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84127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1947年,国民党从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A.中原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江西苏区

C.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D.中原解放区和山东解放

2.毛泽东生前写下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

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3.1945年8月到10月间,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关注点是()

A.北伐战争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重庆谈判

4.“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材料出自()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天朝田亩制度》

C.《中华民国约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

5.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

A.中原解放区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D.上党地区

6.关于三大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三大战役中歼敌人数最多的是淮海战役

②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③东北解放军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

④北平国民党军队在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毛泽东的诗中写道: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天翻地覆”的含义是指人民解放军()

A.解放南京B.挺进大别山

C.转战陕北D.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8.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下面属于三大战役的是()

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9.从历史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

请观察以下三幅图片并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影响()

A.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D.表明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已经垮台

10.“毛泽东与蒋介石见面了。

他们至少有十几年没有见过面了。

上一次见面可能是在广州,那时蒋介石是北伐军总司令,毛泽东则以国民党员的身份代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

”毛泽东与蒋介石这次见面的地点是()

A.南京B.重庆C.延安D.北京

11.中共中央曾制定了一个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它颁布于()

A.抗日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后

12.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兵团领导干部说:

“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毛泽东此时离开延安,开始()

A.前往北京  B.转战陕北  C.挺进中原  D.主力决战

13.1949年春,在北平西苑机场阅兵时,毛泽东对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原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说:

“北平和平解放,宜生兄功不可没。

”这里的“宜生”是指()

A.李宗仁B.张学良C.佟麟阁D.傅作义

14.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指出,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

会议指出,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

土地改革使解放区广大农民翻身做主人。

他们努力发展生产,高呼“支援大反攻,参加解放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的口号,掀起了参军和支援前线的热潮。

材料论述了土地改革的

A.背景B.地程C.特征D.作用

15.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

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16.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①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②共产党人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③国民党力量小④中共的正确领导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③④

17.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与“1948年9月-1949年1月”、“歼敌150多万”、“战略决战”这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转战陕北B.三大战役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

18.解放战争中,东北、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是在()

A.重庆谈判后B.挺进大别山后

C.三大战役后D.渡江战役后

19.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受阅部队与群众游行队伍从东交民巷穿过以宣誓主权,宣告旧时代的结束。

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条约》、渡江战役B.《马关条约》、淮海战役

C.《辛丑条约》、平津战役D.《辛丑条约》、辽沈战役

20.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中国共产党决定解决千百年来劳苦大众最期盼的土地问题,在解放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从而颁布了哪一纲领性文件(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国土地法大纲》

C.《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非选择题

21.国共合作:

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是一个具有丰碑意义的大日子,因为这一天开始两岸全面实现直接“三通”,即直接通邮、直接通航、直接通商。

材料一:

改组同盟会为中国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材料二: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材料三:

1945年8月,蒋介石给毛泽东三封电报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材料四:

(1)材料一的事件意味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任务是?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这次合作的主要任务是?

(3)材料三的重庆谈判却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真正的和平,此后爆发了决定中国人民命运同时也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战争,这场内战的名称是什么?

(4)国共之间如果有第三次合作,那么你认为这次合作最重大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22.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漫画“话”阴谋)

(1)解读这两幅漫画,判断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图一中的“和平方案”或图二中的“协议”指的是什么?

图一中的磨刀与图二中人物背后的奸笑有何深层次的含义?

(史料“露”狰狞)

史料一: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密令国民党军队将领,遵照他的《剿匪手册》,努力进剿。

胡宗南、孙连仲部20余万人沿着平汉、同蒲、正太、平绥、津浦5条铁路,气势汹汹地向解放区推进,进攻的目标是要割裂华北解放区,抢占北平、天津。

史料二:

美军驻华总司令魏德迈集中在中国与印度境内所有的军用和民用飞机,帮助蒋介石将驻湖南芷江的第六军运到南京。

(2)上述两则史料说明蒋介石正在为什么作充分准备?

哪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幕后与其狼狈为奸?

蒋介石最后正式撕毁其虚伪的面具是在什么时候?

(策略“战”敌人)

史料三:

从1946年6月26日起至7月底,中原军区各路部队均胜利突围。

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它牵制了国民党军队30个旅的兵力,保存了主力,建立了两块根据地,并留下小部分兵力坚持原地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

为以后的战略反攻和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3)中国共产党中原解放区各路部队面对敌人的进攻采取的军事策略是什么?

这次军事胜利对解放战争全局起了什么作用?

2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赴后继,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什么?

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2)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什么?

(3)解放战争中战略大决战指的是哪三大战役?

(4)当今我国政府为纪念南京大屠杀惨遭杀害的死难同胞设立国家公祭日,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电文节录(1945.8.20)

材料:

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说:

“回想这20多年,‘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材料三:

鄙人亟愿与先生会面,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1)材料三中的“渝”指何地?

(2)从材料一看,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渝商谈的理由是什么?

国共双方经过43天的谈判有什么结果?

(3)从材料二看,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

在材料中找出依据。

(4)从材料三看,对蒋介石的邀请,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持什么态度?

为什么采取这种态度?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

材料二:

2009年4月21日,《扬子晚报》刊载了周克玉上将60年前的一首诗:

“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

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

——摘自《扬子晚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事件?

它揭开了什么?

(2)材料二描写的是哪场战役的场景?

“铁军雄师”的战线从哪里到哪里?

