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怎样做父母讨论之十.docx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母讨论之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今天怎样做父母讨论之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母讨论之十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母”讨论之十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母”讨论之十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母?
孩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当今中国众多年轻的或年老的父母喋喋不休的话题。
十几年来,一些社会调查机构每年调查公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子女教育一直居高不下。
而被调查的对象中,高达93%的人竟然回答只要子女能够上大学自己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2007年第11期我刊发表顾颐的报告文学《高三,走在刀刃上的日子———一个高三家长的手记》,同期还刊发编辑部关于“我们今天怎样做父母”的问题讨论特别启事,2008年第1期我们又推出胡传永的报告文学《陪读》以期进一步推动这个讨论。
我们想请广大读者尤其是中青年父母们着重讨论如下问题:
1.如果您已为人父为人母,请您毫无保留地讲述身为人父为人母的酸甜苦辣,您如何设计、培养您的孩子,如果重新审视一下您对孩子培养的方案和教育方式,您认为得与失如何?
2.您如何评价当今中国的基础教育,您认为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才能让父母能够从子女教育中解放出来,并使孩子真正从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
3.您对中国当今的子女教育问题有着哪些痛切的感受和认识,请奉献出你的教训或经验,您认为该如何正确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
4.我们特别想请广大的中小学生加入我们的讨论:
你生活中的最大苦恼是什么?
你如何评价你的父母为你设计的成材道路和为此所付出的一切努力?
你觉得你的爸爸妈妈可亲可敬可爱吗?
你希望自己的父母与你应该如何相处、应该对你采取何种培养方式?
5.一切与本次讨论有关的相关话题。
我刊从2008年第1期起开辟专版开展“我们今天怎样做父母”的问题讨论,热忱欢迎广大读者踊跃赐稿,来稿以2000字左右为宜,最长不要超过2500字。
请在投稿信封上注明“我们今天怎样做父母问题讨论”字样,寄至:
100031北京前门西大街97号《北京文学》(精彩阅读)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如果我们是玩具,一定会听从你们的任何摆布,可正因为我们不是玩具,所以你们才“恨铁不成钢”。
真不明白,铁就是铁,钢就是钢,难道钢一定就比铁好吗?
都是学习惹的祸
李娜
2008年的高考结束后,我就正式成为一名高三学生了,对于如今的教育,听平时同学们的抱怨与亲身体会,深有感触。
虽然说“棍棒教育”的时代已经远去了,但“软暴力”却如瘟疫一般迅速迷漫了开来,这罪恶的源头就是高考。
大人们把高考几乎是当神一样崇拜着,为了高考,你们希望我们上补习班,希望我们按你们的思维去做这做那,希望我们心里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为了高考,你们不让我们做这,不让我们干那,几乎是限制了我们的一切自由。
如果我们是玩具,一定会听从你们的任何摆布,可正因为我们不是玩具,所以你们才“恨铁不成钢”。
真不明白,铁就是铁,钢就是钢,难道钢一定就比铁好吗?
就拿我来说吧,从高中以来,我的成绩就开始下滑了,而父母对我的态度也随之恶劣起来。
现在我们家里是战争不断,完全没有一点家的温馨,而一场场战争的导火线就是我那不争气的学习。
说实话,为了我的学习,父母可真是煞费苦心,为我报补习班,买辅导书,陪读,苦口婆心地劝说甚至打骂。
但他们的这些付出,我是不会心存感激的。
他们不让我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不让同学找我出去玩,不让我看电视,不让我留长发,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时入睡,今天复习语文,明天复习数学,全都替我安排好了,还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我好。
可我总觉得压抑,总觉得失去了什么,最后终于明白,我失去了自由,我成了学习的囚犯,而把我关在学习的囚笼里的就是我亲爱的爸爸妈妈!
永远忘不了父母因为我成绩不好而看我的那种仇恨的眼神,永远忘不了“你考不上大学,就再也不要进这个家”冰冷彻骨的话语!
