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核心素养的养正课程的实践与研究.docx
《根据核心素养的养正课程的实践与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根据核心素养的养正课程的实践与研究.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根据核心素养的养正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养正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舟山市普陀小学阮水芬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一)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的落脚点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
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回答了“怎样去立德树人”的问题,并同时提出将研制与建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作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正式发布,重点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完成了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表达。
由此可见,核心素养创造性地将教育实践与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根本任务有机统筹在一起。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16年9月,由北师大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这个定义,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再聚焦、再清晰,让我们明白究竟从何着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有了它的指引,课程改革前行有了方向,新课标设立有了依据,中高考评价方式找到基准。
所以,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核心素养的提出,就像一枚楔子,首先打破的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人才观与评价观。
“掌握知识不等于就是人才”“高分不等于高品质”,因为核心素养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关注那些传统考试无法知道的东西”,核心素养重视的是那些“网络上找不到答案的东西”。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指出主要有三条途径: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二是教学实践落实;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
(二)童蒙养正——“育人目标”的归属点
中国古代向来重视儿童教育,儿童教育又以“养正”教育为重,即重视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强调“童蒙养正”。
因为儿童在幼年时,知识经验少、天真纯朴,可塑性强,容易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在这个时候进行好的道德教育,就可以给他今后获得良好的命运打下基础,并对他的一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童蒙养正”告诉我们:
德育教育要抓住时机,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最好的德育教育时期应该是在儿童生理、心理成长到一定程度,但对外界事物的规则还未有更深接触时,也就是“童蒙养正”。
小学阶段的儿童发生的交往、认知等社会性需要和心理机能,孕育着道德素养的胚芽,是他德性成长的起点。
因此,重视小学阶段的启蒙养正,遵循一定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的效果达到更好。
童蒙养正的根源是对于人格的养成。
从深的层次来分析人格培养问题,它是对心理的、心灵的和素质的教育,是根的教育。
当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心理和文化素养,有了自我反省的学习态度,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更好的与社会和自然融为一体和谐相处。
所以,养正教育的出发点是站在人的高度致力于为学生一生的成长服务。
就其实质来说,就是在儿童的幼年阶段,教育、启迪儿童的智慧和心灵,使儿童的身心、道德品质都能够得到健康成长,从而为其以后的性格形成及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与“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是殊途同归的。
(三)养正课程——“办学哲学”的着力点
普陀小学是普陀区政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满足广大市民对优质教育资
源的需求而新建筹办的一所公办小学,2015年9月正式招生。
可以这样说,普陀小学是乘着深化课改的春风起步,在核心素养浸润中成长的。
成立之初,我们也一直探讨该如何做好立德树人的学校表达,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体系:
1种思想—11种品质—101个习惯—1001个故事。
