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知识全10.docx
《防震减灾知识全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震减灾知识全10.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震减灾知识全10
中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地震是怎么一回事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自然现象。
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约7秒就有一次。
这些地震中99%以上震级都很小,有的只有零点几级,一般人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探测得到。
人们能够感觉得到的不到1%,其中造成灾害的仅有万分之二左右。
全球85%的地震是发生在海洋中,只有15%发生在大陆。
一般说来,地壳内部积累的能量越多,地震时释放的能量也就越大,地震的震级也就越大,造成的地面建筑破坏程度也就越严重。
1、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地壳之下是地幔和地核。
它们的分层结构就像鸡蛋的蛋壳、蛋清和蛋黄。
地核又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
(图片资料)
地球的内部构造
2、地球是运动着的(图片资料用“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读本”原图P2页)
我们居住的地球始终在不停的运动中。
她在自转的同时,还与太阳系其它星球一道围绕太阳旋转,随着太阳系、银河系在茫茫宇宙中遨游。
地球是有生命的。
她和太阳系一起形成,从而开始她自身的演化进程。
3、天然地震的几种主要类型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
(图片资料:
唐山、汶川的地震)
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
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发生得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
(图片资料:
火山喷发)
陷落地震 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例如,当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振动。
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
(图片资料)
构造地震对人类的威胁最大。
4、地震基本概念(图片资料)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呢?
地下的岩层受力时会发生变形。
开始,这个变形很缓慢;但当受到的力太大,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破裂;岩层破裂所产生的振动传到地表,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
◆震 源:
就是地壳内部岩层直接破裂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 中:
震源垂直对应在地面上的地点。
仪器测定的震中称为微观震中,一般用经纬度来表示时,也叫震中位置。
人们感觉最强烈、地面破坏最严重的地方称为宏观震中。
◆震源深度: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一般震源深度越小,地震对地面的破坏性越大。
◆震中距:
地面上从震中到任意一点的距离。
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
震中距在100至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
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
◆震 级:
衡量地震大小的标度称为震级。
它反映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每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震级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震级小于3.0级的地震称为弱震。
震级在3.0—4.5级之间、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
震级在4.5—6.0级之间的地震称为中强地震。
震级大于5级,或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震级在6.0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震级大于8.0级的地震称之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
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同一个地震,不同地区由于震中距不同或地下构造不同,受到的破坏程度和人对地震的感觉也不同,因此地震烈度也不相同。
(震级与烈度的区别,请进一步做通俗化处理。
)
一般说来,震级表示的是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大小,因此我们常说某个地震有多大。
而地震烈度反映的是地面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是地震对地面及其建筑破坏和对人的影响的综合表现。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区往往地震烈度不同。
一般来说,距离震中越近,烈度越高,地面破坏越严重;距离震中越远,烈度越低,破坏越小。
如汶川8.0级地震,在震中映秀镇地震烈度为十一度,在我省文县的部分地区地震烈度为九度,而到了兰州市区,地震烈度就降为四、五度了。
◆地震波:
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处的岩石破裂激发出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它可以从地球内部传播到地球表面。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一致的波叫纵波(P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约为5-6千米/秒,地震时人们常感到地面上下跳动,就是纵波作用的结果;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S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约为3-4千米/秒,地震时人们感到左右晃动,就是横波作用的结果。
一般情况下,地震时地面总是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两者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人们可以根据这个间隔的长短来判断震中的远近。
◆地震三要素:
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中)、震级(用M表示)。
◆地震次生灾害:
地震造成除房屋倒塌致使人员伤亡以外的其他灾害现象,如火灾、水灾、海啸、瘟疫、滑坡、泥石流以及有毒液体、气体外泄等灾害。
有时候地震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比地震直接造成的人员伤亡还要大。
地震次生灾害中,火灾最严重。
二、地球上哪些地方会发生地震
1.全球地震活动带
地球上的地震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三个主要的地震活动带上:
(图片资料用原图P6页)
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像一个巨大的花环,把大陆与海洋分隔开来。
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这个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欧亚地震带 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
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半岛,分布比较零散。
海岭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这个带上的地震震级不太大。
