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票据市场现状.docx
《中期票据市场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期票据市场现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期票据市场现状
中期票据市场现状
一、国内外关于中期票据的定义。
20世纪80年代早期,在美国等成熟债券市场中,中期票据作为连接短期商业票据和长期债券之间的“桥梁”性产品出现,其期限通常在2-5年之间。
在欧洲货币市场发行的中期票据,称为欧洲中期票据。
随着市场的发展,中期票据逐渐突破了期限的限制,10-30年期限之间的中期票据变得更为普遍,中期票据已成为企业代替中期贷款的又一融资形式。
在我国,所谓银行间债券市场中期票据业务,是继短期融资券之后推出的又一项直接债务融资工具。
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中期票据业务指引》,中期票据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经监管当局一次注册批准后,在注册期限内按照计划连续、分期地以公募形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
二、中期票据的分类。
中期票据是一种直接融资行为,发行者通过发行票据在资金市场上直接从投资者手中获得资金。
由于商业票据的期限较短,流动性较高,因此中期票据的二级市场不发达,交易主要集中于一级市场。
参与发行过程的主体,依据其所处的地位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发行者即借款人。
在美国市场上,发行者主要是大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近年银行、政府和政府机构也开始涉足中期票据市场。
大型的银行控股公司、企业财务公司发行了大部分的票据。
大公司的信誉高,违约风险小,因此他们能够垄断发行市场。
在欧洲货币市场上,最开始主要是一些美国企业,他们利用票据筹集低廉的欧洲美元资金为自己的海外子公司融资。
此后银行、金融机构、政府纷纷涌人该市场。
到19%年3月止,发行在外的欧洲中期票据已达到5000亿美元,远远超过美国市场。
第二,中介机构。
主要有以下几类:
首先是承销商,可以由一个承销商担任,也可以组成承销团。
一般发行都通过承销商,也有一些发行者有自己的发行队伍,主要见于美国市场。
但是,直接发行的发行费用较高,每期商业票据如果要直接发行,它的最佳发行规模为20亿美元。
美国市场的承销主要由几家大的机构垄断,他们是美林公司、高盛、雷蒙兄弟。
欧洲货币市场的发行主要采取承销团的方式,发行者会指定一家主承销商,它负责组织承销团,给发行者提供财务咨询。
主承销商并不因为它的特殊地位而获得额外报酬。
美国的投资银行主导了欧洲货币市场的承销……其次是由发行者委托的发行和偿付代理人。
代理人通常是一家具有清算功能的银行,它将表明持有票据的证明提交给承销商,收取资金。
当票据到期的时候,它从发行者处收到资金。
负责偿付,同时收回证明。
有时候代理人和承销商是同一主体,但是它们在业务上必须分开。
在美国市场上还存在着为发行者提供信贷额度或备用信用证的银行或其他机构,这些机构保证在发行者不能偿还本金时负责偿还,或者保证发行者能获得他们想要的金额。
欧洲市场缺少这种支持,因为最开始进人市场的发行者主要是信誉卓著的大企业,他们利用欧洲货币市场环境宽松的有利条件,完全依靠自身的实力发行票据,以节省先头手续费。
[论文格式]
第三,投资者。
购买中期票据的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美国市场的这个特征十分明显。
因为根据美国《1933年证券法》第4条规定,如果商业票据由机构投资者购买,而且该票据不在市场上交易,该票据的发行可以免于申请登记。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保险公司、信托机构、投资公司、养老基金甚至地方政府都参与中期票据投资。
其中,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占据主导地位。
主要原因在于票据的面额都比较大,小投资者没有实力参与。
欧洲货币市场票据的通常面额为50万美元和1的万美元,美国市场的最小面额为2。
5万美元,但是大部分的票据以100万美元的整数倍标值。
中期票据项目的设计通常作法,中期票据的发行者与承销商签订一份发行承销合同,与已有的票据包销便利不同,承销商并不负责包销所有票据,他们只承担最大努力义务。
该合同与代理合同、备忘录等文件构成一份项目合同,它规定了中期票据项目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发行期限、金额等。
此后,发行者可以在合同规定的框架内灵活选择发行商业票据的种类,他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和市场资金情况选择币种、期限。
每次发行,他只要和承销商签订一份定价补充协定,该协定参考承销合同制定。
于是发行者节省了每次发行票据重新拟定合同的成本。
发行者一般指定二三家投资银行作为承销商,然后签订多边协定,就票据发行的形式、法律基础、交割时间表作出安排。
目前,中期票据的合同条款已经建立起行业标准,节约了拟定合同的时间。
传统上中期票据采用私寡发行方式,承销商将票据销售给少数大的机构投资者。
近来,公开在货币市场发行的方式逐渐流行,1995年,欧洲货币市场的公开发行量为9印亿美元,比1994年增长69%。
三、中期票据市场的意义。
众所周知,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比,具有市场透明度高、风险分散等特点,有利于金融稳定。
成功市场经济国家中直接融资市场在融资体系中均占有主导性地位,而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是融资结构明显分化,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市场发展缓慢。