再说说学校,一两天就召开一个会,然后就是班会,班主任再一个一个地找我们单独谈话,为了什么,还不是高考。
一进校园,全都是校服,黑压压的一片,叫人看了都感到压抑;一进教室呀,全都是四只眼,轻则300、400度,700、800度也大有人在。
几乎每人都有辅导书,什么《教材全解》呀,《倍速》呀,《红魔》呀,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一天除了看书就是做题。
有些刻苦的同学,上课看书,下课做题,放学有时也要做一会儿,甚至连体育课都不放过。
照他那样,不带两片酒瓶底,那才叫怪呢?
减负减负不知减了多少年了,就像贪吃的人减肥一样,怎么不减反增了?
全国政协委员王渝生说:
“教育主管部门为政绩不让减负,家长怕输不起不愿减负,学校为生存而不去减负,学生自然也就不能减负。
”
真不明白,要那么高的分数能当饭吃吗?
分数高了就代表你以后的工作好,生活质量高吗?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可如今的大学生都有一套在试卷上趾高气扬的功夫,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什么也不会。
听说有的十四五岁就考上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因生活不能处理而退学,这种在学习上是天才,在生活中是白痴的现象令人愕然,但看一看当今死板得如同古时科举制的高考,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看了骚风的《什么是生存的根本》,真是羡慕极了张宸,如果我有这样的父母,那该有多好!
但这也只是我的白日梦罢了,我的父母看重的只有学习,经常说谁谁谁家的孩子学习多认真,说谁谁谁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说谁家的孩子学习不好,是个混蛋,然后就说“你真是把我们的脸丢尽了,以后不要再和你那些狐朋狗友在一起瞎混了!
”我真委屈,我那些朋友除了学习差些,勤劳、善良、真诚都具备了,素质比那些什么“学习多认真”,“考上重点大学”的谁谁谁家的孩子强多了。
难道学习就是评价一个人好坏的唯一标准吗?
我该怎么办?
家长费尽心机,负债累累让孩子读了书,几年以后,孩子不能顺利就业,家长在孩子身上的希望变成了泡影,却还要承受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其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农民怎样做父母
郑万明
最近,偶尔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个社会学家写的一篇有关乡村教育和乡村文化方面的文章,其中有几个数据触动了我。
他说,今天走进大学校园也就是能坐进大学课堂的农村生源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了一半,培养一个大学生的费用相当于一个农村居民20年的纯收入。
另外,农村背景的大学生就业率要远远比城市背景的大学生就业率低得多,实际意味着农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这几个数据触动我,不仅是因为我出身农村,对发生在农村的事件比较敏感,比较关注,实际上从这几个数据背后,我也感到了一种危机和悲剧正在农村上演。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去农村的机会比较多,看到很多农村不仅是大面积的土地撂荒,村巷里走动的是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很难看到青壮劳力,看守家园的重担就落在了这些孤独无助的老人和孩子身上,整个村庄缺乏一种生机。
每每看到这种现象,我的心里总会弥漫起一股荒凉的味道。
我的老家也是这种情况。
我的老家在秦州西部一个偏远的村镇,那里的老乡生活原本很苦,很多孩子初中尚未毕业就去了深圳广州打工。
在农村,很多家长不再刻意让孩子读书了,农村家长对孩子读书基本上持一种漠然或无所谓的态度。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愿意读书,家长支持的热情不会很高,不读书也不勉强。
如今,一个触目惊心的现象是在一些农村,学生的辍学率比入学率还高。
原因很简单,例子也明摆着,谁家的孩子上了大学,表面很风光,大学毕业后呢?
还不是找不到比较体面的工作,家里还欠着几万元的债,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孩子早早去打工,读书和不读书在短期看来,结果是一样的。
家长费尽心机,负债累累让孩子读了书,几年以后,孩子不能顺利就业,家长在孩子身上的希望变成了泡影,却还要承受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其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现在农村有一种攀比的风气,看谁家的房子盖得漂亮气派,看谁家的孩子在外打工挣的钱多,看谁家的孩子从外边领来了新媳妇,却很少有人谈论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教育已经在农村开始遭受冷遇。
前不久,我的一个老乡,亲自找到我家,让我打听一下,今年大学毕业生分配的情况,他的孩子大学毕业已经两年了,至今没有分配工作,和他一起毕业的学生也有落实了工作的,可他的孩子读了几年大学,毕业后没有任何消息,也不知道就业政策的变化。
面对老乡一脸真诚沧桑的面孔,我心里苦笑了一下。
在如今的世道和现实面前,问了也是白问,甚至也问不出真实的情况来。
我只能对他这样说。
看着老乡失望的目光,我的心里也是酸酸的。
我一直在想,农村教育的危机根源在于什么地方?
