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对应练习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docx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对应练习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对应练习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对应练习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古代西亚文化
1.(2020辽宁朝阳凌源中学高一月考)2001年伊拉克举行了“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为其祖先发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而深感自豪。
伊拉克人的祖先发明的文字是( )
2.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
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
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
这表明( )
A.两河流域的人们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B.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
C.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D.古代巴比伦是当时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3.据史诗《吉尔伽美什》记载,乌鲁克城邦的贵族对于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
这一现象( )
A.反映出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B.表明城邦首领受神庙控制
C.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
D.表明国王权力呈现集中的趋势
4.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
与商务有关的条文几乎占《汉谟拉比法典》总条数的一半。
由此可以推知( )
A.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
B.《汉谟拉比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的法律争端
C.国家、神庙和私人都直接推动了商务法律条文的制定
D.《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汉谟拉比国王的命令
题组二 古代埃及文化
5.(2020北京平谷五中高一月考)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通过考察研究金字塔,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哪些方面的社会状况( )
①建筑技术②宗教信仰
③自然科学④专制王权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古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
古埃及人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
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
C.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
D.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
7.埃及古王国时期,太阳神“拉”逐渐被奉为埃及的最高神,国王被说成是“拉”之子,是“拉”的直系后裔。
国王的名字往往要缀上“拉”的字眼。
这反映了当时( )
A.君主专制开始确立
B.宣扬君主至上权威
C.官僚机构日益庞大
D.王权进一步被神化
题组三 阿拉伯文化
8.《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埃及、波斯和伊拉克等地。
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天方夜谭》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
B.阿拉伯文化是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C.阿拉伯帝国疆域一度相当广阔
D.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9.(2020辽宁锦州黑山中学高一线上检测)花剌子密是阿拉伯帝国杰出的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印度数字和零号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
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欧洲人称其为“阿拉伯数字”,后为全世界所采用,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古代西亚文化
1.(2020辽宁本溪燕东高中高一月考,
)“两河流域地区天然无屏障……许多古代民族在此演绎出一部战争史。
北部的大雨加上源头山脉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毁坏农田。
苏美尔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
”对此解释准确的是( )
A.两河流域地区依靠对外移民生存
B.法典指《汉谟拉比法典》
C.洪水导致苏美尔人进行对外掠夺
D.地理环境影响政治走向
2.(改编,
)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
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
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体系。
最后,楔形文字则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
这表明( )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了完善的功能
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3.(2020山东青岛平度高一3月测试,
)史诗《吉尔伽美什》将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描绘成半人半神的英雄。
他进行残暴统治,致使民怨四起,人们便向神灵哭诉,于是神灵创造出巨人恩奇都去惩罚他,但两人在决斗中成为好朋友,此后吉尔伽美什弃恶从善,为民除害,立下许多功绩。
材料可以用来反映( )
A.尼罗河流域文学发达
B.两河流域的文明程度
C.亚述帝国的王权崇拜
D.伊斯兰教的重要影响
4.(2020辽宁锦州滨海实验中学高一月考,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
“如果某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某人打落了贵族的牙齿,还落其牙齿。
但如果是贵族伤了某人的眼或牙齿,则只要用财物作出赔偿即可。
”这反映出此法典(深度解析)
A.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有袒护贵族利益的倾向
D.保护奴隶权利不受侵害
题组二 古代埃及文化
5.(2020山东泰安宁阳四中高一下期中,
)中国的造纸术传入埃及后,便逐渐取代了埃及传统的、原料单一的莎草纸技术。
这表明埃及莎草纸技术失传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
