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福雷徽派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87977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福雷徽派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吴福雷徽派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吴福雷徽派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吴福雷徽派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吴福雷徽派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吴福雷徽派语文.docx

《吴福雷徽派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福雷徽派语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吴福雷徽派语文.docx

吴福雷徽派语文

“徽派语文”--“我”的责任!

 

--在小学语文“徽派名师”教学展示活动暨第五届安徽省小语会2015年年会上的发言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福雷

 

现在仍坚守在会场的各位代表,坚守在直播点收看现场直播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大家真的辛苦啦!

前几天,这里还是雾霾深深深似海,而在座各位一来,马上就云开雾散天朗朗。

说明大家都是神人,可以让雾霾不驱而散,退避三舍。

说明大家都是贵人,连空气都以礼相待,自净其身。

我想,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是安徽小语人,是小语人的热情、执着与浪漫感动了上苍,才使它临时起意,为我们开启了空气优化的绿色通道。

如果说感谢,那就感谢我们自己的不懈追求;如果说庆幸,那就庆幸我们选择了小学语文。

如此,我们就不仅能获得风清气正的环境,更能走向美好的明天,生命的幸福!

本次活动就是对明天的期许,就是为幸福助力!

受组委会委托,下面由我作大会总结并部署小语会工作。

 

一、活动总结

本次会议原定参会代表590人,实际参会代表1100余人,分别来自全省16个地市和两个省直管县。

回顾本次活动,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厚重。

本次活动虽只有短短一天时间,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安排紧密,成果丰硕。

开幕式上,合肥市教研室副主任张勇健先生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省教科院副院长张守祥先生的讲话高屋建瓴,他提出了“徽派名师”的四大要素,同时要求老师们进一步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

可以说,让我们受益良多。

会上,三位“徽派名师”的代表作了精彩的教学展示。

可能,我们会认为他们的课堂还不够完美,这没有关系。

人无完人,课无完课。

由课引发我们对语文教学的深度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多年来,我们熟悉了异域名师的风采,见惯了“某派”名师的课堂。

我们津津乐道于他们的精彩演绎,引经据典于他们的教育思想。

当这一切成为常态,就必然使我们“误入藕花深处”,“沉醉而不知归路”,就会将我们身边的名师,本土的资源弃之如敝屣。

当安徽小语精英、骨干与专家被这场对异地名师的膜拜与追逐屏蔽和淹没时,每一个有担当的安徽小语人都应该有一种残缺的落寞和存在的虚无。

不是我们的世界里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

同样,不是安徽这块土地上缺少名师,只是缺少对名师的发现,缺少平台的展示,缺少机制的支撑。

今日之展示,就是对“徽派名师”的发现与价值的确认,标志着“徽派名师”展示工程正式启动。

今后,将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徽派名师”进入我们的视野,走到我们的身边。

“误入藕花深处”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争渡,争渡,再争渡”,那时,惊起的不再是“一滩鸥鹭”,而是全国小语界,全体小语人!

作为第一批献课的三位名师既使命光荣,又任务艰巨,既是一件幸事,又充满挑战。

他们分别来自于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他们的执着与奋斗告诉我们:

只要心中有梦,年龄不是问题;只要持之以恒,人人都能成功!

他们有勇气,有底气,有才气,他们用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精心奉献了自己的课堂。

在此,我建议我们用掌声表达我们的敬意!

打造”徽派语文”,不是要在全国小语界另立一个门户,设立一个标杆,创造一个奇迹。

她旨在唤醒我们每位安徽小语人的职业担当,专业自觉和生命情怀。

果如此,我们就会在语文教育的优化中不避其艰,在课堂教学的研磨中不吝其思,在专业素养的提升中不畏其难。

我们就会不仅关注教,更关注学;不仅关注课堂内的得意、得法、得言,更会关注课堂外的海量阅读,持续发展。

我们就会不仅全面改造我们的语文教学,更会全面建设基于徽文化的校本课程。

下午,五位校长和老师分别介绍了学校基于徽文化开发的校本课程,给我们思考多多。

如果课程不能关照并吸纳本土文化,教育也会走向泛化和同质。

依托基于本土文化的校本课程,就能为学生打下徽文化的烙印,继而建立起对家园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及对国家,对民族的体认与眷恋。

我们要通过这样的校本课程将乡愁,将沉思,将感恩潜移默化地注入学生心田,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品格,有坚守,有担当的未来安徽人。

徽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的热情与自觉,同时也亟需我们深度学习和理解徽文化的内容、特质及其发展现状。

