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1918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75 大小:17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5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1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1、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

(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

“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2.人文理“观潮”。

a.导入。

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

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b.读文。

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

(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

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

(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

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

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

读一读,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

壮观、奇特。

a.点拨:

句l: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感悟形象:

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

(奇:

声音、形状)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

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

你懂“横贯”的意思吗?

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头的高。

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的水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

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

为什么?

(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欣赏课件:

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

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

品读回味:

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的,是吗?

◆对话追问:

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

又会怎么做呢?

(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美读升华:

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

“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

(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

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b.适时点拨感悟: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

为什么?

(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a.过渡:

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

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

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

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

(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三、深悟“奇”,回归整体

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

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

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第二课时

一、读文,理清层次

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

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

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

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

二、积累,课外拓展

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

如:

好像、犹如、形成)

2.自主积累:

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

(再次回放全文的课件,图文并茂)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5.课外拓展:

(任选一题)

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

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

◆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2.走月亮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鹅、卵”等5个生字,会写“牵、稼”等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调动所有感官,发挥想象,感受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3.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结合语言文字发挥想象,感受月光下的动人场景和美好意境。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月亮图片、《月亮船》歌曲下载 

课前查阅有关月亮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月亮图片)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

2.除了刚才同学们吟诵的这些古诗,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地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

(播放《月亮船》)。

 

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

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散步,一起走月亮!

(板书课题:

走月亮)读课题。

 

二、预习检查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全班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纠正字音。

 

3.运用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等(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4.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月亮”的古诗词,说给同学听。

 

5.默读课文想一想:

我和阿妈走月亮时 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三、自读自悟 

默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你都读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深读感悟 

师: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一)感悟问题: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

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品一品,简单写出感受,和小组同学交流。

 

(二)学生自读批注。

 

(三)小组同学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班级展示。

(交流时,学生说到哪里就要让在这个地方有想法的学生补充说完) 

预设1.教师预设感悟交流点排比句:

(当孩子谈到其中一个排比句,引导孩子感知排比句的特点,找出其它排比句,并试着用排比句说话。

) 

⑴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勾勒出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清晰的景物,营造出安静、祥和的意境。

 

师相机指导朗读:

指导孩子读出这种安静、祥和的意境,感受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⑵“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了什么?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想象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朗读中加深感受。

  

预设2. 当学生谈到,第四自然段: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让学生说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流着”一词用了几次?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述) 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抱”,而不用“映着”?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拓展阅读 

读吴然的《歌溪》:

请同学们结合文中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有效练习 

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月夜中妈妈和我共读励志故事,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春天里有我和爸爸放风筝的身影,早起的山坡有我和妈妈奔跑的足迹……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

尝试用一组排比句写下来。

 

例如:

妈妈的爱,是我上学时反复的叮嘱,是我失意时鼓励的目光,是我生病时关切的话语。

 

四、板书设计:

 

2、走月亮

看到的:

   

        听到的:

    

3*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教学目标:

 

4.认识生字“巢、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6.通过抓关键词语,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

 

通过抓关键词语,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查阅有关秋天景色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秋天景色的图片)同学们,谁能吟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诗词?

2.除了刚才同学们吟诵的这些古诗,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现代诗,让我们跟着作者刘大白一起去看看秋天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

秋晚的江上)读课题。

二、作者简介

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

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

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

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

他的诗以描写民众疾苦之作影响最大,感情浓烈,语言明快有力,通俗易懂,并以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具有鲜明的乡土色彩

三、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词。

 

2.听录音,解决生字词,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3.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感受诗歌内涵。

4.诗歌介绍了哪些景物?

用横线画出来。

(生:

鸟儿、斜阳、芦苇)

5.这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是什么时候?

什么地点?

可以通过哪些词语看出来?

生:

秋晚、斜阳——秋天的晚上

江上——江面上

6.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感受到的画面。

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上。

四、品味探究

1.指名学生朗读。

2.鸟儿要干什么?

怎么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倦了。

3.那鸟儿,尽管是倦了,但在归巢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尽力“驮着斜阳回去”呢?

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是不忍将太阳孤单地留在夜色中,是渴望与太阳日夜厮守,不肯有须臾的离别,是害怕黑暗的夜色,而向往永远与光明为伴……)

4.“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渲染了绮丽的想象。

5.“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何好处?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6.“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7.“头白”和“红颜”矛盾吗?

不矛盾,这“红颜”,尽管只不过是“一瞬”,但因“头白”与“红颜”的强烈对比,这“一瞬”,又是辉映天地的、波澜壮阔的、激动人心的,是增加了世界之美丽的。

但可惜的是,对于芦苇而言,这“一瞬”,不过是得益于“阳光”之“妆”啊,更不过是得益于把斜阳抖落在江上的“归鸟”啊!

故而在这“红颜”中,似乎又让人隐约感到了芦苇的几分羞赧。

8.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欢欣

9.带着作者的这种感情齐读诗歌。

五、小结

六、作业:

有感情地熟读诗歌《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花牛在草地里的图片)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图片中的花牛会在草地上有什么行动?

(生讨论回答)它真的如你们所想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花牛歌》,看看将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诗歌的节奏。

2.欣赏配乐朗读,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明确:

花牛、草地、剪秋罗、白云、太阳、青峰

3.诗歌描写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明确:

诗歌描写了花牛在草地里各种活动的画面。

4.圈点出体现花牛活动的词语。

明确:

坐、眠、走、做梦

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花牛活动的几个画面。

你最喜欢哪个画面?

为什么?