在目前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国内实施宏观调控,既要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抑制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经济下滑,避免过大起落的背景下,交易商协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中期票据业务,是对特定经济发展时期金融创新的全新尝试。
中期票据业务的推出,结束了企业中期直接债务融资工具长期缺失的局面,提高了直接融资比例。
从宏观层面来看,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力,降低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有效平衡银行机构的信贷资源;减轻股权融资的压力,有利于资本市场协调、可持续发展;保证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平稳推进。
从微观层面来看,有利于企业优化财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丰富投资者投资渠道。
四、我国中期票据市场的管理方式。
借鉴美国等市场的成功经验,我国中期票据目前实行交易商协会注册的市场化管理方式,由协会组织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进行自律管理。
交易商协会发布的七项自律规则具体地明确了中期票据管理战术。
《指引》明确规定企业的注册程序:
交易商协会设注册委员会,注册委员会委员由来自银行、券商、基金公司、评级公司等市场相关专业人士组成,目前共有81名注册委员会委员。
其中,每周的注册会议由5名注册委员会委员参加,参会委员从注册委员会全体委员中抽取,2名以上委员认为不符合相关要求,交易商协会就将不接受发行注册。
《指引》中还明确规定,企业发行中期票据待偿还余额不得超过企业净资产的40%;对于募集资金的规模,指引并没有严格限制,仅规定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并在发行文件中明确披露具体资金用途,企业在中期票据存续期内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应提前披露。
而且因为投资期限的延长会增大投资风险,所以《指引》中指出,企业还应在中期票据发行文件中约定投资者保护机制,包括应对企业信用评级下降、财务状况恶化或其他可能影响投资者利益情况的有效措施,以及中期票据发生违约后的清偿安排。
由此可见,中期票据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发行更为便利,市场普遍认为它丰富了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的渠道,将会得到发行主体的青睐。
尤其是在从紧货币政策环境下,中期票据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并且随着市场的深化,中期票据的交易结构将有更大的创新和丰富,从而带动新型信用债券和结构化证券的涌现,引领中国信用债券市场进入新纪元。
五、中期票据市场在我国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第一,中期票据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
根据2008年4月22日首批中期票据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情况来看铁道部两只3年和5年期的中期票据的票面利率分别确定为%和%外,其余6只中期票据的票面利率整齐划一地呈现为3年期%,5年期%的水平。
而目前我国银行贷款3年期和5年期利率分别为%和%,两者相比,中期票据有低成本融资的优势。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理性人会主动核算融资成本,降低银行贷款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和中期融资比例,改善并优化公司融资结构。
通过对首批中期票据募集资金的用途分析,可以发现除了用于项目建设投资,中期票据融资的另一大用途就是偿还成本较高的银行贷款,其中,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用于置换银行借款的部分约占募集资金的40%。
所以在贷款利率高企,货币当局控制银行贷款规模的背景下,中期票据自然受到广大融资者的青睐。
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期票据低融资成本的优势必将凸现,发行中期票据的企业会越来越多。
第二,从投资者的角度,中期票据提供了一种新的固定收益产品。
中期票据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流通,大大地丰富了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投资品种。
我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以银行、非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的一个债券发行和交易市场。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原有的中长期品种包括国债、政策性银行债、企业债等,债券品种单一,缺少企业凭借自身信用发行的无担保的固定收益类产品。
中期票据的引入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局面。
