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8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讲练含详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83346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8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讲练含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8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讲练含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8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讲练含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8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讲练含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8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讲练含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8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讲练含详解.docx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8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讲练含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8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讲练含详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8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讲练含详解.docx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8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讲练含详解

第8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

夯实基础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

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时间尺度

时间

特点

地质历史时期

距今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前

最大,最长

历史时期

距今1万年以来

全球气温变化呈趋势

近现代

近一、二百年时期

【答案】时间跨度变化周期

波动上升有气象观测记录气温升高

3.目前全球气候变化

(1)趋势:

虽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________。

(2)产生的原因:

人为排放的__________数量增加所致。

(3)形成的原理: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够吸收____________,使气温升高。

【答案】变暖温室气体地面长波辐射

【注意提示】导致全球气温波动上升的原因

全球气温波动上升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就自然因素而言,包括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等,这是地质时期、历史时期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人为因素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主要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结果,包括两方面:

一是燃烧大量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是森林的破坏,减弱了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影响

具体表现

海平面上升

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对农业生产带来影响

有利:

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提高作物产量

不利:

温度升高伴随着干旱加重,供水不足,使农作物减产

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

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答案】海拔较低的沿海

三、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1.通过技术措施减少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_______气体。

2.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3.削减_______、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4.多使用______能源。

5.植树种草。

6.防止_________。

7.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室二氧化碳

清洁森林火灾公共交通工具

四、世界气候类型

图中图例

气候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A

热带雨林气候

刚果河、亚马孙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等地

B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典型

C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至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南美巴西等地区

D

热带沙漠气候

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大陆内部和西部,如撒哈拉沙漠

E

南北纬15°~35°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季风区

F

南北纬,如地中海沿岸地区

G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如欧洲西部

H

南北纬,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季风区

I

温带大陆性气候

,如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地区

J

寒带气候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K

高原山地气候

高大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

【答案】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30°~40°大陆西岸

40°~60°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40°~60°大陆东岸

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

【注意提示】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表中类型):

北美洲和亚洲。

(5)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6)地带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和表现:

例如:

四处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从而发育了热带雨林气候。

 

发散思维

【思考题】

1.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有哪些?

2.全球变暖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说法对吗?

3.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4.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气候更加干旱吗?

5.全球气候变化就是气候变暖吗?

【参考答案】

1.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

一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二是滥伐森林,使森林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迅速减少。

2.不对。

全球变暖会对大部分地区造成不利影响,但对部分地区也会带来一定的有利影响,如高纬地区的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

3.略(凡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低碳生活方式都可以)。

4.不一定。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部分地区降水减少,气候变干,也可能导致部分地区降水增多,气候更加湿润。

5.不是。

气候变暖只是气候变化的一种表现,气候变化包括冷、暖、干、湿四方面的变化。

 

探究练习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1≤NDVI≤1,负值表示地面覆盖为水、雪等,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

下图为近15年来秦巴山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图。

据此完成1~2题。

1.近15年来秦巴山区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是(  )

A.增加B.减少

C.先减少,后增加D.先增加,后减少

2.造成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减少B.气候变冷

C.地形抬升D.土壤贫瘠

【答案】1.D 2.A

读某区域气候区分布图,回答3~4题。

3.影响Ⅰ气候区和Ⅲ气候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B.洋流

C.河流D.海陆位置

4.分布在Ⅱ气候区的R城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风力较弱B.气温较高

C.降水较少D.光照较强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Ⅰ在沿海,Ⅲ在内陆,气候差异主导因素为海陆位置。

第4题,R城市夏季常被雾笼罩,因为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力较弱。

【答案】3.D 4.A

(2017·湖南百校联考)读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回答5~6题。

5.土壤颗粒在风或水等外力作用下从地面被移除的现象称为“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的程度与土壤本身的特性、外力作用的方式和大小、植被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长期而言,在具有类似的地质及地形条件且未经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图中哪个气候区的集水区所产生的年平均土壤侵蚀最可能居于首位(  )

A.①B.②

C.③D.④

6.有关③、④两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气候都是雨热不同期

B.两种气候类型的成因相似

C.两种气候都分布在大陆西岸

D.两种气候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

【答案】5.B 6.B

矮蒿草甸植被是高寒地区的典型植被。

下表示意气候变暖下矮蒿草甸植被物候期的变化。

读表,完成7-9题。

物候期类型

始期变化/天

末期变化/天

营养期

+0.37

-2.42**

花蕾期

-0.84*

-0.16*

花期

-1.47**

+1.26**

结果期

+2.84**

-0.42

果后营养期

+0.37

-5.74**

枯黄期

+0.89*

-3.00*

生长期

+0.37*

-4.58**

注:

“+”表示提前,“-”表示延迟,“*”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

7.全球气候变暖使矮蒿草甸植被(  )

A.植物种群平均生长期缩短B.营养期和结果期始期推迟

C.花期末期延迟D.生长期比正常年份延长

8.矮蒿草物候变化,使得(  )

A.植物提前展叶和开花,减小遭受春季霜冻的可能性

B.植物成熟时期避开秋季霜冻,避免物种生殖失败

C.各物种间物候变化不同步,物种间相互作用脱节

D.减少物种间竞争,有利于减缓物种淘汰、灭亡速度

9.该植被类型可能分布在(  )

A.华北平原B.内蒙古高原C.青藏高原D.江南丘陵

【答案】7.D 8.C 8.C 

下图为“某地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此回答10-11题。

10.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C.大气环流,下垫面D.洋流,地形

11.N地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

【解析】由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北大西洋、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

M处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N处受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影响。

N地受西风及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10.D 11.C 

12.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气候差异显著。

结合下图中的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34分)

(1)比较上海、哈尔滨秋季(9~11月)降水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12分)

(2)上海与成都纬度位置相近,但成都的冬季气温高于上海,试分析其原因。

(10分)

(3)夏季到拉萨旅游,游客必备防晒用品和较厚衣物。

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其原因。

(12分)

【答案】

(1)秋季(9~11月)降水差异:

上海为260mm左右,哈尔滨为70mm左右;上海秋季降水量大于哈尔滨。

原因:

秋季时,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或夏季风减弱),锋面雨带南移,所以上海秋季降水较哈尔滨多。

(2)成都地处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挡减弱了冬季风对其影响,气温较高;上海地处平原,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气温较低。

(3)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较强,因此需防晒。

(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需准备较厚衣物。

13.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締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核心议题是“绿色气候基金”,目的是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及带来后果问题。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6分)

(2)说明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4分)

(3)全球变暖会对上述两国国土产生什么影响?

遏制全球变暖可采取哪些措施?

(4分)

【答案】

(1)分布差异:

A国冬季降水西北多东南少,夏季降水东南多西北少。

(2分)

原因:

冬季日本海一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太平洋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2分)夏季太平洋一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

日本海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

(2分)

(2)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1分)成因:

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1分)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水汽充足;(1分)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

(1分)

(3)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3)两国均为太平洋中的岛国,全球变暖会使得海平面上升,淹没两国沿海的低地。

遏制全球变暖,一方面,应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利用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开发利用新能源等方法实现;另一方面,应进行植树种草等植被建设,增加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再者,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

考点:

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

全球环境问题。

14.(2016·山东济宁调研)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模式图下方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问题。

(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甲B.④-乙

C.⑦-丙D.⑥-丁

(2)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    ;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是北半球的    (季节)。

(3)据图分析,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候类型④所示地区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了亚洲东部外,其他地区有没有⑥气候分布?

为什么?

【答案】

(1)D 

(2)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 (3)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控制) (4)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没有。

该气候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其他大洲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