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3231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萍乡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萍乡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萍乡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萍乡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萍乡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萍乡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江西省萍乡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萍乡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萍乡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江西省萍乡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萍乡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抽测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手机已经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不仅能为我们提供通讯联络、存储信息、上网外,它还能录音。

那么,手机录音的信号,和我们说话的声音一样,从“声现象”角度“录音信号和真人说话一样”,指的是____和____不变。

【答案】

(1).音调

(2).音色

【解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

手机录音的信号,和我们说话的声音一样,指的是声音的音调和音色是相同的。

录音可以改变响度的大小,所以响度可能不同。

2.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干冰使空中的水蒸气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____成水形成雨。

【答案】

(1).凝华

(2).熔化

【解析】干冰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升华吸热,使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下降过程中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熔化形成雨。

点睛:

明确物态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

3.小工同学以0.5m/s的速度向竖直放置的距他2m的平面镜走近时,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经过3s后人与像的距离为____m。

【答案】

(1).不变

(2).1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当他走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经过3s后他到镜面的距离s=2m-0.5m/s×3s=0.5m,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0.5m,因此经过3s后人与像的距离为1m。

4.将注射器的小口封住,在将活塞往里推的过程中,被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质量将________密度将____。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不变

(2).变大

【解析】根据题意知道,将注射器的小口封住,在将活塞往里推的过程中,被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质量不会发生变化,但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变小了,根据密度公式ρ=

可知,其密度会变大。

5.两辆汽车从同一起点同时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速度为12m/s,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____运动。

经过1min后,两车间距离增大了____m。

【答案】

(1).西

(2).120

【解析】

(1)两辆汽车从同一起点同时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速度为12m/s,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因为v甲<v乙,所以甲车相对于乙车向西运动。

(2)乙车比甲车速度快,速度差

可得,

经过1min后,两车间距离增大了

6.在山区道路急转弯处,都安装有一面大的凸面镜,因为凸面镜的反射光是____的,可以扩大视野;探照灯、射灯、汽车前大灯都是凹面镜,因为它的反射光是____。

【答案】

(1).发散

(2).会聚

【解析】

(1)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

(2)探照灯、射灯、汽车前大灯都是凹面镜,因为它的反射光是会聚的,可使光线更集中。

因为反射光路是可逆的,汽车头灯把灯丝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经凹面镜反射后成为平行光。

7.小刚从市场买了2kg水果,回家中他想亲自秤一下,家里有两种秤,一个是托盘秤,如图甲所示;另一个是天平,如图乙所示,右侧是天平砝码,砝码总质量为1000g。

你认为用____称量水果合适;天平所能称量的最大质量为(砝码质量为1000g)____g。

【答案】

(1).托盘秤

(2).1005

【解析】

(1)由题,水果的质量大于天平的量程,所以用托盘秤合适。

(2)天平所能称量的最大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的最大值,因此该天平所能称量的最大质量为1000g+5g=1005g。

8.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光路图,如果入射角a=45

,那么反射角β=____,图,折射角γ的取值一定____45。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

(1).45

(2).小于

【解析】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

(2)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折射角γ的取值一定小于45°。

9.在炎热的夏天中午,取两只相同的茶杯,盛入等量清水,将A杯盖上杯盖,B杯敞开。

将它们放在通风良好的室内桌上,经过两个小时,____杯中的水温较低,这是由于这杯水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更快所致。

【答案】

(1).B

(2).蒸发

【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由题取两只相同的茶杯,盛入等量清水,将A杯盖上杯盖,B杯敞开。

B杯上方空气流速大,蒸发快。

蒸发属于汽化现象,蒸发吸热,所以B杯中的水温较低。

10.在高考体检时,医生让李华同学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视力表在李华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的一个____立、等大的虚像.测试后,医生发现李华眼睛近视,他需配戴____矫正视力。

【答案】

(1).正

(2).凹透镜

..................

二、选择题(共26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60cmB.一名初中生体重大约60kg

C.干松木的密度大约是6g/

D.一只一次性水杯的容积约是600ml

【答案】B

【解析】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一拃半”,在25~26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名成人的质量约为70kg,一名初中生体重大约60kg,故B符合实际;

C.干松木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1g/cm3,大约是0.6g/cm3,故C不符合实际;

D.一只一次性水杯盛水约60g,根据密度公式

可得,水杯的的容积约为

,故D不符合实际;

12.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卫星距离地球的高度约为36000km,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

常用于通讯、气象、广播电视、导弹预警、数据中继等方面,以实现对同一地区的连续工作,那么关于地球同步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但以其他星体为参照物又是运动的

B.地球同步卫星就是静止的,同步的含义也是静止的意思

C.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它在绕地球旋转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A

