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Ⅲ复习资料讲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5487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6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工程Ⅲ复习资料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石油工程Ⅲ复习资料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石油工程Ⅲ复习资料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石油工程Ⅲ复习资料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石油工程Ⅲ复习资料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工程Ⅲ复习资料讲解.docx

《石油工程Ⅲ复习资料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工程Ⅲ复习资料讲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油工程Ⅲ复习资料讲解.docx

石油工程Ⅲ复习资料讲解

第一章

静液压力:

由液柱自身的重力所引起的压力,其大小与液体的密度与液柱的垂直高度或深度。

上覆岩层压力:

地层某处的上覆岩层压力是该处以上地层(包括岩石基质和岩石孔隙中流体)总重力所产生的压力。

地层压力:

指岩石孔隙中的流体所具有的压力,也称地层孔隙压力,用pp表示。

基岩应力:

由岩石颗粒间相互接触支撑的那一部分上覆岩层压力,称为基岩应力,亦称有效上覆岩层压力、骨架应力或颗粒间压力,用σ表示。

地层破裂压力:

在井中一定深度处的地层,其承受压力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压力达到某一值时会使地层破裂,这个压力称为地层的破裂压力pf。

声波时差法基本原理

在正常压力层段,随着地层埋藏深度的增加,岩石孔隙度减小,密度增大,逐渐减小。

在半对数坐标中,声波时差随井深呈直线变化关系,称之为正常趋势线。

正常沉积条件下,泥页岩的孔隙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为:

Δt=Δt0e-cD进入异常高压地层时,由于岩层欠压实,孔隙度相对增大,声波时差相对增大,则必偏离正常压力趋势线。

据此可预测异常高压,并可根据偏离程度的大小定量计算地层压力。

声波时差法步骤

1.收集声波时差测井资料,读取泥页岩点的声波时差数据;

2.绘制散点图,引出正常压力趋势线;

3.读出异常高压层段的实际Δt和该深度D所对应的正常趋势

线上的声波时差Δtn,计算Δt-Δtn;

4.从经验图版上读出Δt-Δtn所对应的当量密度ρp;

5.计算地层压力:

pp=0.00981ρpD

试述dc指数法预测地层压力的基本原理P14第3段

dc指数法评价地层压力的步骤

1.收集泥页岩地层的正常压力和异常压力层段的钻井资料:

钻速、钻压、转速、钻头直径、地层水密度、实际钻井液密度;

2.计算dc指数;

3.在半对数坐标中绘制散点图,求出正常dc趋势线;

4.计算地层压力,做出曲线,读出结果。

岩石可钻性:

岩石破碎的难易性,它反映了是岩石抵抗钻头破碎的能力。

岩石的研磨性:

岩石磨损钻头切削刃材料的能力。

强度: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坏时的最大应力。

抗拉强度:

岩石单纯受拉伸应力作用时的强度。

抗压强度:

岩石单纯受压缩应力力作用时的强度。

抗剪强度:

岩石单纯受剪切应力作用时的强度

抗弯强度:

岩石单纯受弯曲应力作用时的强度。

岩石抗压强度:

岩石抵抗外力压缩的能力,大小等于在岩样上施加轴向压缩载荷直至破坏时单位面积上的载荷。

硬度:

岩石抵抗其它物体表面压入的能力。

硬度与抗压强度区别:

硬度是岩石表面的局部抵抗外力压入的能力,抗压强度则是岩石整体抗压的能力。

常规三轴试验一般规律:

a.岩石在三轴应力条件下的强度明显增加。

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强度增大。

b.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由脆性向塑性转变,且围压越大,岩石破坏前呈现的也塑性越大。

岩石从脆性向塑性转变的压力(围压)称为临界压力。

不同的岩石,临界压力不同。

c.在各向均匀压缩状态下,岩石永远不会破坏。

第二章

刃尖角β:

刀翼尖端前后刃之间的夹角。

它反映了刀翼的尖锐程度。

β越小,刃部越尖锐,越容易吃入地层,但强度越低。

一般:

软地层β=8~10°;硬地层β=12°~15°

切削角α:

刀翼前刃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在相同钻压下,α越大,刀刃越容易吃入地层,

但旋转扭矩大,剪切刃前岩石困难。

一般:

松软地层α=70°软地层α=70~80°;中硬地层α=80~85°

刃后角ψ=α-β:

刃后角必须大于井底角θ。

刃前角φ:

φ=90°-α。

刮刀钻头的工作原理

刮刀钻头主要以切削作用破碎地层。

破碎塑性岩石过程:

在钻压W作用下,刀翼容易吃入地层;刃前岩石在扭转力T的作用下不断产生塑性流动。

这和车刀切削软金属过程类似。

破碎脆性岩石过程:

刮刀钻头破碎脆性岩石的过程为:

