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科室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4315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科室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教科室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教科室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教科室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教科室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科室工作计划.docx

《小学教科室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科室工作计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科室工作计划.docx

小学教科室工作计划

小学教科室工作计划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工作思路

  “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始终是我校教科室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分析在2010年这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之处,我们进行了整理、反思和调整。

本学期,教科室在学校“和美”文化理念的指引下,在上级科研部门业务指导下,围绕“和美”的教育理想,努力打造综合素质高,师德修养好,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保证学校教育事业持久发展,现制定教科室工作计划,以指正、规范接下来的工作。

  二、主要工作目标

  1、成功申报校主课题。

为推动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学校将在原主课题结题的基础上,申报新的校主课题——《以“和美”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建设研究》。

教科室将全面做好申报工作,并引领主课题的开题研究,促进学校文化愈加清晰、完整。

  2、全面规范课题管理。

为促进教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充分发挥各课题组长在课题研究中的主导作用,规范研究各流程的操作。

为已结题课题搭建成果推广的平台,加大辐射面;对于教师个人小课题,以指导、鼓励为主,保护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给予足够多的帮助,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3、引领校本培训,搭建展示平台。

分析我校教师特点,构建分层培养梯队,通过研究课、讲座、对口培养、理论学习、文章撰写等众多措施,引导全体教师师德师能整体提升;拔尖人才才有所用、示范引领;让中青年教师承接跟上;让新教师快速成长,努力营造学习化环境和科学化的评价机制,尝试打造名师工作室,让教师在学习研究中体验工作幸福。

  4、组织教师撰文,推动专业成长。

本学期,教科室鼓励教师将文章撰写与教科研活动相结合,依据课堂、跳出课堂、反思课堂;倡导教师自觉将教育教学经验适时转化成显性成果;扶植教师在实践中逐步实现由实践型向研究型角色的转变;积极为教师寻找路径、搭建平台,传达更多参赛信息,与社会声誉高、富有教育影响力的杂志社联系,将老师的优秀文章择优推荐。

在此基础上做好校刊校报的编印工作,为师生提供快捷和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教育科研铸特色

  1、学校主课题——“和美”教育的丰厚底蕴

  学校基于自身的发展特色和长期的文化底蕴,继之前主课题——《艺术化的学校文化的创建与实施的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和美”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理念。

它密切关注师生的生存状态、人文素养、精神获取和专业发展,是一种在充分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差异性的基础上,追求既思想统一、人心凝聚,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校文化。

它的提出是我校在历史长河中发展至今厚积薄发的结果,兼顾当前、着眼长远,是师生、社会、家长的众望所归。

2010年暑期,学校先后数次修改申报方案,于八月下旬向市教科所提交,接受了初审,并正式更名为——《以“和美”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建设研究》。

该课题将解析校园文化内核,丰富“和美”文化特质,探索实现“和美”校园文化的路径、方法,研究文化建设过程性评价的策略。

原计划在九月中旬向省教科院申报第一批省级立项课题,但因省“十二五”课题申报工作从2010年下半年推延至2011年上半年,本学期我们将向省教科院报送该课题项目,并在全市范围内启动课题。

届时将以“五月花山‘和美’教学节“为契机,做好课题的开题工作。

  2、项目大课题——部门管理的领跑特色

  近年来,课题研究与部门特色工作相结合在我校历史上属第一次。

本学期,在主课题申报省级立项之外,教学、德育两个部门也将根据自身管理实情申报省级课题,至此,部门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理、有据、有序、有特色。

  

(1)课题引领德育教育管理。

4月,德育部门将申报省级课题——《以“京剧娃”形象为突破口,创新德育阵地建设》。

该课题围绕学校特色标识——京剧娃形象,创编“素质教育储蓄卡”,赋无声之物以鲜亮的形象和鲜明的个性,成为孩子们日常行为的效仿典范。

  

(2)课题引领艺术教育管理。

《在中小学开发利用京剧资源的实践研究》已于2010年7月在教科室的帮助下,获得了“全国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的项目批复。

该课题汇聚学校20年的京剧教育特色,从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更深入地挖掘了艺术教育辐射作用和多功能性。

上学期,举全校之力开展了开题现场会,邀请了省、市、区的多名专家莅临指导,他们给课题理顺了更加清晰的思路,提供了全新的实施理念。

本学期,教科室将连同德育部门、教学部门,共同实施课题的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调查了解教育背景、收集整理研究综述、挖掘积累一手资料。

