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crosoft Word 文档.docx
《新疆乌鲁木齐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crosoft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乌鲁木齐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crosoft Word 文档.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乌鲁木齐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crosoftWord文档
新疆乌鲁木齐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西方美学强调人性三元论,主要以柏拉图和弗洛伊德最为著名。
柏拉图认为“灵魂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理智、激情和欲望。
与此相似,弗洛伊德主张将人性分解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这表面看来属于三元论范畴的人性论,仍然是一种二元论。
比如柏拉图所谓三元论,当理智、激情与欲望三部分各司其职、和谐协调的时候,灵魂便能主宰自己,秩序井然,个人的灵魂就是正义和健康的;如果理智、激情与欲望不守本分,相互斗争都想争夺领导地位,就造成了灵魂的不正义。
这实际上肯定了作为人性的最终形态仍然是正义与非正义、健康与不健康。
弗洛伊德的三元论同样如此。
当自我能妥善协调本我、超我与外界的关系的时候,人性处于和谐的状态;当自我不能妥善处理和协调这一关系的时候,人性就可能处于分裂状态。
处于分裂状态的自我主要有两种极端的形式:
一种是本我以绝对优势战胜超我乃至外界的时候,自我就可能是一个完全意义的动物性的人,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显露出恶的特质;但当本我主要受到超我的监督和制约时,自我就可能是一个道德完善的人,这种情况下的人性就可能是善的。
这样一来,人性就可能是和谐或分裂的、善的或恶的两种形态。
这实际上同样是一种二元论,所以西方美学最具影响力的人性论是二元论。
这种三元论的定位使西方美学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崇尚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在他们看来,现实世界任何事物作为一种存在永远不是只有一个因素和属性的存在,而是多种对立或并不对立因素和属性的有机统一体。
与西方美学有所不同,中国智慧美学在人性论方面影响最大的是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以及告子性无善恶论。
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仁义礼智之心;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孟子、荀子虽然对人性的善与恶有不同认识,但有一点相同,这就是都肯定了人性一元论,并不认为人性善恶并举。
另如告子所谓“性无善无不善'的性无善恶论,则对人性并不十分在意。
在主张“齐物论”的道家美学看来,既然善恶平等不二,等齐划一,那意味着他们所主张的人性论可能超越善恶分别而等齐划一、平等不二,这也是一种主张对善恶不加分别的观点,同样具有人性一元论的特点。
所以,中国智慧美学虽然对人性有多种阐释,但不像西方美学那样强调人性的多元性甚或二元性,更不强调人性的分裂与冲突,而是在很大程上主张了人性一元论。
综观前人论述,我们发现即使人性有善与不善论,这种差异也只是一种本性差异,是为后天修养和发展提供条件,而不是强调本性中存在善与恶的矛盾冲突,以及所导致的人格结构矛盾和分裂,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可归之于人性一元论范畴。
这才是中国智慧美学关于人性乃至人与自我关系的最精确阐述。
中国智慧美学人性一元论的观点,并不是无视人性之善与恶矛盾对立的存在,只是并不像西方美学那样夸大这种矛盾对立,将矛盾对立作为人性的基本特质,而是主张这种善与恶的分别只是人们后天所形成的一种价值判断,并不能真正体现人类原始本性的实质。
(摘编自郭昭第《中国智慧美学论要》,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柏拉图的三元论与弗洛伊德的三元论有所不同,前者认为人性的“三元”是理智激情和欲望,后者则认为人性的“三元”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B.作者分析西方美学人性三元论本质上是一种二元论,二元对立。
如正义与非正义的对立,健康与不健康的对立,和谐与分裂的对立,善与恶的对立。
C.根据柏拉图的三元论,我们要努力让理智、激情与欲望三部分各司其职,和谐协调。
只要做到了这一点,灵魂就能主宰自己,它就是正义和健康的。
D.弗洛伊德认为,在不能处理好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元”关系时,人性就可能处于分裂状态。
这时人性就表现出“善”或“恶”这两种极端形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A.中国古代的人性论中,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影响极大,这两种观点虽然相互对立,但都否定了人性会“善恶并举”。
B.告子主张“性无善恶论”,对人性不太在意。
道家美学主张善恶平等不二、等齐划一,应是“齐物论”思想的体现。
这仍是人性一元论。
C.作者认为,中国智慧美学不像西方那样强调人性的多元性或二元性,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主张人性一元论,认为人性要么是善,要么是恶。
D.中国智慧美学不强调“善”与“恶”的冲突,认为人性中“善”“恶”的差别只是一种本性差异,这种差异可为后天修养和发展提供条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西方美学的人性三元论使他们认识到人性是多种对立或并不对立因素和属性的有机统一体,他们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崇尚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B.人们后天形成的关于“善”或“恶”的价值判断并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原始本性的实质,因为后天的努力与所处的环境等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本性。
C.本性中存在善与恶的矛盾冲突,就可能会导致人格结构矛盾和分裂。
我们应该追求人性的和谐、正义、健康,重视后天教育,加强修养,完善道德。
D.本文把西方美学和中国智慧美学二者对人性论的见解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二者本质上的区别,指明了使人性向善的具体可行的方法,给人以启示。
【考点】49:
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筛选文中信息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解答】
(1)D“这时人性就表现出”错误,应是“可能”“就表现出‘善’或‘恶’这两种极端形态”.相关内容在文章第二段.