我们致力于打造“新东方1001夜”,“一个有故事的学校”,致力于做好“儿童立场,生活眼光,故事表达”这篇文章,最后达到“和美养正,普济立人”的境界。
“和美养正,普济立人”就是我们学校的办学哲学——1种思想,也是我们学校一切育人行动的准则。
核心素养体系的发布,让我们找到了和美教育与课程改革、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之间的契合点,找到了完成教育根本任务的一条线,那就是:
宏观——立德树人,中观——核心素养,微观——学校表达:
深化课改。
结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了在课程改革走向深水区的特殊阶段,学校应当寻求基于结构性变革的课程探索,以“全课程”的理念统整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
真正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各类课程的设立都应清醒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都应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承担课程所能承担的最大限度的责任,这应成为我们普陀小学课程建设的理念引领。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确立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养正课程’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把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少先队活动课、微队课、各类专题教育、校园十一节、学月品质教育活动等有机整合,进行德育活动课程整合,建立“养正课程”群,使“全面发展”的追求在课程的保障下得以实现。
养正课程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也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种新探索。
二、课题的界定
1.核心素养
这里特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16年9月13日,由北师大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我校将“和美少年”的德育目标——“爱国、文明、友爱、智慧、诚信、担当、感恩、自立、自信、坚持、乐学”11种素养的培养置于此核心素养的框架下,将我校的“和美养正”办学哲学落实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
2.养正课程
“养正”源于中国传统教育的“童蒙养正”,“养正”的基本含义就是要涵养正道,培养正知正见,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行,完成自身修养的完备。
童蒙养正教育观就其实质来说,就是在儿童的幼年阶段,教育、启迪儿童的智慧和心灵,使儿童的身心、道德品质都能够得到健康成长,从而为其以后的性格形成及发展打下坚实的早期基础。
“养正课程”正是在我校“和美养正,普济立人”的办学哲学的引领下,在严格遵循国家课程规范的基础上,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以德育主题活动为主要抓手,整合少先活动课、微队课、国学课、综合实践活动、校园十一节等,致力于培养“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和美少年”所构建的德育整合课程。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内容
(一)养正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
1.巧妙糅合,构建课程总目标
普陀小学的办学哲学是“和美养正,普济立人”,倡导“和美教育”。
“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与核心,儒家把“中和”当作圣人的最高道德境界,而“美”是我们教育的品质与追求。
核心素养体系的发布,让我们找到了和美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完成教育根本任务之间的契合点,找到了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的一条线,那就是:
目标——核心素养;载体——传统文化;落地——学校表达:
养正课程。
所以,我校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了巧妙糅合,提炼概括为更切合现代孩子需要的11种品质,即:
爱国、文明、友爱、智慧、诚信、担当、感恩、自立、自信、坚持、乐学,作为养正课程的总目标。
图1养正课程目标提炼示意图
11种品质作为故事教育的目标,又具化为具体可描述的目标体系,作为本项目的总目标。
各年段又根据学生年龄心智发展水平制定分级目标。
表1 “养正课程”总目标
核心素养
养正目标
目标描述
文
化
基
础
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
感恩
1.懂得感恩、孝敬父母长辈,能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懂得感恩老师,能主动问好,会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诲。
3.懂得感恩社会,能为他人、为社区出一份力。
文明
1.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懂得尊重他人,待人接物大方、得体。
2.学会自律,能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行为规范,争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学生。
