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月我当家》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876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这月我当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这月我当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这月我当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这月我当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这月我当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这月我当家》教案.docx

《《这月我当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这月我当家》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月我当家》教案.docx

《这月我当家》教案

五下第6单元这月我当家教学案例

执教:

何瑜姝四川省成都市棕北小学

指导:

耿渝生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继续教育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

徐攀四川省成都市棕北小学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百分数”。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百分数》这一章的第四课:

百分数应用(三)。

本课是在学生学过了百分数意义、百分数应用

(一)、百分数应用

(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后续百分数应用问题的综合应用和六年级学习稍复杂百分数应用问题的基础。

教材设计“这月我当家”的生活情境,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在这一情景中,结合统计数据,解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这也是一个逆向思维的问题,教材要求用方程来加以解决。

用方程来解决的关键就是找到等量关系,使逆向思维成为顺向思维,同时渗透函数思想。

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结合自己家庭情况,开展调查,经历收集信息、形成统计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统计意识。

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阅读统计表,明确数据的含义及要解决的问题,分析表内数据间的关系,找到等量关系:

“总支出×40﹪=食品支出”或“总支出×8﹪=服装支出”。

由于学生在分数除法单元中,已经解决了这类的实际问题,因此可鼓励学生独立解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迁移、类推的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如果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也可以,但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算术方法的含义,不作统一要求。

三、学生分析:

课前,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应用问题,对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百分数应用等有了一定的掌握,会列方程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而本课百分数应用(三)就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因此本课解决这一问题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

阅读统计表,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找到等量关系就成为本课的重点。

另外,“这月我当家”这一主题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乐于用自己的方式对家庭月支出展开实际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中明确统计家庭月支出的意义,了解家庭月支出的情况。

这样就使计算更具有现实意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四、教学目标:

1、创设“这月我当家”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学生对统计表内数据之间关系的分析,理解掌握百分数应用(三)的有关数量关系,并学会列方程解这样的简单百分数应用的问题。

3、在学生解决“家庭一月支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迁移、类推的能力。

4、让学生在经历实际数据调查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的运用,以及体会百分数与统计的联系。

五、教学准备:

师:

p71教材呈现大统计表、问题卡、巩固练习题单卡。

生:

提前一月体验做家庭“小当家”,并以各种形式做出家庭一月支出记录、练习题单。

【点评】计划性很强,注重统计的真实性,值得大力提倡。

(金世学)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揭示主题

1、谈话引入,活动背景介绍。

师:

同学们,4月我们开展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每个同学都在家做了一个月的小当家帮妈妈、爸爸当家理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当家中的数学问题!

师板书:

这月我当家。

师:

课前,孩子们对家庭的月支出进行了调查、记录,哪位小当家愿意来给我们具体说说这月你们家的支出情况?

哦,这么多小当家,我就请你先来聊聊吧!

(生踊跃举手)

2、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好的家庭月支出记录。

生1:

(在实物展台展示“记录单”作品)这月我当家,我记录了家中日常生活费共计1005.50元,我是每天都做了日常开销记录的,比如4月1日我们去“好又多”购物花了59.80元,4月2日我们去“屈臣氏”购物花了12.70元等等。

另外,我还记录了水电气费200元,电话费100元,周末校外学习费400元,其他费用100元。

师:

记录真详细!

每天都认真记录了!

(全体学生点头认同,老师也报以肯定地目光)

生2:

(在实物展台展示“统计表”作品)这是我家4月支出表,我们家水电气、物管费共支出290元,生活费600元,书记费36元,其他杂费247元,一共1173元。

师:

(问全体学生)清楚了吗?

他是用统计表记录的,这样使我们一眼看出你把月支出分6项记录,清楚明了。

(评:

先布置学生课前调查,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查情况展开学习,这样的调查活动设计非常有意义,通过调查使学生了解了月家庭支出的情况,明确了统计家庭月支出的意义,同时使计算更具有实际意义,而“当家作主”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

【点评】这样的小实践活动,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不仅使得计算更有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积累资料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态度,磨练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其价值不只是表现在数学教学上,更表现在教育的上。

一个学期,做一两次这样的调查活动,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蕴含其中。

(王昌胜)

活动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统计表,收集数学信息和问题。

师:

(接上面)孩子们,其实这个月啊,笑笑在家也和你们一样当家理财,(出示P71页统计表)看,这是她们家的月支出统计表。

(无奈的说)但是很遗憾,统计表被弄破了,其中一些数据也丢失了,你们愿意帮笑笑找回丢失的数据吗?

【点评】如果能采用学生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价值更大。

那样,给学生传递感受会不一样,学生投入的感情会更多。

(王昌胜)

家庭月支出统计表

食品

服装

水电气

书报

其他

合计

钱数∕元

500

100

125

占总支出的百分比

40%

8%

2%

(2)回顾读统计表的方法。

师:

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踊跃举手)

生1:

我知道了笑笑统计了食品、服装、水电气、书报、其他项目,统计了每项支出的钱数和每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

师评:

你很会看统计表,首先观察到了统计表的项目与内容。

师:

(手势比划)分了5项统计,(指“合计”)这是什么含义?

全班:

(接话)他们家一共花了多少钱?

师:

换句话说“合计”就是他们家这5项支出的总和!

师进一步强调:

这是统计表中哪几项的总和?

全班:

食品、服装、水电气、书报、其他项目一共支出的钱数。

师:

(环视一周)其他学生还有补充吗?