(2)C“要么是善,要么是恶”错,道家美学对善恶不加分别.原文第四段为“道家美学看来,既然善恶平等不二,等齐划一,那意味着他们所主张的人性论可能超越善恶分别而等齐划一、平等不二,这也是一种主张对善恶不加分别的观点”.
(3)D“指明了使人性向善的具体可行的方法”无中生有,本文虽有零星涉及,但并未“指明”“具体可行的方法”.
答案:
(1)D
(2)C
(3)D
2.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折叠①(节选)
郝景芳
依言②出现了。
老刀③迎上前去,依言看了看左右,没说话,带他去了隔壁的一家小餐厅。
两个穿格子裙子的小机器人迎上来,接过依言手里的小包,又带他们到位子上,递上菜单。
依言在菜单上按了几下,小机器人转身,轮子平稳地滑回了后厨。
两个人面对面坐了片刻,老刀掏出信封。
依言却没有接:
“……你能听我解释一下吗?
”
“你没必要跟我解释,”老刀说,“信不是我写的。
我只是送信而已。
”
“可是你回去要告诉说的。
”依言低了低头。
小机器人送上了两个小盘子,一人一份,是某种红色的生鱼片,薄薄两片,摆成花瓣的形状。
依言没有动筷子,老刀也没有。
信封被小盘子隔在中央,两个人谁也没再推。
“我不是背叛秦天。
去年他来的时候我就已经订婚了。
我也不是故意瞒他或欺骗他,或者说……是的,我骗了他,但那是他自己猜的。
他见到吴闻来接我,就问是不是我爸爸。
我……我没法回答他。
你知道,那太尴尬了。
我……”
依言说不下去了。
老刀等了一会儿说:
“我不想追问你们之前的事。
你收下信就行了。
”
依言低头好一会儿又抬起来:
“你回去以后,能不能替我瞒着他?
”
“为什么?
”
“我不想让他以为我是坏女人耍他。
其实我心里是喜欢他的。
我也很矛盾。
”
“这些和我没关系。
”
“求你了……我是真的喜欢他。
”
老刀沉默了一会儿,他需要做一个决定。
“可是你还是结婚了。
”他说。
“吴闻对我很好。
好几年了。
”依言说,“他认识我爸妈。
我们订婚也很久了。
况且,……我比秦天大三岁,我怕他不能接受。
秦天以为我是实习生。
这点也是我不好,我没说实话。
最开始只是随口说的,到后来就没法改口了。
我真的没想到他是认真的。
”
“所以,”她给老刀夹了新上来的热菜,“你能不能暂时不告诉他?
等我……有机会亲自向他解释可以吗?