生各抒己见,老师予以评价。

6.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

诗歌每小节第一行的句式相近,整首诗语言简单明朗,充满童真童趣。

3、整体提升。

这首诗运用欢快的语言,将草地中花牛的活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崇。

四、作业设计 

仿照本首诗的句式,创作一首现代诗。

 

4*繁星

教学目标:

  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来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3.学习并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来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并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星空《天上的街市》

二、检查预习,了解作者

1.检查字音:

“昧、坠、怀”

2.作者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巴金写了几次观察星空?

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

明确:

从前--------三年前--------如今时间顺序

2.再读课文了解三次看星空的地点

时间地点

从前家乡

三年前南京

如今海上

四、分析课文

1.比较三次看星空的感受为何会不同?

明确:

年龄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与感知逐步深入。

2.研究三次写观察星空感受的句子及情感。

3.为什么在作者的心目中星星、星空仿佛有生命似的?

明确:

作者热爱星空,热爱大自然,在他的心目中,繁星是母亲,是朋友,繁星象征着光明,在星空下,他感觉温馨,甜蜜,惬意,所以星星、星空仿佛有生命似的。

4.明确作者的情感:

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头第一句,直抒胸臆)

五、体会语言

1.找出文中运用拟人、排比的句子,体会其妙处和作用。

拟人句: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说话与自然融为一体,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排比: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从不同的角度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美感,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美妙。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

联想:

实-------实

想象:

实------虚联系点

学生画出文中运用了联想或想象的语句并分析其间的联系点。

观看星空,展开想象或联想,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理解精妙的语句

微小无处不在

因为当时作者很年轻,充满幻想,充满朝气,所以他会觉得微小的星光中光明无处不在。

六、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并用联想或想象的手法写景。

七、板书设计:

繁星

时间地点情感

从前家乡对星空的依恋

三年前南京与星星的伙伴之意

如今海上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作者的情感:

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口语交际

——我们与环境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准备:

课件、环境污染的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大自然中的美,但老师前天却发现这么美的地方有几处不和谐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多媒体出示有关破坏环境的图片)

2.生谈看到图片后的感受。

 

二、想一想

1.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2.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三、议一议

1.先在小组内交流。

2.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提醒:

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做一做

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张贴在学校、社区等地方的布告栏里。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第一课时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能清楚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

  2、能够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来描写。

  3、把重点的部分写具体。

  4、能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地方的特点进行介绍。

教学准备:

  自己喜欢的地方的景物的图片或游玩的照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情趣

师:

同学们请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播放:

雄伟壮观的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广阔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再看一组照片(课件播放:

这是我登上北京香山顶峰的留下的精彩一刻;这是我游北京的颐和园留下的回忆。

这是2008年去北京我最喜欢的两个地方。

)同学们在假期是否也出去旅游了呢?

是否也有自己喜欢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去过的地方,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在哪里,并能说出为什么?

二、读题思考,弄清要求

(一)过渡:

同学们愿意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吗?

(想)那么,你打算怎样介绍这个地方呢?

1、你准备推荐哪个地方?

2、这个地方在哪里?

3、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2)看书13页举的例子,总结方法。

1、描写地方的环境(景色)。

2、描写地方的历史。

3、描写地方的生活。

4、描写地方的食物。

5、描写地方的人们。

三、口头交流,为写铺垫

  过渡:

知道怎样把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了吧?

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有条理的,抓住重点,抓住特点地介绍给大家。

  1、先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2、在班级交流,互相评议。

四、布局谋篇,读写结合

  1、写作文前先有个思路,应该怎么写呢?

  2、你的这篇文章打算怎么写?

在作文草稿本上列一个提纲。

  3、交流提纲。

五、静心习作,评议草稿

  1、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2、分享草稿,

3、誊写习作。

第二课时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内容充实具体。

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c.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语句通顺。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3、鼓励学生投稿。

【范文】

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环境幽雅,风景迷人。

  走进公园的大门,就可以看到这里绿柳成荫。

向远望去,就能看见白塔高高耸立在青山上。

再将视线向下拉,就是一个太湖,潮水碧绿。

往里走,就能见到一些古香古色的小亭子、一些栩栩如生的石狮子和工艺精湛的香炉。

在这里,到处都能看到柳树、松树,真可谓绿树环绕。

每天清晨,鸟儿刚刚开始鸣叫,就有一些老人在晨练。

他们或打太极拳,或练剑,或坐在树荫下休息,或在小亭里下棋。

这时来此散步,呼吸着饱含水分的清新空气,能使人精神百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这里不但景致好,而且名胜古迹颇多。

有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的小亭子,有色彩华丽、造型巧妙的牌坊,也有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些小亭子就像一串串璀璨的明珠。

它们奇特的构造、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和鲜红的柱子……给中外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著名的白塔有着印度塔的风格。

塔身有19层,塔顶挂着一个铜片,上面有一些风铃,一阵风吹来,风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可以传得很远,很远……北海的长廊默默地讲述着一个个故事。

它的横梁和檐上都绘着一幅幅画,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这些绘画精美、耐磨,久经风霜却不褪色,每幅画还描了金边,让人赞不绝口。

我喜欢北海,因为它是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本组课文的语言,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2.引导学生描述画面。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4.熟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品味本组课文的语言,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2.熟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描述画面。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课文的语言美。

   2.全班交流、展示。

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二、语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和同学交流。

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

1.读一读,正确读准每个词语的字音。

2.自主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不知道的词语查字典。

3.小组交流讨论看到词语想象的画面。

○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风烟花霎时顿时忽然

雷雨小狗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功夫

1.读加点的词语,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并写下来。

3.小组内交流,将自己写的内容读给小组其它成员听。

4.小组再派代表选取一篇佳作,在全班内交流。

三、书写提示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1.默读书写提示,注意书写要求。

2.根据书写提示,自己动手写一写。

四、日积月累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