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规律探秘化学元素的规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81025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的规律探秘化学元素的规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的规律探秘化学元素的规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的规律探秘化学元素的规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的规律探秘化学元素的规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的规律探秘化学元素的规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的规律探秘化学元素的规律.docx

《的规律探秘化学元素的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的规律探秘化学元素的规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的规律探秘化学元素的规律.docx

的规律探秘化学元素的规律

3,.s

,,

 

探秘化学元素的规律

松江二中范汝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元素的性质变化是有规律的,并能描述规律。

(2)通过学生课前对元素性质的资料查找,增强学生使用资源的意识,并提高学生从中筛选出有用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比较、研究,使学生初步体验文献研究的过程。

(2)通过学生对周期表表达方式的设计,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成果的表达方法。

(3)通过教师的诱导启发,学生的比较演绎,探究元素的性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个人的独立研究与集体的合作研究,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进而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3)通过对数据或信息出处的点明,教育学生尊重知识产权。

(4)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品质。

●教学重点

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规律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文献研究、诱思探究

●教学过程

[引言](投影)1907年1月27日,俄罗斯彼得堡寒风凛冽,温度降到零下20多度。

太阳暗淡无光。

街道上到处点着蒙上黑纱的灯笼。

原来,他们是在悼念一位科学家——门捷列夫,他的最伟大的贡献是元素周期表。

今天,我们不再去追忆门捷列夫的丰功伟绩,而是共同合作,去做与当年门捷列夫相同的一项工作——探讨一下化学元素的变化规律。

[板书]探秘化学元素的规律

[启发]在你进行身体素质的测试中,一般要有一些指标,如身高、体重、肺活量等,那么,你在搜集元素性质的时候,可以使用哪些指标呢?

[板书]一、研究指标的确定

二、数据的搜集、汇总

HHeLiBeBCNOFNeNaMgAlSiPSClArKCa

核 电 荷 数

相对原子质量

原 子 半 径

主要化合价

[讲述]①对摘录的文献资料要注明出处,是对别人知识产权的尊重;②不同出处的数据由于在测定方法上的不同,可能缺乏可比性,注明了出处,既增强了可信度,又便于核对;③同一指标的数据要单位一致。

[引导]这些信息有什么规律?

[板书]三、元素性质的规律

随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如:

最外层电子排布、元素的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等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启发]科学成果是要表达的,往往越简明越好,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设计出你对元素性质的表达方式,要求书面表示出来。

[板书]四、我们的周期表

[讨论](片刻后,展示讨论的结果)

[练习]

(1)下面的排列有什么依据?

缺点是什么?

 1H  2He

3Li4Be 5B 6C7N 8O9F  10Ne

11Na12Mg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2)下面的排列有道理吗?

                1H  2He

3Li4Be5B6C7N8O 9F 10Ne

11Na12Mg13Al14Si15P 16S 17Cl 18Ar

(3)有人按如下顺序排列,请说出他的道理:

2He 1H   

6C7N 8O 9F 10Ne  3Li4Be 5B

14Si 15P 16S 17Cl 18Ar 11Na12Mg13Al

[简介]

(1)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和“三素组”

(2)德国人迈耶耳和“六元素表”

(3)英国人纽兰兹和“八音律”

其它,如塔式周期表、螺旋状周期表等

[讲述]对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贡献最大的当数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他画出了长式元素周期表,再经后人改进后,便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张元素周期表了。

[展示]元素周期表

[讲述]对这张周期表的学习,是我们下一次课将要学习的知识。

[总结]

●作业布置

1、预习课本P56—65;

2、背诵并默写1—20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背诵并默写IA—VIIA(共七个纵行)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板书设计

探秘化学元素的规律——元素周期表

一、研究指标的确定

二、数据的搜集、汇总

三、元素性质的规律

随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如:

最外层电子排布、元素的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等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四、我们的周期表

五、(长式)元素周期表

课后反思:

一、课前的设想与设计

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参考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课程标准上,对于元素周期律的要求是:

(1)在知识与能力上,要求为B级,即理解;

(2)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求A级,即感受;(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要求为B级,即感悟。

本节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因为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几乎没有涉及,而是让学生去理解、感受、感悟,去寻找并发现规律,进而表达规律。

对于本节课,在高考上是否有相关的导向呢?

