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4321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秀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秀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秀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秀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秀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秀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docx

《秀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秀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秀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docx

秀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秀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纲要

目 录

 

第一章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发展成就

二、存在问题

第二章 “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一、面临的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 总体发展构想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第四章 区域发展布局

第五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全力发展临港工业

二、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五、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第六章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完善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

二、完善水电气网络体系

三、完善信息网络体系

四、完善防灾减灾保障体系

第七章 打造宜居新城统筹城乡发展

一、提升主城区总体水平

二、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八章 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

一、优先发展教育

二、加快科技创新

三、建设人才强区

第九章 构建和谐秀屿

一、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二、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三、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四、积极扩大就业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六、构建综合公共安全体系

七、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章 深化改革开放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二、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三、推动外经贸转型升级

四、拓展区域互动空间

五、促进对台合作交流

六、深化与港澳侨界合作

第十一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二、发展循环经济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四、强化环境综合整治

第十二章 规划保障

一、组织领导

二、宣传监督

三、项目支撑

四、政策保障

前 言

 

《秀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区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后的第一个五年总体规划。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纲要》,对于我区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湄洲湾港口城市的发展格局,加快港城新区建设,促进

国民经济和社会跨越发展,意义重大。

本《纲要》依据《中共莆田市秀屿区委关于制定秀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莆田市秀屿区贯彻落实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决策部署的实施意见》精神编制,是本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行动指南,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制和实施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适逢秀屿区行政辖区调整,由原辖八镇二乡调整为六镇一乡。

“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来特别是区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区人民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以港兴市、工业强市”的决策部署,全力构建大通道、打造大工业、建设新城区、做活海文章,充分发挥两大优势、抓好三大经济、依托四大园区、打造五大百亿产业,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建设港城新区,呈现出“发展加快、态势喜人、前景美好”的气势和趋势,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栏1:

两大优势、三大经济、四大园区、五大百亿产业

▲两大优势:

即港口和民资优势。

▲三大经济:

即工业经济、城市经济和海洋经济。

▲四大园区:

即临港工业园区、木材加工区、笏石工业园区、上塘珠宝城。

▲五大百亿产业:

即能源、石化、林产品加工、钢铁、装备制造产业。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6-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0.9%、11%、15.4%、19%、22%,呈逐年上升的好势头,年均增长19.1%,增速全市领先。

初步核算,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23亿元,是2005年51.5亿元的2.4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1207元,是2005年9263元的2.3倍。

财政总收入达9.05亿元,是2005年2.7亿元的3.3倍,年均增长27.4%,增速全市领先。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为16.3:

56.9:

26.8,与2005年的26.2:

50.2:

23.6相比,第一产业比例下降,二、三产业比例明显提高。

(二)临港产业快速崛起

“十一五”以来,全区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着力点来抓,工业总量逐年壮大,工业效益持续提高。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能源、石化、林产品加工业成为支柱产业,钢铁和装备制造业已具备产业雏形,2010年能源、石化、林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1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0%以上。

鞍钢冷轧项目建设及其产业链延伸,为钢铁、装备制造两大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工业布局基本形成。

以福建LNG、鞍钢冷轧、佳通轮胎、标准木业等大型龙头项目为基础,形成了环秀屿港区、石门澳、莆头作业区的临港产业带。

临港工业园区、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笏石工业园区、上塘珠宝城四大园区实力不断增强。

工业规模迅速壮大。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9家,总数达24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182.4亿元,年均增长29.9%,工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以上。

运行质量持续提升。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不断提高,品牌带动初见成效,五年累计新增注册商标1434件,新增驰名商标1个,著名商标7个,知名商标15个。

众和股份成为全市首家上市企业,上塘珠宝城荣获全国首个“中国银饰之乡”品牌,保兰德箱包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箱包领先品牌”,宏龙木业、亚太计量、鸿达牧业和凌志首饰等荣获省著名商标称号。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1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8倍。

以码头、铁路、公路为核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年加大,新增福建LNG10万吨专用码头、秀屿港区5万吨码头、4万吨木材专用码头等7个码头,年吞吐量超千万吨。

开工建设秀屿作业区2#3#泊位、莆头作业区1#2#泊位,全面启动国投石门澳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