  (3)课题引领教学管理。

2010年终,教学部门申报了“京口区教育教学管理项目成果”,该工作是京口区教育局2010年度工作重点之一,也是我校管理的重点工作。

在校长室的带领下,各部门深入教学一线,把握教育时弊,将“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和“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探究内容,先后申报了《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管理》《利用京剧资源,开发实施语文校本课程的管理》《小学美术作业本的实践改革》作为学校的管理项目。

本学期,教科室将对申报部门和个人开展相应的课题申报指导,预计将三个管理项目申报成镇江市十二五立项课题。

2011年,在各自条口,“管理当成课题做”业已成为我校行政工作的主导方向。

  3、专项小课题——一线教师的草根研究

  本学期教科室将协同教导处,以教研组活动为平台,在日常教研中渗透开展“问题式”研究活动。

即每个教师个体有一个研究主题,每次教研活动有一个中心问题。

为落实24号文件,“问题式研究活动”重点围绕“减负增效”展开,形成重效率、轻负担的高效课堂,从而将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减负增效”将成为教研组考核、教师评优课的重要依据。

具体实施中,教科室将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实施:

  

(1)学习+思考——增强教师科研意识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做法。

  ※主动学习。

在参加的各层各级教育教学交流、研讨活动中,学校发现老师们的教育理论相对较为单薄,理论运用能力不强,体现在评课质量不够高、课堂思考层次浅,因此理论学习应将作为增强教师科研意识的前提基础。

学期初,在寒假完成两本书学习与摘抄的基础上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开展一次读后感交流活动,邀请优质读书笔记作者介绍读书心得;第二,继续开展教师循环读书活动,在上学期规范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三个增加”——增加适量书册,增加传递频率,增加交流机会。

结合“青年教师讲坛”和“名师讲堂”这两大平台,给老师提供更多交流空间。

  ※善于反思。

首先,利用业务学习平台。

本学期教科室将在业务学习时间倡导反思性学习,开展“案例解读”“教学日志”“感悟课堂”“学困生教育经验总结”“读书与实践”等主题的系列校本培训活动,将“业务反思”作为开展校本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倡导老师做中学、学中做。

其次,利用校刊校报平台。

去年教科室已成功编制了两期《花山文报》,展示老师们读书交流的成果。

学期初,我们还将整理结集2010年参评获奖的优秀论文,编录进《百家“论”坛——教师课改论文选萃》(第一辑)。

随着学年的推进,计划共引入百篇高层次的优秀论文,为教师投身课改研究、参加论文评选、改变教学状态,为文化校园建设再添动力,同时也填补了我校近年来教育教学编著的空白。

第三,利用网络教研平台。

加强学校“教师博客、班级博客、花山论坛”的建设,紧抓教研活动后的网上“跟帖”的进度和质量,构建多维互动的校本交流平台。

  

(2)申报+立项——提高教师科研质量

  从“引领教师走近、亲近小课题到指导教师科学定夺小课题,再到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小课题”是教科室对基层课题研究的工作思路。

我们早在2010年下半年既已开始在教师群体中收集优秀的研究方案,并确定这11名教师为十二五小课题的候选人,逐个完善方案内容,力争在2011年4月成功申报镇江市立项课题。

但是,经历了京口区第五批骨干教师的评选,本学期涌现出更多拔尖人才和青年教师激流勇进,有意向投身到课题研究。

鉴于此,科室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优秀典型传递经验。

教科室邀请在科研方面做得好的教师在业务学习时间以身试教,从选题开始,讲述自己的科研经历,剖析最为困惑实际问题和微小现象,引导其他教师确定各自的研究方向。

  ※大课题引领下的选题推荐。

教科室将结合学校“和美”主课题、“京剧资源”课题、各部门的管理专项课题等,开出子课题研究菜单,供老师们选择。

  (3)研究+实践——推进科研回归课堂本身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科研应紧密地和教研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将科研落实于课堂。

本学期“教师专业发展策划小组”计划整合教学部门力量,将教师的“小主题研究”同日常教研活动结合,即以个人或群体为单位,带研究主题入课堂,形成睿智、共生、共享的教研氛围。

  

(二)教师培养塑师资

  1、全员培训,四个结合

  