A.莎草纸原料短缺且依赖进口
B.中国和埃及的商贸联系进一步加强
C.中国造纸术造纸成本较低
D.埃及莎草纸造纸工序未见详细记载
6.(2020首都师范大学附中高一月考,
)下面两图分别反映了古代两个区域文明的政治制度,下列文明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D.古阿拉伯文明 古苏美尔文明
7.(2020辽宁锦州滨海实验中学高一月考,
)古代两河流域和古埃及在统一之后都曾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两个地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是(深度解析)
A.《吉尔伽美什》《汉谟拉比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金字塔
C.金字塔、泥板文书
D.《汉谟拉比法典》、泥板文书
8.(2020山东济宁微山二中高一质检,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深度解析)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
B.罗塞塔石碑碑文中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尼罗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D.三幅图片的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9.(2020天津宁河芦台二中高一月考,
)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
其相似之处有( )
①创造世界上古老的文字
②留下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③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
④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①②
题组三 阿拉伯文化
10.(2020山东青岛平度高一3月测试,
)从公元7世纪开始,穆罕默德和他的继任者们逐渐使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
下列关于阿拉伯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B.发明“0”到“9”的数字计数法
C.把《圣经》作为经典
D.最高统治者苏丹掌握国家大权
11.(
)以公元8世纪为界限,在此之前“阿拉伯人是以剑和舌,而不是以笔为荣的”。
在此之后,则变成了“他们把一切工作归纳为剑和笔两个方面”。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阿拉伯文化的发展
B.造纸术的传播与普及
C.西学东渐促进科技交流
D.印刷技术的推广作用
12.(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文化本身是在吸收了古代希腊和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
促成阿拉伯帝国这一特殊身份的客观条件是( )
A.东西方交流的加深
B.阿拉伯人勤奋善学
C.阿拉伯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D.阿拉伯帝国的强大
13.(2019山东德州一中高二上期中,
)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中古时期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并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
材料表明( )
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的使者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题组四 综合题组
14.(2020江苏七市高三第二次调研,
)“金字塔”作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承载着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埃及首席考古学家称,日前在吉萨发现的新墓群的随葬品中发现大量测量、计算和加工石器的工具。
此外,还发现了原始的金属手术器械和一些死者在骨折后得到医治的痕迹,说明这些死者得到了很好的医疗待遇,而奴隶是不可能得到这种待遇的。
通过对这些遗迹测算,共有大约2万名劳工参与建造金字塔,他们的生活费用由其家乡的富裕家庭承担。
——摘编自《北京晚报》(2010年10月27日)
材料二 1560年,瑞士钟表匠布克在游览金字塔时,做出一个石破天惊的推断:
金字塔的建造者,不会是奴隶,应该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
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锒铛入狱。
在狱中,布克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而入狱前,在自家的作坊里,布克能轻松制造出误差低于1/100秒的钟表。
——摘编自刘燕敏《平和的心是金》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考古学家提出的关于金字塔建造者的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埃及金字塔建造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布克做出这一推断的因素。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人们关于“金字塔的建造者”新看法的认识来源。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基础过关练
1.A
2.A
3.C
4.A
5.D
6.C
7.D
8.D
9.B
1.A 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主要的文化成就之一,而伊拉克正位于两河流域。
因此,伊拉克人的祖先发明的文字是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每一笔画的落笔处显得较粗重,提笔处则显得较浅细,形似木楔,故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图中文字的特点都不符合楔形文字的特点,故均排除。
2.A 材料反映了两河流域的人们编撰农书、开凿运河、管理灌溉等活动,说明两河流域的人们比较重视农业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楔形文字方面的信息,故B项排除;原始农业是古代各地先民共同创造的,不是苏美尔人始创,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比较古代各地的农业发展情况,无法得出古代巴比伦是当时农业最发达的国家的结论,故排除D项。
3.C 材料“乌鲁克城邦的贵族对于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体现了城邦贵族与城邦首领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故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没有体现城邦内部的阶级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神庙控制城邦首领,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而不是体现国王权力集中的趋势,故D项错误。
4.A 材料明确表述了古巴比伦商业的发展对法律制定的推动作用,这也正是法典中商务条文几乎占了法典全部内容的一半的原因,故A项符合题意。
材料重点在于解释法典中商务条文多的原因,没有体现其具体作用如何,故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而不是参与商务法律条文的制定,故无法得出C项“直接推动”的结论,故排除;材料并未涉及汉谟拉比国王在法典制定中的作用,故无法得出D项结论,故排除。
