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4218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兰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兰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兰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兰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

《兰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兰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

兰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

兰州市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伫立       振撼       锦标赛       事必躬亲       焕然一新

B.招募       清晰       候车室       悬梁刺骨       按部就班

C.枢纽       悖论       互联网       锋芒毕露       骇人听闻

D.湎怀       炮制       水龙头       开源节流       融汇贯通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莫言从“内部”________中国社会,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令人震撼地挖掘了其中最隐秘的真实。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________。

③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代表的一大批平凡人物“舍生忘死”“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________沉沦在冷漠与麻木中的人们:

善与美主宰着世界,恶与丑终将被埋葬。

A.审视期待唤醒

B.审查期盼警醒

C.审查期待唤醒

D.审视期盼警醒

3.(题文)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史记》《尚书》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

《史记》是编年体史书,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B.中国“四大名著”是指《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

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C.鲁迅是现代文学家。

我们学过他的小说《社戏》《故乡》《孔乙己》,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

D.菲利普、安东尼奥、奥楚蔑洛夫分别出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B.《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英国作家莫泊桑,他的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岳阳楼记》这篇散文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富有文采和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D.《敬业与乐业》选自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合集》。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他能批判的接受前人的科学遗产,   其中一切有用的东西,敢于怀疑前人的   学说,敢于推翻前人的错误   ,表现了古今   的科学家所共有的刻苦钻研、坚持真理的精神。

A.利用 陈腐 结论 杰出

B.运用 陈腐 结论 杰出

C.运用 陈旧 论断 突出

D.利用 陈旧 论断 突出

6.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绯红(fēi)   匿名(nì)  颔首(hàn) 鞺鞳(dā)

B.诘责(jié)   胡髭 (zī) 畸形(jī)  滞留(zhì)

C.磬口(qìng ) 稽首(qǐ)  黝黑(yǒu) 虐待(nüè)

D.旸谷(yáng ) 禁锢(gù)  皓月(hào) 胆怯(qiè)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

①太阳刚刚爬过对面楼房的顶上,弟弟便开始忙活起来,穿上那件浅灰色的长风衣,背着那把破吉他出门,去家附近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上班了。

②弟弟所谓的工作,在我看来,和他周围那些面前摆着破碗或者竖着写满悲惨经历的人一样,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施舍。

但只有他称那是工作,而且他是很认真地说那是他的工作。

③他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

“你周围的那些人,不会让你抢他们的生意的!

”他神秘地笑笑,说:

“我自有办法!

”只是那天中午回来,弟弟的长风衣上布满了脚印,他连饭也没吃,回到自己的房间,一会儿便传出了呻吟声。

到了午后,他居然起来了,而且把风衣上的灰掸得很干净,背上琴又要出去。

我叫住他:

“换身行头吧,你穿成这样去,不挨打才怪!

”他留给我一个倔强的背影,走起路来,腿有点微瘸,看来被教训得不轻。

④晚上弟弟回来后神采飞扬,衣服也干干净净,看来他下午不但没有挨打,生意好像也不错。

我打开他的琴盒,却是一个硬币也没倒出来。

于是嘲笑说:

“你连一毛钱都没挣到,还乐得像捡了金条一样!

”他故作高深地一耸肩:

“太俗,张口闭口都是钱!

我这高雅的艺术岂是金钱能衡量的?

⑤我曾在一个网站上看到过弟弟的长篇玄幻小说,他同时开了两本书,都已经签约上架,也已经出版了第一本的第一部。

我常批评他:

“白天的时间用来在家写书多好,你知道那些读者对你的作品有多么期待?

你对得起他们吗?

”他回应我的依然是背着琴盒有些酷酷的背影。

⑥快冬天了,弟弟还是那身装束。

我曾对他说:

“你得多买几件风衣了,总穿一件,观众们会有视觉疲劳!

”他却说:

“没多长时间了,冬天我就不去了,太冷,旁边的那些人冬天也很少出来!

”呵呵,他居然跟那些乞丐对比上了,在我看来,他似乎忘了第一天他们联手揍他的事了。

他还一本正经地说:

“那些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都是骗钱的!

⑦天气逐渐冷起来了,从我们小区通往广场的柏油路被银杏树叶染成一片金黄。

像我这种爬格子的人平时是很少出门的,这天却突发奇想,想去看看弟弟是怎样工作的。

正是下班的时间,广场上人来人往,弟弟被那些下班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吉他声、歌声硬是从人群中传了出来。

呵呵,这小子,一首看似普普通通的流行歌曲,倒是被他整出了“绕梁三日”的感觉。

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露出一脸的得意。

⑧我从人群中退出来,躲在一边。

凝视着落日那诱人的余晖,我点上了一支烟。

渐渐地,围拢的人群散去了,弟弟艰难地站起来,把琴盒里的钱散发给周围的乞丐们。

呵呵,原来整个秋天,他都是替那些曾经打过他的人讨过冬的钱啊!