”
老刀很饿,但他觉得这时不能吃。
“可是这等于说我也得撒谎。
”老刀说。
依言回身将小包打开,将钱包取出来,掏出五张一万块的纸币推给老刀。
“一点心意,你收下。
”
老刀愣住了。
他从来没见过一万块钱的纸钞。
他生活里从来不需要花这么大的面额。
他不自觉地站起身,感到恼怒。
依言推出钱的样子就像是早预料到他会讹诈,这让他受不了。
他觉得自己如果拿了,就是接受贿赂,将秦天出卖。
虽然他和秦天并没有任何结盟关系,只是被雇来送信,但他觉得自己在背叛他。
老刀很希望自己此时能将钱扔在地上,转身离去,可是他做不到这一步。
他又看了几眼那几张钱,五张薄薄的纸散开摊在桌子上,像一把破扇子。
他能感觉它们在他体内产生的力量。
它们是淡蓝色的,和一千块的褐色与一百块的红色都不一样,显得更加幽深遥远,像是一种挑逗。
他几次想再看一眼就离开,可是一直没做到。
她仍然匆匆翻动小包,前前后后都翻了,最后从一个内袋里又拿出五万块,和刚才的钱摆在一起。
“我只带了这么多,你都收下吧。
”她说,“你帮帮我。
其实我之所以不想告诉他,也是不确定以后会怎么样。
也许我有一天真的会有勇气和他在一起呢。
”
老刀看看那十张纸币,又看看她。
他觉得她并不相信自己的话,她的声音充满迟疑,出卖了她的心。
她只是将一切都推到将来,以消解此时此刻的难堪。
她很可能不会和秦天私奔,可是也不想让他讨厌她,于是留着可能性,让自己好过一点。
老刀能看出她骗她自己,可是他也想骗自己。
他对自己说,他对秦天没有任何义务,秦天只是委托他送信,他把信送到了,现在这笔钱是另一项委托,保守秘密的委托。
他又对自己说,也许她和秦天将来真的能在一起也说不定,那样就是成人之美。
他还说,想想糖糖,为什么去管别人的事而不管糖糖呢。
他似乎安定了一些,手指不知不觉触到了钱的边缘。
“这钱……太多了。
”他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我不能拿这么多。
”
“拿着吧,没事。
”她把钱塞到他手里,“我一个礼拜就挣出来了。
没事的。
”
“……那我怎么跟他说?
”
“你就说我现在不能和他在一起,但是我真的喜欢他。
我给你写个字条,帮我带给他。
”依言从包里找出一个画着孔雀绣着金边的小本子,轻盈地撕下一张纸,低头写字。
她的字看上去像倾斜的芦苇。
最后,老刀离开餐厅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
依言的眼睛注视着墙上的一幅画。
她的姿态静默优雅,看上去就像永远都不会离开这里似的。
他用手捏了捏裤子口袋里的纸币。
他讨厌自己,可是他想把纸币抓牢。
老刀从西单出来,依原路返回。
重新走早上的路,他觉得倦意丛生,一步也跑不动了。
宽阔的步行街两侧是一排垂柳和一排梧桐,正是晚春,都是鲜亮的绿色。
这些都是第三空间从未有过的。
他让暖意丛生的午后阳光照亮僵硬的面孔也照亮空乏的心底。
(有删改)
【注】①北京折叠:
是科幻作家郝景芳的作品,于2016年8月21日获第74届雨果奖(被公认为科幻 “诺贝尔”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
该小说叙述的未来的北京,被划分为三个空间。
空间之同有严格的界限,不同空间的人不能随意到其他空间去。
每过24小时,城市会发生折叠翻转。
②依言:
第一空间某银行总裁助理,曾被派往联合国帮忙组织培训,认识了来此实习的属于第二空间的年轻人秦天并与之相恋。
③老刀:
第三空间垃圾工,年近五十,单身父亲,为了捡来的女儿糖糖能上个好点儿的幼儿匠,冒险一天之中穿越三个空间,替第二空间的秦天给身居第一空间的依言送信。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老刀在餐厅将秦天托他送的信转交给依言,依言觉得有些难堪,她明白老刀已经知道自己结婚的事情,因此一见面就先给他做解释,虽然老刀并不想多问。
B.一万块钱的纸钞,处于第三空间的老刀从来没见过,而十万元,身居第一空间的依言“一个礼拜就挣出来了”。
不同空间有鲜明对比,科幻小说实则在隐喻现实。
C.虽然矛盾纠结,但现实的窘境、利弊的权衡最终使老刀还是拿了钱,小说对老刀此刻的内心刻画得十分细腻,心理的微妙、人性的复杂,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D.节选部分主要用大量对话、心理、动作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在情节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老刀和依言两个人的性格、情感也得以逐步体现,人物形象显得饱满丰富
(2)小说中的“老刀”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画线部分的描写有何作用?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考点】41:
小说阅读.
【分析】
(1)本题考查赏析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本题考查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答】
(1)本题考查赏析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C“利弊的权衡”的分析不准确,无“利弊的权衡”.最终使老刀拿钱的是“现实的窘境”,即生活拮据、而这钱对女儿糖糖很重要这一原因.
(2)本题考查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答时主要抓住相关情节与人物描写方法分析概括,本文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老刀这一形象.解答此题还要结合文后“注”理解、分析、概括.
