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计量管理MN.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9074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9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的计量管理MN.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企业的计量管理MN.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企业的计量管理MN.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企业的计量管理MN.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企业的计量管理MN.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的计量管理MN.docx

《企业的计量管理MN.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的计量管理MN.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的计量管理MN.docx

企业的计量管理MN

企业的计量管理

1计量管理控制的主要对象

1)计量设备;2)计量人员;3)测量过程;4)文件;5)外来服务

1.1计量设备

定义:

1.1.1标志管理

实施标志管理是对测量设备进行控制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1.1.1.1计量设备唯一性标识

一般采用编号的方法,并建立设备台帐。

1.1.1.2计量设备的状态标识

表明计量设备的检定/校准状态,记录在台账中,每年制定周期检定/校准计划,闭环执行。

设备的状态标识一般可以分成三种或四种(44号文件),至少是三种。

三种的情况:

分别分为“合格标识(绿色)”、“准用标识(黄色)”、“停用标识(红色)”。

四种的情况:

分别分为“合格标识(绿色)”、“准用标识(黄色)”“限用标识(蓝色)”、“停用标识(红色)”。

1)合格标识

用于需要检定/校准的计量设备,表明检定/校准合格。

合格标识的信息至少包括:

设备编号、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下一次检定/校准的日期和单位。

2)准用标识

用于影响检定质量的非计量设备,经检查/试验证明其功能正常或技术指标符合要求。

准用标识的信息至少包括:

设备编号、检查/试验/比对/测试的日期、下一次检查/试验/比对/测试的日期和单位。

3)限用标识(蓝色)

①用于多功能的计量设备,某些功能已经丧失,或仅使用某些功能,使用的功能正常且经校准合格;

②用于计量设备,某测量范围不合格,或仅使用某测量范围,使用测量范围经校准合格;

③用于降等、降级的计量设备。

限用标识的信息至少包括:

设备编号、限制使用/可以使用的功能/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下一次校准的日期和单位。

4)停用标识

用于损坏或经检定/校准不合格、性能无法确定、超过检定周期、不再使用的设备。

停用标识的信息至少包括:

设备编号、停用日期和批准人。

1.1.2计量要求和检定/校准周期的确定

1.1.2.1计量要求

计量要求可表示为最大允许误差、允许测量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

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这些计量要求。

计量要求中有一些要求是针对测量设备的,如最大允许误差、量程、标称范围、稳定性、准确度等级、示值误差、引用误差、分辨力等;有一些要求是针对测量过程的,如允许测量误差、允许测量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环境条件和操作者技能要求。

计量要求一般是定量的,如测量不确定度、测量误差、测量范围;少部分要求是定性的,如准确度、操作者技能要求等。

计量要求的确定:

如何确定计量要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

首要的问题是识别测量要求,从产品和生产实现的测量中导出计量要求,然后才能谈得上满足计量要求。

规定的计量要求一般是通过从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技术标准、规范、顾客的测量要求等规定中转化而来的,或者是从对测量设备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中导出的。

把这些计量要求转化成最大允许误差、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等计量特性和环境条件及操作技能要求。

计量要求取决于被测量的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技术规定。

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技术规定包括:

检验产品是否符合顾客要求的技术规范,生产过程控制中的监控要求,安全、环保、公平贸易等技术指标的要求等。

1.1.2.2检定/校准周期的确定

1.影响检定/校准周期的因素

不同的仪器,可靠性不一样,其检定/校准周期不一样。

同样的测量仪器,对其测量准确度要求不同,或使用情况不一样,检定/校准周期也会不一样。

影响仪器检定/校准周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仪器本身的特性,或者说仪器的耐用性。

影响它的因素有:

①仪器的类型(电学、电子、光学、机械等);

②仪器结构的复杂程度;

③制造厂的生产质量。

(2)仪器的使用情况。

它包括:

①使用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震动、清洁情况等);

②使用的频度;

③操作人员技能;

④维护保养情况;