也许教育专家说了很多,也许政府官员找了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来自普通人的感受却很少。
现在农村大学生算不算弱势群体?
如果是弱势群体,在就业政策方面国家能不能给予一定的倾斜。
如果把毫无背景的农村大学生就业和城市有权有势的大学生就业放在一个起跑线上,那么,农村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只能越来越大。
农村家庭越看不到孩子就业的希望,也就意味着将来农村教育陷入泥潭的可能性越大,甚至由目前农村教育的边缘化逐渐走向荒漠化。
农村家庭对孩子教育持漠视的态度,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加剧中国教育的危机感。
同一个时代,为什么城市家庭对孩子教育十分重视,对孩子寄托的希望更大,而农村教育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现象?
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瓜秧需掐蔓,果树要修枝。
对孩子适当地加以约束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
但是,过犹不及,倘若凡事都对孩子加以苛求限制,不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不仅与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相悖,也是对孩子天性的残酷扼杀。
别让爱成为一种压力
潘征
教育专家周弘说过这样一句话: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
很多父母费尽心思,付出千辛万苦教育自己的孩子,结果却发现孩子离自己期望的目标越来越远。
有的孩子被他们教成了“问题孩子”,有的孩子甚至因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于是他们感到痛苦、困惑、茫然。
英国的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提到过,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轻心,他说:
“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清洗不掉的。
”可能说得有一点夸张,但是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之前确实有必要知道一些常识的东西,至少这样犯的错误更少,错误的影响也会更小。
爱子、惜子是父母的天性,这是人类最伟大的爱,但是如今很多家长却爱不得法,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得到强化,家长已经无意识地把孩子当成宠物来养了。
他们忘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不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其实等于剥夺了孩子获取生活知识、生存技能的权利和机会。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孩子像温室里的花朵,受不了任何挫折,家长则丧失了教育者的功能。
很多问题最初往往是学生因无法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境,心理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而采取了逃避和放弃,日积月累,最终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事实上,我们周围经常会听到家庭教育中的“不和谐音”:
长辈们对孩子的物质娇宠和情感娇宠的过度关爱型。
长辈们在物质、金钱上极其慷慨大方,竭尽所能地给孩子提供吃、穿、玩等方面最佳的物质条件。
孩子稍大一点后,基本上是要什么给什么———只要孩子高兴。
这样,亲子关系就被下意识地物质化、金钱化了。
这就日渐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自私心理和放任性格,最终变成我行我素、随心所欲、不通情理、缺乏感恩心态的“小公主”“小皇帝”。
过度保护型的家长们对孩子的食物、饮料、衣服、玩具、日常用品等都百般挑剔,不但要知名品牌,有的还要求彻底无菌消毒。
孩子稍有不适,动辄小病大治,无病猛补。
孩子大了,还常常陪着、跟着、照着、护着,如此等等。
总之,就是一百个不放心。
过度保护降低了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和适应能力。
孩子越不适应,家长越去过度保护,这样长期恶性循环,孩子就会缺乏独立性、坚忍性、耐苦性和艰难意识。
等孩子稍大后,毛病比较明显了,做家长的还时不时地指责道:
“你看看你,这么大了,还这样娇气,还是不懂事,还要我操心,唉,真把我给急死了!