(3)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

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国内战爆发。

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2.【答案】B

【解析】“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里的钟山指的就是南京,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解放了南京。

所以答案选B。

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1945年8月到10月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选项B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选项C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选项D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8月到10月间;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故选D。

5.【答案】A

【解析】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故选A。

6.【答案】B

【解析】三大战役中歼敌人数最多的是淮海战役,消灭敌军55万多人。

北平国民党军队在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东北解放军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没有参加淮海战役,所以③错误,答案选B。

7.【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诗句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天翻地覆”的含义就是指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故答案选A。

8.【答案】D

【解析】三大战役指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不属于三大战役,所以答案是D。

9.【答案】C

【解析】据此综合分析可知三幅图片主要反映的是三大战役,通过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

10.【答案】B

【解析】根据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判断,毛蒋第一次会面是在1926年的北伐战争,十几年后再见面应是在1945年的重庆谈判期间。

由此据题意要求,可知毛蒋会面地点在重庆,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1.【答案】C

【解析】《中国土地法大纲》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公开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它对于新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国民党统治区产生了广泛的政治影响。

土地改革使解放区的地主阶级被消灭了,农民被充分地发动起来,从而极大地巩固了解放区,援助了人民解放战争。

所以它颁布于解放战争时期,故选C。

12.【答案】B

【解析】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离开延安,开始转战陕北,故选B。

13.【答案】D

【解析】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所以这里的“宜生”是指傅作义,故选D。

1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召开,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之后,解放区广大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这次土地改革的起到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广大农民在政治和经济上翻身以后,大批青壮年农民潮水般涌入人民军队。

各地农民纷纷支援前线,还广泛建立与加强民兵组织,配合解放军作战。

因此,题干中材料论述了土地改革的作用,故选D。

15.【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

“1949年、北平完全解放”等关键词的分析,我们可得到:

在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故答案选B。

16.【答案】C

【解析】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中国共产党方面说,有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等等。

从中国国民党方面说,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统治腐败,贪官横行;美援断绝,蒋桂分裂等。

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故应选B。

18.【答案】C

【解析】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解放了华北全境,因此解放战争中,东北、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是在三大战役后,所以答案是C。

19.【答案】C

【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后,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扎,不允许中国人居住。

1949年在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宣告了旧时代的结束。

所以答案选C。

20.【答案】B

【解析】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在建国后的1950年颁布的,成为推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与题意不符;B项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1947年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根据这一规定,各个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与题意相符;C项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与题意不符;D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与题意不符。

故选B。

21.【答案】

(1)国共合作: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

(2)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

(3)人民解放战争。

(4)维护民族团结。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作用的理解。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也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结合所学,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促进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的统治。

(2)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张、杨发动了西安事变,中共从全民族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故其任务是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

(3)结合所学可知,重庆谈判是蒋介石为“假和平,真内战”争取时间、骗取舆论的幌子,在1946年蒋介石向中共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解放战争爆发。

(4)在当今形势下,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回顾历史,分裂是不能持久的,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每个炎黄子孙都要以维护国家统一为自己的责任,故如果国共两党有第三次合作,其最重大的主题应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22.【答案】

(1)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为发动全面内战作准备。

美国。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3)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集中兵力打运动战。

为以后的战略反攻和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解析】

(1)依据图一一边磨刀一边抛出和平方案。

反映了假和平,准备内战的行为,可知是重庆谈判。

结合课本所学,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蒋介石为了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打着和平的幌子。

三次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依据前面的问题已知图一、二光头的人物是蒋介石。

结合课本所学,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的目的就是为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

故蒋介石背后的“奸笑”,反映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依据材料一蒋介石制定《剿匪手册》,“胡宗南、孙连仲部20余万人沿着平汉、同蒲、正太、平绥、津浦5条铁路,气势汹汹地向解放区推进,进攻的目标是要割裂华北解放区,抢占北平、天津。

”说明蒋介石为发动全面内战作从理论、军事行动等方面进行准备;依据材料二“美军驻华总司令魏德迈集中在中国与印度境内所有的军用和民用飞机,帮助蒋介石将驻湖南芷江的第六军运到南京。

”说明美国帮助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

反映了蒋介石与美帝国主义勾结;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3)依据课本所学,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由史料三“从1946年6月26日起至7月底,中原军区各路部队均胜利突围。

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略反攻和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由此得出:

这次军事胜利为以后的战略反攻和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23.【答案】

(1)抗日战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2)百团大战。

(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4)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课本所学,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2)根据课本所学,1940年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3)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役。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4)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4.【答案】

(1)重庆。

(2)共商国家大计;达成《双十协定》。

(3)对抗;“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4)支持谈判;为了和平,为了国家大局利益。

【解析】

(1)材料三中的“渝”指重庆;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

(2)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渝商谈的理由是共商国家大计;国共双方经过43天的谈判的结果是:

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

(3)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

对抗,坚决消灭共产党。

材料中找出依据是:

蒋介石对高级将领说:

“回想这20多年,‘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由此可见是敌人的关系。

(4)对蒋介石的邀请,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持支持谈判的态度;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是:

为了和平,为了国家大局利益。

中共中央对和平表示出积极的态度,甚至作出一定的妥协。

25.【答案】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2)渡江战役;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

(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歼敌150多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奠定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的胜利。

【解析】

(1)材料中“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指的是蒋介石对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针对其中部兵力空虚的情况,毛泽东领导的党中央做了这一阶段的作战部署,派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就如同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胸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长江北岸,1949年4月,毛泽东、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了渡江作战的命令,解放军百万雄师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这就是渡江战役。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同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