如:
“他不自觉地站起身,感到恼怒.依言推出钱的样子就像是早预料到他会讹诈,这让他受不了.他觉得自己如果拿了,就是接受贿赂,将秦天出卖.虽然他和秦天并没有任何结盟关系,只是被雇来送信,但他觉得自己在背叛他”,表明他善良、厚道;“他对自己说,他对秦天没有任何义务,秦天只是委托他送信,他把信送到了,现在这笔钱是另一项委托,保守秘密的委托.他又对自己说,也许她和秦天将来真的能在一起也说不定,那样就是成人之美.他还说,想想糖糖,为什么去管别人的事而不管糖糖呢.他似乎安定了一些,手指不知不觉触到了钱的边缘”,表明他内心的矛盾,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做出违心的选择.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划线处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主要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
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本处“一排垂柳和一排梧桐,正是晚春,都是鲜亮的绿色”突出体现的景物特点是“鲜亮”,划线句所说“这些都是第三空间从未有过的”,表现第一空间的美好和生机;本来老刀的心情是“讨厌自己”,是沉重的,这里却是写“乐景”,其实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且通过“注”的内容,可以了解第三空间的相关情况,第一空间的美好和生机和第三空间形成发差,凸显了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的巨大差距,凸显了两个空间人们生活的差距,从而突出社会阶层间无法逾越的鸿沟这一主题.
参考答案:
(1)C
(2)①贫穷卑微,生活拮据.作为第三空间的垃圾工,无钱让女儿上好点儿的幼儿园,只好铤而走险去第一空间送信.
②深爱女儿,善良厚道.女儿是捡来的,老刀却视若己出还甘愿为其冒险;面对依言的央求,老刀觉得对不起雇主秦天.
③想守底线,内心矛盾.本不想拿依言的钱,是现实的窘境使他不得不违心地做出选择.
(5分,答出一点比简要分析得2分,三点得5分)
(3)①展现环境.晚春这些清新、明亮、温暖的景物,展现了第一空间的美好和生机.
②烘托心情.此时的乐景,反衬出老刀违心地拿了钱后内心的空乏和沉重.
③突出主题.通过老刀的切身体会,凸显了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的巨大差距,隐喻了社会阶层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6分,每点2分)
3.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冯其庸:
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
1924年生于江苏无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儿时因战乱失学,于放羊种地之余不忘读书,“书读得很杂但却读了不少”。
后来由中学调入中国人民大学任教,也是因为他有喜欢读书的习惯,以及在无锡读国专时听了当代许多著名学者的课。
对冯其庸先生来说,读书就是生活。
冯其庸表示:
“这一辈子读书有个特点,就是白天都没机会读书。
只有到了晚上关起门来,自己拼命地补课,总是要读到两三点才睡觉。
”冯其庸的生活就是被一本本书摞起来的,他的人生就是一个书架,读过的书中有着他的记忆。
在众多研究和爱好中,冯其庸于红学用力最深。
1954年,冯其庸调到中国人民大学国文教研室任教,从那时起,认真读起了《红楼梦》,这一读就再没有放下。
在近50年的研究中,冯先生著有《解梦集》《梦边集》《漱石集》《论庚辰本》《曹雪芹家世新考》《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等30余种红学专著,从曹氏家族的谱系研究到《红楼梦》版本和脂砚斋评本的研究以及对《红楼梦》时代背景、艺术思想的研究,都自成体系,为后人提供了一个高标准的参照系,成就最大。
“文革”期间,因曾多次被中宣部、作协借调写作理论文章,冯其庸被批判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抄家多次,多种版本的《红楼梦》也都被抄走。
于是他悄悄托人借来一部庚辰本,“我白天挨批斗,深夜却秘密抄写庚辰本《石头记》,抄了将近一年,小楷狼毫笔抄坏了一大堆,但却使我对《红楼梦》开始有了些理解,这就是后来研究《红楼梦》的一点点基础。
”后来,冯其庸在研究中发现了庚辰本照抄己卯本,在己卯本早已散失一半的遗憾下,庚辰本的珍贵价值得以被世人了解。
总在读万卷书,总在行万里路。
在众多的实地考察中,冯其庸先生十次进新疆的经历早已传为佳话。
晚年的冯先生致力于西域学研究,数次踏访西部,并力主在国学院设立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次将西域学纳入国学研究的视野。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教授王炳华回忆说,“1986年,先生第一次到新疆大学讲学,就去了吐鲁番、吉木萨尔、库车,结果一发不可收”。
20年间,他先后十赴新疆,涉瀚海,访楼兰,追寻玄奘西行东归的古道。
1998年8月,年过古稀的冯其庸第二次登上帕米尔高原,于海拔4700米的明铁盖山口,发现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此为玄奘东归后1355年来的第一次发现。
这一发现,轰动了中外学术界。
2005年,冯其庸先生第三次登上帕米尔高原,为玄奘立东归碑记。
谈起艰辛的高原沙漠之旅,冯其庸先生说:
“对我来说,乐大于苦。
有些苦,我根本没在意。
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同行的年轻人有的出现剧烈的高原反应,眼花气喘,有些撑不住,我则基本如常,所以我戏称自己是‘高山族’.尤其我的游历是和学术调查联系在一起的,每有收获,那种喜悦,不可名状,足以抵消一切辛苦!