”然后,还要去尽力而为地过度保护孩子。
当然,最多的还数过度期望型家长。
期望后代“光宗耀祖”、“给大人争气”的传统观念普遍存在。
芸芸众家长们在对孩子过分溺爱关怀的同时,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大资本,在孩子的学习上高标准、严要求。
长辈们的这种心态写满脸上,时时明白地表露在语言和行动上,很容易使孩子觉得是在为父母而学,不是为自己学,因而渐渐失去学习的原动力。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父母求胜心理也越来越强,越接近中考、高考,父母心情越急迫,对孩子的要求越高。
这种极高期望的压力与早期过分的关爱保护形成强烈的矛盾反差。
那从小就逐步定型的物质化、金钱化的亲子关系,又难以使孩子真正理解家人的亲情之爱,这样就极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对长辈的尊重与情感。
家长越焦虑,孩子越反感,就越容易造成不和谐的家庭关系,致使亲子之间难以沟通。
家庭教育是一门复杂而深厚的学问。
出于自然关爱的压力,有时比强迫更能让孩子产生紧张感。
想要使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让他们长大后能立足于社会,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作为家长首先应有一个成熟、健康的心态。
那些因爱无形中而起的压力,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不少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事实上,家长们在为孩子付出的时候根本没有让孩子体会生活中的艰辛,把一切都承担下来。
对孩子的溺爱时间久了,孩子会形成错误的认识,对家长的辛苦劳作,他们会习以为常,认为家长的辛苦和自己的坐享其成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任何感激之情。
这样下去,孩子必定懒惰、自私、不知感恩。
老师家长应常利用各种场合或时机,在孩子的心底播种善的种子,让孩子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
道德教育仅仅靠说教是苍白无力的,孝敬长辈,学习做人,仅仅让孩子知道还不够,更要创造机会去示范,让孩子在学着做的过程中去感悟,身教重于言教。
一些大人一边教孩子学礼仪,另一边却在破坏自己所说的礼仪,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有“言传”而无“身教”的做法,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苦恼和困惑。
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去比较,形成自我教育,自我改变的思维方式。
任何不切实际的表扬、批评和比较,都会被孩子认为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是不值得信任的。
要从孩子的角度分析他的现状,让孩子学会自己和自己比较。
比如说成绩,应该以满分为标准,让孩子把自己每一次考试成绩作比较,及时发现进步和退步的地方。
而不能以别人的成绩为标准对自己孩子谴责和讽刺。
家长应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会孩子去发现别人的长处,真诚地赞赏他人。
更重要的是及时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的帮助,帮助孩子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孩子培养持之以恒的心态,和孩子一起感受他自己的成功喜悦。
在对待子女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往往用成人的标准和思想来要求和衡量自己孩子的行为。
一旦孩子的行径不尽如人意,一些家长就会不问情由地大加苛责,甚至拳脚相加、棍棒伺候。
这不仅挫伤了孩子的进取心,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抑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严重地扼杀了其创造的天性。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创造才能、优秀潜能的增长和发挥都来自十足的信心,而信心的获得则有赖于一个自由的思想活动空间和他人的理解支持,激发鼓励。
实践表明,经常受到鼓励支持、有自己思想空间的孩子在各方面都要优异许多。
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育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在孩子的成长上,家长要负主责,在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成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们身上出现的问题更多是由于家长、老师的教育不当造成的。
子女教育是一家一户的事,但又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
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为人父母者总是渴望自己这代没能实现的愿望在自己子女的身上能实现。
愿望是好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怎样让子女“成龙成凤”,如何使子女健康地成长,是强迫子女必须依家长的心思而行?
还是允许孩子遵循自身的天性发展?
瓜秧需掐蔓,果树要修枝。
对孩子适当地加以约束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
但是,过犹不及,倘若凡事都对孩子加以苛求限制,不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不仅与孩子的成长发展的规律相悖,也是对孩子天性的残酷扼杀。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为了我们的未来和希望,我想,在不过于放纵的前提下,还是顺其自然,还是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由翱翔吧!
一晃都4年过去了,女儿似乎很喜欢那所专科学校。
经常能听到她把老师考倒了,或者又进了学生会,又参加学生竞选,这让我不敢相信她能自信地站在演讲台上。
一个极度自卑的人能有如此成就,我感到很吃惊。
女儿的自卑
刘璐
女儿是1989年出生的。
可是她的出生并没有给家里人带来什么欢乐。
婆婆是个极其封建传统的人,只喜欢男孩,而且喜欢得不得了。
可惜我让婆婆很失望了。
婆婆家人口很多,男孩也很多,便有些排斥我与女儿。
所以我女儿基本是被我母亲看大的。
女儿向来学习不好,并不是她脑子慢,只是不爱学习。
上课的时候总是喜欢开小差,这使得她在婆婆家更是没有地位。
看着自己的哥哥妹妹都考100分,或者第一批入少先队,女儿很伤心,这也致使年幼的她很自卑。
后来女儿长大点了,但依然不喜欢学习,这使我很担心。
我想过用斥责的方法,很多家长都是这样告诉我的,但我一想到女儿在婆婆家受到的委屈,我就不忍心再伤害她,我总在想,如果连我也去伤害她,那她的精神世界将是什么样子的呢?