(1)结合师德教育、培养敬业、乐业的教师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教师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精神。

结合学校“和美”教师文化建设,以活动为主线,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使良好的师德规范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转化为广大教师的人格品质。

  ※协同党支部继续深入开展“三爱”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爱岗、爱生、爱己)。

通过开展“爱岗位”活动,重建教师的敬业精神;通过开展“爱学生”活动,重建教师的博爱心灵;通过开展“爱己”活动,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树立教师职业幸福感。

首先,在党员教师中继续开展以“共学共育、一帮一助”为主题的“六个一”(即联系好一名非党积极分子、上好一节示范课、写好一篇教学论文、带好一名青年教师、转化好一名学困生、帮扶一名贫困生)活动,关爱贫困生,为贫困生送温暖,关爱学困生,为学困生送信心,关爱特殊生,为特殊生送方便,关爱单无亲学生,为单(无)亲学生送家庭之爱;杜绝体罚学生,杜绝歧视学生,杜绝伤害学生心理,杜绝有偿家教。

其次,由支部牵头在教师群体中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

就“如何开展师德建设,重塑教师良好形象”“杜绝有偿家教”等主题进行讨论。

对照有关师德规范的要求,对教师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德师风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协同工会开展“关爱教师”行动。

关注教师的情绪、关心教师的生活、关怀教师的成长,积极帮助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

继续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充分利用教师大会、个别谈心、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等形式对教师的急躁情绪进行有效疏导,保证教师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校工作。

  ※协同校长室完善家校联系制度,进一步规范家校联系行为。

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讲坛、家访、电话联系、网络沟通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相互沟通,争取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事业的理解和支持。

继续以学生问卷、征求家长意见、师德调查、评价教师、教师评聘为载体,自觉主动接受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增强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协同德育部门开展“魅力教师”评选活动。

学校为塑教师形象,拿出了“魅力教师”的评选标准,即阳光、爱心、健康、博学等。

由全体学生每月评选出心中的魅力教师若干名,在此基础上再评选出学期校园十佳优秀教师,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教师爱岗、敬业、爱生的师德风尚。

  

(2)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培养现代化教师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负担,就必须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用现代化的教学法手段来提高单位时间的信息密度。

各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电教设备,提高现有电教设备的利用率,课程覆盖率达60%以上。

本学期改革了备课模式,由原先费时费力的手写教案转变为现在的电子化集体备课,学校要求教师利用节省出来的大量时间思考个性做法,工具学科教师将备出精品课件,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与此同时,教科室将配合举行精品课件评比活动、电化教学论文评比活动,激发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进课堂的几率。

  (3)结合专业技能竞赛,培养勇于竞争的教师

  本学期教科室将继续立足“拔尖人才培养”和“青年教师培训”两大块阵地,开展一系列的竞赛式、练兵式的培训活动。

除教导部门例行的常规技能练兵之外,教科室结合教师培养梯队另设两大块内容。

(一)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有:

师徒结对考评课、“一三五”晋级课、上岗十年内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等;

(二)拔尖人才培养活动有:

拔尖人才名师导读论坛,拔尖人才优质课评比、拔尖人才博客制作评比、名师讲堂等。

  (4)结合对外交流,培养志存高远的教师

  对于各级各类输出培训的机会,学校将打破原有的“指派式”做法,而根据培养梯队、根据教师个人实绩和意愿逐层推进。

对于培训归来的教师,学校还将督促其上交流课或网络呈现外出学习心得,突出培训成果的辐射性,普惠全体。

在老师中倡导培训即奖励的观念,并记录在案,作为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事件。

首先,学校将继续组织“走十访百工程”,带领教师走向苏南经济、教育先进地区的学校。

博览众长以拓宽眼界;实地调研以发现差距;观察比较以奋起追赶。

其次,迎接友校领导、教师来访,深入督察学校现状,走进教师课堂,帮助我们寻找潜在机遇和现有不足,促进学校和教师更快、更优质地发展。

  2、梯队承接,厚积薄发

  我校教师队伍现呈现四种状态。

一、现有区级骨干教师十六名,市级骨干教师四名,占百分之二十二左右,他们已经成为校内的学科业务骨干,有能力相更高层次发展,也有能力带动他人投身课改。

二、有一批已经评上小学高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他们专业能力较强,有希望在两年后向更高峰迈进。