否则,我们“徽派语文”的课堂也好,徽文化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践也好,都可能成为浮光掠影的点缀,甚至误入歧途,曲解滥用。

所幸的是,我们请到了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的傅丁群老师。

她的报告,让我们拓展了视野,走出了对徽文化只是徽菜、徽商和徽派建筑的狭隘、泛化的理解。

这对我们今后大力推进“徽派语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自从去年年会上,我们提出打造“徽派语文”的倡议之后,各市都纷纷行动,带领广大小语人参与到这项宏大的工程当中。

从会中播放的各市教研工作宣传片来看,各市小语会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蚌埠、池州、芜湖、淮南、铜陵、黄山、阜阳等市还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以“徽派语文”为主题的活动,让人振奋,令人欣喜!

“徽派语文”的探索与实践彰显了安徽小语人的热情与担当,智慧与活力。

当下,重中之重,不是给“徽派语文”一个定义,一个诠释,不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而是立即行动,全面推进。

二是精致。

“徽派语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

简单的复杂。

我们举办活动也应与此相契合,做到简约高效。

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安排了名师教学展示,校本课程分享,学术报告和教师才艺嘉年华,其目的就是希望老师们能不虚此行,学有所获。

古人有“绕梁三日而不绝于耳”之说,我们也希望本次会议能成为大家永恒的记忆。

三是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研活动也可以做得艺术一点。

从开场片中的沙画开始,艺术的芬芳就浅浅近近,温婉多姿地走进我们的会场。

孩子们有板有眼,字正腔圆的徽剧表演,让人过目难忘,也倍感欣慰。

传统技艺没有失传,安徽文化后继有人,幸甚,幸甚!

今天晚上的才艺嘉年华更是一场艺术的盛会。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既如此,语文教师的素养也应是综合的,提升的路径也应是实践。

用贾志敏老师的话来说就是:

语文老师应该是个杂家,即:

“半个编辑”“半个作家”“半个演员”“半个书法家”“半个演说家”“半个剧作家”“半个播音员”“半个幽默大师”……才艺嘉年华不是搞噱头,求热闹,而是藉此促进语文教师全面提升素养,改进教学。

在此,我诚邀各位老师积极参与今晚的嘉年华活动。

四是现代。

因为经费问题,本次会议,我们对现场人数和直播点数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以往,当我们在这个堂皇的报告厅里激扬文字,指点课堂时,无数心向往而身不能至的小语人却在门外遥想。

当这个舞台上老师与孩子们精彩绽放,为我们奉献着精神大餐时,无数“徽派语文”的践行者却只能苦苦等待着会后报道的只言片语。

本次会议,我们精心谋划,实现了网络视频直播。

数万小语人,包括农村和薄弱学校老师都有机会实时参与活动。

这在安徽省,乃至全国历次的小语研讨会议中也是空前的突破。

让更多的小语人拥有真实的存在感和“徽派语文”成果的获得感,是我们的行事准则,也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在活动不收费,经费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还能实现网络直播,同时安排好代表的食宿,营造充满文化与艺术氛围的现场,有序高效地组织活动,主要归功于合肥语贤文化传播公司对教育事业的公益情怀和对“徽派语文”事业的无限热忱。

在此,我建议我们用掌声向他们的无私与专业表示深深的敬意!

本次会议,合肥市教研室、合肥市小语会、包河区教育局及合肥师范附小三小都给予了大力的协助,在此,我代表省小语会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会议时间紧,受众面广,特别是进行了网络直播的创新,组织工作尤其繁重。

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小语教研员毫无怨言,积极配合。

很多地市和学校对直播点的名额作了细致的安排,有的还以直播点为中心组织周边的学校集中观看。

如此敬业,其心可鉴,其情可表!

在此,我代表组委会向你们表示真诚的感谢!

二、几点思考

1、“徽派语文”多元建构中的核心指向是什么?

在这一年当中,围绕“徽派语文”,广大小语人努力诠释“徽派语文”的内涵,构建“徽派语文”的教学策略和模式,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出现了自然语文、简约语文、生本语文、欣赏语文等诸多流派。

我想,在这多元化的建构中有没有一个核心的,共通的指向和特质呢?