5.D 古埃及是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金字塔是古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技术,①正确;金字塔体现了古埃及人注重来世的宗教信仰,②正确;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体现了自然科学知识的充分运用,③正确;金字塔工程浩大,耗费颇多人力财力,所以金字塔也是古埃及专制王权的象征,④正确。
故选D项。
6.C 古埃及人为了合理安排农事,需要掌握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因此制定了太阳历,故答案为C项。
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也是为了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故A项并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与题干主旨无关,故排除D项。
7.D 据材料“太阳神‘拉’逐渐被奉为埃及的最高神”“国王被说成是‘拉’之子”等信息可以看出,为加强君主专制,古埃及统治者极力宣扬君权神授学说,王权被进一步神化,故D项正确;由材料信息无法看出君主专制开始确立,故A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君主王权的神化,无法得出君主拥有至上权威的结论,故B项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官僚机构的相关信息,故C项排除。
8.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天方夜谭》的故事分别来自埃及、波斯和伊拉克等地,是民间文学的积累,但由此无法得出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的结论,故D项符合题意。
《天方夜谭》中的众多故事可以反映出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状况,故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天方夜谭》中包含了众多地区的民间故事,其继承发展了故事来源地的文化,故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阿拉伯人曾大规模对外扩张,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泛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故《天方夜谭》可以体现阿拉伯帝国疆域一度相当广阔,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9.B 题干“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欧洲人称其为‘阿拉伯数字’,后为全世界所采用,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表明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B项;这套数码最初是印度人发明的,故排除A项;这套数码和伊斯兰教无关,故排除C项;材料中阿拉伯人传播了东方文化,而不是传播了西方文化,故排除D项。
能力提升练
1.D
2.B
3.B
4.C
5.C
6.A
7.B
8.D
9.B
10.A
11.B
12.C
13.B
1.D 依据材料“两河流域地区天然无屏障……许多古代民族在此演绎出一部战争史”可知,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地理环境影响了政治走向,故选D项;材料中两河流域地区的人民是通过战争或编制法典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以求得生存空间,而非进行对外移民或掠夺,故A、C两项说法错误,排除;《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人制定的,并非苏美尔人,故排除B项。
2.B 楔形文字由单纯的记账工具到辅助记忆,再到记录口头语言,最后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体现出文字的功能是不断完善的,故B项正确;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并非材料主旨,故A项排除;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了完善的功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文字从产生到成熟一般都要有一个过程,故C项排除;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D项排除。
3.B 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两河流域的文学瑰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河流域的政治、经济状况,因此可以反映其文明程度,故B项正确。
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创作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尼罗河流域的文学作品,故A项排除。
史诗《吉尔伽美什》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并非亚述帝国,故C项排除。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故史诗《吉尔伽美什》的创作不可能受到伊斯兰教影响,故D项排除。
4.C 依据材料“如果某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某人打落了贵族的牙齿,还落其牙齿。
但如果是贵族伤了某人的眼或牙齿,则只要用财物作出赔偿即可”可知,如果平民伤了贵族身体的某个部位,要实行“同态复仇”;而贵族伤害了平民身体的某个部位,则只要用财物作出赔偿,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袒护贵族利益,故C项正确。
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并非材料主旨,故A项排除。
材料体现出该法典对不同群体的惩罚措施并不相同,不同群体的法律地位并不平等,故B项排除。
该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故D项排除。
解题技巧
材料型选择题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
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有些选项也许本身是正确的,但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故不能选择这些选项。
5.C 中国的造纸术,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为造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当其传入埃及后,导致了埃及莎草纸造纸术的失传,故C项正确;莎草纸的原料是莎草,其是尼罗河特产,是埃及的主要出口物资之一,故排除A项;中国造纸术传入埃及并非通过双方的商业贸易,故排除B项;“埃及莎草纸造纸工序未见详细记载”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D项。
6.A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体现的是古代埃及的以法老为核心的比较完善的政治制度,图2体现的是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故答案为A项。