3.培养规则意识,在公共场所能自觉遵守小学生文明礼仪。
智慧
1.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科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2.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勇于创新的好品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自
主
发
展
学会学习
健康生活
乐学
1.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预、复习等学习方法,能在学习中体验到获取获取的快乐的心态。
2.能主动获取知识,勤学善思,形成主动的、有个性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积累,品味语言,感受魅力,提升审美情趣,逐步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坚持
1.能够坚持每天克服一点点毛病,坚持进步一点点。
2.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热爱运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提高身体素质。
自信
1.敢于大胆表现自己,相信自己,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2.热爱生活,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具备自我调节身心的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阳光的心态。
自立
1.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不依赖父母。
2.努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家中、学校、社会的事情尝试做。
社
会
参
与
责任担当
实践创新
爱国
1.了解少先队的性质和光荣历史,激发为着理想勇敢前进的情感;增进队组织的使命感。
2.了解并热爱自己的国家和家乡,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认同;具有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在家、在学校、在社会都有主人翁意识。
友爱
1.团结同学,与同学友好相处、平等交往,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能够相互尊重和理解。
担当
1.热爱集体,积极主动承担集体的任务,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2.懂得承担责任的意义;敢于承认错误,做了错事不推卸责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勤俭
1.懂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勤俭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激发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不怕苦、不怕累,并在劳动中培养创新意识。
2.“特别约定”,细化年段分目标
将11种品质具化为101个可见可行可测的习惯,并以琅琅上口、易于学生读记和操作的“特别约定”来落实于日常行规中。
学校优化完善了《“十一种品质十一个特别”和美少年养成手册》,落实品质培养。
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同一个品质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要求与细则,即不同的“特别约定”,并且是随段递进、有所侧重的。
以上半学年的约定为例:
表2 《和美少年成长手册》“特别约定”
时间
特别品质
特别约定
二三年级
四—六年级
9月
文明
见到师长问声好两操规范精神好
认真倾听发言响课间休息不打闹
轻声细语不喧闹路队静齐秩序好
如厕及时手洗净轻声细嚼不挑食
关门开门手轻推爱护公物要记牢
见到师长有礼貌两操整齐精神好
发言积极勤思考课间休息不奔跑
轻声细语不喧闹路队静齐会谦让
如厕不忘水冲净食堂用餐要光盘
安静午睡寝具齐爱护公物要记牢
10月
爱国
学会三歌响亮唱升降国旗礼规范
两旗两徽我知道右拳靠肩呼号响
爱护领巾来争光自己岗位负责好
家乡民俗要记牢学习名人好榜样
唱好三歌立志向升降国旗礼规范
队的历程我知道右拳靠肩呼号响
爱护领巾来争光自己岗位负责好
家乡民俗来寻访传统文化永发扬
11月
智慧
科学故事读一读科技馆中看一看
奇思妙想问一问科学实验做一做
节能点子找一找科技活动试一试
花草动物养一养观察日记写一写
科普书籍增长见识科学名人榜样引领
科学实验动手动脑课题研究共同合作
科技活动积极参加节水节电低碳生活
旧物改造变废为宝五水共治童心童力
12月
坚持
每天锻炼一小时眼操准确坐姿正
踏步精神队列齐体育竞赛乐参与
早睡早起不迟到书包课桌自己理
勤剪指甲衣着净小小岗位我打理
每天锻炼一小时眼操准确坐姿正
做操有力姿态美体育竞赛来拼搏
合理作息效率高学会自理当主人
个人卫生五个勤坚持练好一本领
1月
乐学
铃响坐好静等待上课专注耳会听
爱动脑筋发言响认真作业及时交
姿势端正书写美预习复习自觉做
阅读经典快乐多互帮互助共进步
阅读经典品书香预习复习效率高
认真倾听会思考发表见解显自信
大胆提问乐探究积极合作勤参与
独立作业卷面净用心答题细检查
2月
感恩
遇同学,点头笑,懂礼让
见师长,先问好,要热情
父母呼,应勿缓,教敬听
就餐时,分碗筷,长辈先
及时睡,按时起,作息序
身上衣,自己穿,会洗漱
勤锻炼,身体好,心健康
写作业,要认真,乐阅读
同学间,应友善,会宽容
见师长,面带笑,要热情
父母命,行勿懒,责顺承
家中事,愿承担,心意诚
出必告,返必面,亲放心
及时睡,按时起,作息序
勤锻炼,身体好,心健康
写作业,有计划,爱阅读
3月
友爱
遇同学,点头笑会合作,会分享
同学事,帮助做集体事,一起做
伙伴间,会谦让不争吵,不打闹
