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祝福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80486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祝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4祝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4祝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4祝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4祝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祝福教案.docx

《14祝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祝福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祝福教案.docx

14祝福教案

课题

祝福

主备人

王玉轩

上课时间

编号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

反复诵读,理解文意。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过程

备注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 

介绍背景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检查预习 

   1.解释词语。

 

寒暄  尘芥堆  淡然  俨然  咀嚼赏鉴  沸反盈天  不更事  《四书》(见教材注释) 

   2.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明确: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3.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统一意见,形成下面的表格:

 

   提问:

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自己的特点?

 

   明确:

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

 

   提问:

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

明确:

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悲剧气氛,可是,这样的一个悲惨结局非但没有人同情,竟然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甚至被骂为“谬种”,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悬念:

祥林嫂是什么样的人?

她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遇?

她为什么会得罪鲁四老爷?

……

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快乐与幸福                           苦难与不幸

逃出婆家在鲁四老爷家做工

满足,有笑影,白胖了

                  被婆家卖掉

                  拼死反抗

再婚:

没婆婆,丈夫有力气

有自己的房子

生了儿子

胖了

                 丈夫死了,儿子被狼吃了

                 她又流落到鲁四老爷家做工

                 被鲁镇的人歧视(阿毛、额头上的疤)

                 被鲁四老爷鄙视

                 对地狱的恐惧

捐门槛赎罪

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参加祭祖仪式被拒绝

                 惴惴的,头发也花白了,最终

                 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

                 带着疑问和恐惧贫困而死

4、理清全文脉络

情节                      内容                                       顺序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突然死去                           倒叙

         开端             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5、归结文章主旨

    ⑴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1.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2.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

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⑵《祝福》主旨小结:

《祝福》显示那个“病态社会”中压迫和摧残妇女的“畸形道德”的虚伪性和残酷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吃人本质,包含着打碎这个精神枷锁、改变那不合理的社会的强烈呼吁,包含着为此坚持不懈的探索与追求。

第二课

一、探幽揽胜

(一)分析人物形象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①模样周正、健壮耐劳

模样周正——“年纪二十六七”,脸色虽然“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模样儿“周正”,

“手脚壮大”,“顺着眼”,“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健壮耐劳——“抵得过一个男子”,“彻夜的煮福礼”,“竟没有添短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劳动强度大,工作是十分艰辛的,“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②被迫改嫁、强烈反抗

    在第二板块第二自然段,文章对祥林嫂的身世作了初步的交代。

她“大概也就姓卫”,旧社会一个女子姓什么,是无关紧要的事,祥林嫂姓什么,早被人忘记了,“祥林”是丈夫的名字,这“名字”,说明她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第二次婚姻——百分之百的包办、不折不扣的欺骗、地地道道的买卖、野蛮粗暴的强迫,是浸透了劳动妇女血和泪的封建婚姻。

    作品还描写了那个“异乎”寻常的“婚礼”,“婚礼”,应该是热闹的,喜气洋洋的,祥林嫂和贺老六的“婚礼”是一个什么场面呢?

请看“嚎、擒、撞、大窟窿、用香灰止血、七手八脚、关”这些词。

你能概括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婚礼”吗?

显然,是一血淋淋的惨剧、乱七八糟的闹剧、反抗失败的悲剧

    ③家破人亡、走投无路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家做工,表现大不如前,手脚不灵,记性不好,“死尸似的脸上整日没有笑容”。

鲁四老爷深深地嫌弃她是两次失去丈夫的寡妇。

准备“福礼”,不让她沾手。

四婶执行四叔的告诫,她讲的两句话:

“祥林嫂,你放着罢!

我来拿。

”这是对祥林嫂精神的莫大的打击。

到了此时,祥林嫂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境地呢?