各地震带上地震发生的时间分布并不均匀。
有的时期地震相对多而强,有的时期地震相对少而弱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因而,可以划分出地震的活跃期和平静期。
2.中国是个多震灾的国家
我国的地震活动及其灾害特点(图片资料)
由于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因此我国是全球大陆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我国的地震灾害特点是频度高、范围广、强度大、震源浅、震害重。
我国的陆地面积仅为全球陆地面积的1/14,但地震却占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的1/3。
20世纪以来,我国大陆发生了5-5.9级地震1600余次,平均每年16次;6-6.9级地震共395次,平均每年将近4次;7-7.9级地震共70次,平均每3年2次;8级以上地震共8次。
这些地震活动分布并不均匀,总体上是西部多东部少。
我国地震活动水平较高的省份分别是西藏、新疆、云南、四川、甘肃、青海等。
全国超过四成的国土和2/3左右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位于7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
1900年以来,全球因地震死亡的总人数近150万人,其中我国有近60万,约占40%。
3.甘肃省是我国多地震的地区之一
甘肃省地处青藏块体东北缘,著名的南北地震带和河西走廊祁连山地震带基本贯通全省,是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因此具有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有历史记载以来,我省境内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40次,7级以上地震15次,8级以上地震3次。
14个市、州均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或遭受过邻区地震的波及破坏,因地震死亡人数超过50万人。
1990年以来甘肃省破坏性地震统计表
地震可以预报吗
1.地震有前兆吗
地震前自然界有时会出现的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
大体有两类:
微观前兆 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
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宏观前兆 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
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
井水冒泡、翻腾、变色,湖(井)水位突升突降,动物行为异常变化、地声、地光等。
观测微观前兆是科学家的工作;而发现临近地震前的宏观前兆,则既要靠科学家,也要靠广大群众。
由于宏观前兆往往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因此,了解它的特点,学会识别它们,对防震减灾有重要作用。
(1)井或泉成为人们观察地震前兆的“窗口” (画图)
(2)动物行为异常
一些动物(如蛇、鼠、狗等)的某些感觉器官特别灵敏,容易感知地下深处和周围环境的微妙变化,引起动物的震前行为异常。
主要表现为极度紧张、惊慌恐惧、焦躁不安、狂奔乱跑、惊叫哀鸣或不思饮食、不进栏(圈)等。
一般而言,动物的行为异常多数发生在震前24小时左右,临震前1-3小时内达到高潮。
地震前动物前兆
震前动物有前兆,
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
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
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
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
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
鸽子惊飞不回巢。
并不是说动物有反常表现就一定是地震前兆,所以,我们发现异常后不要慌张,应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以便作出正确判断。
(3)地声与地光
地声与地光,好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往往在大震快要来临时,匆匆跑来向人们发出警报。
?
地声的特点
——多数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但有时也出现在震前几小时或几天。
——声音类似于机器轰鸣声、雷声、炮声、狂风呼啸声、撕布声等。
?
地光的特点
——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
——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状光、球状光、柱状光、火样光等。
——颜色多样,呈红、白、紫、橙等色。
2.地震能否预报
(1)什么是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是指通过对地震孕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观测、分析、研究,对未来地震(主要指强烈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强度(震级)作出预测预报的过程。
地震预报按时间尺度可作如下划分:
长期预报 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中期预报 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短期预报 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临震预报 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2)地震预报的水平和现状(配资料图片:
地震预报的仪器 )
地震预报研究在世界上开始较早,但由政府组织的地震预报研究和决策很少。
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在周恩来总理的要求下,开始了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地震预测预报探索研究。
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曾经不同程度地预报过一些破坏性地震。
但是,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目前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
有关方法所观测到的各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都呈现出极大的复杂性;所作出的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
地震预报难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地震的成因及其复杂,地震前兆现象也很复杂;二是地震多发生在地下深处,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难以直接探测震源深处的情况;三是6-7级大地震发生相对较少,因此预报实践机会少。
(3)地震预报由谁发布
地震预报的社会影响是很大的。
为了不致造成混乱,我国政府于1998年发布了《地震预报管理条例》,明确指出,地震预报只能由各级政府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
四、怎样做好防震准备
1.家具物品摆放要安全
——组合家具要连接,固定在墙上或地上;
——高大家具要固定,顶上不要放重物;
——屋门口和走廊通道不要堆放杂物;
——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地震时藏身;(画图)
——把悬挂的物品拿下来或固定住;
——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取下来。
2.卧室的防震措施最重要
地震有时可能发生在夜间,人在睡觉时对地震的警觉力最差,并且从卧室撤往室外的路线可能较长。
因此,按防震要求布置好卧室家具物品至关重要。
——床铺不要放在房梁下或窗户边;
——床要远离悬挂物或易倒易碎物;
——必要时可做个抗震架加固睡床。
(画图)
3.仔细放置好家中的危险品
清理家里的危险品:
——易燃物:
煤油、汽油、酒精、油漆、稀料等;
——易爆品:
煤气罐、氧气瓶等;