【解析】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所以相对于地球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但以其他星体为参照物,例如太阳,其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故A正确。

选项BCD错误。

点睛: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3.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要判断“雾”和“冰花”的形成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就需要清楚“雾”和“冰花”分别是什么状态,它们又是由哪种状态形成的,然后结合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就可以判断出它们各自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要判断“雾”和“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就要根据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

A、“雾”是液态的小水滴,它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的,故A正确;

B、“冰花”是固态的小冰晶,它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凝华而形成的,故B错;

C、凝华的条件是遇冷,室内的水蒸气温度高,玻璃的温度低,所以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发生凝华现象,“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而玻璃外面的水蒸气温度和玻璃的温度相同,不会发生凝华,所以玻璃的外表面并没有“冰花”,故C正确;

D、液化的条件是遇冷,室内的水蒸气温度高,玻璃的温度低,所以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而玻璃外面的水蒸气温度和玻璃的温度相同,不会发生液化,所以玻璃的外表面并没有“雾”,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雾”和“冰花”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们都是由水蒸气遇冷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我们要掌握物态变化的名称,并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态变化.

14.在实验中常借助“悬锤法”测定蜡块的密度,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为m,用量筒测定蜡块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蜡块的密度表达式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题,蜡块的质量为m,蜡块的体积为V=V3-V2,

根据密度公式

可得,蜡块的密度

,故C正确为答案。

点睛:

由题,蜡块的体积等于右边两幅图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之差,求出蜡块的体积是解答的关键;

15.考驾照时有个必考项目是科目三中的“直线行驶”,要求在一条公路上单向直绒行驶,某次考试时有一位刘女士以10m/s的速度行驶全程的2/3,接着以15m/s的速度行驶完其余的1/3,那么汽车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A.7.5B.10C.11.25D.12.5

【答案】C

【解析】设整个过程的路程是s,则前段与后段路程分别是

根据

可知,物体在前段路程的运动时间:

物体在后段路程的运动时间:

总的运动时间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故C正确为答案。

点睛: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平均速度等于路程与通过路程所用时间之比。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crn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5cmB.10cmC.15cmD.18cm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故可知,焦距应大于15cm小于30cm;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中的18cm符合题意,故应选D。

【考点定位】凸透镜成像

17.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所示)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A.二维码是光源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答案】BC

【解析】A.二维码不能自行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B正确;

C.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故C正确;

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吸收所有光,白色部分反射光,故D错误;

答案为BC。

18.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

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D.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答案】ABC

【解析】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这种方法叫“累积法”,故A正确;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

,运用的是“累积法”,故B正确;

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这种方法又叫“滚轮法”,可以方便测出距离,故C正确;

D.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需要用“辅助工具法”,用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或者用一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测量,故D错误。

答案为ABC。

点睛:

在测量长度时,有时不能直接测量,需间接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类:

①累积法②滚轮法③辅助工具法

三、筒答与计算题(共26分,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7分,第22小题8分)

19.按照要求画图

①画出图甲中的入射光线。

②如图乙一条入射光线AO从空气斜射向鱼缸中的水面,请两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答案】

(1).见解析

(2).见解析

【解析】

(1)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其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另一侧的焦点,如图所示:

(2)过入射点O作垂直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根据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睛: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0.“冬暖夏凉”的变温服装是采用太空相变调温纤维绒线制成的,相变调温纤维是表面涂有一层含有相变材料的微胶蓑的纤维材料。

在正常温度环境下,该相变材料固态与液态共存。

用太空相变调温纤维绒线制成服装后,当人从正常温度环境进入温度较高环境时,相变材料由固态变成液态,吸收热量;当人从正常温度环境进入温度较低环境时,相变材料由液态变成固态,放出热量,从而减缓人体体表温度变化,保持舒适感。

(1)变温服装的设计应用了什么物理原理?

(2)你认为太空相变调温纤维中的相变材料是否为晶体材料?

说明理由。

【答案】

(1).应用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原理

(2).太空相变调温纤维中的相变材料是晶体材料(3).因为在正常温度环境下,该相变材料固态与液态共存,当人从正常温度环境进入温度较高环境时,相变材料由固态变成液态:

当人从正常温度环境进入温度较低环境时,相变材料由液态变成固态,相变材料有固定的熔点和疑固点,所以该物质为晶体。

【解析】

(1)由题,当人从正常温度环境进入温度较高环境时,相变材料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熔化吸热;当人从正常温度环境进入温度较低环境时,相变材料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凝固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因此变温服装的设计应用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原理。

(2)因为在正常温度环境下,该相变材料固态与液态共存,当人从正常温度环境进入温度较高环境时,相变材料由固态变成液态;当人从正常温度环境进入温度较低环境时,相变材料由液态变成固态,相变材料有固定的熔点和疑固点,所以相变材料为晶体。