----失去了丈夫、孩子、劳动力、理智、红色、笑容、信任、镇上人的同情,她的精神一步步崩溃。

    ④失魂落魄、沦为乞丐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

”柳妈诡秘的说。

“再一强,或者真实性撞一个死,就好了。

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

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

阎罗大王只好你锯开来,分给他们。

我想,这真是……。

    ……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

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听了柳妈这段话,祥林嫂“非常苦闷”,“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柳妈的话为什么给了她这样大的精神压力呢?

    ----这个悲惨的可悲,就在于柳妈是以“好心人”的姿态来劝告祥林嫂解脱苦难的。

而实际上是柳妈把祥林嫂往死路上用力地推了一把。

柳妈认为祥林嫂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认为她有洗不清、赎不回的罪过。

柳妈认为,要怎样才能抵罪呢?

要让自己像土地庙的门槛一样,被千人踏,万人跨。

你能谈谈这个“千人踏,万人跨”的含义吗?

    ⑤活着不能、死去不敢

    “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祥林嫂为什么要问这样一个问题?

    从鲁四老爷家赶出来之后,祥林嫂陷入了彻底的困境,显然是无法再活下去了。

这时,她体力虽已不支,但脑子还是能思考的。

面对死亡,面对死后酷刑的恐惧,她回首一生悲苦的经历,终于不能接受这“有罪”的宣判了。

她想到,鬼神不是以公正、慈悲为怀的吗?

为什么对自己是那样不公,那样的残忍无情呢?

她从自己切身的痛苦经历中,引申出对鬼神世界的“疑惑”了。

    ⑥惨死雪地、横遭辱骂

    著名作家丁玲说过,“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

在鲁镇的一片欢庆的祝福的鞭炮声中,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饥寒交迫,心劳力瘁,叫天天不灵,呼地地不应,惨死在鲁镇野外的雪地里。

北风,吹乱了她全白的头发,雪花,掩埋了她瘦骨伶仃的尸体。

她能得到社会的同情吗?

    祥林嫂劳动了半辈子。

她为她的两个丈夫,为她的阿毛,也为了自己能活下去,任劳任怨,受尽了生活的折磨。

她在鲁家做了多年雇工,整天地做,“彻夜的煮福礼”,“抵得过一个男子”,但她的死讯传到鲁四老爷的耳朵里时,鲁四老爷却骂她是一个“谬种”,原因是“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

更加可悲的是,那些与祥林嫂处于相同命运的短工们,表情也极为冷淡。

“怎么死的?

——还不是穷死的?

”短工淡然的回答,更增添了祥林嫂的死的悲剧色彩。

    2、祥林嫂的形象及社会意义: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致被旧社会所吞噬。

    酿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封建宗法势力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深蒂固的统治。

要使祥林嫂获得解放,只有粉碎绞在她脖子上的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这四条绳索。

    3、再看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表现:

⑴鲁四老爷——是迫害祥林嫂的罪魁祸首

①沉迷理学,大骂维新    ②固守礼教,道貌岸然    ③冷酷无情,伤天害理

⑵柳妈

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与人为善。

但是她对待祥林嫂,却没有像对待其他生命那样有同情心。

柳妈对祥林嫂的再嫁也不以为然,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

”对动物“不杀生”,却主张祥林嫂“撞死”,不是自相矛盾吗?

然后又把和祥林嫂的谈话传出去,供大家谈笑,也算是无聊冷漠的人中的一员吧。

柳妈还一脸“诡秘”拿地狱来吓唬祥林嫂,看祥林嫂脸上“显出恐怖的神色来”,也许像那些“老女人”一样,心里很满足吧。

⑶“我”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作品中一个“线索人物”,不是作者。

“我”的反封建思想是十分强烈的。

“我”与鲁四老爷谈话“总不投机”。

我在四叔家作客,后来是一个人“剩”在书房里,一个“剩”字,表示主人的冷淡和客人的多余。

“我”对“魂灵的有无”的回答是含糊其词,是“说不清”,有其善良的一面,也表现了“我”的无能和逃避现实的心理。

“我”准备到福兴楼去吃鱼翅,也是逃避现实的具体行动。

⑷鲁四婶

   四婶是“大户人家的太太”,头一次留祥林嫂是看她能干,祥林嫂被婆家绑架走以后,她害怕给自己家惹麻烦。

以后惦念祥林嫂不是因为关心她的命运,而是自己的佣人没有祥林嫂那样可心。

以后祥林嫂再来,她“起初还踌躇”,后来倒是真心怜悯祥林嫂,留下她。

但是祥林嫂不像过去那样灵活能干了,四婶开始“不满”,进而“警告”,最后把祥林嫂赶出家门。

可以说四婶只是把祥林嫂当成一件工具罢了,没有人把她当人来看。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描写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①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

