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410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7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7讲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应用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下列对这一社会性质认识正确的是()

①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列强间接统治②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③“半殖

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④“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应用2】(2009·大连质检)从世界发展的潮流来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根本性影响是()

A.主权丧失,沦为半殖民地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社会日益半封建化

C.思想界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D.开始进入民主革命时期

答案B

【应用3】(2008·北京文综)下述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选项

A

B

C

D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资政新篇》

内容

统一政令,以法治国

听取社会舆论;反

对迷信

兴办保险事业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答案C

史料文本

史料一

太平天国大花钱

史料二天国:

独我天父、天兄、天王、幼主太平天国可称。

其余列邦及人地名俱以郭字代。

……太平天国是天

父、天兄、天王开辟之国,不得渎以社稷、宗庙、百灵等字。

——太平天国的官方文件《钦定敬避字样》

史料三书太平天国之国为“囯”,谓王居其中。

——张汝南《金陵省难记略》

信息解读

(1)史料一是历史文物图片,史料二、三是文献史料,它们都是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第一手史料。

(2)史料一“太平天国大花钱”文物图片中的“囯”字是简化字,与现行的“国”字不同,前者内含王,后者

内含玉。

那么,太平天国为什么要改“国”为“囯”呢?

史料二、三作出了解答:

天父、天兄、天王开辟的太平天国,“王居其中”,与众不同,洪秀全是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无所不知”、主宰“天上地下”的“皇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是天下人民的“太平真主”。

(3)洪秀全改国为“囯”,突出反映了他的皇权主义思想,体现出农民阶级的思想局限性,折射出太平天国领导

人的革命进取心减退,不可能担当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预示出太平天国必然失败的历史命运。

史料应用

(1)洪秀全改国为“囯”反映出()

①他的封建帝王思想②太平天国领导人的革命进取心减退③太平天国的宏伟气势④太平天国必然失败的

历史命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

(2)下列历史图片和上面的三则史料可用来研究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什么历史问题?

从这些史料中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太平天国天王玉玺

答案

(1)C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等。

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他

们不可能抵挡住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的侵袭;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大题预测

1839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大不列颠女王维多利亚的信。

虽然这封信没有送出,但是它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

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

以下为这封信的摘录:

“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

故特明宣定例。

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

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选自《新全球史》(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

(1)通过林则徐的这封信,你能提取怎样的历史信息?

(提示: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君临万国”,“不忍

不教而诛”,“将鸦片永断来源”。

(2)假如维多利亚女王收到了这封信,女王能满足林则徐的要求吗?

为什么?

(提示:

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

因、中英实力对比、英国的政治体制等方面分析。

(3)当时中英两国的“宪典”是怎样制订的?

(提示:

结合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

自主解答

(1)清政府闭关锁国,虚骄自大;禁止鸦片输入,维护国家利益;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等。

(言之成理皆可)

(2)不能;原因:

①英国国力强大,不会理会;②英国正准备寻机向中国开战,开拓市场;③当时英国为君主立

宪制,女王并无实权。

(3)英国是通过议会制订;而中国根据皇帝旨意制订。

一、选择题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

回答1~4题。

1.(2008·海南历史)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

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

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

答案B

2.(2009·济宁模拟)右图所示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记载的历史事件,其最大功效在于()

A.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我们不会忘记

B.林则徐领导的反英斗争永载史册

C.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精神世代相传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案C

3.“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在有关该现象的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A

4.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所言:

“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

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

”“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为了扩大侵华权益,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回答5~7题。

5.(2009·烟台模拟)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B.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C.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D.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答案C

6.右图是“武汉江面上,到处游弋的外国军舰和商船”的照片,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根源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取得了侵华的新特权

B.《天津条约》的签订,汉口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C.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签订,增开汉口为商埠

D.《辛丑条约》的签订,使通商行船的内容被修订

答案B

7.2007年9月20日,全国政协委员、港澳知名爱国人士何鸿燊先生以6910万港元,购入原属圆明园海晏堂御制

12生肖“水力钟”喷泉马首铜像,并捐赠给国家。

导致此文物流落海外的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

答案B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成为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回答8~12题。

8.广西曾流传一首民谣:

“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

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

”民谣反映姐妹俩参加的

是()

A.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抗日战争

答案B

9.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曾一度取消城市的商业活动,没收一切商店里的物资,但不久又在天京城外设立各种商店。

这表明()

A.原来的城市政策具有空想性B.领导人开始转向腐化堕落

C.农民的阶级局限性D.开始逐步推行《资政新篇》的主张

答案A

10.北京某顾客因火车票3.98元的保险费,将北京火车站告上法庭,这件事体现了人民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的意识增强。

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主张以法治国的是()

A.洪仁玕B.魏源C.徐光启D.林则徐

答案A

11.(2009·青岛模拟)有民谣道:

“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

”清方记载则是: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统,依旧让咸丰。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两首歌谣应是1856年后流传开来的②反映的是天京变乱的历史史实③前一首说明了农民阶级的信仰发

生了动摇④后一首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太平天国内乱的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12.太平天国运动出现了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的新特点,说明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国农民思想觉悟有巨大提高

C.中国农民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D.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部分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2008·全国文综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利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

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

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朝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

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

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其实天朝德威远被,

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

天朝尺土俱归版籍,

疆址森然。

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

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时的英国国内背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答案

(1)不同之处:

①两广总督译文:

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朝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

②英方信函认为马戛尔尼使团出使中国可增进邦交,扩大贸易。

原因:

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就是出于这种心态。

(2)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其目标。

(3)乾隆拒绝了英方的各项要求,维护了领土主权;盲目自大,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2年马克思评述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外,他们没有给历史提供任何任务。

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

比给予统治者的惊惶还要厉害……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抗清朝腐朽,没有一点建设的苗头。

太平天国是魔

鬼的化身,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材料二毛泽东评价太平天国:

“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向西方探求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对太平天国各自的认识角度是什么?

(2)你同意哪种观点,请阐述理由。

答案

(1)材料一站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