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哲学论文追寻真实而自由的德育哲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00058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哲学论文追寻真实而自由的德育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德育哲学论文追寻真实而自由的德育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德育哲学论文追寻真实而自由的德育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德育哲学论文追寻真实而自由的德育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德育哲学论文追寻真实而自由的德育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育哲学论文追寻真实而自由的德育哲学.docx

《德育哲学论文追寻真实而自由的德育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哲学论文追寻真实而自由的德育哲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育哲学论文追寻真实而自由的德育哲学.docx

德育哲学论文追寻真实而自由的德育哲学

德育哲学论文:

追寻真实而自由的德育哲学

人物速描

芮火才,江苏省溧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溧阳市外国语学校校长,江苏省首批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

从曾经的一个瘦弱羞涩的农村青年教师到今天蜚声国内的教育思想大家,芮火才走过了一条简单而朴实的教育人生之路。

1981年,19岁的他从江苏省丹阳师范毕业分配到溧阳县前马乡最穷的完小——潘家小学,开始了教师生涯;1986年调入溧阳市实验小学工作,2007年至今任外国语学校校长,2009年兼任溧阳市教育局副局长。

简单而朴实的三十年教育生涯承载的却是丰富而智慧的教育理解,深刻而创见的教育思想,尤其他一贯坚持的真实、服务、自由的德育哲学在众多的思想火花中堪称奇葩。

对此,芮火才校长清醒地自谦:

“我并不是所谓的思想大家,那只是同行们给我的鼓励。

我所做的只是源于一份兴趣,源于一份对学生的责任和尊重。

”的确,当兴趣提升为一种习惯的生活方式,当责任和尊重外化为一种实际的德育认识与实践时,平添的是对芮火才校长人格的敬重,对道德教育的敬畏。

真实——德育之根基

道德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学校通过怎样的方式和途径去培养?

我们期望道德教育体现什么样的功能?

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和探究,是芮火才校长自1986年调入溧阳市实验小学后一直潜心思考的问题。

从农村学校“平步青云”,直入溧阳最“牛”的百年老校。

到1997年,他先后担任政教处主任、副校长,分管和从事的都是德育工作的管理和研究。

当时,很多人认为德育不能算是学科,不能和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提并论,设立这样的专业有点不伦不类;也有人认为德育的专业性本身就不强,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学问。

芮火才校长深感肩上担子的重大,他知道这些问题的处理归根结底必须有赖于对道德的理解,对人的图景的认识和展望。

与此同时,芮火才校长在平时的工作中观察和发现,学校德育虽然不能说虚假,但至少不能说真实。

首先是德育目标过分理想化,把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和少数人才能达到的目标作为对学生现实的和普遍的要求,如要求学生从小要有共产主义理想,个个都要像雷锋同志那样乐于助人等等;其次是德育方法过于简单化或程式化,经常采用“机器制造零件”式的手段,要求学生接受成人传授的社会公认的“准则”,并转化为成人和社会期望的行为;再次是关起门来搞德育,搞“纯而又纯”的德育,没有和生活有机结合,不能直面社会现实和学生的道德困惑,并进行有效的指导。

这样的“德育”违反人的成长的基本规律,使学生成了被动的客体,忽视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自然经不起实践检验。

学生一走出校门,就会发觉学校讲的和社会现实完全是两回事,因此而茫然不知所措。

芮火才校长认为,真实的德育不单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应该以人为本,充满人性;应该淡化功利、顺其自然;应该塑造灵魂,张扬个性;应该面向未来,注重创造。

于是,在他的提议与带领下,学校积极展开了德育创新的实践探索。

国旗下的讲话一直由学校少先队辅导员负责,但形式单一,内容单调,讲话者大都是校领导,芮火才校长就有连续十二次发言的经历。

为此,他大胆创新国旗下讲话的形式和内容。

于是,国旗下的讲话从以往的纯粹讲几句话,变成了诗朗诵、情景剧、舞蹈表演、快板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精神大餐;从以往的主题“乱炖”,变成了系列递进式专题;从关注身边的同学、老师,关心家里的亲人到关心不相识的人、无关系的人;从观察家乡的变化到感受祖国的发展,培植着学生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意识;从以往的某位领导上台“独奏”,变成了学生、老师、家长、社会人士等共同演奏的“交响曲”。