”
也就在这一年,耄耋之年的冯其庸先生毅然擎起重振国学的大旗。
并以走万里路的感念生发出“大国学”的理念。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81岁的冯其庸先生受邀出任新中国第一所国学院第一任院长。
冯其庸先生对国学的定位既“新”且“大”,他认为国学是民族思想、精神、智慧、文化的总汇,是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共同财富。
先生尤重课程建设和师资聘请,并倡导将游学纳入教学体系。
课程设定及授课教师的安排多是在他亲自指导下完成的。
在这期间,人民大学每月给他发放一定数额的津贴,而在离职三年之后,他悉数将其还给了国学院,为学生设立奖学金。
他还把自己的一部分重要图书也捐扶给了国学院,希望学生认真研究国学,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现在国学院开设了明清小说的课程,红学是其中重要的部分。
对于红学,他一直像保护眼睛一样珍视,而他在大家心中,也被视作红学研究的“定海神针”。
冯先生说:
“红学的研究没有止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
”
真正的学者永远是一个跋涉者,一个求索者,正像杜甫诗中所说的:
“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这也可以看作冯其庸先生的夫子自道。
2011年,站在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台上,冯其庸先生深情地描述着大漠之上的朗朗星空,“做学问一定要看到宇宙之大之久,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会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行,尽可能多地做一些事”。
书破万卷,所涉浩瀚。
冯其庸先生扬名于外,却很难用一个词语描述其身份。
对于“大师”的称号,先生说:
“要是将‘大师'理解为‘大学教师’,我倒很符合。
”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冯其庸为人宽厚,以“宽堂”为号可能就是表达这种人格上的追求。
而这种人格力量反映到他的书画上,其宽厚的气局就表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人格精神。
冯其庸还擅长书法和绘画,书法宗二王,画宗青藤白石。
所作书画为国内外所推重,被誉为真正的文人画。
(摘自XX百科)
②冯其庸先生以文人意趣名世,通书画以涵养学术,兼文史而心性双修。
其书法逸笔草草、气韵幽远;其画卷师法古人、洗尽铅华;其学术结集《瓜饭楼丛稿》三十五卷册,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骚,亦因所涉浩瀚而令人钦叹。
(摘自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词)
(1)“在众多研究和爱好中,冯其庸于红学用力最深”,下列不能体现他“于红学用力最深”的一项是 A
A.冯其庸的研究领域宽,包括书画在内的爱好也多,而他最下功夫、成就也最大的还是对红学的研究,如红学专著《瓜饭楼丛稿》就达三十五卷册。
B.冯其庸阅读、研究《红楼梦》近半个世纪,涉及作者、时代背景以及艺术思想等方面,研究全面丰富又自成体系,为后学者提供了高标准的参照系。
C.“文革”期间,冯其庸被批判为“反动学术权威”,多次被抄家,珍爱的《红楼梦》都被抄走,但他还是冒着危险在深夜偷偷抄写借来的庚辰本。
D.冯其庸对红学始终深切关注,他像保护眼睛一样珍视红学,而他也被视作红学研究的“定海神针”,他认为研究之路没有止境,勉励后学担当责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及特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BE
A.冯其庸一生酷爱读书,儿时就利用一切时间去读。
对他来说,读书就是生活,由于爱读书的习惯,后来他才有机会由中学调入中国人民大学任教。
B.冯其庸晚年致力于西域学的研究,他发现了玄奘取经回国的古道,而西域学能纳人国学研究的视野,也是他力主设立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结果。
C.作为人大国学院首任院长,冯其庸对国学的认识颇有见地。
他重视课程建设和师资聘请,亲自指导完成了课程设定和授课教师的安排等工作。
D.冯其庸登上4000米的帕米尔高原,戏称自己是“高山族”;别人尊其为“大师”,他说自己是“大学教师”,主要表现冯其庸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
E.本文题目点明了写作对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借用杜甫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冯其庸谦逊的态度和不懈追求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赞佩之情。
(3)冯其庸被称为“大师”,你认为他是哪些方面的“大师”?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考点】43:
传记阅读.
【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探究文本的能力.
【解答】
(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
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瓜饭楼丛稿》是他一生的学术研究成果结集,不只是“红学专著”.故选A.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