7.B 两河流域古代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埃及金字塔,都能体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故B项正确;史诗《吉尔伽美什》和《汉谟拉比法典》,只能体现两河流域的情况,并不包括埃及的信息,故A项排除;作为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及西亚地区的重要史料,泥板文书无法集中体现古代两河流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故C、D两项排除。
知识拓展
泥板文书是古代西亚地区的一种文字记录,因书写在黏土板上,故名。
它初为两河流域苏美尔人所采用,后扩展到伊朗高原以西广大区域。
为古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赫梯和波斯等地文字遗产。
书写方法是先将楔形文字刻在湿黏的土板上,再晒干或烘干。
所书内容广泛,包括法典、条文、外交文书、经济文件、债务契约、历史记录、文学作品、天文资料及宗教典籍,还包括教学教育用的原始型字典及训练物品等。
19世纪后,在巴比伦、拉格尔、乌尔、马里等古城废墟中大量发现,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和西亚历史文化的重要原始资料。
8.D 甲骨文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古埃及罗塞塔石碑反映的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反映的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这三者组合在一起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故选D项。
甲骨文为商朝文字的一种形式,而非夏朝,故不能证明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故排除A项;楔形文字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文字,古埃及文明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并不是尼罗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故排除C项。
知识拓展
罗塞塔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
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这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解读出已经失传已久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罗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一位法军上尉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发现,后因英法战争而辗转流落英国,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
9.B 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分别创制了世界上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且都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①④正确,故选B项。
留下较完整的成文法典的说法不符合古代埃及情况,故②错误;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是古埃及人的成就,不符合古代西亚的情况,两河流域河水泛滥无常,故③错误,因此排除A、C、D三项。
10.A 公元7世纪建立的阿拉伯帝国是伊斯兰教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政教合一的国家,故A项正确;“0”到“9”的数字计数法是印度人发明的,并非阿拉伯人发明,故排除B项;《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而非伊斯兰教的经典,故排除C项;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哈里发,故排除D项。
11.B 笔是书写工具,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中亚和西亚地区,造纸术的传播促进了这一书写工具的推广,为阿拉伯人传播东西方文化创造条件,故B项正确;材料中转变的主要原因是造纸术的传播,阿拉伯文化的发展不是导致材料现象变化的主要原因,故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的不是“西学东渐”,故排除C项;印刷术不是导致“笔”使用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项。
12.C 阿拉伯帝国位于亚欧非三洲交汇地带,是古代东西方商道的必经之地,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其成为东西方文化使者提供了客观条件,故C项正确;东西方交流的加深是结果,不是条件,故排除A项;阿拉伯人的勤奋善学是主观因素,不是客观条件,故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的强大与其充当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D项。
13.B 综合分析材料可知,材料重点强调的是阿拉伯文化“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其意在说明阿拉伯文化对欧洲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的使者在材料中虽有涉及,但是材料重点强调的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并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故排除A项;文化传播并非仅仅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文化传播是超越单个国家统治范围的,故排除C项;欧洲文明并非来源于阿拉伯及东方国家,故排除D项。
14.答案
(1)新观点:
金字塔的建造者是劳工,而非人们普遍认为的奴隶。
社会条件:
古埃及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古埃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古埃及陵墓文化提供文化基础;几何学、天文学等科技的发展。
(2)因素: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个性解放;布克的个人经历。
认识来源:
考古发掘的新成果;个人的生活经验与所处的社会环境。
解析
(1)新观点:
根据材料一“还发现了原始的金属手术器械和一些死者在骨折后得到医治的痕迹,说明这些死者得到了很好的医疗待遇,而奴隶是不可能得到这种待遇的”可知金字塔的建造者是劳工,而非人们普遍认为的奴隶。
条件:
结合所学从当时埃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方面来回答。
(2)因素:
根据材料二“1560年”“应该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在狱中,布克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而入狱前,在自家的作坊里,布克能轻松制造出误差低于1/100秒的钟表”可知布克从以人为中心出发提出这个观点,受到当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再结合布克的人生经历来回答。
认识来源:
根据材料内容总结是考古发掘的新成果,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所处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