我也尝试着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我的结论是:

美。

教育的最高追求应该是至真、至善、至美。

在这三者当中,真是美的前提,善是美的基础,美是真与善的升华。

由此可见,美是最高级的境界和状态。

最好的景色一定是美的,最好的语言一定是美的,最好的人格一定是美的。

只有美才能给人无穷的力量,迷人的魅力与恒久的幸福。

“徽派语文”的课堂应该是美的课堂,“徽派语文”的活动就是引领孩童在美中游历、体验与发现。

语文教学之要一则是引导学生在文本的穿行与触摸中,被语言本身的风景所陶醉,从而潜移默化地汲取有味道,有意象,有根柢的母语。

二则是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形象和意境中,瞻仰并悦纳天地之大美,生活之大美,人性之大美。

天地万物之美,生活多彩之美,人性本色之美,生命生长之美,文化蕴藉之美,语言形式之美,文本欣赏之美,睿智聪慧之美,自然和谐之美,简约质朴之美......一一打开,让生命欲罢不能,让语文妙不可言。

在三位名师的教学中,我们看到美在课堂上的真实绽放。

这里面有语言蕴藉之美,言简而意丰,言有尽而意无穷,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尽在其中。

这里面有人性丰瞻之美。

蒙娜丽莎的端庄娴雅、矜持温婉,“黄河的主人”的自如与果敢,胆大与心细,以及学生眼中老师的有趣与可爱都让人浮想联翩。

这里面还有生命成长之美,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得以幸存,孩子们的自由生长得以促成,这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和顺应。

教师心怀赤子之心,手持上乘之策,与学生精神共生,灵魂共融,生命共通,这是多么美的人间图画。

这样的美一定能拨动我们的心弦,激活我们的智慧,丰富我们的语感,让我们的内心更柔软,更润泽,更广博,也更强大。

“徽派语文”的老师应该是美的化身,其姿就是美的形塑,其语就是美的代言,其行就是美的流动,其思就是美的风韵。

“徽派语文”的老师主要看气质,那当是亦真善亦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其次看举止,那当是典雅而不失灵动,厚重而不失情趣的举止;再次看内涵,那当是积淀着中华优秀文化,熟稔着语文教学艺术,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内涵;最后看技术,那当是顺学而导,顺势而教的意识,善于预设又长于生成,穿针引线,曲径通幽,巧点妙拨的功夫,是对经典语言“精准打击”,扎实训练的招数。

2、“语用”了,人文性怎么办?

教育难,语文教育更难,做好的语文教育难上难。

别的不说,就语文学科特性的理解与运用就几多周折,极易走偏。

现在,为了强调“语用”,出现了语文的”本体论”,甚至把“语用”变成了语文的全部。

老师们不敢在语文教学中讲人文,唯恐与“本体”相背离,不敢在课堂教学上抒发情感,担心受到非本体的诟病。

在这场对语文“本体论”的追捧与狂欢中,我们能不能来一点冷思考:

语文的“本体”仅仅是语言吗?

其实,《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早就作出了回答:

语文的本质属性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三维目标的整合。

要说本体,人文性与工具性都是本体,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本体。

语言是载体,语用是策略,人文则是与之相伴相随的灵魂。

文本是特定场景与情绪背景下的文字组合,没有灵魂的语言是没有意义的。

而语文教学就是对特定场景与情绪背景的还原,对文字背后的灵魂的再现和对话。

写作是情动而辞发,阅读是披文以入情。

离开语用的人文是虚无缥缈的,但没有人文的语用是面目可憎的。

语文教学要有意义,更要有意思。

高质量的“有意思”就是人文对生命的滋养,情感对智慧的启迪。

文章不是无情物。

薄情寡义、索然无味、人文缺席的语文,要它作甚!

其实,人文性的渗透就是语用,而且是更为高级的语用。

那是对文本中的温度与意境的体察,对作者思想与情愫的领悟,对语言背后形式的探寻。

当我们感叹于“名嘴”们的口若悬河,妙语连珠时,可曾想过:

他们语汇的储备与我们相差无几,差别仅在于思想、情感和隐于语言之中的逻辑和形式。

而这正是人文性渗透的意义所在。

老师们,有情有义的语用才是刻骨铭心的,妙趣横生的训练才是可以持续的。

语文教学就是探寻文字背后思与情运行的轨迹,进而心摩手追,潜心研磨,最终悠然心会,内化迁移。

在语言的把玩与运用中与人物同甘共苦,与事件休戚与共,与情境感同身受;在形象与人性的对话中体味语言之精微,表达之秘妙。

此两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方是语文教学之正道,方是对语文之“本体”的真正确认和理性应用。

3、如何以哲学的思辨审视并重构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哲学。

教学之要,不仅在于方法之多,用力之深,更在于施之有度,运用得当。

所谓好课,就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恰到好处,才是真的好;臻于自然,才是真的高。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语文实践活动,都应关照教学中的哲学关系。