⑤核查校准的频次和方法;

⑥校准历史记录所反映的变化趋势。

(3)用测量仪器测量产品时对仪器的准确度要求;

(4)测量仪器的可靠性目标;

(5)检定/校准费用;

2.初始检定/校准周期的选择

对于一种新的仪器,必须首先人为的选定一个检定/校准周期。

通常是由有经验的人员,特别是对测量设备确认有经验的人员,根据以下两种方法选择:

(1)借用法,就是借用有类似情况的单位的类似仪器的检定/校准周期。

这时要特别注意在以下几方面的情况比较:

可靠性目标,校准程序(方法和过程),使用情况,环境条件,维护保养情况等。

在我国,还可参照有关的检定规程,确定一个初始的检定/校准周期。

(2)工程分析法。

通过对仪器设计、仪器结构的分析,对制造厂提供的资料,特别是关于参数允差限、保持参数在允差限内的时间间隔等方面的信息的分析确定一个初始的确认间隔。

对新型仪器而言,还可通过与其原有型号的比较,来确定一个初始的检定/校准周期。

应该说,将上述两个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就能比较好地确定一个初始的检定/校准周期。

3.测量仪器计量检定/校准周期的调整和确定方法

正确确定测量仪器计量检定/校准周期是一种复杂的工作,取得一个稳定合理的检定/校准周期需要积累大量数据,有充分的依据。

戴润生著《测量管理体系标准释义和实践》给出了5种基本方法:

①固定阶梯调整法;

②增量反应调整法;

③间隔试验法;

④控制图法;

⑤"黑匣子"实验法。

其中第一种方法最简单,(用的比较多,就是考虑每次校准/检定的合格率)第四种方法也有用的,但需要建立数据库。

第五种方法需要核查标准。

1.2不合格的测量设备

对已确认的测量设备怀疑或已知:

a)损坏;

b)过载;

c)可能使其预期用途无效的故障;

d)产生不正确的测量结果;

e)超过规定的检定/校准周期;

f)误操作;

1.3计量人员的控制

1)具有相应的资格;

2)根据现在的和预期的要求进行培训;

1.4测量过程的控制

过程: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GB/T6583-1994)

注:

1.资源可包括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

测量过程:

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GB/T19022-2003)

注:

和测量的定义一致。

【测量:

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JJF1001-1998)】但是“测量过程”强调的是采用过程方法进行测量。

把测量作为过程来管理。

过程示意图:

 

对于测量过程:

①.生产过程的要求;

②.生产安全的要求;

输入③.环境保护的要求;

④.公平贸易的要求;

⑤.顾客的其他要求。

活动是一组按照经确认有效的文件规定进行的活动(如:

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对于活动的控制:

①.按规定做记录;

②.按规定进行适当的监督;

③.按规定进行必要的监视(核查)。

①.满足计量要求的测量设备;

②.满足计量要求的测量条件;

资源③.具备能力的人员;

④.现行有效的测量方法;

⑤.可获得的所有信息和资料。

对于资源的控制:

①.使用测量设备必须经过确认;

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确保测量条件满足要求;

③.按规定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④.对人员进行培训;

⑤.确保测量方法现行有效;

⑥.确保工作现场可方便的获得所有所需要的信息。

输出就是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可能是原始记录、证书、报告、正确的控制信号等。

测量过程的控制可用于:

1)发现测量过程中的异常变化;

2)检查纠正具有重复性的问题;

3)确定或量化漂移的补偿或修正因子;

4)帮助识别可预测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循环性变化;

5)提供质量保证要求所需的文件。

1.4.1测量过程控制中使用核查标准

核查标准:

为了对某个测量过程进行控制,通过对该过程的测量来收集数据所使用的测量设备、产品或其他物体。

 

使用核查标准的优点:

1.弥补设备确认的局限性;

⑴确认间隔内难以保证的准确度不变;

⑵运输安装给测量设备带来的损害;