我又仔细研究了近几年的上海高考,发现几乎每年都有以该内容为载体的考查。

从1999年“外星球上十种元素单质的样品的研究”,到2002年“通过易燃性、毒性的规律去寻找致冷剂”,到2003年给出第一电离能数据进行元素性质的分析,都体现了本节课的一些思路,2005年上海的高考的第26题就是把H排在VIIA族,正是与本节课的要求相吻合的。

本节课是以学校“课堂教学互动实践的探究”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的一节课,所以要体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习能力、激励自主学习”的互动的要求。

所以,我最初有两个设计方案:

方案1:

把学生分成四个研究小组,分别研究如下课题:

(1)1—20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2)1—20号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3)1—20号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4)人类对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发展史。

在课堂上,由学生汇报,然后总结、归纳。

方案2:

根据学生的学号,每两位同学通过网络、图书馆、资料等渠道,各自独立研究一种元素,共研究25种元素,然后把相关的信息汇总、分析。

在进修学院的钱秋萍、金国钧两位老师的指导下,经过教研组老师的讨论,大家认为,第二种方案更能体现二期课改精神,更能体现学校所要求的“互动”,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参与面更广,所以我按第二个方案进行了教学方案的设计。

二、课堂的操作与实施

我根据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作出了如下的内容安排:

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

课堂贯彻方法

(1)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

引导学生从自已查找的资料中寻找规律,体验文献研究与思辨研究的大致过程,本节课的文献研究主要在课前准备的,在课堂上主要以文献为辅助材料,以思辨研究方式进行的。

(2)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

通过学生对元素周期性变化的表达形式的研究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同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教育、合作意识的教育,都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3)拓展课程内涵,加强课程整合。

不完全按教材的顺序处理,而是主要从中选取了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两个指标进行研究,当然这种研究是一种不完全归纳,同时上课的过程也与多媒体进行了整合。

(4)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

在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进行了各种元素性质的查找、研究,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互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在课后,通过学习园地的形式进行交流,发挥了课堂和课外两方面的作用。

在进行上课前,我进行了一次试讲,结果发现,如果在课堂上进行学生提供信息的汇总、分析,将耗用一大半的教学时间,且枯燥,效率较低。

所以又把汇总工作放到了课前,为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又以“学习园地”的方式在课后进行交流。

在实际上课时,我的教学流程是:

由人们对门捷列夫的怀念为情境——研究方法的指导——研究信息的汇总结果展示——对研究数据的分析——对研究结果的表达——练习与总结。

三、课后的讨论与点评

课后,参与听课的50多位老师进行了交流、座谈,大家对本节课给予了肯定,有几点比较突出的:

(1)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比较好,“研究指标”的提法好,数据适当留有空白,有研究性;

(2)以学生为主体,有开放性,学生对研究结果的表达,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做法;(3)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教育,特别是对知识产权(引用资料要注明出处)的教育,处理得较好。

同时,有的老师还感到,“规律”出来得太快,还可让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而“我们的周期表”的表达可压缩些时间。

教育专家叶佩玉、车晓璇两位老师虽然没有听我的这节课,他们更是从课改的角度,高屋建瓴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指导,听后受益匪浅。

四、自己的收获与反思

首先,通过课前进修学院老师的指导和同教研组老师的讨论,特别是徐建春老师以他对化学课程的浓厚底蕴所进行的指导,使我加深了对课程处理方法的理解。

本节课是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前奏,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和一些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在两节课之后,又会对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进行学习,到高三还会对元素周期律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深入探讨,所以本节课没有必要拓展得太深,所以我进行了如此的课程处理,对元素的部分周期律进行了取舍,比如,就舍去了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其次,我感受到怎样去因材施教组织教学。

我们的学生是高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还是有一定的探究能力的。

本班学生中有1/3将来准备加修化学的,还有2/3不选化学,所以在化学知识本身的处理上也不宜拓展太多,还是在学习方法指导、思维方法、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培养等方面多花些精力更恰当些。

再者,我感受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思想教育,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去实施的,不是刻意的。

如:

本节课渗透的文献研究方法的指导、知识产权意识的教育、合作意识的教育。

同时,在“关注每一个学生”方面,让大家全部都动了起来,为了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承认和展示,课后所进行的“学习园地”设计,都是在今后的教育和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基本上实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但是,我感到,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有的地方还要再合理些;在学生之间的“互动”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学生讨论得不充分,有的学生思维的惰性还很大,主动探究做得不到位,还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