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426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愠色熨帖蕴藏月晕

B.剽窃骠勇缥缈饿殍

C.桎梏卷帙栉比鸷鸟

D.龃龉伛偻给予参与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因势力导无与伦比一副对联清规戒律

B.孤注一掷额手称庆安排就序鞭辟入理

C.一轰而散群策群利迭宕起伏一枕黄粱

D.唇枪舌剑俯首帖耳和盘托出皇天后土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_______科学,最终将会危害科学。

(2)近几年我国出土了大量先秦时期的典籍,使我们有可能对过去被判为伪书的作品重新加以_____________。

(3)每年赛季开始之前,足球队有关人员都要________欧洲各国,耗费大量精力和财力去请外援。

A.误解甄别周游B.曲解鉴别周游

C.误解鉴别漫游D.曲解甄别漫游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人代会下午3时开幕,不到2时,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

B.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把历史当作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涂脂抹粉,翻云覆雨,弄得面目全非。

C.荒诞喜剧是一种反传统的戏剧流派,它没有戏剧冲突,故事情节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

D.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坚决舍弃个人利益,决不应该畏首畏尾。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组是

A.统计资料表明,本世纪初,西部已有42.2%的正副级教授退休,这使得短缺的西部人才雪上加霜。

B.在东北林区特别是大兴安岭南麓,大面积毁林开荒尽管已得到了控制,但林区非法耕地交易十分猖獗,已成为当前威胁森林安全的严重问题。

C.一般行文之误,容易被人发现。

但数字与专名之误,由于多半不易识别,因此更应当留神。

D.芭蕾舞剧《泪泉》制作规模庞大,首场演出以其别具一格的舞美设计和优美的俄罗斯音乐让人目不暇接。

二、现代文阅读(共21分)

(一)阅读朱自清《荷塘月色》,完成6-7题(6分)

6.情景交融是散文营造意境的特点,下列景物描写均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柳树,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路是幽僻的、寂寞的,这些说明作者的情绪是与“淡淡的忧愁”相伴随的。

B.“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可见作者是想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着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今晚却很好”,可见作者也是怀着淡淡的喜悦之情。

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此中蕴含着作者超脱尘世的思想。

D.“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荷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此中蕴含着作者的思乡怀旧之情。

7.《荷塘月色》的结尾,作者突转笔锋,联想江南旧俗,追怀往昔,意图是

A.作者以莲自况,表现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

B.借“惦着江南”抒发“今非昔比”的感慨,暗示对现实的不满。

C.想摆脱不平静的心境,借以超脱现实生活的重压。

D.表达对江南的惦念,更借此表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阅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完成8-9题(6分)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选自《记念刘和珍君》)

8.下面是对“惨象”和“流言”所指的具体内容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A.“惨象”指:

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流言”指:

说她们是“暴徒”。

B.“惨象”指:

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尸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流言”指:

说她们是“暴徒”。

C.“惨象”指:

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流言”指:

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D.“惨象”指:

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尸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流言”指:

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9.作者在文中对两种谬论都给予了反驳,反驳这两种谬论的有关句子是

A.驳“暴徒”的句子是: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驳“利用”的句子是:

“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驳“暴徒”的句子是: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驳“利用”的句子是:

“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C.驳“暴徒”的句子是: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驳“利用”的句子是: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D.驳“暴徒”的句子是: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驳“利用”的句子是: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9分)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美国的细菌学家卡梅隆·柯里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研究论文,声称从5000万年前开始,以真菌为生的蚂蚁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

研究者对一种名叫“真菌蚂蚁”的蚂蚁身上的白色斑点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真菌蚂蚁”依靠种植不同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惟一的食物来源。

这些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细小的腺窝,里面寄生着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

这些腺窝有一些细小的孔通向蚂蚁身体外部,这样它们就可以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

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它们主人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这种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使得蚂蚁与作物的这种共生关系非常和谐。

研究者发现,一些近缘的不种植真菌的蚂蚁身上则没有腺窝,也没有寄生菌。

科学家们研究了中美洲热带丛林中的切叶蚁的生活习性。

切叶蚁只种一种蘑菇,这相当于人类的单一作物制,虽然开始时产量高,但重复种几季以后很容易遭受虫害侵袭,人类是采用轮作不同作物来解决问题的。

生物学家们采用基因分析,确定了切叶蚁所种的菌种是源于2300万年前的单一菌株,从未换过品种,却能延续至今。

这个谜被多伦多大学的C·R·居里解开了。

居里对包括切叶蚁在内的22种蚂蚁进行了仔细观察。

他首先发现蚂蚁的蘑菇农场偶尔也会受到一种名为Escovopsis的霉菌感染,使蘑菇在几天内全部死光,结果是整穴蚂蚁全部饿死。

但尽管如此,切叶蚁还是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

其奥秘在于,雌蚁会排出寄生在身上的活细菌分泌出的链霉素。

切叶蚁蘑菇园中那些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一发出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就地将之消灭,以防止其蔓延。

而且这种链霉素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真是一举两得。

切叶蚁分群时,蚁后将蘑菇菌种含在口中,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所以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历经千万年而不衰。

人类所用的抗生素多次使用后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而导致药效减弱,但蚂蚁所用的抗生素却并未使病菌产生抗药性。

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发现,蚂蚁身上的抗生素不但是蚂蚁赖以战胜自然环境的法宝,亦是人体必需的抗生素,今后应可仿此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更有效地治愈人类的疾病。

10.下列对“真菌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或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腺窝,这些腺窝非常细小。

B.蚂蚁的腺窝里寄生着一种细菌,这些细菌能产生抗生素。

C.为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蚂蚁的每一个腺窝上都有一个小孔通向身体外部。

D.传播出的抗生素可杀死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确保蚂蚁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11.对“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Escovopsis霉菌会危害蚂蚁的蘑菇农场,但切叶蚁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

B.雌蚁分泌出的链霉活细菌除能消灭Escovopsis霉菌外,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

C.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发现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将之消灭。

D.切叶蚁分群时,蚁后会将蘑菇菌种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

1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研究人员发现,各种“真菌蚂蚁”的食物是一样的,都是靠种植同一种真菌类蘑菇来生存。

B.切叶蚁不换品种,是因为单一作物的种植方法产量高,轮作的不同作物很容易遭受虫害侵袭。

C.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根据蚂蚁身上细菌产生的抗生素特征,正准备着手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

D.人类现在使用的抗生素同蚂蚁所用的抗生素不同在于,长期使用,前者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后者却不会。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6题。

(19分)

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

“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武不应。

律曰: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1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

阴谋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

拜访

C.虞常果引张胜引:

牵攀,招供

D.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论:

判罪

14.选出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欲因此时降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