂长昼,词人以昏然一睡为“相宜”来自我解嘲。

词人志向远大,才气纵横,但任宦四十年,一直沉沦下僚,供人驱使,这当然会使他有着满腹的牢骚和不平。

实际上,上片表面上的闲适恬淡背后,正透露着词人孤寂落寞的情怀和无所事事的痛苦,特别是结尾处那只“立移时”的白鹭,暗含着词人知音难求的感慨:

下片身边琐事的动辄生愁,特别是“偏”、“自”二字,强烈地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愤懑和不平。

此词意境貌似闲适而实寓有深意,表现了词人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不定、苦闷彷徨的复杂情感,体现出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

lO.【答案示例】

(1)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秋天草木凋零,月落时分山影斜长而显得清瘦的姿态。

(2)表达了作者在重阳佳:

节,面对衰柳寒蝉的秋景,无人作陪的淡淡哀愁。

【诗歌鉴赏】重九,印农历九月初丸重阳节。

其时正当暮秋季节,自然景物自有其独特的佳处,但古代文人对此时此景,每生悲凉之感。

元曲,从季节景物特征入手,点出“红叶”“黄花”等,来表现重九的自然风光。

第一句,“题红叶”与“赏黄花”对仗。

“天长”二句,续写秋天景色,上句,极目长天,雁影稀疏;下句,值此暮秋时分,月落的位置接近地平线,光线斜照,山影显得狭长而呈清瘦的姿态,而草木摇落,更显山影之“瘦”。

再加上“冷清”句,营造了一种萧瑟、冷清的氛围,最后两句,写因秋景而触发的淡淡的哀愁。

“衰柳寒蜱”是打上主观色彩的秋景,表达其愁思;“谁肯”句用典,希望有明友来一起喝酒,但终无人来,再次表现其孤独。

l1.【答案示例】

(1)一是把月光下的太行山峰比作女子黑黑的发髻,写出山体的高峻,排列密集。

二是把山岭之势比作蝌蚪游动,形容山势连绵,逶迤雄阔。

这样的比喻生动描绘出夜晚时月光下太行山静矗和起伏的独特景象。

(2)“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表达了俯仰今古,世事沧桑之感;“悲风吼,临沼驿口,黄叶中原走”,寄寓诗人漂泊不定、感时怀古的悲怆心绪,既有故圈之痛,又有身世之悲。

【诗歌鉴赏】词上片写眼中景,开头便连用两个奇特的比喻:

一是把峰峦攒聚之状比作发髻,一是把山岭跃动之势比作蝌蚪。

三四句写近景,以盈亩的稗草暗示连年兵祸带来的荒凉灭寂,为下文吊古之幽情伏笔。

下片,转入抒情,激荡的情思漩起。

词人心怀黍离之悲,行役天涯,日暮途穷,但见悲风怒叫,黄叶飙飞,刻画了词人苍凉悲愤的形象。

12.【答案示例】

(1)拟人。

前一首诗写一友潺溪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

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

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

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

(2)示例一:

不同意,溪水本无情,但眼前的溪水,却似乎有情。

“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情。

换成“却”字,显得过于强调写实。

示例二:

同意。

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给他慰藉;而将别之际,义一夜潺湲,依依惜别。

“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

而“似”字无此意味。

【诗歌鉴赏】《过分水岭》,首句从溪永写起,“有情"是“诗眼”,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

“岭头"两句,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溪水的“有情”。

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旅人与溪水的“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如此体会溪声。

联想的丰富曲折和表达的鲁然平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她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

《再宿武关》,开头一句,诗人点出这次再宿武关菲同寻常,暗示他因事罢官流放南方之事。

“万里游”是被迫飘流到万里之外,诗人的愁苦心情,在下面的景色描写中透露出来。

“乱山高下”把商山重峦叠嶂、回环曲折的气势和形貌,逼真地勾勒出来了;“出”字,又使静止的山活动起来,表现诗人踏着高低曲折的山道建出商州城时的心情:

后两句,诗人别出心裁地通过对水声的描写,把内心的离愁别恨,曲折细腻地描摹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提升卷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1)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请分条作答。

(3分)

(3)近代人俞陛云在评价这首诗时说:

“以其一片天真,最易感动。

”这句话在中问两联是如何体现的?

(3分)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姑苏①怀古

许浑

宫馆馀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鹥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日东流生白波。

【注】姑苏:

即姑苏山,在今苏州市,上有姑苏台,始建于吴王阖闾,吴亡,吴太子焚之。

(1)诗人眼前的姑苏台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诗人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展现这一情景的?

(4分)

答: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寄砀山主簿朱九龄①

王禹信

忽思蓬岛会群仙,二百同年最少年。

利市襕衫②抛白纻,风流名纸写红笺。

歌楼夜宴停银烛,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