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4.2重大危险源辨识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标准表1、标准表2规定的临界量,
即被定义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
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被定义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式
(1)计算,若满足式
(1),则定义为重
大危险源:
式中q1,q2,。
。
。
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或者以后将要存在的量,且数量
超过各危险物质相对应临界量的2%,t;
Q1,Q2,.。
。
。
QN—与标准表1和标准表2中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
5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说明
5.1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危险物质的辨识
单元内危险物质的辨识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单元内从每次存放某种危险物质的时间计时起2日内;
2单元内每年存放某种危险物质的次数超过10次;
3单元内的危险物质是否在非正常作业条件下产生。
如果单元内储存着多种的危险物质,那么在辨识过程中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首
先考虑危险性最大的那种物质是否超出上述的定义范围,这样生产经营单位就可以基本的辨识出单元内的危险物质
5.2危险物质最大量的确定
当生产经营单位对单元内的危险物质辨识清楚以后,那么单元内危险物质的量也应该确定下来。
1对于存放危险物质储罐和其他容器的储存区重大危险源来说,危险物质的量应当是储罐或者其他容器的最大容积量。
注意这个最大容积量不同于最大实际使用量,这一点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在申报表格中进行详细的说明。
2对于存放危险物质储罐和其他容器的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来说,危险物质的量应当是目前储罐或者其他容器的实际存在最大量。
3对于危险物质的包装存储区来说,危险物质的量应当是目前实际存在的物质最大量。
这些数据应当从每天、每季度或者自身规定的时间段内的登记情况来获取。
注意这个量不同于储存区的最大容积量,这一点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在申报表格中进行详细的说明。
4对于管道来说,危险物质的量应当是发生重大事故后,生产区域外管道所能泄露出的物质最大量。
5如果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低于相对应物质临界量的2%,并且该物质放到单元内任何位置都不可能成为重大事故发生的诱导因素,那么就其本身而言,单元内应该不会发生重大事故,这时该危险物质的数量不计入辨识指标的计算中。
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提供相应的文件说明,指出该物质的具体位置,证明其不会引发重大的事故。
5.3危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的确定
标准表1列举了许多危险物质的名称和临界量,标准表2列举了许多危险物质的危险性类别和临界量。
以下几种方法适用于从标准表1和标准表2中确定危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
1危险物质属于标准表1,同时也属于标准表2的一种物质类别,那么该物质应当使用标准表1中所对应的临界量。
2危险物质不属于标准表1,但可以从标准表2中选取一种适合于该物质的危险性类别,那么该物质应当使用标准表2中所对应的危险性类别的临界量。
3标准表2有一种以上的描述适用于某种危险物质,那么应当使用最低临界量的那种物质危险性类别。
通常标准表1中危险物质的临界量是很容易查询、确定的,但是对于标准表2中危险物质危险性类别的界定,并确定其相对应的临界量是很困难的。
此时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参照国家标准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A58-93《剧毒物品品名表》、GA57-93《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B/T15098-94《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和《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等法规标准对危险物质进行分类。
5.4混合物的临界量的确定
如果危险物质只是混合物中的一部分,那么确定该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就应当参照标准表1和标准表2。
如果危险物质找不到相对应的临界量,那么该物质就不能包括在计算过程中。
不过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综合考虑混合物的特性,以决定该物质是否应当列入考虑的范围内