长期以来,学校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学科性作业,芮火才校长敏锐地意识到,要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仅要提高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能恰当其分地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

为此,他提出在教育常规中增加德育作业的布置。

德育作业分家庭德育作业和社会德育作业两个方面,以作业单的形式发放,一般要求在周末、节假日完成。

家庭德育作业如打扫卫生、洗碗、洗衣、择菜等家务劳动,或者主动为长辈服务,如捶背、洗脚等,使学生们懂得体谅孝敬父母和长辈;社会德育作业如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要求各中队组织开展“假日小队”活动,到所生活的小区、居委会、街道、单位等地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及“讲文明、树新风、送关爱、迎新年”等力所能及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德育作业的布置,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欢迎。

在芮火才校长看来,追求真实的德育,就要有目的地根据孩子的特点去追求一个个可实现的目标。

为此,芮校长创造性地提出在各班设置“文明学生”“小博士”“百灵鸟”“关心集体奖”等多个单项奖,“三好学生”更是没有名额限制,只要获得60%以上支持率即可。

为了防止评奖给学生带来的歧视和伤害,特别规定评“进步奖”一定要有“优秀学生”入选。

同时,学校也为老师增设了前所未有的系列奖项,如默默奉献奖、改革创新奖、勤奋好学奖、家庭美德奖、团结协作奖、社会公益奖、特殊教育奖、突出贡献奖等,让老师们首先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明确工作与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更好地教育学生。

芮火才校长一贯坚持,真实的教育应该人人是德育人,处处是德育处,时时是德育时。

他认为教书可以育人,管理可以育人,后勤服务同样也可以育人。

数学老师上课的第一个任务可以是检查教室是否卫生,英语老师上课的第一个任务可以是看看谁的的手指甲最干净,体育老师上课的首个环节可以是在操场上拣垃圾。

他还举例说:

“食堂工作人员收拾餐具后不是轻拿轻放,而是重重地扔,又如何能防止学生不依样画瓢呢?

在芮校长看来,教育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德育的契机,不可小视,这是德育“真实性”的基础。

服务——德育之核心

1998年,芮火才担任溧阳市实验小学校长,管理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却丝毫未减他对德育的关注。

芮火才校长感觉到,追求真实的德育,改变了学校旧有的德育格局,对于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行为,对于学生的德育实践,都有明显效果。

但根据平时的观察和对几个德育课题的研究实践,芮火才校长发现,德育工作在继续推进过程中,遭遇了“瓶颈”——德育虽然追求着真实,但本质上还是依托于控制与预设,对德育的基本服务对象的自我认识与自我需求则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对此,鲁洁教授有过类似的判断,即我国的道德教育从主流方面看至今还处于一种传统的模式之中。

这种模式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接受既定规范,养成与之相符的行为习惯,方法则是灌输、管理、训练。

正因为如此,本来应当是充满了人性魅力的德育,变成毫无主体能动、没有道德意义、枯燥无味、令人厌烦的灌输和说教。

为此,她疾呼,道德教育必须从这种模式中走出来。

向老师问好,自古就是学生文明礼仪的要求之一。

芮火才校长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求值周教师每天早晨站在校门口,检查学生进校时是否主动和值周教师打招呼。

如果达不到学校提出的要求,不但要扣除班级常规管理的得分,而且要求学生重新退出校门,主动向值周教师问好后才能进入学校。

为此,芮火才校长多次亲自站在校门口督促检查,并板着脸训斥过许多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也批评过少数班主任。

事后,虽然学生的礼仪表现在一段时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所带来的人前人后行为的不协调、教师暗自抱怨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

有一天,一位学生悄悄问芮火才校长:

“为什么我们向老师问好后,有的老师却不理睬我们?