三、学校有一批新上岗一至五年的青年教师,他们从学校毕业时间不长,处在角色转型期和环境适应期,急待业务指导和榜样引领。

四、另有一批平均年龄在45—50周岁之间的中老年教师,因为年龄关系脱离了评课、赛课、公开展示的第一线,但他们有着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默默耕耘在教学岗位上数十年,身上有着青年教师急待学习的敬业勤业的品质,的确是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综合上述分析,我校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分成三个梯队——摇篮班、希望班、名师班。

“摇篮班”是指上岗一至五年的青年教师;“希望班”是指业务能力强、有成长潜力、充满进取意识、有希望、有活力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名师班”是指业务相对成熟,已在区域中取得较高荣誉封号的教师。

各梯队和谐共生却又和谐共生。

本学期,为推动我校教师群体健康又可持续地发展,教科室将在校长室的带领下制定出以下培养规划:

  

(1)摇篮班:

一是引导他们做好角色转换,对他们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以及组织能力培训;二是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三是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我们为每位新上岗的教师安排了富有经验的学科骨干为师傅,在岗位教学、班主任教育中进行“传、帮、带,从2011年开始,每学期执教一节由师徒共同研备的考核课;四是对其开展考核建档工作,要求摇篮班的教师在上岗一年、三年、五年时各考核一次,德育、教学、后勤、分管校长共同参与、多维评价,届时他们将呈现出一份优秀的班队活动方案,一本理论学习记录、一节优质公开课、一篇全面工作总结。

  

(2)希望班:

一是严格执行个人发展规划。

2011年初,35周岁以下教师以“区骨干评选标准”为蓝本,制定出了自己的成长规划。

学期结束前,学校将视完成进度进行达标考核。

二是多人多学科展示和培养。

期初下发教师个人申报表,学校统一调配规划出本学期的观摩课、汇报课、研讨课、讲座交流、输出学习等教师名单,最大限度地给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

  (3)名师班:

对于各级拔尖人才老师的业务发展,本学期教师成长策划小组拟定了“6+1”的培养模式。

“6”是指在教师层面五年一个培养对象、三年一个研究专题、一年一次公开讲座、半年一节课堂观摩、一季一篇获奖论文、一月一本理论书籍。

“1”是指在学校层面,成立一个名师工作组。

由一至两位专业成长最为成熟、教育教学经验最为丰富的拔尖人才教师为主力,带领一队摇篮班和希望班的青年教师共建一个有学科特色的共研、互助成长小组。

  二月:

  1、2011年度拔尖人才专业发展启动会议。

  2、投教师文章至《镇江教育》

  3、征集《教师专业发展个人意见表》,并统计申报各个项目的教师名单,规划本学期教育教学公开展示活动人员、

  4、课题负责人会议,提出本学期课题管理的举措和研究要求。

  5、启动业务学习时间的“拔尖人才讲堂”,以“课题研究”“案例解读”“教学日志”“感悟课堂”“学困生教育经验总结”“读书与实践”“师德故事”等主题,开展系列校本讲座。

  6、教师循环读书活动。

  三月:

  1、收集、整理教师2010年度获奖优秀论文,编录《百家“论”坛——教师课改论文选萃》(第一辑)。

  2、着手开展国家京剧课题的研究活动。

  3、引领教师提前制定“十二五”镇江市教育教学课题申报方案,要求拔尖人才教师和后备人员人人有课题。

同时邀请市、区教科所专家现场审核、指导。

  4、继续开展每月的“拔尖人才讲堂”和教师循环读书活动。

  5、连同教学部门开展“拔尖人才优质课评比”。

  6、启动新学年师徒结对活动,提出师徒结对要求和措施。

  四月:

  1、申报省级课题《以“京剧娃”形象为突破口,创新德育阵地建设》、《艺术化的学校文化的创建与实施的研究》。

  2、申报市级大课题《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管理》《利用京剧资源,开发实施语文校本课程的管理》《小学美术作业本的实践改革》等和教师个人专项小课题若干。

  3、申报市级教师小课题。

  五月:

  1、师徒结对考评课、一、三、五教师晋级课。

  2、第二届教学节。

  3、开展校园“优秀课件评比”为下半年镇江市电教馆组织的课件评比做准备;开展“拔尖人才博客制作评比”为下半年市级骨干教师评选作准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