碰撞→压碎及小剪切→大剪切。

(1)碰撞:

刃前岩石发生剪切破碎后,刀刃在旋转扭矩作用下向前推进,碰撞刃前岩石。

(2)压碎及小剪切:

扭转力增大,压碎刃前岩石,产生小剪切破坏。

(3)大剪切:

扭转力继续增大到某一极限值,刃前岩石沿剪切面破碎,而后扭转力突然减小。

牙轮钻头工作原理

(1)牙轮钻头在井底的运动

公转:

牙轮随钻头一起旋转。

自转:

牙齿绕牙轮轴线作逆时针方向旋转称自转。

滑动:

牙轮齿相对于井底的滑移,包括径向(轴向)和切向(周向)滑动。

引起滑动的原因:

①超顶和复锥引起切向(周向)滑动

②移轴引起径向(轴向)滑动

纵向振动:

牙轮在滚动过程,其中心上下波动,使钻头做上下往复运动。

引起纵向振动的原因:

①单、双齿交替接触井底,使牙轮中心上下波动;

②井底凹凸不平

牙轮滑动对破岩的作用:

牙轮的超顶和复锥引起的切向滑动剪切掉牙齿之间的岩石。

超顶引起的轴向滑动剪切掉齿圈之间的岩石。

(2)牙轮钻头的破岩作用

1)冲击、压碎作用

纵向振动产生的冲击力和静压力(钻压)一起使牙齿对地层产生冲击、压碎作用,形成体积破碎坑。

2)滑动剪切作用

牙轮牙齿的径向滑动和切向滑动对井底地层产生剪切作用,破碎齿间岩石。

3)射流的冲蚀作用

由喷嘴喷出的高速射流对井底岩石产生冲蚀作用,辅助破碎岩石。

中性点:

钻柱上轴向力等于零的点(N点)(亦称中和点,NeutralPoint)。

垂直井眼中钻柱的中性点高度:

式中:

LN—中性点距井底的高度,m。

重要意义:

1)设计钻柱时要确保中性点始终落在钻铤上?

2)指导松扣、造扣等特殊作业。

3)中性点附近钻柱受交变应力作用,易疲劳破坏。

强度较核

(1)抗外挤强度较核:

式中:

Pac──最大安全外挤载荷,MPa;

Pc──钻杆的最小抗挤压力,MPa;

Sc──安全系数,一般应不小于1.125。

(2)抗扭强度较核:

式中:

M-钻杆承受的扭矩,kN·m;

P-使钻柱旋转所需的功率,kW;

n-转速,rpm。

(3)抗内压强度较核:

不同尺寸、钢级和级别的钻杆的最小抗内压力可在APIRP7G标准中查得,用适当的安全系数去除它,即得其许用净内压力.

典型钻柱的设计举例P97

第四章

门限钻压M:

牙齿开始吃入地层时的钻压,其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层性质,并具有较强的地区性。

转速指数λ:

一般小于1,数值大小主要与岩层性质有关。

极软地层λ≈1,随着岩石硬度增大,λ值减小。

影响钻速的主要因素及钻速方程

1.钻压对钻速的影响:

钻压(W)与钻速(Vpc)的定量关系

2.转速对钻速的影响:

钻速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并呈指数关系变化。

3.牙齿磨损对钻速的影响:

随着钻头牙齿的磨损,钻速下降。

4.水力因素对钻速的影响

(1)水力净化井底:

井底比水功率越大,净化程度越好,钻速越快。

(2)水力辅助破岩:

井底比水功率越大,辅助破岩能力越强,钻速越快。

5.钻井液性能对钻速的影响

(1)钻井液密度对钻速的影响:

钻井液密度越大,井内液柱压力越大。

在井内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孔隙压力的情况下,产生一个正压差。

在正压差作用下,井底岩屑难以离开井底,造成重复破碎现象,钻速降低。

此现象称为压持效应。

(2)钻井液粘度对钻速的影响

钻井液粘度增大,将会增大环空压降,使井底压差增大,钻速降低;

钻井液粘度增大,钻柱内压耗增大,在泵压一定时钻头压降减小,钻头水功率减小,清岩和破岩能力降低,钻速下降。

(3)钻井液固相含量对钻速的影响

钻井液固相含量增大,机械钻速降低。

(4)钻井液分散性对钻速的影响

分散性钻井液比不分散性钻井液的钻速低;钻井液中小于1μm的固体颗粒越多,对钻速的影响越大。

五点钻速法:

P133、135

M和λ的确定——五点法钻速试验

(1)基本思路

保持钻压和钻速方程中的其它参数恒定,采用两种转速Nmin、Nmax钻进同一地层,可得到两个不同钻速值Vpcmin、Vpcmax,代入钻速方程,联立求解转速指数λ。