——易腐蚀的化学物品:
硫酸、盐酸等;
——有毒物品:
杀虫剂等。
把用不着的以上物品尽早清理掉。
必须留下的要存放好:
——防撞击,防破碎;
——防翻倒,防泄漏;
——防燃烧,防爆炸。
小贴士:
(1)枕头和坐垫的妙用
紧急情况下,可以随手抓一个枕头或坐垫护住头部。
(2)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画图)
——要结实,以便安全使用和不易被剐破;
——放在家里便于取放处。
防震包里装些什么物品:
——饮用水、食品、衣物、药品;
——手电筒、火柴、蜡烛、收音机、干电池等。
(3)进行家庭防震演练(画图)
地震往往突如其来,震时应急,好多事都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或困难的环境下做完,如紧急避险、撤离、疏散、联络,等等。
所以,必要的家庭和学校防震演练很重要。
——练习瞬间紧急避险;
——紧急撤离与疏散演练;
——约定好家人震后怎样团聚。
地震来了怎么办
1.避震原则——三要三不要
一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规 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状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
例如,是跑出室外还是在室内避震,就要看客观条件:
住平房还是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室外是否安全,等等。
二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 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间,容不得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有的人本已跑出危房,又转身回去拿东西或救人,结果不但没救成,自己也被埋压。
想到别人是对的,但只有保存自己,才有可能救助别人。
三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 前面已讲过这方面的例子:
擅自行动,盲目避震,只能遭致更大不幸。
2.利用预警时间紧急避震
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时间虽然很短,但仍可以大致划分出三个阶段:
——地面上下颠动(先颠),一般伴有声、光等现象,即预警现象出现;
——地面大幅度水平晃动(后晃),一般伴有地面旋转、塌陷、喷砂冒水,人有眩晕感;
——房屋倒塌。
也就是说,从地面开始上下颠动到房屋倒塌有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称为大震的预警时间。
一般大震的预警时间与离震中的距离有关。
粗略估计,唐山地震的预警时间约为10~20秒 ,而汶川地震的预警时间更长。
特别提醒:
①不要慌张,一定要听从老师或家长的正确指挥
②抓紧预警时间,行动迅速,紧急避震
3.应急避震应注意什么
(1)在家里如何紧急避震
①家住楼房怎样避震(画图)
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
在结实、牢固的家具下避震
②家住平房怎样避震
有条件时尽快跑到室外避震
如果屋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到室外避震。
室内避险较安全的地点
——炕沿下或低矮、牢固的家具边;
——牢固的桌子下或床下。
特别提醒:
震时要注意
——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
——千万不能跳楼;
—— 千万不要到阳台上去;
——千万不要到外墙边或窗边去;
—— 千万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扶手;
——千万不要到处乱跑,特别不要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2)在学校怎样紧急避震
①正在上课时怎样避震
——无论教室是楼房还是平房,同学们都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躲在各自结实的课桌下;
——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在老师带领下有组织地疏散;
——如果教室是楼房,前面要求家住楼房的同学不要做的事,在学校也一定不要做。
②在操场或室外怎样避震
——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注意保护头部;
——注意千万要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震时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
——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去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特别提醒
一切行动听从老师的指挥
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画图)
——大同学要照顾年小体弱的同学;
——要关心、照顾残疾同学。
(3)在公共场所怎样紧急避震
①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画图)
——就地蹲或趴在排椅旁;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②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画图)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柜台;
——千万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千万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③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事故时受伤;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特别提醒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
不要慌乱拥挤(画图)
(4)在户外怎样紧急避震
①迅速避开各种高大的危险物
楼房、危墙、高烟囱、水塔、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立交桥、建筑材料堆放处等。
②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③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5)在野外怎样紧急避震
①避开水边的危险环境
——河边、湖边、海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或上游水库坍塌下游涨水,或出现海啸;
——不要停留在水坝、堤坝上,以防垮坝或发生洪水;
——迅速离开桥面或桥下,以防桥梁坍塌时受伤。
②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等。
③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变压器、高压线下,以防触电;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
——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时受到伤害。
特别提醒
假如,地震时你正在野外郊游;或者,你家住农村,正在野外游玩、拾柴或放牛,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环境
选择开阔、稳定的地方就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
——避风,背朝风向,以免吸进有毒气体(如果附近有化工厂等)。
震后不要独自在野外停留
(6)遇到地震次生灾害怎么紧急避震
①在室内遇到次生灾害怎么办
火灾
——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画图)
——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必要时要匍匐前行;
——设法隔断火源。
毒气泄漏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千万不要使用明火;
——不要慌乱拥挤;
——待地震停止后再设法转移。
②在野外遇到次生灾害怎么办
水灾
——如果江河湖海涨水,要向高处跑;
——迅速离开桥面。
毒气泄漏
——遇到化工厂等着火,并有毒气泄漏,不要朝顺风的方向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