21.星龙同学郊游时发现一块外形不规侧的石头。

为了测定它的密度,星龙同学称出石头和一个盛满水的容器的质量分别为0.56kg、2kg,然后将石头轻轻放入容器中,擦干容器外的水,测出了容器的总质量为2.36kg。

(石头吸水不计)求:

(1)石头的体积;

(2)石头的密度。

【答案】

(1).2×

(2).2.8×

kg/

【解析】解:

(1)将石头轻轻放入容器中,排出水的质量为

m排=(0.56kg+2kg)-2.36kg=0.2kg

石头浸没在水中,所以

(2)由

可得,石头的密度

答:

(1)石头的体积为

(2)石头的密度为

点睛:

知道石头的体积等于其排开水的体积是解答的关键。

22.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7:

30出发开往一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

30到达乙地。

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

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答案】

(1).100km/h

(2).600m

【解析】解:

(1)甲、乙两地的距离s=900km,行驶时间t=16:

30-7:

30=9h,

可得,火车的平均速度

(2)设火车的长度为L,火车全部通过桥梁所行驶的路程s’=400m+L,火车行驶途中速度

则s’=v’t

400m+L=40m/s×25s=1000m

解得L=600m

答: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km/h;

(2)火车的长度是600m;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23.

(1)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下面的实验仪器:

①图甲中测得物体的长度是____cm。

②图乙中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____g。

③图丙中家用寒暑表的示数是____℃。

(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

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现象。

(3)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

【答案】

(1).2.10

(2).63(3).25(4).液化(5).小水滴(6).升高(7).气体液化时要放热,物体吸热温度会升高

【解析】

(1)①图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10cm。

②图乙中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m=50g+10g+3g=63g。

③图丙中家用寒暑表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25℃。

(2)“白汽”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是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3)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水蒸气遇到玻璃片发生液化,会发现玻璃片表面有小水滴,因为液化放热,所以玻璃片的温度将升高。

(4)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气体液化时会放出热量。

24.凸透镜有汇聚光线作用,所以利用凸透镜可以“取火”,如图8所示。

根据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光可以看做____(发散光、汇聚光、平行光)

(2)上下移动透镜看到现象是________

(3)要想尽快点燃干草,应该怎么做,请您具体描述如下:

________

(4)你能否粗略估计出凸透镜的焦距?

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平行光

(2).草上的光斑大小在变(3).上下移动凸透镜,让光斑最小(4).可以估测凸透镜焦距,当光斑最小时,说明光斑处就是凸透镜焦点,用直尺量出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焦距

【解析】

(1)太阳光可以看做平行光,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

(2)上下移动透镜看到的现象是草上的光斑大小在变。

(3)要想尽快点燃干草,应上下移动凸透镜,让光斑最小,此时光斑温度最高,可以点燃干草。

(4)由实验可以估测凸透镜焦距。

当光斑最小时,说明光斑处就是凸透镜焦点,用直尺量出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焦距。

25.用以下器材;足够的待测液体,带砝码的托盘天平,一个空玻璃杯,足够的水,测量某液体的密度.请将以下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_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为150g.往玻璃杯中倒满水,用天平测幽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为200g,求出玻璃杯的容积为____

(3)将水全部倒出,再注满待测液体,待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的刻度如图9所示,读出玻璃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g。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待测液体的密度为____g/

(5)下列实验做法可能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

A.天平应该水平放置

B.天平使用前要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先测基盛满水的杯子总质量,倒出水后,再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

【答案】

(1).零刻度线

(2).右(3).50(4).191(5).0.82(6).C

【解析】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根据“左偏右调”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由题可知,玻璃杯中水的质量m水=200g-150g=50g,

根据密度公式

可得,玻璃杯的容积

.

(3)玻璃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00g+50g+20g+20g+1g=191g。

(4)由

可得,待测液体的密度

.

(5)AB均符合天平使用规则;

C.先测盛满水的杯子总质量,倒出水后,再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由于玻璃杯中或玻璃杯壁附着水,不可能倒干净,所以水的质量测量有误差,导致造成杯子容积的误差。

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26.如图所示,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时间(分)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6

99

(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____现象。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特点是____。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____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

(3)由表可知,加热了____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____℃。

(4)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答案】

(1).内部和表面

(2).汽化(3).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4).7(5).5(6).99(7).a

【解析】

(1)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特点是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2)水沸腾时,温度保持99℃不变,因此在第7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

(3)由表可知,水从第6min开始,温度保持99℃不变,水开始沸腾,所以加热了6min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99℃。

(4)a图中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是沸腾时的情况;b图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消失,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