静与动,冷与热,收与放,取与舍,进与退,藏与露,强与弱......推而广之,还有:

人文性与工具性,预设与生成,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课内之得法与课外之发展,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语文学习与艺术实践等综合素养发展......片面追求某一个方面,都会使教育失之偏颇。

当学生思维凝滞,情绪冷淡时,老师应该热起来;当学生情思飞扬,热闹非凡时,老师应该冷下来:

冷眼搜寻热闹掩盖下的孤独的脸庞,冷静发现学生滔滔不绝背后的逻辑错乱和语言失范。

当老师的渲染、引导与评价铺天盖地,成为课堂的强势时,学生自然就俯首听命,甘拜下风,成为课堂的弱势。

教师应在强处示强,以发挥主导之作用,但也应强之有度,在当弱时示弱,给学生以空间。

教学之法,强弱之道,需要“徽派语文”的老师们在实践中用心参悟,灵活运用。

何时当冷,何时当热;何时当静,何时当动;何时当进,何时当退;何时当露,何时当藏……这考验的既是我们的专业自觉和专业水准,也是我们的职业姿态和教学境界。

如果不能真正去除浮躁复归沉静,不能去除功利复归纯粹,不能去除矫情复归本真,我们就会漠视语文教学背后的秘妙,就会与理想的高品质的语文教学渐行渐远,最终彻底决裂。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他又说: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由此可见,虚是道之源,静是行之根。

如果教育人都不能静下心来,守住根源,那教育的乱象就会层出不穷地上演,教育的革新就永远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老师们,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选择了语文,我们就应迷恋她,为她负责。

其前提就是读懂她。

读懂就要知其形,明其意,通其神,还要了解其内部的哲学关系。

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看得见,摸得着,厘得清,教的好。

那时,理想教育的春天又何愁不来呢?

三、工作部署

去年的省小语年会上布置的10项工作今年基本得到了落实。

明年,我们还将和各级小语会,和所有的学校、老师们共同力推10项工作。

1、加强区域联动,做好联片教研。

我们根据地理位置将全省划分为四个教研片。

各教研片要加强区域协作,实现优势互补。

地市之间,工作室之间,学校之间要互相支撑,相互补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徽派语文”要打破文人相轻,同行相斥的不良风气,建立和而不同,见贤思齐,同伴互助,建言献策的团队文化,联合攻关,集思广益,并驾齐驱。

2、继续开展名师工作室联盟活动。

明年将由铜陵市陆常波、张东辉和李玲三个名师工作室共同承办此项活动。

有意参与的各市及区级名师工作室都可以与他们联系,提出加盟申请。

借此平台,我们期待将全省的名师工作室联合起来,形成高端的学术交流共同体,以此助推“徽派语文”工作持续发展。

3、继续举办以语文为专业背景的校长学术交流活动。

明年将由安庆市迎江区承办此项活动。

利用这一平台,我们期待将学校管理与语文课程改革、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结合起来,以此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促进语文教育生态优化,为“徽派语文”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4、全面打造和推出“徽派名师”。

各级教研员、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及骨干教师都是“徽派语文”的核心力量。

这个群体中,有的已经达到“徽派名师”的水准,有的正在发展成熟之中。

各级小语会及学校要关注广大小语教师,特别是这个群体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他们提供平台,孵化历练。

各级小语会要组织“徽派名师”送培送教,开辟“徽派名师”教学专场,以区域为单位进行分站式教学展示。

5、搭建“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研讨和专业发展平台。

进一步扩大“徽派语文”群成员,完善其功能,强化其管理,常态地开展网上教学研讨活动。

设立微信公众号,向全省小语老师持续推送“徽派语文”工作最新动态、研究成果、教育名家和研修资源。

各市、县、区及学校将研究成果汇集至各市小语会,我们将分期分批次向全省推送。

与安徽基础教育公共资源平台对接,形成一体化的网络教研综合体系。

6、举行常态的才艺分享与交流活动。

利用网站,QQ群,视频直播系统等平台进行教师书法、写作、阅读、绘画、摄影、朗诵、曲艺等素养交流。

以此,建立全省小学语文教师的精神家园和雅趣空间,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全面发展。

有意向利用视频直播系统面向全省开展教研活动或素养展示的单位可与向会务组咨询。

我们还将择机在部分学校开展现场的教师才艺沙龙,写作与书法笔会,读书交流等活动。

7、推出一批“徽派语文”教育专著。

期待各市像阜阳市小语会一样,根据本市小语教学的核心追求,基于现有资源、研究成果和特色推出“徽派语文”的地方智慧。

期待着名师、专家和一线老师能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总结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成果,并集结成册。