有一天我问女儿:
“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
是不是老师讲的你听不懂?
”
女儿说:
“嗯,是的。
但我更讨厌上学。
妹妹们(指婆婆家的其他小孩)总是说我是猪头,老师也看不起我,同学也不和我玩儿。
我恨妹妹,恨老师,恨同学,恨学校!
妈妈你要是再让我学习我就死给你看。
就像还珠格格那样去上吊。
”
女儿的回答让我很震惊。
要知道,那时的她才上二年级,一个只不过是八九岁的小孩子。
却心中有这样的恨,她还不懂得生命的可贵,但当她长大时,或者像我一样,她如果记得她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又该怎么想?
我很伤心,我不明白是什么使我的女儿讨厌学习,不,是恨学习!
我唯一知道的是,我要拯救我的女儿,我不能没有她。
女儿的性格是什么事都能做出来的。
后来我知道女儿得的是极度的厌学恐惧症。
医生说原因有很多,其中自卑就是最主要的一点。
又有朋友劝我要给女儿退一班,我当时立马对着朋友大吼:
“你不知道那将会使她更加自卑吗?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与朋友联系,直到她主动“承认错误”。
其实那段时间我也快随着女儿崩溃了。
每天看到女儿一上学就萎靡不振的样子,我就心痛,连工作也无法专心。
为了让女儿恢复自信,我托人给女儿办了转校手续。
这所学校虽不是名牌,但听说还不错,况且我朋友的亲戚在这所学校,多少能帮助女儿不受欺负,只是远了点。
我每天放下工作专门接送孩子,并且强迫女儿给我讲她在学校里看到的有趣的事,或者自己今天觉得如何。
我期待女儿能在这所学校快乐成长。
刚开始一段时间女儿在新学校感觉还不错,但这种感觉很快终止在一场期中考试之后。
女儿的成绩全班倒数第一,也许还排不到倒数第一,她是全班唯一数学不及格的学生。
数学老师罚她抄卷子两遍并叫家长。
那天我也有些生气,在路上就狠狠地说了她一通。
可骂过后我又有点伤心,其实没有人能比做母亲的更加了解自己的子女。
女儿真的很痛苦。
连生病了也不敢告诉我们,硬忍着,就怕她爸爸和我婆婆那面的人知道,说她是赔钱货。
考试成绩出来了,就更不敢去她奶奶家了。
女儿有天晚上在临睡前拉着我的手跟我说:
“妈妈,明天我不想去奶奶家,因为我觉得奶奶的眼光好怕,我不敢看奶奶。
行吗?
”看着女儿乞求的目光,我含泪答应了,第二天我破天荒带女儿去迎泽公园里玩了一天。
在这样的环境下女儿学会忍受一切。
后来在上五六年级的时候,不管谁用多么恶毒的话伤女儿,女儿都不顶撞,也不哭,只是静静地听着。
连我都忍无可忍时,女儿反而劝我:
“跟他们计较就是浪费时间!
