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385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A.细胞质基质B.膀胱内的尿液

C.胃内的消化液D.毛细淋巴管中的液体

2.正常人体内的激素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它们都是

A.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发挥作用后仍长期保持活性

3.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部位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变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A.①→④B.②→③C.④→①D.③→②

4.鸢尾素是一种蛋白类激素。

研究发现,鸢尾素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元的生长。

运动时血液中鸢尾素含量会上升。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鸢尾素在细胞中的核糖体处合成

B.鸢尾素主要影响的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C.体育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缓解记忆衰退

D.施加鸢尾素阻断剂可使小鼠记忆能力提高

5.饮酒过量的人会表现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

与有关的生理功能相对应的主要结构分别是

A.大脑、小脑、脑干B.小脑、大脑、脑干

C.大脑、脊髓、脑干D.小脑、脊髓、下丘脑

6.如图显示人体尿液产生及排尿调控的大致过程。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A表示水平衡调节中枢,则A位于下丘脑

B.若A表示抗利尿激素,则A最终由垂体释放

C.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D.正常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由于大脑皮层对脊髓的调控

7.和同学打完一场激烈的篮球赛后,小明大汗淋漓,满脸通红。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打球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B.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使皮肤血流量减少

C.大量出汗会使血浆的pH下降D.此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

8.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

A.饥饿感增强B.碘的需要量增加

C.糖代谢减弱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9.人体感染病毒往往会出现体温升高等症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感染者体温升高表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到影响

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病毒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

C.抗体可以进入人体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病毒

D.细胞免疫在彻底清除病毒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0.2020年9月21日,中国科学家杨璐菡团队在Nature子刊发表论文,宣布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开发出第一代可用于临床的异种器官移植雏形——“猪3.0”。

据测试这些小猪的器官和人有更好的免疫兼容性,可满足安全、成功移植到人体的要求,减少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生免疫排斥是由于供体和受体细胞表面的HLA不同

B.活化的B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与免疫排斥反应相关

C.T细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D.猪3.0的开发可缓解器官移植中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

11.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严重者会发生休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过敏原都是蛋白质

B.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C.初次接触青霉素就会引起机体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

D.青霉素再次进入机体,会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

12.生产中使用适宜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人为调整作物的生长发育。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赤霉素类调节剂——促进种子萌发

B.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获得无子果实

C.脱落酸类调节剂——防止果实脱落

D.乙烯类调节剂——促进果实发育

13.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最大B.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量最大

C.种群数量相对稳定D.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14.自然界中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图),对这种现象合理的解释或概括是

A.与种内竞争无关B.二者的数量变化互为因果

C.与植物种群数量无关D.捕食者数量峰值的出现总早于猎物

15.下列各项中,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是

A.过度放牧导致草原优势物种由羊草变为碱蓬 

B.人工林中刺儿菜的数量随林冠层郁闭度而变化

C.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中老龄人口所占比例   

D.某种鱼成体和幼体分别生活在水体底层和表层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6题,共70分。

16.(12分)乙酰胆碱和NO都是重要的神经递质,图1为二者作用机理示意图。

图1图2

(1)如图1,乙酰胆碱以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后发挥作用;NO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催化GTP生成,后者

是重要的胞内信号分子,发挥多种作用。

(2)为研究NO是否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发挥作用,研究人员将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海马区注射微量L-NA(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以Y型电迷宫(图2)检测学习记忆能力。

一支臂不通电并有灯光信号表示安全区,另外两支臂通电。

两组均于注射后第4天进行测试。

Ⅰ.学习测试:

将大鼠放入迷宫箱,适应环境后训练其逃至安全区,记录学习达标所需次数。

Ⅱ.记忆测试:

学习测试24小时后,测试大鼠记忆达标所需次数。

测试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NO含量。

组别

学习达标所需次数(次)

记忆达标所需次数(次)

NO含量

(pmol/mg蛋白)

A组

55.78

28.11

64.33

B组

29.50

12.70

90.20

①实验开始时,电迷宫中的灯光是刺激,当动物移动至迷宫通电臂时,足底受到电击,引起神经元Na+,形成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产生痛觉。

多次重复后动物学会分辨信号逃避电击,即形成了反射。

②实验结果表明,。

(3)有研究表明,NO也可由突触后神经元释放,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作为一种“逆行信使”发挥特定作用。

NO可以“逆行”的原因是。

17.(12分)近年来,胰高血糖素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影响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1)正常人体内,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使血糖升高至正常;达到一定程度后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避免血糖持续升高,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调节。

(2)研究发现,因肥胖等代谢紊乱引起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血糖升高后胰高血糖素含量仍持续升高的现象。