”一次例行的学生座谈会上,又有学生提出:

为什么一定要学生先向老师问好,能不能老师先向学生问好?

学生的话令芮火才恍然大悟,他认识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学生说得多好啊,教师作为道德的传授者,尚且不能先向学生问好,怎么能要求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先向老师问好呢?

”于是,芮火才发起了“老师,请先向学生问好”的教育活动。

从那以后,校园风尚大变——当老师先向学生问好时,得到的是学生更为礼貌的问好,校园变得更为文明了!

  这件事,让芮火才校长陷入了更深的思考。

他的目光越过眼前的学校,越过眼前的学生,超然于广阔而长远的未来。

学生有获得需要的德育权利,他们的心中所想应该成为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所着力求索的。

2001年,芮火才校长在《江苏教育研究》上发表《教育就是服务》一文,立即在国内产生极大反响,引起了众多教育专家的共鸣。

此时他的脑海里有了清醒的认识,道德成长不是依靠强硬的灌输实现的,必须基于学生内在的需求,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不断地去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了解学生有哪些需求,适合的要尽力创造条件满足,并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乐趣,感到满意,获得发展;不适合的要正确引导,使学生自觉调整自己的需求,明白缘由,获得发展。

这种服务既表现为对发展得较好学生的锦上添花,也表现为对发展有障碍学生的雪中送炭;既表现为对学生获得成功后的激励,也表现为对学生遇到挫折后的鼓励;既表现为对学生正当要求的全身心的迁就,也表现为对学生不当需求的循循善诱,表现为对处于十字路口学生的指点迷津。

芮火才校长告诉老师们,德育理念的核心问题是对德育的理解。

德育就是为满足学生的正当需求服务,为促进学生健康的的人格发展服务,其基本支点是了解需求,基本价值是获得满足,基本目标是实现发展。

拥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不同的教育行为,从而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进而培养出不同“规格”的人才。

用这种思维方式反思现在的德育,我们便会对一些“常规性教育”有新的理解——

学生见到老师不问候是学生不讲礼貌吗?

不是。

因为自认为道德水准比学生高的教师尚不能先和学生打招呼,怎么能要求学生比老师做得更好呢?

学生上课不守纪律,是学生的过错吗?

不是。

肯定是老师的课上得不精彩,不然为什么同样的学生上其他老师的课就很守纪律呢?

学生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是学生的过错吗?

不是。

肯定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有问题,或是太难,或是太多,或是不了解某些导致作业不能完成的学情。

班里有50位学生,其中49位发展得很好,只有一位同学发展得不太好,是这位学生的责任吗?

不是。

既然49位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良好的发展,为什么就这么一位同学不能发展好呢?

肯定老师还没有找到满足这位同学需求的方法。

教室门窗的油漆用什么颜色,能由总务处决定吗?

不能。

应该听听大多数学生的意见,然后选择他们喜欢的颜色。

是的,学生就是实施德育的最好主体,最佳源泉;学生是自己的老师,是老师的老师。

由此,芮火才校长收获了教育就是服务后的又一大思想突破。

他在2001年12月常州市教科研工作大会上作了《我们的课题研究,眼中有学生吗?

》的发言,引发了与会者的思考,并为本地区的教科研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思维路径。

五月的一天,芮火才校长在校园里转悠,一位学生突然凑上前说:

“爸爸妈妈老说我过着好日子,有吃有穿,怕吃苦,还不好好学习。

可我没有不好好学习啊。

还有,还有我哪有机会去吃苦啊?