手拉手,献爱心小雷锋,人人夸
同学之间诚相待学会合作乐分享
团结友爱互相帮知晓荣辱爱集体
不争口舌不打闹互相谦让会宽容
尊老爱幼礼相让爱心接力真情扬
4月
自信
客人来,要大方主动迎,热情待
抬起头,挺起胸口齿清,声音亮
上台时,有精神大胆说,不怯场
遇困难,不退缩获成功,不骄傲
热情主动来待客活泼开朗乐交流
敢于直言敢表现声音响亮精神爽
上台表演不怯场落落大方仪态佳
遇到困难敢突破获得成功不骄傲
5月
勤俭
家务活,主动干小房间,保洁净
课桌椅,会整理小岗位,勤打扫
吃穿用,不攀比扔垃圾,会分类
惜粮食,能光盘节水电,不浪费
自己事情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活
劳动岗位要尽职社会实践乐参与
吃喝穿用不攀比垃圾分类保环境
珍惜粮食能光盘节约水电低碳行
6月
担当
小岗位,明职责主动管,乐服务
做错事,敢承认即道歉,马上改
说过话,要做到借东西,及时还
有任务,乐承担努力做,添光彩
以身作则会管理尽职尽责乐服务
不说谎话不作弊知错就改有行动
言行一致守承诺借人东西及时还
集体任务敢承担努力践行树榜样
7、8月
自立
按时睡,自觉起勤锻炼,身体棒
做作业,会动脑爱阅读,见识广
看电视,上网络能节制,防近视
防溺水,不玩火求救号,要记牢
合理作息有规律积极锻炼身心健
自觉学习多悦读自主实践乐体验
文明绿色来上网观看电视有节制
防火防电防溺水学会自护懂求救
如此,每学月都有这样紧扣主题、琅琅上口、易于学生读记和操作的“特别约定”。
这101个习惯既是目标的细化,又是评价的依据,不一样的“特别约定”使品质培养更加阶段化、层次化。
在品质养成的过程中,学生月月有目标,周周有要求。
每周的“特别约定”,班级又可以根据班情自主选择。
(二)基于素养目标建立养正课程群
养正课程把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少先队活动课、微队课、各类专题教育、校园十一节、学月品质教育活动等有机整合,进行德育活动课程整合,建立“养正课程”群,以一个学月的品质为主题,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使“全面发展”的追求在课程的保障下得以实现。
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课程形态的多样性、课程活动的体验性使养正课程成为了可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独具普小特色的课程体系。
表3普陀小学“养正课程”构成体系
核心素养
养正目标
养正课程群
主题活动
组织建设
实践探究
国学故事
传统节日
难题攻关
文
化
基
础
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
文明
Happy开学
1.少先活动课
2.“相约和美”微队课
3.自设心语
(心理健康课)
4.专题活动课
1.踏春(春
游)
2.探秋(秋
游)
3.免考生众
创课程
4.社区实践
《新东方一千零一夜》校本传统文化课程
春节
元宵节
光盘行动
感恩
感恩节
智慧
科技节
自
主
发
展
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乐学
乐学节
立夏节
中秋节
坚持
体育节
自信
艺术节
自立
缤纷暑假
社
会
参
与
责任担当
实践创新
爱国
建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重阳节
行困生行为矫正
友爱
朋友节
担当
游戏节
勤俭
劳动节
养正课程群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以十一种品质为落脚点,共有六种课程形态。
六大版块围绕一个核心“和美莲娃,特别品质”协同运作,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既能发挥整体功能又能发挥各自的独特功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基于课程特点,开展课程实施
实践、体验是实施德育课程的重要渠道,更是核心素养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学校重视挖掘不同养正课程版块的德育功能,根据不同形态的养正课程的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通过不同形式的课程活动,做孩子们喜欢的课程,充分涵养“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育人理念。
1.主题活动草根化,凸显“特别”品质
德育的生命在于活动。
德育活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最好抓手。
然而,长期以来,德育活动一直太有“章法”,“高”“大”“上”的活动成为主流,却又远离于学生生活。
普小从成立起,就在新课程“做学生自己的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以“草根化”的活动主张,逐渐构架起“养正课程”的运作体系,并将其不断完善。
每个学月以一种和美品质为抓手,确定学月主题,同时每月开展具有主题性、教育性、体验性的学月特色活动课程,将各类活动以孩子们喜欢的“节日”的形式呈现,形成了基于十一种品质的“校园十一节”。
采用草根舞台的形式,让全体学生“人人参与、个个精彩”,从而落小做细“十一节”,凸显“特别”品质。
如此,学月主题、品质培养、课堂学习、德育活动全部统一起来,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融为一体。
使学校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凝成一股绳,使课题的研究更扎实更深入。
表4学月主题与活动安排
月份
学月主题
和美品质
《新东方一千零一夜》
学月活动课程
9月
特别讲文明
文明
具体见各年级《新东方一千零一夜》教材
Happy开学季
10月
特别爱祖国
爱国
建队节
11月
特别有智慧
智慧
科技节
12月
特别会坚持
坚持
体育节
1月
特别爱学习
乐学
乐学节
2月
特别懂感恩
感恩
感恩节
3月
特别能友爱
友爱
朋友节
4月
特别有自信
自信
艺术节
5月
特别能勤俭
勤俭
劳动节
6月