我想起弟弟在他的小说中说:

“网上说今年冬天会更冷,这回你们冬天不用出来了!

⑨为了不让弟弟看到我,我先跑回家,站在一楼的窗口,看着弟弟慢悠悠地走回来,凉凉的风吹动他长长风衣的下摆,他脸上依然是满足的神情。

一进门,他立刻换了一副神情,急急地甩了风衣,脱下裤子,把左腿的义肢摘下来,疼得龇牙咧嘴,腿根的断处,已经磨得不堪入目。

我忙为他抹药,再把他抱回房间。

⑩那个夜里,我在弟弟更新的小说中,看到他借主人公的口说出的几句话:

“现在才发现,最幸福的事其实是给别人以帮助。

而且经历之后才知道,在那份帮助别人而得到的幸福面前,自己的痛苦微不足道。

”弟弟在说着他自己的心声啊。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8.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A.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的加点词语。

晚上弟弟回来后神采飞扬,衣服也干干净净,看来他下午不但没有挨打,生意好像也不错。

B.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划线句子。

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露出一脸的得意。

9.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弟弟是个什么样的人。

10.本文写法与构思方面富有特色,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母为我扎红带

冯骥才

①今年是羊年,我的本命年,母亲又该为我扎红腰带了。

②12年前,我甲子岁,母来已86岁,却早早为我准备好了红腰带,除夕那天,亲手为我扎在腰上,那一刻,母亲笑着、我笑着、屋内的人也笑着。

母来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孩子的健康与平安,这心愿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执着不灭,而我真有如此洪福,60岁还能感受到母亲这种天性和深挚的爱,一时心涌激情,对母亲说,待12年后,还要她再为我扎红。

母亲笑嘻嘻地连说一个字:

好、好、好。

③12年过去,我的第六个本命年来到,如今72岁了。

④母亲呢?

真棒!

她信守诺言。

98岁寿星般的年龄。

依然健康,面无深皱,皮肤和苍白的发丝泛着光亮;最叫我高兴的是她头脑仍旧明晰,情感也一直那样丰富又敏感。

一入月母亲就告诉我,已经预备了红腰带,还说这次腰带上的花儿由她自己来绣。

她为什么刻意自己来绣?

她眼睛的玻璃体有点浑浊,还能绣吗?

她执意要把深心的祝愿,一针针地绣入这传说能够保佑平安的腰带中吗?

⑤除夕这天,母亲郑重地拿出一条折得分外齐整的鲜红的布腰带,打开给我看:

上面用黄线绣成“羊年大吉”四个字,笔画规整,横平竖直,每个针脚都很清晰。

母亲抬头看着我说:

“你看绣得行吗?

开始总绣不好,太久不绣了,眼看不准手也不准,拆了三次绣了三次……

⑥母亲为我“扎红”时十分认真。

A她两手执带绕过我的腰时,只说一句:

“你的腰好粗啊。

”随后调整带面,正面朝外,再把带子两端汇集到腰前正中,拉紧拉直:

结扣时更是着意要像蝴蝶结那样好看,正把带端的字露在表面。

她做得一丝不苟,有种仪式感,叫我感受到这古老风俗里有种对生命的敬畏,还有世世代代化对传衍的郑重。

⑦B我比母亲高出一头还多,低头正好看若她的头顶,她稀疏的白发中间,露出光亮的头皮,就像我们从干涸的秋水看得见洁净的河床。

母亲真的老了!

然而此刻,我并没有陷入伤感。

因为,活生生的生活证明着,我现在仍然拥有着人间最珍贵的母爱。

我鬓角花白却依然是个孩子,还在被母亲呵护着。

而此刻,这种天性的母爱的执著、纯粹、深切,全被一针针绣在红带上,温暖而有力地扎在我的腰间。

⑧感谢母亲长寿,叫我们兄弟姐妹山有一个仍由母亲当家的家:

在远方工作的手足依然能够其乐融融地回家过年,享受那种来自童年的深远而常在的情味,也享受着种人生情感的美好表达——孝顺。

孝,是缀满果实的树对根的敬意,是万物对人地的感恩,也是人性的回报和回报的人性。

⑨此刻,心中更有一个祈望,让母亲再给我扎一次红腰带。

⑩这想法有点神奇吗?

不,人活着,什么美好的事都有可能。

11.文章重点叙述了母亲两次为我“扎红带”的过程,请问作者叙述两次“扎红带”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12.请从文中划线句A、B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语言特点。

13.阅读第⑩自然段,比较下面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原句:

这想法有点神奇吗?