⑶人员操作和环境条件失控使测量结果产生的变化。

2.经常性的核查可以及时发现测量过程的变化。

无论是缓慢的变化趋势还是突变都可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包括调整确认间隔);

3.经常性的核查可以验证测量不确定度。

使用核查标准的缺点:

1.提高了测量的成本;

2.增加了测量的工作量;

采用核查标准的方法,应考虑风险性、适宜性和经济性。

核查标准的选择:

1.与被测量相一致;

2.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3.有良好的稳定性。

1.4.2控制图:

控制图是对过程质量加以测定、记录并进行极值管理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包括:

中心线(CL)、上控制限(UCL)、下控制限(LCL)和按时间顺序抽取的样本统计量数值的描点序列。

在统计过程控制中,控制图是核心工具。

 

计量控制图的类型:

1.均值控制图

均值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的变化情况。

核查时对被测量测量n次,用n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作图。

 

2.极差控制图

极差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测量结果的分散情况。

核查时对被测量测量n次,用n次测量结果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作图。

 

 

3.标准偏差控制图

标准偏差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测量过程随机量的分散情况。

核查时对被测量测量n次,用贝塞尔公式求出的标准偏差

作图。

 

中心线(CL)的确定:

均值控制图中心线

是m组n次测量算术平均值

的算术平均值,(也可以是规定的给出值)。

极差控制图中心线

是m组n次测量极差

的算术平均值,(也可以是规定的给出值)。

标准偏差控制图中心线

是m组n次测量标准偏差

的算术平均值,(也可以是规定的给出值)。

上限(UCL)、下限(LCL)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上、下限与中心距离3倍的标准偏差,在大多数情况都能适合。

(如:

均值控制图:

极差控制图和标准偏差控制图须根据GB/T4091-2001《常用控制图》第五章“计量控制图”给出的公式和系数表计算上、下限。

(简单的用±3倍的标准偏差会出现负值)

控制图的上、下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要求自行规定。

监测的频次一般取决于4中因素:

1.控制量(所需控制的量大小);

2.所要求的保证程度;

3.测量不确定度的严格程度;

4.过程的稳定性。

直方图

直方图的绘制:

⑴测量数据一般要求测量10组,每组10个(100个),(比如选取10组核查标准数据库中的数据);

⑵找出数据的最大值L和最小值S;

⑶确定分组数

数据数

50~100

100~250

250以上

分组数

6~10

7~12

10~20

⑷确定组距

组距应化整到测量单位的整数倍。

(如:

2.02化为2;0.64化为0.6)

⑸确定边界值。

每组的边界值要多取一位小数以保证测量值不会落到边界上;

⑹根据各组数据制成频数分布表;

序号

区间

频数

⑺按频数分布表画直方图

举例:

测量一加工零件的质量,共测10组,每组10次,画直方图。

(单位:

g)