福厦铁路建成通车、火车站投入使用,向莆铁路和港口支线开工建设,铁路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莆秀高速公路、疏港大道、环城北路等公路建成通车,五年累计完成二级以上公路及城市主干道100公里,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性改善。

(四)城市框架全面拉开

按照宜居城市的标准,通过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效能管理,城市建设在原来一个集镇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开发,取得质的提升。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完成了旧城区的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规划等12个专项规划,建成区规模从2006年的1.3平方公里扩大到南至工业大道、北至环城北路、西至莆秀路、东至天马街8平方公里架构范围。

配套设施日臻完善。

城港大道、荔港大道、沁峤路一期、港城大道、环城北路、爱民西路、工业大道、莆兴路等城市路网建成通车,新建公交停靠站46个,城市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市政公园、体育场馆、生物质能源发电厂等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投入运营。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城市建设进入良性循环,房地产商从2006年1家增至现在16家,累计开发商住房面积100万平方米,完成销售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鞍钢、国投等办公、生活配套项目落户,人气不断集聚。

城市管理力度加大。

道路保洁、夜景、绿化等“洁亮绿”工程成效明显,城区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五)农村经济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全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总体目标,切实加强农业发展和农产品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开拓农民增收渠道。

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6.9亿元,比2005年增加17.7亿元,年均增长13.9%。

“南日鲍”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福建省著名商标,海洋渔业在第一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72.5%提高至80%,“海文章”特色逐步显现。

3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5.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41.7%,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

硬化乡村道路里程308公里,基本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客运班车”。

平海湾跨海供水工程建成通水,新建水厂3座,新增日供水量2.85万吨,实现通自来水村达105个。

建成陆岛交通码头14个,投入使用石城一级渔港,购置并更新渡船6艘,除险加固海堤25公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4606元增加到7689元,年均增长10%。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加强了企业与科研院校的联系,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顺利地通过了两轮全国科技进步的考核。

教育投入逐年增长,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五年累计实施学校危房改造79所,消除中小学危房面积5.5万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6.2万平方米。

教育普及程度得到提高,办学效益得到提升,通过省“双高普九”验收,莆田十中、十一中先后通过省一级、三级达标验收,高考本科上线学生五年累计5663人。

文化体育事业持续发展,文化市场管理逐步规范,文化产业初具规模,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深入开展,在全省验收中评定为优良等级。

建成秀屿区体育馆,成功举办第十四届省运会柔道、摔跤比赛项目,获得“莆田办省运,秀屿创佳绩”荣誉称号,积极参加省运会各项目比赛,获金牌12枚。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创办盛兴医院,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和妇幼保健等工作扎实推进,医疗条件不断完善,卫生监督和医疗质量水平稳步提高,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性疾病。

持续加大计生工作力度,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计生合格村率等几大指标逐年得到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计生工作基本实现“三为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序推进,2010年参合率达98.3%。

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保率达97%。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遏制,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二、存在问题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存在的问题是:

我区的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人均水平不高;港口经济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装备制造业尚未取得突破;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品牌和产品较少;农业精深加工项目不多,农业综合效益提高有一定局限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须进一步优化;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领域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章 “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国内外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秀屿将进入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

一、面临的机遇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已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秀屿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承接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和经济辐射的条件极为有利。

建成的码头集群、铁路、高速路、疏港大道等一批交通项目,大大增强了港口集疏运辐射能力,成为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的重要出海口。

中海油、国投、鞍钢、国电等一批央企加盟我区的产业建设,必将形成重大产业集群效应。

省政府与国投已签订《关于加快湄洲湾石门澳产业园开发,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合作协议》,国投湄洲湾(石门澳)产业园总体规划已获省政府批准,规划65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将是我区“十二五”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经济增长极,莆头作业区1-25#泊位将形成莆头临港工业集聚区。

随着核电、海上风电、兴化湾南岸开发的加快推进,以及福厦、向莆铁路开通带动现代物流业、火车站商贸业等铁路经济的发展,我区必将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最佳机遇期。

二、面临的挑战

未来五年,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以及一些国家债务危机给世界未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的因素。

国家产业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

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将增加临港重化工业推进的难度。

海峡西岸经济区新一轮发展,周边各地对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