”
可只有我知道,女儿的心里并不好受,有时候我会看见她偷偷地抹眼泪。
可眼泪擦干她还要笑着去面对新一轮“教诲”。
我偷偷地问她为什么哭,女儿说:
“如果我顶撞他们,结果会比这更惨,不仅我要挨骂,您也要受连累。
我不想让您为我而抬不起头。
”
我听完后哭了,默默地流着眼泪。
我爱我的孩子,我觉得她比任何一个孩子都明白事理。
她的姐妹学习再好,但却只会嘲讽别人。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选择,我还是会选择这个学习并不好的女儿。
上了初中后,她的学习成绩还是跟不上。
不过她真的很努力。
经常一学就学到十一二点。
她爸爸也对她稍微改变了看法,我以为她的厌学恐惧已经好了。
可是我错了,其实是更加严重了。
每晚她都睡不着,像个幽魂似的在她的小屋里走来走去,她开始失眠。
这是我做妈妈的失误。
看着女儿每天学到十一二点,同时开朗了不少,居然还说班里的某某同学对她很好。
我觉得这几年的功夫没白下,后来我又私底下问了她的班主任老师,班主任也对她肯定有加,除了学习,还是有一定的进步的。
我恳请班主任多关照一下我女儿之外也心里高兴得乐开了花。
也许别人只认为女儿只进步一点点,但我却知道她是付出了多少才取得这么小的成绩啊。
升了初二后,她的成绩还是不怎么理想,倒是文科都不错,及格了。
但理科还是差很多。
老师说:
“这个孩子对理科似乎不开窍,如果将来出去你们就让她选择文科吧。
只要她再努努力,她的文科成绩肯定能上去。
听语文老师说她比较喜欢写作文,和班里的李同学关系不错。
两个人总是在一起去投稿,你们可以多从这方面鼓励她一些,也许她自然就会从自卑中走出来的。
”的确,我也总发现女儿最近很喜欢在纸上写写东西,我想这也是她长期没人和她玩的结果吧,她只能自己寻找一个宣泄感情的地方。
哦,我可怜的女儿。
有一天刚下学的她对我说:
“我不想考高中,太花钱。
你们把我送到中专或者技校吧,我学点别的不比上高中差。
”那时女儿是为自己找出路才那么说的,而我和她爸爸则以为她是因为怕家里花钱所以才说出那反话。
那时我家有些变故。
我下岗了,全家的重担都挑在丈夫身上。
我想可能是女儿因为这个原因才对我说了那些话。
于是我劝女儿放宽心,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女儿上高中。
可好景不长,就在我们以为女儿能有起色时,她突然不肯上学了。
早上不起床,非要让我们给她请假,说什么也不上学。
我和丈夫都很奇怪,怎么好好的不想上学了?
最近的情绪不是很好吗?
无论我们怎么劝,她都不起,还在被子里大喊:
“你们是怎么做人父母的,这么不了解我。
”
回应她的只有她爸爸的巴掌。
还有我的沉默,我到底了解女儿吗?
她到底在想什么?
五个红指印清晰地印在女儿白皙的脸上,看得我很心疼,就像打在我的脸上似的。
我猛地推开丈夫,上前想去替女儿揉揉,或者疼一会儿。
但女儿甩开我,把头蒙在被子里大哭了起来。
丈夫还在骂骂咧咧,我也在一旁忍不住啜泣。
后来女儿只请了一节早自习的课,还是在她爸爸押送下去了学校。
从那天开始,女儿就不再学习,也不再写文章了。
连老师都觉得奇怪,女儿也总是想找些理由让我们给她请假,比如生病。
但每次都被我和她爸爸骂得去了学校。
我不想如此的再纵容她了,我希望她能有所转变。
初三最后一学期,女儿的成绩越发没治了。
丈夫也给她报了补习班,但也没什么起色。
我想那就让她学美术吧,这样可以有个专长嘛,况且她喜欢!
可是丈夫却非常反对,非要说那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我和丈夫又吵了一架:
“你看重金钱比女儿还重,世界上有你这样的父亲吗?
”于是我只能悄悄地给女儿报了一门美术课。
直到毕业考时,女儿的成绩一出,她爸爸很恼火,但也没办法。
只好给她报了一所专科学校。
一晃都4年过去了,女儿似乎很喜欢那所专科学校。
经常能听到她把老师考倒了,或者又进了学生会,又参加学生竞选,这让我不敢相信她能自信地站在演讲台上。
一个极度自卑的人能有如此成就,我感到很吃惊。
现在的她再也没有表现出厌学的情绪。
但我还是时刻关注着她,怕她再出现那样的事情。
作为母亲,我真心希望我的女儿能真正从自卑的阴影里走出来,也希望她今后的生活能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张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