次数

组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L

S

1

48.1

49.4

47.6

46.6

51.0

52.3

51.2

52.6

48.0

49.3

52.6

46.6

2

50.9

52.3

51.0

45.9

52.4

49.6

49.1

48.7

52.1

48.3

52.4

45.9

3

52.0

49.7

52.1

47.4

50.7

50.4

49.9

49.9

50.3

53.9

53.9

47.4

4

46.5

50.1

49.5

52.7

48.6

50.6

53.2

52.8

48.6

49.7

53.2

46.5

5

50.0

47.8

55.1

48.9

52.9

51.2

46.8

50.4

50.0

47.8

55.1

46.8

6

51.1

54.0

48.2

51.0

48.3

49.3

52.8

49.4

47.4

44.7

54.0

44.7

7

49.3

47.3

52.2

49.3

51.9

46.0

48.5

53.5

51.2

52.3

53.5

46.0

8

52.1

50.0

48.7

47.9

50.6

51.4

52.2

47.9

49.0

48.1

52.2

47.9

9

50.0

46.7

51.3

50.8

48.8

49.7

50.8

51.2

52.1

50.8

52.1

46.7

10

52.9

49.7

50.3

48.4

50.3

48.6

50.0

49.1

47.2

49.9

52.9

47.2

最大值L=55.1g,最小值S=44.7g

组数k=10

组距l=(L-S)/k=(55.1-44.7)/10=1.04取l=1.0

组边界值从44.45g开始,每隔1.0为一组,左右边界分别为44.45g和55.45g。

频数分布表

序号

区间

频数

1

44.45~45.45

1

2

45.45~46.45

2

3

46.45~47.45

8

4

47.45~48.45

12

5

48.45~49.45

17

6

49.45~50.45

19

7

50.45~51.45

17

8

51.45~52.45

12

9

52.45~53.45

7

10

53.45~54.45

3

11

54.45~55.45

1

 

作直方图

 

044.4555.45

直方图的应用

正常的直方图

和中心线(计量标准校准值)基本重合,主要受随机量的影响:

 

 

T1TmT2

 

有系统误差存在

 

T1TmT2

极有可能超差

 

 

T1TmT2

 

测量设备准确度过高(反之:

测量设备准确度过低)

 

T1TmT2

1.5文件的控制

文件包括:

1)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各种记录和档案等)

2)外来文件(国家发布的标准、规程、规范等)

对文件进行控制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确定,只要使所使用的文件受控就可以。

1.6外来服务的控制

外来服务主要是指两个方面:

1)采购和供应(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设备和消耗品等);

2)外来服务

外来服务的控制是要保存供方的资质,对供方进行评价并形成文件。

 

能源计量管理

1.常用能源种类

1)电力

①煤炭

2)固态能源

②焦炭

①原油

②成品油

3)液态能源

③重油

能源④渣油

①天然气

4)气态能源②液化气

③煤气

①蒸汽

5)载能工质

②水

6)可回收利用能源

 

2.重点用能单位、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

2.1重点用能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重点用能单位是指年综合能源消耗总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综合能源消耗总量5000吨以上不满1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2.2主要次级用能单位

1)电力——10kW

2)煤炭、焦炭——100t/年

3)原油、成品油、石油液化气——40t/年

4)重油、渣油——80t/年

5)煤气、天然气——10000m3/年

6)蒸汽、热水——5000GJ/年

7)水——5000t/年

8)其他——2926GJ/年(相当于100t标准煤/年)

2.3主要用能设备

1)电力——100kW

2)煤炭、焦炭——1t/h

3)原油、成品油、石油液化气——0.5t/h

4)重油、渣油——1t/h

5)煤气、天然气——100m3/h

6)蒸汽、热水——7MW

7)水——1t/h

8)其他——29.26GJ/h(相当于1t标准煤/h)

 

3.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

3.1配备率

其中:

——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

——能源计量器具的实际配备数量;

——能源计量器具的理论需要数。

3.2配备率要求

(见4.3.5条表3)

3.3注意事项

3.3.1准确度等级

(见4.3.8条表4)

3.3.2计量特性

最主要的是:

测量范围,其他的计量特性应满足要求。

3.3.3额定工作条件

考虑现场的环境条件应满足能源计量器具的额定工作条件;

3.3.4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

4.能源计量数据

1)建立记录和统计报表制度,报表的数据要能够实现追溯;

2)采用合适的记录格式,记录应包括足够的信息量;

3)建立能源计量网络;

4)统计计算单位产品的各种主要能源消耗(如果适用)。

 

蒸汽计量网络图

 

外购FF

01

自产FF

02

FFFFFFFF

03040509

FFFFFFFF

06070810

 

FFFF

1112

 

说明:

A

B

A:

计量器具类别和种类(根据本单位的情况)

B:

计量器具序号

蒸汽计量器具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测量范围

准确度等级/最大允差

生产厂及出厂编号

管理编号

安装使用地点

检定单位

检定周期

备注

01

××流量计

贸易结算

02

03

孔板

内部核算

差压变送器

内部核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