为探明原因,研究人员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大鼠,一段时间后获得具有典型2型糖尿病症状的模型组动物。

测量数据如表所示。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

空腹胰岛素(mIU/L)

空腹胰高血糖素(pg/mL)

对照组

4.7

12

290

模型组

6.1

24

362

由表推测,模型组大鼠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判断依据是。

(3)对大鼠胰岛进行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的离体灌注实验,实验结果如图。

据图分析,当葡萄糖浓度由低变高时,出现了的现象,说明模型组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

(4)胰岛A细胞表面有胰岛素受体,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一系列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抑制激素的合成与释放。

综合以上信息,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出胰高血糖素合成及分泌功能亢进,可能的原因是。

18.(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题。

病毒是一种RNA病毒,表现出极高的传染性和快速的人群间传播能力。

截至2020年11月12日,各国研制中的疫苗超过200种,其中48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除了传统的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外,目前在研制中的还有基因工程重组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DNA疫苗、mRNA疫苗)等新的疫苗类型。

我国在疫苗研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2020年2月21日,西湖大学周强研究团队报道了病毒表面S蛋白的受体结合结构域与细胞表面受体ACE2蛋白的结构,揭开了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神秘面纱。

研究显示,S蛋白是病毒识别宿主细胞受体的一种关键蛋白,与ACE2蛋白表现出较强的结合能力,目前各国多种疫苗的研究都是针对S蛋白进行的。

传统疫苗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采用的路线是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

腺病毒是一种DNA病毒,毒性很弱,感染后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症状。

通过基因工程改造,使腺病毒携带能表达病毒S蛋白的DNA片段,人接种疫苗后,改造过的腺病毒侵染细胞后不会在细胞内复制,但可以表达出S蛋白,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反应。

mRNA疫苗是一种新型核酸疫苗,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正式上市流通的案例。

除了考虑稳定性,mRNA疫苗递送入细胞也是技术难点,这将直接影响疫苗的效应,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脂质体纳米颗粒包裹mRNA(如图)。

一支疫苗从研发到上市通常需要经过8到20年的漫长历程。

为了应对疫情,各国都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应急途径,安全高效的疫苗将是人类战胜疫情的关键性武器。

(1)在肺炎的治疗过程中,曾经尝试过血清疗法,即为患者输入肺炎康复者的血清,血清中含有,有利于患者康复。

(2)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的巧妙之处在于改造后的腺病毒进入细胞后。

S蛋白被

等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后,传递给细胞,通过特异性免疫,在体内产生,并可长时间保留。

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会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若在接种该种疫苗前机体曾感染过腺病毒,则会使该种疫苗的有效性。

(3)包裹mRNA疫苗的脂质体颗粒与的基本结构类似。

你认为研制mRNA疫苗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多选)。

A.mRNA在细胞质中易被降解

B.mRNA在细胞中可能难以正确翻译

C.mRNA可能会插入到人体的染色体

D.该疫苗是否适于快速大批量生产

(4)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和mRNA疫苗产生抗原的场所都是在(填“内环境”或“细胞内”。

与传统的减毒疫苗相比,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和mRNA疫苗等新型疫苗的安全性有所提高,是因为。

(5)目前科学家还致力于开发多联疫苗,即注射一剂疫苗便可获得对多种病原体的免疫,对此你认为更有开发潜力的是本文所述疫苗中的哪种(或哪些),并陈述理由。

19.(12分)负向光性是植物在高光强或其它不良条件下发生的一种背向光源弯曲生长的适应性反应。

 

(1)光不仅是植物进行的能量来源,还可以作为一种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研究表明,光敏色素作为光受体,主要接收红光和远红光(>600nm);蓝光/UV-A受体主要接收蓝光(400-500nm)和近紫外光。

用不同光质的光照射水稻根,实验结果如图,推测诱导水稻根负向光性生长的光受体更可能是。

(2)为进一步研究根负向光性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水稻种子进行了表1的实验,请在空白处选填相应处理内容,完成实验方案。

表1

组别

处理方式

弯曲度(˚)

根尖生长状况

1

________

38.7±5.23

负向光性生长

2

黑暗;在根的一侧贴空白琼脂

0

垂直生长

3

________

42.4±5.39

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

4

________

32.1±8.32

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

①单侧光照②均匀光照③黑暗④在根的一侧贴空白琼脂

⑤在根的一侧贴有1mg•L-1IAA的琼脂⑥在根的一侧贴有5mg•L-1IAA的琼脂

根据实验结果可推知,单侧光引起根尖两侧IAA含量差异是导致根负向光性的原因,IAA浓度高时弯曲度加大。

(3)研究人员测定水稻根向光侧和背光侧在单侧光刺激后IAA含量的变化。

结果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