不,人活着,什么美好的事都有可能。

改句:

这想法不神奇。

人活着,什么美好的事都有可能。

1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回答两位作者对同样发生在本命年的事,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天麻麻亮,左邻右舍拜年的人已经敲门。

开门相见七嘴八舌地嚷嚷着:

“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

”我平时串百家门,正月初一要给百家拜年。

出左邻入右舍,走动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这时我才觉得得到了公认,我又长了一岁。

(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三、句子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 。

(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论语>十二章》)

(4)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白《峨眉山月歌》)

(5)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7)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不仅表达思乡之情,更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课外阅读

游惠山记

袁宏道

余性疏脱①,不耐羁锁,不幸犯东坡、半山之癖,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

以故虽霜天黑月,纷庞冗杂,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

余既病痊,居锡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

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

其他如《史记》、杜诗、《水浒传》、元人杂剧畅心之书,又皆素所属厌,且病余之人,精神眼力几何,焉能兀兀②长手一编?

邻有朱叟者,善说书,与俗说绝异,听之令人脾健。

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娓二万言不绝,然久听亦易厌。

余语方子公,此时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

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

茶铛③未热,已至山下。

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

眼目之昏聩,心脾之困结,一时谴尽,流连阁中,信宿始去。

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西湖之兴,至是益勃勃矣。

(注)①疏脱:

疏放不拘  ②兀兀:

勤劳辛劳的样子  ③铛:

温器

16.下列句中的“以”与“以故虽霜天黑月”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醒能述以文者

C.不以物喜

D.尽日惟以读书为事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天性疏放不拘,忍受不了羁绊与束缚,“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等表现了作者的这一天性。

B.作者一向讨厌读《史记》、杜诗、《水浒传》、元人杂剧这些书。

C.作者认为使病痊愈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山水之游。

D.文章前半部分着墨较多,通过对比为下文写山水之游的乐趣作了铺垫。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快:

②每看书之暇        暇:

③而此地去惠山最近  去:

④至是益勃勃矣      益:

19.翻译下列句子。

(1)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湖心亭看雪》)

五、诗歌鉴赏

20.古诗赏析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了江上怎样的景色特点?

(2)这首诗歌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六、综合性学习

21.综合性实践活动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材料二: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一般在7月7日至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准,也是入夏后的第五个节气。

在汉语里,暑为热,小暑即小热,此时暑热之气尚未达到极致,因此得名“小暑”。

小暑节令中有很多特定的习俗,比如:

祀灶、祭祀、过小年、封斋、晒伏、舐牛、吃藕、食新、吃屠羊、吃伏面……这些风俗不仅有农耕民族的无奈,而且更多具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材料三:

①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最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之一。

②剪纸是用剪刀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

③剪纸图案多样,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

④以剪刻、镂空为主要技法,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

⑤从古至今,剪纸艺术几乎遍及我国城乡,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1)明代有一秀才,某日夜宿山中,次日晨起,见茅屋上一片白霜,随口吟出上联,此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时成为绝对。

若干年后,才有人对出下联:

“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请根据提示补出上联。

昨夜____,____茅屋如_____, 

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2)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限15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提示,填出节气名称或节气的时间。

公历2月4日(或3日、5日),是______(节气),清明节是公历_________(时间)

(4)老手艺是“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根据材料三,写一段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剪纸”特点的说明性文字。

(6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

夜晚华灯绽放时,在高大婆suō的刺桐树掩映下,整座城市流光溢彩。

走在红墙白瓦的闽南建筑街头,耳边丝管悠悠、还有几声锵锵的鼓点,街角处不时飘来一()南音、一()梨园、一()茶香。

如果是节日,花样众多的花灯便四处绽放,欢快激越的拍胸舞点燃全城激情,让人仿佛一下穿越千年,恍然又回到了那个“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当年“东方第一大港”。

22.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绽放()婆suō().

23.根据要求答题。

①三个括号里的词,最恰当的分别是()

A.首  节  壶  B.曲   折  壶

C.折  曲  缕  D.支  折  道

②“东方第一大港”加引号是表示()

A.特定称谓    B.讽刺、否定

C.引用、简称  D.着重指出

③划线句“还有几声锵锵的鼓点”在句中不够简明、连贯。

应改为:

24.“让人仿佛一下穿越千年”是比喻句吗?

请用语法或句意说明理由。

七、作文

25.任选一题作文。

(1)有一种      叫       

三年时间,弹指一挥间。

初中生活即将成为你青春岁月永远的记忆。

回首走过的时光,有一种等待叫希望,有一种坚持叫执著,有一种感动叫分享,有一种感觉叫幸福……

要求:

①根据你的思考和认识,在横线上填加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纸、墨、笔、砚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虽然非亲非故,却从四面八方友好地走到了一起。

瞧这哥们儿四个,白的白,黑的黑,硬的硬,软的软,方的方,长的长。

长相各异,脾气不同,却相安无事,团结如一。

所以被人们尊称为“文房四宝”。

要求:

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