标准表1中的大部分危险物质都没有规定百分比浓度,所以这些物质的混合
物都按照附录中例2的情况来处理。
6附录
例1:
单一品种危险物质最大量的计算
某生产经营单位使用液化石油气气体用于生产中的加热,单元里有储罐和用
于生产加热的管道。
液化气最大量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1)对于生产性质的设备、管道来说,液化气的最大量为:
生产场所中存在6套存放液化气的管道系统,每套系统的最大容量为0.15
吨,因此管道系统存有液化石油气气体的总量为6×0.15=0.9吨。
(2)对于储存性质的储罐来说,液化气的最大量为:
该生产经营单位共有1个储罐,每个储罐的最大容积为60吨,因此储罐的最大总容积量为1×60=60吨。
(3)液化气的最大总量:
液化气的最大总量为60+0.9=60.9吨
(4)结论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规定,液化气的临界量是50吨,按照辨识标准
的计算法则AQR=60.9/50=1.22>1,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重大危险源。
例2:
危险物质混合物最大量的计算
某生产经营单位在储罐、容器中存有不同浓度的甲醛溶液,甲醛最大量的计
算方法如下所示:
(1)生产场所甲醛的最大量是:
在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场所中,生产设备存有9.5吨10%的甲醛溶液,管
道系统存有0.5吨10%的甲醛溶液。
那么生产场所存有的10%甲醛溶液为
9.5+0.5=10吨,因此生产场所存有甲醛的总量为0.1×10=1吨。
(2)储存区甲醛的最大量是:
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储存区内,储存设备存有20吨12%的甲醛溶液,因此储存区存有甲醛的总量为0.12×25=3吨。
(3)甲醛的最大总量:
甲醛的最大总量为1+3=4吨。
(4)结论: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规定,甲醛的临界量是50吨,按照辨识标准的计算法则AQR=4/50=0.08<1,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不是重大危险源。
例3:
多品种危险物质辨识指标(AQR)的计算
(1)某生产经营单位存有10吨硫化氢、2吨氯气、0.5吨光气,而硫化氢、氯气、光气相对应的临界量分别为20吨、10吨、0.8吨。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
标准的规定,辨识指标的计算过程如下:
危险物质
最大数量(吨)
相对应的临界量(吨)
辨识指标AQR(最大数量/临界量)
硫化氢
10
20
0.5
氯气
2
10
0.2
光气
0.5
1
0.5
合计
-
-
1.2
2)结论: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辨识指标AQR>1.0,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重大危
险源
例4:
多品种危险物质辨识指标(AQR)的计算
某生产经营单位使用51%的氨水溶液来配置5%的氨水溶液,该单位又使用液化石油气用于生产加热。
(1)生产场所氨的最大量计算:
在该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场所中,生产设备存有20吨51%的氨水溶液,管道系统存有0.4吨51%的氨水溶液。
因此,生产设备存有的氨水溶液的总量为
20.4吨,存有氨的最大量为20.4×0.51=10.4吨。
(2)储存区氨的最大量计算:
在该生产经营单位的储存区内,储罐存有24吨51%的氨水溶液,容器存有10吨的无水液氨。
因此,储存区存有氨的最大量为10+(0.51×24)=22.2吨。
该单位虽然还存有20吨5%的氨水溶液,其他容器也存有30吨5%的氨水溶液,但由于这些氨水的浓度低于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规定的50%,所以这些物质不纳入辨识标准的计算中。
(3)氨的最大总量是:
该生产经营单位存有氨的总量为10.4+22.2=32.6吨
(4)液化气的最大量是:
该生产经营单位储罐存有液化气的总量为20吨
危险物质
最大数量(吨)
相对应的临界量(吨)
辨识指标AQR(最大数量/临界
量)
氨
32.6
50
0.66
液化气
20
50
0.40
合计
52.6
-
1.06
(5)结论: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辨识指标AQR>1.0,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重大危
险源。
例5:
储存区多品种危险物质辨识指标(AQR)的计算
1)某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一个包装储存区,存有以下几种物质:
危险物质
最大数量(吨)
相对应的临界量(吨)
辨识指标AQR(最大数量/临界
量)
氨
2.0
50
0.04
乙炔
4.0
20
0.2
高度易燃液体
50.0
200
0.25
液化气
40.0
50
0.8
合计
96
-
1.29
(2)结论: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辨识指标AQR>1,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的储存区是重
大危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