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盘古开天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4267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盘古开天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盘古开天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盘古开天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盘古开天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盘古开天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盘古开天地.docx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盘古开天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盘古开天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盘古开天地.docx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盘古开天地

 

12盘古开天地

文本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作者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尝试复述故事;其次还要让学生了解神话这种文学体裁,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翻、缓、撑”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神话故事的内容,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3.借助插图和课文内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2.把握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感悟课文语言的表达特点;激发想象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本课“劈、浊、丈”等7个生字,学会“翻、缓、撑”等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相关词语,积累优美语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随文识字、写字,积累、运用重点词语。

2.理解课文主旨,正确划分层次。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盘古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猜猜他是谁。

导语:

神话,沸腾着先人对世界的幻想,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神话世界里,人们可以自由畅想。

相信大多数人都爱看神话,爱读神话,喜欢在神话故事中编织自己的梦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认识一位巨人,他是谁呢?

就是我们人类的老祖宗——盘古。

他有哪些英雄事迹呢?

接下来我们就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课题。

(板书:

盘古开天地)

思考:

(1)课题告诉我们故事的主角是谁?

他的事迹是什么?

(盘古;开天地。

(2)课题中暗藏着一个成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介绍神话及本文的整理者袁珂的相关知识。

神话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文学作品,民间文学的一种。

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

神话中的神,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它是原始劳动者根据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想象出来的。

袁珂(1916—2001)本名袁圣时,笔名袁珂、丙生、高标、袁展等。

四川成都人。

他一生著述颇丰,1950年,出版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的学术声望。

之后,他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山海经校注》等多部著作。

2.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借助注音认读生字。

3.学生识记生字,并交流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教师检测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课件,指名学生认读。

教师相机纠正。

会写的字:

慢混

精疲力

流不息

会认的字:

(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纟:

缓(缓慢)纸(纸张)纠(纠正)缠(缠绕)

氵:

浊(混浊)液(液体)流(流动)润(湿润)

月:

肢(四肢)肤(肤浅)腊(腊月)腔(腔调)

◆量词归类:

条:

一条缝一条路一条小河

根:

一根柱子一根鱼竿一根火柴

丝:

一丝微光一丝笑容一丝温情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注意生字的笔画、结构、笔顺等,教师示范,指导学生书写。

[浊]左窄右宽。

左部呈弧形,右部第五笔横略向右上斜行。

[撑]左窄右宽。

右部“尚”扁,“手”的竖钩稍长,末笔的钩尖轻抵竖中线。

[血]独体字。

首笔撇从竖中线上端起笔,框中两竖分写在竖中线左右,末笔横长。

[奔]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大”撇、捺伸展,罩住下部。

[茂]上扁下大。

“艹”居上居中,“戊”第三笔斜钩伸展,钩底低于第二笔撇尖。

浊撑血

奔茂

◆易错提示:

[缓]右部上边是“爫”,不要写成“”。

[竭]右部下边是“”,不要写成“匈”。

[累]下边是“糸”,不要写成“系”。

[茂]下边是“戊”,不要漏掉最后一点。

[滋]右部是“兹”,不要写成“”。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相机纠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有疑问的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2.同桌交流圈画的内容。

教师指名汇报,相机点拨重要词句。

(1)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预设:

讲解“混沌”一词,可以从造字的角度,分别分析“混”“沌”二字的结构、表意。

“混”,三点水加上昆,是水势盛大等样子;“沌”,三点水加上屯,有水势聚集、下沉、流动不畅的感觉。

所以,混沌,有点像发洪水时候的状态。

这样解释就很形象了,学生可以很容易感受到洪水到来时那种茫茫一片、辽远空渺的景象。

(2)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预设:

引导学生将盘古和支撑天地的柱子联系起来,在想象中理解“巍峨”的意思。

或者出示高山、高大建筑物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理解“巍峨”的意思。

(3)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预设: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字形,“滋”“润”都是“氵”旁,那这个词语肯定和“水”有关。

