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主观题的有效教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3872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2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中政治主观题的有效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浅谈高中政治主观题的有效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浅谈高中政治主观题的有效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浅谈高中政治主观题的有效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浅谈高中政治主观题的有效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政治主观题的有效教学.docx

《浅谈高中政治主观题的有效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中政治主观题的有效教学.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高中政治主观题的有效教学.docx

浅谈高中政治主观题的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政治主观题的有效教学

绍兴一中邱静娥

习题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

如何充分发挥政治主观题的功效,在习题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开拓思维,培养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现行的政治主观题习题讲解普遍存在着对“知识目标”的落实充分有余,对“能力目标”的达成存在欠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本忽视的现象。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有必要克服传统习题教学的弊端。

就此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示范讲解,发挥例题作用

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复习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

为此,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范题,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限制条件,找出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与材料提供信息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

将政治主观题习题按类型编排,分基本原理运用型主观题、演绎型主观题、意义型材料题、启示型主观题等等,让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思考模式、解题步骤。

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不仅可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更重要地是可以达到明确概念、掌握方法、启迪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组织训练,培养思维品质

主观题的习题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题型,开拓思路,熟悉答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是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习题训练。

选择具有启发性、典型性、规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采用“多变、多析、多问”的导向法组织学生练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习题教学的课堂形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分析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因此在政治主观题习题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避免教师的“一言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讨论,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在习题讲解前,组织学生先练习,可以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读题、审题、思考如何解题。

抽出不同层面学生的答案广泛的交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主动将自己的角色进行转变,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习题讲解的教学互动方面,可以灵活采用个体互动、分组互动、全体互动等形式。

个体互动,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恰当的肯定可以树立学生信心、增强自豪感、提高学习兴趣。

分组互动,可以相互提出问题,增强合作能力;集体互动则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奋度。

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学生回答的过程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学生讨论、发言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教师可以及时把脉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从而加以正确引导。

三、做好反思,提高解题效率

练的过程,重点放在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讲的过程,重点则放在让学生学会思考。

习题做后的评析反省,不仅能及时清理学生的答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答题过程。

同时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

在练习评析中教师注意多角度分析问题,指导学生总结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使之系统化,同时对题目类型,答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总结答题常用方法、一般规律,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教师在习题教学中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总结,所以特别有必要在答题后设置“题后反思”,具体内容是:

(1)切入点,

(2)知识点,(3)联结点,(4)一题多解,(5)变题讨论,(6)错例分析。

经过这样的题后反思过程,让学生感觉到做一道题的收获比以往多了许多,产生以一顶十之效。

方法是解题的能力,而知识是解题的依据,通过反思可以做到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附件:

实例一:

2008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

元)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部

中部

西部

12360

8234

5146

5164

3405

2420

结合材料,运用分配制度的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应如何维护社会公平。

学生交流答案:

①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②逐步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人。

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④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这是个高水平的答案,措施非常全面有理,既有教材理论知识,又有鲜活的时政知识,的确为一个好答案。

但是仔细推敲,材料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是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差距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加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举措更为完美。

实例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7年同比上涨我国CPl分类变化情况

食品类

居住类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

烟酒及用品类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

衣着类

交通和通信类

娱乐教育交化用品及服务类

18.2%

6.0%

3.1%

1.8%

1.9%

-1.4%

-1.4%

-0.5%

注:

CPl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英文缩写。

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制指标。

今年1--11月我国CPl同比上涨4.6%,其中,ll月份城市上涨6.6%,农村上涨7.6%,创下近10年来的新高。

材料二:

面对几年来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和粮食、能源、金属等基础性产品的旺盛需求。

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货币政策的基调从稳健转向从紧.把稳定物价保障民生作为2008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1)简要说明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10分)

(2)结合上述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我国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10分)

(1)问要根据材料一和注提供的信息描述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调用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规范的答题必须依据题目要求的不同角度分两部分作答,有些学生忽略了。

对图表或文字材料进行解读是高考中的一类常规题,是教师必须进行方法指导基本题型。

参考答案:

①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ll月份创下新高,农村物价涨幅高于城市。

物价呈现结构性上涨,价格上涨的有食品等五大类,下跌的有衣着等三大类,食品类价格对物价的总体拉动最大。

②目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过大,可能引发全面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甚至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①部分学生通常不能辨证地作出描述,信息提取不完整,或者“物价呈现结构性上涨”点不到位;第②部分影响类题目学生通常会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的错误,对物价呈现结构性上涨这个主题扣得不严,没遵循由近及远,从直接到间接的原则。

有学生甚至没读清题目,把CPl错误地理解成恩格尔系数,致使整体偏离了答题方向。

(2)问题目设问限制为唯物辩证法角度,问题指向“为什么我国要实施从紧货币政策”,而且是必要性,非重要性的论述。

针对许多错误答法,学生还分析不了自己到底错在哪里的情况,我编写了多个题目,如:

为什么要控制经济过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怎样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材料二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等。

通过分析比较,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用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坚持适度原则的原理来分析我国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必要性是不恰当的。

参考答案应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变化发展的观点,以及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些方面作解答。

实例三: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09年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

耐用消费品

单位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彩电

109

98

电冰箱

94

80

空调

67

21

移动电话

63

31

热水器

94

28

家用电脑

28

5

材料二:

自2007年12月1日起,我国开始在山东、河南、四川、青岛三省一市进行家电下乡的试点工作,凡按规定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等家电下乡产品,每户农民均可从政府获得产品销售价格13%的财政补贴。

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家电下乡范围逐步扩大,于2009年2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

同时,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和空调等产品也列入家电下乡补贴范围。

据测算,该政策的实施,平均每年可带动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2.5个百分点,连续4年将累计实现销售家电6亿台(件),拉动国内消费约16000亿元。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的经济学依据。

(10分)

参考答案:

(1)我国城乡居民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存在很大差距,农村主要耐用消费品市场潜力巨大。

(2分)

价格影响需求,家电下乡产品实行财政补贴提高了农民购买家电的需求量:

(2分)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家电下乡可有效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促进生产发展;(2分)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家对下乡家电实行财政补贴,充分发挥了财政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2分)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家电下乡政策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

(2分)

变式: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政府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的政治学依据。

(从政府的性质、责任、职能角度回答)

(2)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家电下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我们的哲学启示。

(10分)

参考答案:

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规律是客观的,家电下乡政策正是根据我国农村市场的现状和当前的经济形势、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制定和实施的。

(3分)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分)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家电下乡政策是我国政府灵活运用宏观凋控手段,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实施的,正在成为全面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助推器。

(3分)这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反对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2分)

变式1: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家电下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我们的哲学启示。

(用联系观点、发展观点、矛盾观点相关知识回答)

变式2: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家电下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我们的哲学启示。

(10分)

实例四: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30年来,从单调的蓝、黑、灰到今天的斑斓多姿,服装就象一条流动的河,从冰冻、尘封到静水流深,再到微有波澜,再到如今的浪花一朵朵,服装以它的优雅和丰富,完成了一次次蝶变。

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没有经济上的起色,哪有服装上的起色?

”的依据。

(10分)

参考答案: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的消费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