保持转速和钻速方程中的其它参数恒定,采用两种钻压Wmin、Wmax钻进同一地层,可得到两个不同钻速值Vpcmin、Vpcmax,代入钻速方程,联立求解门限钻压M。

J的物理意义:

牙齿磨损量h=0(新钻头)时的初始钻速。

S的物理意义:

牙齿磨损量h=0时牙齿的初始磨速。

它的倒数相当于不考虑牙齿磨损影响时的钻头理论寿命。

E的物理意义:

考虑牙齿磨损对钻速和牙齿磨损速度影响后的进尺系数。

它是牙齿最终磨损量的函数。

J/S的物理意义:

不考虑牙齿磨损影响时的理论进尺。

提高钻头水力参数的主要途径

1.提高泵压ps和泵功率Ps

2.降低循环压耗系数Kl

(1)使用低密度钻井液

(2)减小钻井液粘度

(3)适当增大管路直径

3.增大钻头压降系数Kb

唯一有效的途径是减小喷嘴直径。

4.优选排量Q

射流:

指通过管嘴或孔口过水断面周界不与固体壁接触的液流。

射流对井底的清洗作用

(1)射流的冲击压力作用

射流撞击井底后形成的冲击压力极不均匀。

极不均匀的冲击压力使岩屑受到一个翻转力矩,从而离开井底。

(2)漫流的横推作用

射流撞击井底后形成的漫流是一层很薄的高速液流(漫流),对井底岩屑产生一个横向推力,使其离开原来的位置。

漫流:

射流冲到井底后形成的沿井底的横向流动。

射流的基本原理:

P145

计算:

P155-160公式,p3设计举例

第五章

井眼轨道:

一口井开钻之前,预先设计的井眼轴线形状。

井斜角(α):

指井眼方向线与重力线之间的夹角。

单位为度(°)。

井斜方位角φ(井眼方位角、方位角):

在水平投影图上,以正北方位线为始边,顺时针方向旋转到井眼方位线上所转过的角度。

满眼钻具、钟摆钻具组合定义:

满眼钻具基本原理:

增大下部钻具组合的尺寸和刚度,近似“填满井眼”,防止钻柱弯曲和倾斜。

钟摆钻具组合的原理(图)

在下部钻柱的适当位置安装一个扶正器,当发生井斜时,该扶正器支撑在井壁上形成支点,使下部钻柱悬空。

则该扶正器以下的钻柱就好象一个钟摆,产生一个钟摆力。

钻头在此钟摆力的作用下切削下井壁。

从而使新钻的井眼不断降斜。

井眼轨迹设计:

P188

不同轨道类型的关键参数计算

造斜段井眼曲率半径R的计算公式:

Kc的单位是(°/30m),R(m)。

(1)三段式

a给定Dt、St、q0、Dkop、Kz时,计算αb、ΔDmw;

De=Dt-Dkop

Se=St

Re=Rz

ΔDmw=(De2+Se2-2·Re·Se)0.5

αb=2·arctan[(De-ΔDmw)/(2·Re-Se)]

b给定Dt、St、q0、Dkop、αb时,计算Kz、ΔDmw;

Rz=(Dt-Dkop-St/tanαb)/[tan(αb/2)]

Kz=1719/Rz

ΔDmw=(Dt-Dkop-Rz·sinαb)/cosαb

c给定Dt、St、q0、Kz、αb时,计算Dkop、ΔDmw;

Dkop=Dt-St/tanαb-Rz·tan(αb/2)

ΔDmw=(Dt-Dkop-Rz·sinαb)/cosαb

装置角:

以高边方向线为始边,顺时针旋转到装置方向线上所转过的角度,称为造斜工具的装置角。

用ω表示。

第六章

溢流(又称为井涌、静侵):

地层流体(油、气、水)侵入井内,井口返出的钻井液量大于泵入量,或停泵后钻井液从井口自动外溢的现象。

关井方式

1、硬关井

发生溢流后,在节流阀关闭的情况下关闭防喷器。

优点:

关井程序简单,时间短,地层流体侵入量少。

缺点:

产生“水击”,使井口装置、套管和地层所承受的压力急剧增加,可能超过井口装置的额定压力、套管抗内压强度和地层破裂压力。

2、软关井

发生溢流后,先打开节流阀,然后关闭防喷器,再关闭节流阀。

优点:

可避免“水击”现象。

缺点:

关井程序较复杂,时间长,地层流体侵入量较大。

3、半软关井

发现井涌后,先适当打开节流阀,再关防喷器。

或边开节流阀边关防喷器。

特点:

适用于井涌速度较高、井口装置承压能力较低、裸眼井段有薄弱地层的情况。

压井钻井液密度设计:

地层压力和所需钻井液密度的计算

地层压力:

压井钻井液密度:

司钻法和工程师法区别:

1)二次循环压井法(司钻法)