我们将建立已出版和即将出版的“徽派语文”专著名录,利用各种平台整体予以推介和宣传。

8、推出一批年轻新秀,组织全省教学评选活动。

“徽派语文”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名师与骨干教师的引领与带动,还要有赖于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新秀脱颖而出,为“徽派语文”注入新鲜血液。

明年我们将组织全省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大赛,各市小语会可借此机会,发动全市各学校广泛开展业务练兵,在此基础上,推出参赛选手。

9、积极研发与应用基于徽文化的校本课程。

各市要鼓励和引导广大学校关注徽文化传承,根据本市、本校实际,积极开发和应用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同时,继续大力推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外阅读一体化,将这项工作课程化、科学化和系列化。

10、提升教师基本素养,开展八项专业修炼。

一是涵养一颗赤子之心。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到: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会,而朘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有德之人是最有力量的人。

力量之源,就在于心怀赤子之心。

“徽派语文”的老师要像儿童一样天真、纯粹、善良、好奇,敢于问问题,富有想象力。

二是孕育一份情结。

迷恋语文,迷恋课堂,迷恋阅读,迷恋生命。

教师心中有了“天光云影”,眼中才会有森罗万象,手中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妙法高招。

三是练就一张能言的嘴。

要做到语言规范、生动、智慧,富有逻辑性、语文味和感染力。

四是练就一双能写的手。

既能亲近书法,潜心习字,用线条表现汉字形质之美;又能常态思考,笔耕不辍,用文字记录生活感悟和教育琐思。

五是练就一双善听的耳朵。

倾听窗外的声音,倾听时代的脉动,倾听生命的沉吟和内心的呼喊。

兼容并包,融会贯通,尊重差异,依学定教。

六是练就一套熟练的现代媒体操作技术,运用信息化改造课堂,借助网络平台分享成果,提升素养。

七是练就教学反思的能力与习惯。

以课堂拼搏和教学反思为两大支撑,助推专业水平获得快速提升。

八是练就多项艺术特长,以此丰富情趣,激活思维,优化教学。

 

老师们,在通往阿尔卑斯山路口的路牌上写着一行字:

慢慢走,欣赏啊!

我们何不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变成一场诗意行走,慢慢欣赏的精神之旅?

我们何不把文本阅读变成一次且行且思,品茗玩赏的文化沙龙?

我们何不把语文实践变成纵横世界,谈古论今的语文驿站?

为此,我们就一定要打破教学的刻板,让语文更有情趣;拨开非语文的迷雾,让语文更清晰;打通文本的秘道,让语文更易知;连接课内外阅读、校内外生活,让语文更丰富。

这么多年,语文,我们想说爱你不容易,我们为你欢喜为你忧。

我们不禁要问:

语文教学如何才能不再纠结,不再痛苦?

我想,只要我们坚定地走到“徽派语文”推进的道路上,携手并进,全情参与,将热情与智慧进行到底,就一定能够从纠结走向豁然,从痛苦走向救赎。

那时,蓦然回首,理想语文的佳境便一定会在灯火阑珊处静候着我们。

“徽派语文”不是某个小语英雄人物的专利,也绝不可能依赖某个人,某个群体,某个活动便一蹴而就。

她不仅仅是教研员的事,校长的事,专家的事,她更是我们每个小语人自己的事。

”徽派语文”会成就一批名家,一批成果,但她对每个小语人来说,也将收获专业的自信,职业的幸福,精神的皈依和生命的完满。

泰戈尔说:

“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人生如白驹过隙,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惠及他人又高雅自己,培育生命又完美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用心飞过,生命就不算错过;用情做过,人生就不算虚度。

一位教授曾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没有责任。

”如果每个人都能喊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那才是社会的希望,那才是责任的落实。

说到“徽派语文”,我们不禁要问:

”徽派语文”,谁的责任?

如果每位在座的老师和收看现场直播的老师们都能在内心深处,真诚地喊出这样的话:

“徽派语文”,我的责任!

“徽派语文”,我的责任!

“徽派语文”,我的责任!

那将是安徽小语之幸,万千生命之幸,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幸!

每个小语人都可以成为倡议者,建设者,展示者和分享者。

让我们许一个未来给“徽派语文”,许一份美好给母语教育,许一份幸福给每个成长中的生命!

“徽派语文”没有终点,“徽派语文”永远在路上,“徽派语文”,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每个人。

那还犹豫什么,让我们一起出发,去领受前方美丽的风景和隆重的庆典吧!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