生2:

(老师一直用手势在统计表上比划,跟随学生回答)我还从统计表中知道了食品支出500元,占总支出的40%;服装支出100元,占总支出的8%;水电气支出125元,但不知道他占总支出的百分比;不知道书报支出多少元,但知道它占总支出的2%;剩下其他、合计两项都不知道了!

(师生都笑了)

师:

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全班:

(点头)同意。

师:

xx找到了表中的一些数学信息!

那我想了解你们对40﹪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2:

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40%。

师:

他说得怎样?

全班:

很好。

师:

(高兴表扬)xx说得真准确!

还有不同理解吗?

生3:

我是这样理解的,总支出的40﹪是食品支出的钱数。

生4:

总支出的40﹪是500元。

师小结:

(强调语气)看来大家都理解非常透彻、到位,40﹪实际就是“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40﹪。

总支出的40%就是食品支出。

师:

那8﹪表示什么?

生5:

服装支出占总支出的8%。

师:

这样理解正确吗?

师:

刚才同学们都提到了“总支出”,“总支出”到底是什么含义呢?

生6:

(接话)每项支出的和。

生7:

(接话)合计。

师:

哦,原来“总支出“就是“合计”,也就是各项支出的总和。

(勾画板书:

“总支出”、“合计”。

【点评】

读题审题是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读懂统计表是学生解决统计表中留下的问题的关键,教者注重这一点,抓住了问题的根本。

(金世学)

(3)梳理数学问题。

师:

刚才xx除了找到数学信息,还找到一些她不知道的,其实就是需要我们帮笑笑解决的数学问题,让我们来一起梳理梳理!

(生边说师边在统计表上比划,学生说完后)师出示问题卡:

(实物展台)

·水电气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之几?

·书报支出多少钱?

·其他项目支出多少钱?

·其他项目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之几?

·这个月一共花了多少钱?

·合计占总支出的百分之几?

师:

在这些问题中,你认为应最先解决那个问题呢?

4人小组讨论一下,说说你们的理由。

学生分组讨论,师巡视倾听学生交流。

师:

商量好了吗?

让我们听听哪组的声音?

生:

我们组认为应先算这月一共花了多少钱!

因为合计算出来了别的项目就好算了!

师:

你们认为呢?

全班:

我们也这样认为。

师:

(有些吃惊)都这样认为?

那好既然大家都认为应先算:

这个月一共花了多少钱?

那就让我们先解决它!

师板书问题:

这个月一共花了多少钱?

活动四、解决问题。

(1)独立计算,尝试解决

师:

你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的数学信息,并求出“合计”吗?

自己试一试,请把你们算法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师巡视。

(2)汇报交流,理解等量关系

A生:

(实物展台:

解:

设这个月一共花了X元。

40﹪X=500

X=500÷40﹪

X=750

A生:

我是用方程算的,设这个月一共花了X元,因为第一栏食品支出是500元,占总支出的40﹪,所以40﹪X=500,X=500÷40﹪,X=750。

(同时下面有学生露出疑惑的表情,有的还忍不住悄悄议论,老师不动声色。

A生:

(接下来面向全班询问)请问同学们,你们对我的算法有什么问题吗?

生1:

我认为方程可能算错了!

(A生露出吃惊的表情)

师:

(开玩笑)“可能算错了”你真会说话!

是错了吗?

全班:

(大声说)错了!

(A生也看出了错误,很不好意思)

师:

(抱着A生肩膀,问)错了吗?

(A生点点头、吐吐舌头,师毫不在乎的说)来,我们自己改过来!

A生直接在展台上改正了错误。

师:

其他同学还有别的问题吗?

(生踊跃举手)

生2:

你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师悄悄的让出讲台,走到了学生中间)

A生:

我是根据总支出的40﹪是食品支出这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生2:

谢谢!

师追问生2:

你清楚了吗?

你能再说说吗?

生2:

等量关系是……食品支出÷40%=总支出

(不少学生摇头)

师:

XX是这么说的吗?

全班:

不是。

生3:

等量关系是:

总支出的40﹪是食品支出!

师小结:

也就是总支出×40﹪=食品支出,注意了,我们提问后一定要仔细听同学回答。

还有问题吗?

生4:

我想问问你为什么用X×40%,而不用500×40%呢?

A生:

因为40%是总支出的,而不是食品支出的40%,所以不能用500×40%。

生4:

我觉得你回答非常清楚,谢谢!

师:

(点头认可)还有问题吗?

生5:

500÷40%你是怎么算的?

A生:

我先把40%化为分数,再乘它的倒数100∕40,等于1250元。

师:

(故意插嘴笑着说)只可惜算的时候……(A生不好意思笑,师马上肯定的大声说)但是计算方法怎样?

全班:

(接话)很棒!

师:

她把百分数转化成了以前学习的分数进行计算,顺利的解决了问题!

真会想办法!

你们都这样算的吗?

(不少学生说不是)

生6:

我是把40﹪化成小数,用500÷0.4进行计算的。

师:

哦,计算中百分数可以化成分数也可以化成小数!

还有其它问题吗?

生7:

我没有问题,我想评价一下她的算法!

她的方法很好,如果把“答”写上就更好了!

师:

(点头认同)你们觉得这个建议怎样?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解答完整。

(A生连忙补上答语。

师:

通过刚才孩子们的交流讨论,我发现你们都理解了这种算法,让我把她的算法记录下来。

(边梳理边板书)你们都是根据这样一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总支出×40﹪=食品支出”现在“总支出”不知道,(打大?

)所以就把它设为X。

我们一起说说解题过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