”芮火才校长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6月上旬,学校策划暑假的“吃苦夏令营”方案出台,地点选在溧阳南角比邻安徽的平桥山区。

为达成学生艰苦、耐苦的心里需求,方案做了一系列的吃苦规定,如一律不带手机,不带零花钱,四天时间里有两天不供应荤菜,没有空调,没有风扇,酷暑下在田间参加农活,接受军训等等。

短短的两天,全校共有近两百名学生报名,有的家长甚至亲自赶到学校,生怕报不到名。

活动期间,很多动人的画面折射出了孩子身心成长的感人历程。

四(6)班的王瑞苏同学,长得白嫩纤弱,在烈日下军训了二十几分钟后,觉得体力不支,教官叫她到一旁休息,可她稍作休息后,立刻要求归队训练。

老师们劝她多休息一会儿,但她一再表示“我没事啦”,连教官都称赞她是个坚强的女孩。

徐嫣同学,腿上长了一个大脓包。

老师问她:

“疼吗?

”“疼的。

”她轻声回答,眼里还噙着泪水,但她也没有要求休息。

万奕雯同学在十五公里的越野之后几乎虚脱,但她仍拒绝了老师的帮助。

徐志浩同学的妈妈买了一大包的美味食品,晚上来看他,他硬是没有让妈妈进入营地大门,妈妈只好“满载而来”,又“满载而归”。

许逸凡同学在活动结束时写了最后一篇营地日记:

“夏令营的生活除了吃苦,还有许多精彩的活动相伴,钓鱼、采茶、跳竹竿舞、团队游戏这些活动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做好任何一件事都是不容易的。

阳光下我们的汗水晶莹闪烁,月光下我们的欢歌笑语在山中回荡,吃苦并快乐着,让我们收获满满!

夏日的这道‘彩霞’是绚丽的,它让我们更理解别人,更明白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甜蜜的。

因为只有尝得苦中苦,方知甜中甜啊!

自由——德育之灵魂

近年来,由于岗位的变化,芮火才校长的工作陡然繁重了许多,但近百次的外出讲学和省级以上重大教育活动主持人的经历,让他接触到了更多国内外的道德教育模本,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地阅读、学习与思考,更使其对道德教育又有了新的视界审视。

芮火才校长深知,从教育的本质使命来看,教育是培养自由自主的、具有独立精神的参与社会实践的公民,因此“教育的目的是教会人们实践天赋的自由,教育是实现和保障个人自由的重要条件”。

从深层次讲,道德教育呼唤的就是学生的自由教育和自由发展。

英国著名自由主义教育家尼尔创办的夏山学校给了芮火才很大的启示。

在芮火才的眼中,夏山不可复制,也没有必要复制,但“让学校适应学生,让孩子自由成长”的思想却能让他站在更高处看待道德教育。

他认为从发展观的角度看,自主感悟、自我体验应该是强调学生成长的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从生态学的角度看,适合环境、自由氛围是道德发展的基本要素。

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一直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但老师的兢兢业业总是与理想中的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有差距,为此,芮火才校长大张旗鼓地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班集体建设策略。

各班设立自主管理志愿者,岗位由学生根据班级实际设定,如眼保健操志愿者、午餐情况志愿者、午间活动志愿者、大课间志愿者等。

人员选择实行学生自主报名、全班学生投票决定。

班级卫生、纪律、礼仪、行为规范全权由监督员负责督查和指导纠正。

各班发放监督员记录本,监督员每日记录并签名,班主任以顾问的角色给予必要的服务和帮助。

因为是自己管理自己,学生由一开始的觉得有趣好玩逐渐转化成了责任和义务,班级风气、个人规范都在一段时期后有了明显改变。

有效的德育实践让芮火才校长认识到,德育方式只有符合儿童思想发展的规律,符合儿童个性成长的特点,才会有美好的前景和现实性。

在他的理想中,德育应该是洋溢着浓浓的民主和自由精神,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基础上和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使学生的教育和学习生活能够依照自己的既定目标自由发展,能够积极、自由地选择发展的方式,自由地选择和创造各种教育活动,进行自由德育,从而达到自主发展和精神自由的目标,实现人格精神的健全发展,为其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奠定基础。

