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2752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才培养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才培养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才培养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才培养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规划.docx

《人才培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才培养规划.docx

人才培养规划

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人才发展培养规划纲要

根据集团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到2015年,要实现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目标,结合“十八大”精神学习,“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科学决策,着眼集团公司的发展实际,按照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要求,为建设文明、和谐、活力的新型企业提供人才保证,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集团公司人才发展形势

(一)人才的定义: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二)当前形势: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更加凸显,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

加快人才发展是集团公司在激烈的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

(三)集团公司人才发展趋势

年份

2008-2011

2012

2013-2015

经营业务

交通建设与经营;交通设施养护、维护、收费

人才引进

人数

产值

2008-2012年,集团公司组建以来,由之前运营公司、基建局的人员作为集公司4年来的主要骨干,由之前的一般人员转化培养为集团公司的主要骨干,助推集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随着新业务的不断开发,由单一的高速路内经营,逐步走向市场化。

截止2011年底,集团公司共拥有40家全资子公司(其中桂柳路移交公司12家)、2家控股公司、4家参股子公司。

从集团的成长发展历史来看,集团公司人才培养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与我集团公司和相对应的人才竞争需要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

人才总量较小,人才整体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合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严重匮乏,人才观念树得不牢,人才发展投入不足,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特别是人才短缺、人才流失和人才浪费并存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等。

未来几年,是集团公司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集团公司建设文明放和谐、活力新型企业关键阶段,也是集团公司人才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集团公司人才发展的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推进。

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抢抓机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坚持把人才发展作为集团公司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首要推动力,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科学规划,不断创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大力开拓忻州人才发展的新局面,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突出人才优先发展,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创新理念,勇于实践,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夯实人才发展基础,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集团转型跨越发展,保证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党管人才的原则。

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宏观管理,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整合各种资源,统筹各方力量,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聚集人才发展的合力,推进人才工作协调发展,形成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2、优先发展的原则。

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人才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3、以用为本的原则。

坚持把用好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中心环节,搭建干事创业良好平台,科学合理配置人才,充分尊重人才的劳动和创造,使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才、才尽其用。

4、重点带动的原则。

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大力开发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点项目的急需人才,拓宽人才开发渠道,带动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扩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5、分类指导的原则。

根据集团公司由交通逐步转向产业发展,逐步走向市场化的发展趋势,集团公司将根据的不同要求和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优化人才队伍的地区结构、行业结构、专业结构、能级结构,促进相关产业经营人才工作的协调发展。

6、改革创新的原则。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破除影响人才发展的落后观念,消除人才成长、人才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完善人才发展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热情、创造活力和创业动力,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三)培养目标

集团公司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产出高效、有能力在市场上搏杀的人才队伍,使集团公司人才队伍总量、结构、布局与适应集团发展基本需要,确立集团公司在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为建设新型产业化企业奠定人才基础:

——人才资源总量较快增长。

各类人才总量按年均7%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各类人才基本饱和,相应专业基本对口,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

——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

各类人才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2015年达到90%以上,2020年达到100%以上;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的比重,2015年增加到8%,2020年增加到16%.

——人才结构趋于合理。

集团公司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学科的人才,高层次、创新型、开发型人才明显增加,人才的分布和层次、类型、性别等结构日趋合理。

——人才环境明显改善。

人才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评价考核机制、选拔使用机制、整合配置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创业宜居的工作生活环境和鼓励创新、效益、效益优先氛围基本形成。

——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

在广西各地市针对相应产业,建成重点产业、重点学科建成10个左右人才基地,形成20个左右创新能力较强的人才团队,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

——人才使用效能显著提升。

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才贡献率明显提高,人才对集团公司发展的支撑力显著增强,2015年人才贡献率达到32%,2020年人才贡献率达到36%。

围绕集团人才发展总体目标推进人才发展,要科学筹划,重点突破,分步实施。

到2015年,重点在完善人才发展政策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新突破,完善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构筑更具竞争力和创新力的人才高地。

总体部署主要是:

强化人才发展的基础建设,着力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大力开发和引进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的环境,为建成全省人才强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到2020年,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确保人才发展目标的实现。

总体部署主要是:

进一步完善人才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人才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人才发展的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三、人才培养措施

(一)优先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发展目标:

围绕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需要,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在有影响的科技领军人才,建设一支创新能力强、团队结构优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到2015年,集团公司高层次人才达到200万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达到50人。

主要举措:

研究制定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健全有利于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使用、激励措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

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基地、重要企业中心,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实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形成科研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合理结构。

充分利用经济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重点企业、重点学校、重点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吸引和聚集人才,加快培养一批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专家,培养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工程技术人才。

加强产学研合作,重视企业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培养,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

完善人才“柔性”引进制度,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和智力。

(二)加快培养引进跨越发展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发展目标:

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的需要,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重点区域、重大项目,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提升人才竞争力为核心,大力促进急需紧缺专门人才队伍发展。

到2015年,各重点领域和区域专业人才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到2020年,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专业人才数量充足。

主要举措:

加强对产业、行业、区域人才培养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

调整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大规模开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知识更新培训。

完善重点领域骨干人才分配激励办法,建立重点领域相关部门人才开发协调机制,积极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到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工作、参加国内外科研计划和学术交流。

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建设工程和创新创业基地,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推动产业领军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促进企业成为人才引进主体、科技创新主体。

(三)统筹推进培养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党政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

以解放思想、增强执政本领和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核心,以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

到2015年,科级以上干部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总量从严控制。

主要举措:

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认真实施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第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训教育体系。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强化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

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提高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

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人才。

实施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党政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及能力素质评价标准。

完善党政人才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党政人才健康成长。

加大领导干部交流力度,推进党政机关重要岗位干部定期交流轮岗。

2、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培养。

发展目标:

以提高集团公司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高素质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到2015年,集团公司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80%;到2020年,培养造就2名左右能够引领集团公司进入全国500强的现代企业家。

主要举措: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提高战略管理能力和水平。

加强经营管理人才基地建设。

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

完善年度薪酬管理制度、协议工资制度和股权激励制度。

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创新企业家、优秀企业家团队和优秀企业家后备人才。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

发展目标:

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为重点,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到2015年,集团公司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占从业人员的10%左右,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基本合理。

主要举措:

进一步创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扩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

构建分层分类的继续教育体系,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着力抓好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学科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

着眼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

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调整,引导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社会组织和基层一线有序流动,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

统筹推进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

注重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适当延长女性高层次人才工作年限,给予其与现专业岗位同等水平的待遇。

4、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

发展目标:

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到2015年,集团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

主要举措:

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带动工程,加强职业培训。

完善高技能人才考评制度,加大评选表彰力度,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四、设立培养体系

结合集团公司的发展实际,设立培训体系。

(一)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围绕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造就一批位居国内前沿的高级专家和在省内有重要影响的科技领军人才,全面提升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依托国家和省重大人才工程、资助科研项目、开展结对培养、赴海外深造、产学研用结合等措施,到2015年,培养出重点产业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才2名左右,形成10个左右引领集团公司重点产业发展、创新能力较强的人才团队。

(二)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体系

围绕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需求,加快引进一批集团公司传统、优势和新兴产业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到2015年,建立5个左右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三)党政人才素质提升体系

围绕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进一步完善培养计划和措施,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加强理论教育、业务培训、党性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市外培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养,每2年对科级领导干部轮训一遍。

加大实践锻炼工作力度,坚持把现岗位锻炼、岗位轮换、挂职锻炼、交流任职作为实践锻炼的主要方式,不断探索和拓宽领导干部到基层和生产一线锻炼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体系

围绕集团公司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依托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现有施教机构,建设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组织装备制造、冶金采矿、新型材料、煤炭化工、节能环保、开发设计、文化旅游、特色食品、医药卫生、信息网络、交通运输、农业科技、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大规模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

每年培训1万名较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到2015年累计培训5万名左右;到2020年累计培训10万名左右,形成一支涵盖面广、素质较高、层次较多的专业技术人才群体。

其中,培养选拔10名左右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工程技术专家和社科专家,组成我市的核心专家群体;100名左右具有省内领先水平,在各学科、各技术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和技术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组成我市的重点专家群体;1000名左右在各学科和技术领域起骨干作用、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术技术人才,组成我市的骨干专家群体;10000名左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术技术人

才,组成我市的基础专业技术人才群体。

(五)高技能人才培养带动体系

围绕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带动工程,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通过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研修平台,推广定制化联合培养模式。