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

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

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

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②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的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

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

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句喝令中破灭了。

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的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 

问题1:

对祥林嫂的不幸,她周围的人持什么态度?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毒害,造成民众的愚昧、

冷漠。

祥林嫂人生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就因为她身边的人们的冷漠、无同情心,甚至残忍。

在祥林嫂不幸的人生中,她周围的人是怎样表现的呢?

    ①祥林嫂再嫁

    婆婆为了小儿子的婚事,心安理得地把祥林嫂卖掉。

    祥林嫂被婆家绑架捆走,四叔四婶首先想到的是给自己家惹麻烦。

    小叔子为了自己的婚事,和别的男人一起强按着嫂子的头拜堂。

    ②儿子被狼吃了

    鲁镇的男人毫无同情心,听了这悲惨的事,“没趣的走了开去”。

    女人们倒是“陪出许多眼泪来”,同情心也算有些,“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呢!

分明是拿祥林嫂的伤心事当她们无聊生活中的调剂罢了。

当阿毛的故事不再新鲜时,她们就“厌烦得头痛”了。

    ③祥林嫂头上的疤

    阿毛的故事镇上的人味同嚼蜡了,从柳妈处又传出新的故事。

于是鲁镇的人们“发生了新的趣味”,祥林嫂头上的疤又成为他们生活的调剂。

祥林嫂说阿毛的故事,还希望人们的同情,现在她已经绝望了,“所以总是瞪着眼,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

”    

④对待祥林嫂的死

    鲁四老爷的诅咒: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对死人也不宽容。

    家里的短工很“淡然”:

“穷死”的有什么好惊奇的。

   “我”开始有些“惊惶”,“随后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心地已经渐渐轻松”。

   “活得有趣的”众人,“恐怕要惊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大家欢欢喜喜地过年。

问题2:

祥林嫂被逼着一步步走向死亡,与哪些人有关?

究竟谁是真正的刽子手?

 

明确要点:

封建统治造成国民愚昧和冷漠,这正是祥林嫂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

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刽子手。

(三)品鉴精彩细节

1、“一个日子”:

 

简析:

“我”是在“送灶”的这一夜回到鲁镇的,在鲁四老爷家里呆了两天,“我”遇到祥林嫂是“昨天下午”,“又过了一夜”,所以我从短工那里知道祥林嫂死的消息是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晚饭前”。

短工说祥林嫂是昨天夜里死的,即二十四或二十五夜里。

“我”回忆祥林嫂的半生事迹是在二十五或二十六上半夜。

“我”给“极响的爆竹声惊醒”,当时在二十六或二十七日“五更将近的时候”,鲁四老爷祝福正是这个时候。

 

    点拨:

小说从鲁镇准备祝福写起到“我”听到祝福的爆竹声结束,都是围绕这个日子、紧扣题目展开情节的,所以用“祝福”为题。

而又把祥林嫂的悲剧安排在这样的环境里,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有钱人在祝福中祈求幸福,穷苦人却在祝福中悲惨地死去。

这对旧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讽刺,使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2、“二次微笑”:

 

    简析:

这是指小说主人公祥林嫂露出的两次笑容。

一次是祥林嫂从婆家逃出,在鲁四家做工的时候,“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一种真心实意地笑,心满意足的笑,透过这“笑影”,我们领略到的是祥林嫂在婆家非人生活的辛酸和她随遇而安的保守心理。