自由德育的核心价值是要让学生充分享受自由,充分享受自我成长的快乐。

为此,芮火才校长积极鼓励学生做自我道德品质发展与评价的小主人,还不断开发创生自由德育发展的平台,相继推出了自由舞台、自由养吧、自由书吧、自由课程等倍受学生欢迎的系列举措。

每周二、五的中午,是溧阳外国语学校学生的喜庆日子。

才吃过午饭,众多学生已将校园中央草坪边的红地毯舞台团团围住。

高雅的古筝曲、欢快的拉丁舞、童稚的英语故事朗诵让舞台更加流光溢彩;此起彼伏的喝彩声、赏心悦目的欢笑声、动感十足的音乐声让童年绚丽多姿。

心情在这里放飞,快乐在这里升腾,梦想在这里起航,艺术在这里弥漫。

这就是芮火才校长创意的自由舞台。

参加自由舞台,人人皆可参与。

可在校园网上自主报名,每场表演按报名顺序安排五个左右节目;表演形式不限,器乐演奏、歌曲演唱、舞蹈、相声、小品、课本剧表演、魔术、自创剧本不限;内容要求健康,每个节目时间在5分钟以内;学校提供道具、音响等服务,学生、老师甚至家长可自由观看。

吹拉弹唱,随心所欲的自由舞台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平台,学校活力更趋彰显,学生品质更趋提升。

  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小鱼小虾,新购买的几十只小兔小鸭小鸡等小动物,都成了学生自由养吧的对象。

芮火才校长带领老师组织学生自主报名领养,孩子们的欢喜劲与兴奋劲别提有多高了。

于是,“小草微微笑,请您绕一绕”“花儿也会疼,望您手留情”遍布于校园的各个角落,上面还署上每位小作者的大名;一只只小白兔、小鸭、小鸡都有了自己的监护人或监护班级,在爱心中健康成长。

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意识在自然而然中潜移默化,滋润着孩童们纯洁的心灵。

自由书吧设立于教学楼各层大连廊的每个边角,由书架、靠背凳、小方几组成。

图书是由学生自由捐赠,取书还书纯属个人意愿,谁读谁负责,读书时间为非上课时间。

书吧一开放,便成了学生课间、放学后最喜与往来和端坐的场所。

课间大过道里吵闹追打的声响迅即小了许多、少了许多,多出了一份难得的书香和静谧。

正如俄国哲学家、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认为,读书不多,就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就是愚昧;知识不多,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所以读书能造就高尚的情操。

自由课程是通过开设“选修课”,调整各年级课程结构。

选修内容由学生提出,学校整合后由学生自主报名、自由选择;执教老师由学校老师、家长与社会有专长人员担任;课堂采取走读制,根据需求,打破学生班级、年级限制,将低、中、高年级适宜合并开班的科目分别进行合并;学期考核以学生参与率、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作业为主,不进行书面笔试。

芮火才校长介绍说,选修课的目的就是促进孩子们的自由发展。

让孩子享受课程、享受自由,提高思维、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道德品质发展。

将不同年龄的学生放在一个教室里进行选修课教学,除了可以正常授课以外,也能让学生们学会和不同年龄的小朋友如何相处。

如一些年龄稍大的孩子在家可能是独生子女,没有弟弟妹妹,但是在课堂上,因为年龄比较大,就要学会照顾小孩子,学会一定程度的忍让。

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自律,即个人在无人监督时仍然能够遵守秩序、规则、纪律等,虽然让儿童青少年完全自律是不现实的。

但芮火才校长相信,在一定合适的规章制度的约束下,一定行为规范的检查督促下,学生完全能够拥有自然状态自由发展的德育时空。

因为德育是一种心灵的艺术,对这种更多表现为内在的、隐性的、精神性的现象,不能期待以简单化的、外在性的工作就可以实现,也不能逼迫它在短时间内外显化。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芮火才校长的德育思想和实践还潜藏着更深层次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