然后,出示雨后田地、森林等图片,引导学生想象雨中万物的状态,进而理解“滋润”的意思。

或者出示土地干裂的照片,通过把握反义词的意思来理解词义。

3.指导词语归类。

◆ABB式:

黑乎乎白茫茫金灿灿软绵绵

◆含近义词的:

精疲力竭和颜悦色改朝换代

左顾右盼狂风暴雨旁敲侧击

◆词语搭配:

(巍峨)的巨人(巨大)的变化(辽阔)的大地(茂盛)的花草树木

4.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

本文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地的故事。

文章用神奇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5.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阅读与思考:

A.盘古是用什么劈开天地的?

(斧头。

B.天和地是怎样形成的?

(轻而清的东西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下降变成了地。

C.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气息;声音;左眼;右眼;四肢和躯干;血液;汗毛;汗水……)

D.我们美丽的宇宙是谁创造的?

(盘古。

(2)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出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写天和地没有分开的时候的样子。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写盘古醒来后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

写盘古临死前用自己的身躯化出世间万物。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

总结全文,概括写盘古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

过渡:

伟大的巨人盘古,面对混沌的宇宙,一挥利斧,分开了天地。

盘古倒下去了,但他用身躯创造的美丽的世界却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的空间,使人类繁衍至今。

天和地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盘古做出了哪些牺牲?

下节课上我们再继续探究。

小结:

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生字的书写规则,理解了重点词语的含义。

同学们分组探讨,还给课文划分了层次,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和以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同学,他;还有同学,她;还有同学,。

2.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1)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所掌握的好的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结合重点句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盘古的高大形象,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2.了解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想象力。

1.把握盘古的人物形象,体会其精神品质。

2.品味语言,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力的特点。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教师念出词语,指名学生在黑板上默写。

翻身缓缓上升浑浊下降支撑合拢辽阔

血液汗毛茂盛滋润雨露黑乎乎精疲力竭奔流不息

2.教师简单回顾上节课所学,导入新课。

过渡:

刚才这几位同学默写得很不错,可见课下是真正用心复习了的。

上节课上,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盘古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宇宙的?

他又是如何创造的呢?

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需要把握的内容。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并圈画出重点语句。

要求:

(1)用单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天和地分开的句子。

(3)用双横线画出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

2.学生汇报圈画的内容,教师相机点拨重要语句。

(重点)

(1)A.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B.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出课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你还能说出这样的句子吗?

预设:

首先引导学生找出两句话中共同的比喻词“像”,据此可知运用的修辞手法。

然后分析该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而体会神话故事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仿写句子时,要使学生明白“像”字连接的两种事物要有相似之处,且联系要合理。

(2)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找出这句话中的几组反义词,分析这些词语表现了什么内容。

预设:

首先引导学生朗读句子,找出句中具有相反意义的词语。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分号前后的两个句子,抓住“天”和“地”体会两个分句所写的内容。

(3)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是什么句型?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

句子的类型有很多种,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朗读句子,分析句子和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然后确定句子的类型及作用。

方法拓展:

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这个句子就是过渡句。

总体上过渡句的作用是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即承上启下。

文章中需要过渡的地方有,由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情时需要过渡,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文章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3.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中的其他要点。

(难点)

(1)文中用了很多表示时间的词,如“一万八千年”“不知过了多少年”等,运用这些词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这些时间词突出时间之久,表明天地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也从侧面说明盘古为开辟天地做出的贡献之大,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2)神话的想象往往奇特,但想象又应当是合理的。

文章第5自然段写盘古身体各部分化成丰富而美丽的自然万物,请说说这一段的诸多想象有哪些合理性。

明确:

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排比句,描写了盘古的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写得生动、具体,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这里的想象虽多,但都具有合理性。

如“呼出的气息”是流动的气体,将其想象成“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是响的,将它想象成“隆隆的雷声”;他的眼睛“照耀大地”“带来光明”,将它们想象成“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如四极,“躯干”像名山,“血液”似流水,“汗水”如雨露。

总之,在所有想象中,本体与想象物都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