祥林嫂的第二次笑,是在厨房里同柳妈闲聊的时候,柳妈取笑她改嫁反抗后的屈从,祥林嫂在无奈之中“笑了”,这是一种含羞的笑,是以“笑”来掩盖新婚之夜那些难以启齿的行动,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过去短暂而和美的生活的甜蜜回忆。

在写法上,这是伏笔,为鲁镇人嘲笑祥林嫂又提供新的资料,同时也是“以乐写哀倍增其哀”的反衬写法。

 

    点拨:

两次笑容突出地表现了祥林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贫困。

由此引发出去可以进一步读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3、“三样眼神”:

 

    简析:

第一次是在小说34自然段,写她“顺着眼”,突出的是祥林嫂安分守己的性格;第二次是在小说第66自然段,也是“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是她在又一次遭受夫死子亡打击后痛苦心灵的写照;第三次是小说开头,“我”看到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时的祥林嫂已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只在渴盼死后的安宁,精神已经完全麻木。

 

    点拨:

通过品读三次眼睛描写,我们可以勾画出祥林嫂一生悲苦命运的轨迹,从而更加清醒认识到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4、“四场飞雪”:

 

    简析:

是指小说中四处看似轻淡点染、实际上却颇具意蕴的飞雪描写。

第一处是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第二处是在祥林嫂死后,表现“我”的雪样心情——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

第三处写雪穿插在柳妈同祥林嫂谈话之前和之间,有两句,点到即止:

“微雪点点的下来了”和“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这里一方面将过去短暂生活的甜美与现实生活的冷酷形成强烈对比,另一方面又暗示柳妈讲的雪样故事将对祥林嫂造成严重的精神打击。

第四处写雪在小说的结尾:

远处的爆竹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这里借雪的猖狂,讽刺了封建势力暂时的得意,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样命运。

 

    点拨:

雪的阴冷之气,也是作品的情感基调。

 

    5、“五张账单”:

 

    简析:

是指小说中零星流露出的关于钱的表述。

概括起来有如下五处:

①福兴楼的清炖鱼翅:

一元一大盘;②初到鲁家的工钱:

每月五百文;③婆婆从鲁家支走的工钱:

一千七百五十文;④卖祥林嫂的钱:

八十千;娶亲费用:

五十千;剩余:

十多千;⑤捐门槛的价钱:

十二千(十二元鹰洋)。

 

    点拨:

分析这五张帐单能够以小见大剖析封建制度下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无情压榨:

祥林嫂辛辛苦苦做工三个半月,还买不下两盘“价廉物美”的清炖鱼翅,可见封建卫道士代表鲁四老爷对她经济上的盘剥;婆婆能从鲁家支走钱并把祥林嫂一抓一捆一塞就把她给卖了八十千,花了五十千给小儿子娶媳妇,除其它花销外,还净赚十多千, 这是族权和夫权在替其婆婆撑腰;祥林嫂把自己两年做工挣得的工钱干干净净捐了门槛,还“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这也是神权思想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深毒害。

二、相关链接

封建思想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1)贞节

  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了,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

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

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甚至未婚夫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

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性的地步。

(2)秩序

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父为妻纲”,不能破坏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在鲁四老爷这样的理学拥护者看来,像康有为那样的改良,都是洪水猛兽,更不要说是变革了。

祥林嫂的再嫁,破坏了封建夫权秩序,鲁四老爷自然是无比仇恨,斥为“谬种”。

(3)妇女的“三从”

 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违背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

(4)祭祀

  对祖先的崇拜,也是封建文化思想的一个方面,血缘制也是封建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鲁四老爷对祭祀非常重视,像已经是“罪人”的祥林嫂,不配在仪式中扮演哪怕是最小的角色。

 

布置作业

1.写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祥林嫂的故事》。

2.课文中作者没有写出鲁四老爷的肖像,请你通过想象,选择一个场景,刻画鲁四老爷的肖像,特别是眼睛。

字数为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序幕写祝福景象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再写祝福景象

倒叙手法

课后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