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觉醒的心路历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7960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觉醒的心路历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觉醒的心路历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觉醒的心路历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觉醒的心路历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觉醒的心路历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觉醒的心路历程.docx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觉醒的心路历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觉醒的心路历程.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觉醒的心路历程.docx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觉醒的心路历程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觉醒的心路历程

  [摘要]《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描写了女主人公露西从一个丧失主体意识的传统淑女成长为具有强烈女性主体意识的新女性的过程。

本文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具体分析了露西从对男权社会的顺从到在传统和反传统之间的徘徊和彷徨,最终达到女性主体意识觉醒、挑战传统和追求自我幸福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顺从;徘徊;觉醒

  

  E•M•福斯特(1879―1970年)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一生主要创作了6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其中5部被改编成电影。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福斯特六部长篇小说中“基调最明快的一部”。

[1]1985年,这部小说被搬上银幕,上映后立即大获成功,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八项提名。

本片以风景秀丽的佛罗伦萨和田园牧歌般的英格兰乡村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清新甜蜜的年轻人的爱情故事。

本文从女权主义的角度解读女主人公露西为了追求独立的自我和寻求真正的爱情,由最初的对男权社会的顺从,转变为徘徊,到自我觉醒,最终冲破了一切束缚,走出迷惘,获得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全面觉醒。

  一、对男权社会的顺从

  早在公元前,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国家》一书中说:

“总的来说,女人劣于男人。

”两千年后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更毫无掩饰地表达了对女性的偏见:

“妇女的天职是服从。

每一妇女,若处在不合理的地位,她便立即会依附某个男人,听其指导和统治。

”米利特指出:

“在男权制下,家庭的主要贡献是促成孩子们的社会化(主要通过他们父母的示范和训诫),使他们适应男权制意识所规定的有关角色、气质和地位的一系列观念。

”[2]因此,在男性主宰的社会里,女性被认为是次于男性的,被排除在事实与权力之外,定义为无自身特质的命运的顺从者,男人的从属者,无知的他者。

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作为男性欲望的目标,是一种附属品。

因而,女性总是被认为是被动的、弱小的、非理智的、沉默的边缘人物。

  影片《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所展示的正式这样一个典型的二元对立的男权社会的英国,男性是家庭和社会的主宰和中心,男性主体以男权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限制女性、归训女性和塑造女性。

在长期的男权思想的统治下,女性变得麻木顺从,甘愿受男性的支配和控制。

影片中的女主人公露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女性,她出身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被灌输以“淑女准则”,时刻按照男权社会所制定的女性标准力争把自己塑造成理想的大家闺秀。