发现溢流关井后,先用原钻井液循环一周排除井内受污染钻井液。

然后用配制好的重钻井液进行第二次循环,建立地层----井眼系统的压力平衡。

2)一次循环压井法(工程师法,等待加重法)

关井等侯配制压井重钻井液,然后开启节流阀并开泵注入压井液;在一个循环周内用重泥浆将原来钻井液替出,恢复地层----井眼系统的压力平衡。

工程师法适用于井口装置承压及地层破裂压力较低的情况;司钻法适用于井下易卡钻的情况。

第七章

1、对完井的要求

(1)最大限度地保护储集层,防止对储集层造成伤害。

(2)减少油气流进入井筒时的流动阻力。

(3)有效地封隔油气水层,防止各层之间的互相干扰。

(4)克服井塌或产层出砂,保障油气井长期稳产,延长井的寿命。

(5)可以实施注水、压裂、酸化等增产措施。

(6)工艺简单、成本低。

2、完井井底结构因素:

P287

水平位移S(平移):

轨迹上某点至井口所在铅垂线的距离.

水泥浆的稠化时间:

水泥浆从配制开始到其稠度达到其规定值所用的时间。

裸眼完井:

指完井时井底的储集层是裸露的,只在储集层以上用套管封固的完井方法。

射孔完井:

指下入油层套管封固产层后再用射孔弹将套管、水泥环、部分产层射穿,形成油气流通道的完井方法。

某井设计井深为4400m,地层孔隙压力梯度和地层破裂压力梯度剖面如图7-2。

给定设计系数:

Sb=0.036;Sg=0.04;Sk=0.06;Sf=0.03;△pA=18MPa;△pN=12MPa,试进行该井的井身结构设计。

P254

例题:

某井177.8mm(7英寸)油层套管下至3500m,下套管时的钻井液密度为1.30g/cm3,水泥返至2800m,预计井内最大内压力35MPa,试设计该套管柱(规定最小段长500m)。

(p8)

解:

规定的安全系数:

Sc=1.0,Si=1.1,St=1.8。

①计算最大内压力,筛选符合抗内压要求的套管

抗内压强度≥Pimax×Si=38500kPa

筛选套管:

C-75,L-80,N-80,C-90,C-95,P-110。

按成本排序:

N-80

注水泥的基本要求:

(l)水泥浆返高和套管内水泥塞高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注水泥井段环形空间内的钻井液全部被水泥浆替走,不存在残留现象;

(3)水泥石与套管及井壁岩石有足够的胶结强度,能经受住酸化压裂及下井管柱的冲击;

(4)水泥凝固后管外不冒油、气、水,环空内各种压力体系不能互窜;

(5)水泥石能经受油、气、水长期的侵蚀。

四、提高注水泥质量的措施

1、对注水泥质量的基本要求

(l)对固井质量的基本要求

水泥浆返高和水泥塞高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注水泥井段环空内的钻井液顶替干净;

水泥石与套管及井壁岩石胶结良好;

水泥凝固后管外不冒油、气、水,不互窜;

水泥石能经受油、气、水长期的侵蚀。

(2)在固井中常出现的固井质量问题

井口有冒油、气、水的现象。

不能有效地封隔各种层位,开采时各种压力互窜。

因固结质量不良在生产中引起套管变形,使井报废等。

2、影响注水泥质量的因素

(1)顶替效率低,产生窜槽。

注水泥段:

注水泥段任一截面:

窜槽:

由于水泥浆不能将环空中的钻井液完全替走,而使环形空间局部出现未被水泥浆封固住的这种现象。

形成窜槽的原因:

套管不居中;井眼不规则;水泥浆性能及顶替措施不当。

接触时间、顶替速度及流态、水泥浆流变性等。

(2)水泥浆凝结过程中油气水上窜

引起油气水上窜的原因:

①水泥浆失重:

水泥浆柱在凝结过程中对其下部或地层所作用的压力

逐渐减小的现象。

②桥堵引起失重,从而引起油气水上窜;

③水泥浆凝结后体积收缩;收缩率小于0.2%。

④套管内原来有压力,放压后使套管收缩。

⑤泥饼的存在,影响地层——水泥间(第二界面)的胶结。

3、提高注水泥质量的措施

(1)提高顶替效率,防止窜槽;

①采用套管扶正器,改善套管居中条件;

②注水泥过程中活动套管;

③调节注水泥速度,使水泥浆在环空呈紊流状态;

④调整水泥浆性能,加大钻井液与水泥浆的密度差;降低钻井液粘度和切力。

(2)防止油气水上窜

①采用多级注水泥或两种凝速(上慢下快)的水泥;

②注完水泥后及时使套管内卸压,并在环空加回压;

③使用膨胀性水泥,防止水泥收缩;

④使用刮泥器,清除井壁泥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