从2008年2月短期融资券的持有者结构看,商业银行占%,其中全国性商业银行占%,城市商业银行占%,由于短期融资券收益高于同期限央票收益,商业银行更乐意持有短期融资券。
类似地,企业发行的中期票据利率会高于同期限国债利率,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投资中期票据可以提高资金的收益率。
第三,中期票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贷款业务,但也为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与中长期贷款相比,中期票据低发行利率的优势十分明显。
根据前文的分析,中期票据利率比银行贷款利率低200个基点以上。
从长远来看,中期票据低融资成本的优势将吸引更多企业采用中期票据的方式替代贷款融资。
从首批发行中期票据企业情况来看,除铁道部以外均为大型央企,资信等级为AAA级,这些企业长期以来都是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
优质客户发行中期票据必将使银行企业贷款业务受到很大影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中期票据的筹集资金用途包括偿还银行贷款和置换银行贷款。
企业从降低融资成本角度选择中期票据替代银行贷款的“脱媒”行为必须引起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
从首批中期票据的发行情况来看,主要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加入到中期票据的承销商行列中来。
这些商业银行均有短期融资券的承销历史,为银行承销企业中期票据积累了宝贵经验。
根据以往短期融资券的承销情况,主承销商能获得的短期融资券的承销费率大约为融资额的%,承销团成员能获得的分销费率大约为融资额的%。
因此银行在短期融资券的承销业务中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而与短期融资券相比,中期票据的发行规模大许多,所以中期票据的承销业务能为商业银行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
以往我国商业银行过分依赖于存贷款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过小。
中期票据的承销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这一不合理的局面,使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更加合理,同时承销收入不占用银行资本金和法定准备金等资源,这是承销收入不同于贷款收入的一大优势。
面临中期票据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商业银行应该客观地看待中期票据所导致的企业“脱媒”现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大力发展中期票据的承销业务,建立新型银企关系。
根据首批中期票据发行的情况分析,从融资成本的角度,具有优良资信等级的企业倾向于选择中期票据来替代中长期贷款。
这些企业都是银行重要的贷款客户。
因此银行可以将原有的贷款业务客户转变为中期票据承销业务的客户资源。
由于银行和企业有着多年的业务往来,彼此熟悉对方的情况,银行在此基础上开展承销业务可以根据企业的资产负债和现金流状况,为企业量身定做中期票据融资方案,安排发行金额与期限,同时争取中期票据的承销资格。
这样既保留了客户资源,又能扩大银行的承销业务。
第四,从货币政策的角度,中期票据缓解了货币政策的压力。
在当前金融机构的信贷额度是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
从2008年金融机构的贷款数据分析,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3326亿元,同比少增891亿元,较2007年同期下降7%,信贷额度控制的效果尚属理想。
如果按照一季度贷款占全年35%的比例计,则全年贷款将达到万亿,而去年全年新增贷款为万亿。
因此可以推断央行将继续采取措施执行信贷规模管制。
中期票据作为直接融资,实质上是资金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直接的资金融通。
投资者购买中期票据一方面满足了一些企业刚性的生产性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又避免了通过银行贷款方式的融资所导致的贷款总量快速增长,缓解了货币当局通过信贷规模管制进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压力。
六、中期票据市场对商业银行带来的问题及建议。
中期票据对银行贷款的替代效应,使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面临挑战。
竞争加剧行业分化,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差距扩大。
中期票据业务带来了相应的经营风险,为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商业银行是中期票据的主要投资主体,使得信用风险分散的效果并不明显。
商业银行在承销中期票据时的余额包销及代清偿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推动银行阴历模式的转型;延伸客户服务,开发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能力,防范中期票据信用风险。
中期票据市场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