健全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岗位使用和激励机制,全面推行首席技师制度。

鼓励企业开展职业培训,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技术交流和学习,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能力。

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带动作用,加强高级工的培训,带动整个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发展。

到2020年,实现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28%的发展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

1、坚持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

把人才工作纳入集团公司发展总体规划,并列入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把人才发展纳入各公司领导班子的重要考核内容,提高各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工作专项考核的权重。

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重点抓好战略思想研究、总体规划制定、重大政策统筹、重大工程组织、重点人才培养、重大典型宣传。

政府各职能部门按照人才工作目标,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发挥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形成全社会推动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

2、改进人才管理方式。

按照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加快推进

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管理体制,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转变。

充分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理顺各有关职能部门人才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有关部门人才落实机制。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和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体作用。

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建立与现代科研院所、现代学校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度。

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健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人事制度。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建立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管理、人才创业机制。

加强人才法规建设,推进人才工作依法管理。

(二)创新人才发展机制

1、人才培养机制。

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为导向,构建促使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

到发展的现代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统筹培养与使用,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统筹规划继续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持发展各类专业化培训机构,充分利用市外优质培训资源,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2、人才选拔机制。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创新人才选拔机制,科学合理使用

人才,促进人岗相适、人事两宜、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改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公推公选等制度,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全面实行各级党委讨论决定重要干部票决制,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建立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制度。

建立组织选拔、市场配置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派出制和选举制。

健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委任、聘任、选任等任用方式,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制度。

3、人才评价机制。

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和能力为核心,以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

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

健全科学体现各类人才特点的能力素质指标体系,推行党政人才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方法。

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组织。

建立在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实施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识别人才,多方参与、综合考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人才评价机制。

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化水平,形成人才评价体系健全、评价手段先进、评价效用优良,符合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要求和人才成长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的人才评价机制。

4、人才流动机制。

建立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开竞争、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资源

配置机制。

推进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构建人才资源共享体系,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市、县、乡、社区四级网络互联、信息共享。

健全人才市场供求、价格、竞争机制,促进人才供求主体到位。

健全人才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交流融通的政策措施,加强政府对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大力推进五支队伍之间、体制内外之间的人才交流,促进人才资源有效合理配置。

完善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机制,为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向忻州流动提供便利。

5、人才激励机制。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相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鼓励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分配激励机制。

建立产权激励制度,制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

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对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

资制等多种分配方式。

完善各类人才奖励制度,继续做好各类优秀人才的评选奖励工作,每两年重奖一次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

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6、人才保障机制。

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保障制度改革,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重点,形

成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障、单位保障和个人权利保障相结合的人才保障体系。

建立重要人才政府担保制度,支持用人单位为各类人才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对农村、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将海外高层次人才纳入全市社会保障体系。

(三)实施人才发展的重大政策

1、人才投入优先保证政策。

各级政府要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要素投入结构,较大幅度

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优先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投入。

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体系,保障人才发展重大项目的实施,重点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紧缺人才引进、杰出人才奖励以及重大人才开发项目的经费保障力度。

建立重大建设项目人才保证制度,提高项目建设中人才开发经费提取比例。

保障教育、科技和卫生经费投入,确保三项支出中用于人才发展的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支持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人才发展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加强人才投入产出效益评估,提高人才资金的使用效率。

2、人才优先发展政策。

提高人才工作统筹协调力度:

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探索

党管人才实现途径,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宏观上要在全市层面进行统一规划,形成统一完备的人才法规政策体系;人才发展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上要通盘考虑,科学设计,有序推进。

提高人才工作规范化力度: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各级党委开展人才工作,建立各级党委常委会定期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把人才工作业绩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职责绩效的重要指标;推动制定《忻州市人才发展决议》、《忻州市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办法》等地方性制度和决定,为人才健康发展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

提高人才工作服务水平:

建立市县两级人才工作定期例会制度,依据不同县(市、区)人才工作特点和需要,制定差异化指导意见,针对性地进行政策支持;完善对国际化人才和非公有制领域人才的服务办法和方式,延伸人才工作服务半径;编制开发忻州人才地图和人才需求目录,建立全市人才资源年度统计调查和定期发布制度。

3、鼓励人才创新创业政策。

制定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推动人才创新创业。

整合教育、

科技资源和企业教育培训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通过联合建立实验室或研发中心等方式,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大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