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课时作业题7.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3940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课时作业题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课时作业题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课时作业题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课时作业题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课时作业题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课时作业题7.docx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课时作业题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课时作业题7.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课时作业题7.docx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课时作业题7

课时作业9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以下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召开于1978年底

B.使国家的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C.作出在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但并没有提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民在实践中开创的。

【答案】 C

2.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

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符合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故B项正确。

【答案】 B

3.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

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

下列对小岗村改革的影响分析有误的是(  )

A.个体小农经济彻底消失

B.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农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 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并对城市经济改革具有推动作用。

【答案】 A

4.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

“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

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

”该“不足”是指(  )

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因为农民只有承包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既解决了农村生产经营权又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但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足是指它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答案】 A

5.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

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

【解析】 材料中的合作化是指农村合作化运动,农村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二十多年后大家又散伙了”指的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这改变了农业合作化时代集体经营的方式,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6.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得太多。

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

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  )

A.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

B.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阅读和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政府对企业管的过死,企业要求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及取消计划管理体制,无法从材料中得到体现。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 B

7.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

这说明(  )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

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20世纪80年代初期”、“个体企业”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体制相关内容。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B、C三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体制相关史实,排除。

进一步分析可知,D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答案】 D

8.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

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己,时称个体户。

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  )

A.都属于私有经济

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

C.都属于商品生产

D.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

【解析】 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不管是城镇的个体户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他们都获得了生产或销售的自主权,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

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A、C、D说法错误。

【答案】 B

9.20世纪80年代有国企工人写段子描述到:

“搞生产技术的是人参,越老越值钱,搞政治工作的是丝瓜,越老越空。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企领导政治觉悟较低

B.国企改革简政放权打破“铁饭碗”

C.国企改革指导方针出现偏差

D.“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持续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提到“搞生产技术的是人参,越老越值钱”这说明经济建设对技术要求高。

“搞政治工作的是丝瓜,越老越空”这说明国企改革在简政放权,减轻企业发展的包袱。

因此选B。

A没有体现,材料中也没有体现C,80年代了,很显然D不当。

【答案】 B

10.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这五个经济特区(  )

A.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B.享有高度自治权

C.率先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D.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解析】 五个经济特区“特”在特殊的经济政策。

【答案】 D

11.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

“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由此做出的决策是(  )

A.设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B.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开放浦东地区

D.环渤海湾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解析】 由材料中“1984年”“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等信息可知,是指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答案】 B

12.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

“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

”浦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A是其客观条件,不是主要原因;浦东的开发开放主要是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而不是设立经济特区,故B项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1978年12月召开,而浦东的开发开放是在20世纪90年代。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8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

同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七一人民公社。

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上海农业志》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

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

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哪一次调整?

这种调整给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

这种变革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

为什么?

(3)材料三中邓小平同志对当时农村经济改革形势分析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

【解析】 第

(1)问,由材料中“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可知当时实行了人民公社制度,但是其违背了客观规律,导致我国农村生产力长期发展滞后。

(2)问,由材料中“特别是安徽”“生产责任制”等信息可得出在当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为都是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不是对前者的否定。

第(3)问,依据材料中“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概括归纳。

【答案】 

(1)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制度。

违背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产力,导致我国农村生产力长期发展滞后。

(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不是。

因为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要始终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夷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

材料二:

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

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

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张季子九录·实业录》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

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

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

请回答:

(1)材料一在对外政策方面的主张是什么?

出于何种考虑?

(2)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是什么?

出于何种考虑?

(3)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答案】 

(1)材料一主张闭关锁国。

目的:

中国无需与外国通商;闭关可以阻止外国入侵,防止内外勾结。

(2)材料二主张在维护中国主权的条件下,积极引进外资。

目的:

为了发展民族工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