特别会担当
担当
游戏节
7、8月
特别能自立
自立
缤纷暑假
在德育课程的实施、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真正能成为主角的往往是少数,而更多的孩子只是旁观者。
除了课程自身不够创新,唤不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绝大部分孩子已经习惯于当配角。
在“校园十一节”德育课程开展过程中,我们为每个孩子提供展现个性特长的专属舞台,也就是我们的“草根舞台”。
不需要选拔,也没有任何彩排,更不比班级的名次。
舞台不定期,形式不定样,可以个人赛,也可以组合赛,甚至可以整班秀。
同时,学校通过电视台、微信推送,让每个家长了解课程要求,让每个孩子们有备而来。
如2016学年艺术节“潮童星”超模大赛有447个孩子参加走秀。
“五水共治.童力同行”世界水日主题课程,参与的孩子就有679个。
让每个孩子像花儿一样绽放,这就是草根舞台的魅力。
如此,针对传统的德育而进行的大胆创新,我们始终坚持不教条、不灌输,不“人云亦云”,实施生命的“养正”,即活动的德育,导行的德育、生动的
德育,在耳濡目染中让学生去亲身感受和体验,促成其养成良好的素质和品行的形成。
2.组织建设整合化,发挥最大功效
充分发挥养正课程的组织建设功能,将学校班队课、“相约和美”微队课、心理健康课、思想品德课等相关于“德育”的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都整合于养正课程的“组织建设”这一版块,根据每学月的主题,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排序,甚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删和重组。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形式,却有着相同的主题,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又相互促进,使课程效度达到最大化。
(1)上好每日美赏微课。
①相约和美微总结。
在“相约和美”一日评价中,尊重个体差异,点赞闪光点、关注微进步,通过观看微视频、观摩微队课等形式,继续扎实开展微课范式推广,从而有效促使品质养成。
②十五分钟微队课。
采用一日一队课形式,丰富校园生活。
周一一周回眸,周二好书悦读,周三一班一品,周四校园播客,周五美心时刻。
(2)丰富20分钟午间活动。
午间活动以小队为单位开展活动。
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内容、有秩序、有反馈,采用队长轮流当,地点每天换,内容每日新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丰富了午间生活。
(3)用好主题班队课。
围绕一班一品打造,有效利用好一周一节主题班队课。
结合品质培养、节日文化、安全教育等,精心设计班队课主题,促使德育教育功能最大化。
(4)整合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学月主题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文明、爱国、智慧、坚持、乐学等11种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四年级专门开设每周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每天中午12:
10到13:
20,学校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
以九月份“特别讲文明”的约定“路队静齐秩序好”为例。
在班队课,学生集体讨论本月品质“特别约定”的细化行动。
然后根据自己的特长、性格、兴趣等,竞标本学月管理“约定”目标,每个岗位自已设定服务或管理的要求。
如自设要求必须在课前5分钟督促同学们带好上课用具或书本,排好队伍。
然后带队离开教室前往专门教室,在其间要管理好路队安静、整齐、有序地走,遇到别班路队要适时避让,遇到老师要带头问好等。
在思品和心理健康课老师与学生一起研究相处之道、管理之法,然后付诸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又接受自律委员和全体同学的监督申评。
每天中午15分钟的“相约和美”微队课进行集中总结评价。
微队课铃声一响,小主持人开始组织,负责管理的同学开始对前一天同学的各方面自律情况作反馈,对一些好与不好的行为展开评议,根据相应的得分及实际具体表现用“莲币”量化。
评议者的言辞间充满赞赏,在一声声的夸奖中找到了榜样;被表扬者内心里充满自豪和自信,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启示、受到了激励;被提醒者听了委婉的劝告肯定会珍惜这种灵魂受宠的滋味的。
自主评议促进学生更好地自律。
在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林林总总的事情,大大小小的问题,经历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在这样的体验中,又成为下一轮思品课、班队课、或心理健康课的研究主题。
在这样循环往复中,让学生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待人,学会解决问题。
3.实践探究校本化,收获别样精彩
课程化是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发展的必然选择。
根据一年四季大自然的特点,学校将传统的春、秋游设计成了“实践探究”性的活动课程。
以春游实践探究课程为例。
有别于传统的“到此一游”活动,我校力求从课程的角度对春游的内容、组织等进行“变脸”,让春游更具课味,更有深度。
将春游实践探究课程等同于平常的语文、数学课,只不过上课的地点、形式换了而已。
普小的语数课有预学、共学和延学,同样,春游实践探究课也有这“三学”。
“预学”环节要完成“做攻略、读绘本、讲安全”等课前准备。
花儿电视台首先会根据计划制作一期春游课程攻略,学生了解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