她被告知“女人的使命是鼓励别人去取得成就,而不是自己去取得成就。

”而理想的“女性”应该是等待骑士们“保护”,接受他们“致敬”的“中世纪女士”,其实质是将她们视为社会的“他者”,让女性无条件地顺从男性的控制和压迫。

  影片一开始露西在其表姐夏绿蒂的监护下去佛罗伦萨完善其“教养”,当她们入住到旅馆后,夏绿蒂向露西抱怨她们的房间看不见风景,无法俯瞰美丽的阿诺河畔风光。

听到抱怨后的艾默森父子主动将自己的房间和她们交换,然而艾默森父子的诚意却未赢得大家的赞赏,按照爱德华时代的道德规范,这无疑是一种粗鲁的行为和对他人的冒犯。

巴特利特小姐,作为迂腐的道德习俗的捍卫者,当即拒绝了这一好意,并拉着露西匆匆离开餐桌。

露西虽然能清楚地感受到对方的诚意并无恶意,但在传统道德无形的枷锁控制下,她退缩了,顺从了表姐的要求。

幸好在牧师的调解下,露西换到了称心如意的房间。

  在随后几天的交往中,露西和乔治互生好感,但由于阶级等级观念的差异,二人均未表白。

一次,露西应牧师邀请去野外郊游,由于意大利向导的误解,把原本准备寻找牧师的露西带到了乔治身边。

露西不小心从林子里摔出来,倒在铺满紫罗兰的斜坡上,犹如从天而降的仙女。

这时,正在为美景陶醉的乔治转身看到容光焕发的露西时,被她的美深深地打动了,他第一次情不自禁地吻了露西。

突然,作为露西保护人的夏绿蒂出现,拆散了一对美好的恋人。

事后,夏绿蒂自诩到幸好自己能及时赶到,阻止乔治对露茜的“欺负”。

为了避免露茜再逾越雷池半步,她建议改变行程去罗马。

作为男权社会“乖乖女”的露西虽极不情愿,“人世间迄今为止最难以忍受的委屈。

”但为了使自己的言行归位于男权社会的道德准则,她最终屈服了,接受了表姐的安排,动身去了罗马。

  二、在传统和反传统之间的徘徊

  意大利之行使露西脱离了英国这个典型的男权社会的牢笼,她呼吸到了意大利清新、自然的空气,喜欢上一个与自己身份迥异的年轻人乔治。

“童年已进入充满岔道的青春年华。

”由于不敢向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的传统道德挑战,当爱情悄然出现的时候,她选择了逃避,压抑了自己的情感,最终抛开幻想,面对现实,重新回到自己以前所扮演的角色中去。

做一个唯命是从、丧失个性的乖女儿。

回国后不久,露西在她家温馨恬静的花园里,接受了和她门当户对、貌似优秀的塞西尔的求婚。

  露西渴望与她倾心的人进行心灵交流,可塞西尔看来不是这种人。

塞西尔家境富裕,举止潇洒,有良好的教养和社会关系,是公认的理想丈夫,但他的头脑中却充满着英国中产阶级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

他对露西的“爱”,实际上是男性对女性的一种控制和压迫,根本不是真诚、自然的感情。

他始终将露西设想成中世纪的女士,等待着他这位中世纪骑士去保护。

“他一向以为女人应该受他领导,虽然并不知道把她们领到哪里去;还有,女人应该受他保护,虽然也不知道要保护她们免遭什么伤害。

”当他与露西亲吻时,他要环顾四周看看是否会被人发现,他的勇气消失了,而且显得那般做作和缺乏激情,演出了十分滑稽的一幕。

渐渐地,露西对塞西尔的麻木不仁、冷淡孤傲感到厌倦,无法忍受。

  恰巧这时,露西家相邻的别墅招租,由于塞西尔从中作梗,没想到新来的房客正是塞西尔的“情敌”乔治。

不久,热情开朗的乔治便和露西的弟弟弗雷迪结为好友。

应弗雷迪的邀请,乔治来露西家打网球,塞西尔怕被别人耻笑自己的球技不高,虚伪地宣称网球运动会让年轻人对身体施用暴力,所以他不参加。

而在球场旁边大声地朗读拉维希小姐用笔名写的一本小说,其中有一段是女主人公在紫罗兰花丛中被吻的情节。

露西明白,是夏绿蒂表姐把她在意大利旅行时被乔治偷吻一事告诉了拉维希而被写入书中。

往事重提,爱情的火花再一次被燃起,勇敢的乔治无法抑制心中的激情与冲动,在灌木丛中第二次吻了露西。

而这一吻使露西原本平静的心再次掀起波澜,两个截然相反的恋人,使她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困境:

一面是自己欣赏的恋人――自然而坦诚的下层男士乔治;另一面是众人眼中的理想丈夫――虚伪而专断的塞西尔。

她徘徊于二者之间,难做抉择,痛苦万分。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最终,为了婚约,“她记得已和塞西尔订婚”;也许还有别人眼中的淑女形象,露西选择了塞西尔,放弃了真爱,并且生硬地对乔治说以后不要在踏进她的家门。

想不到乔治明确地向她表明自己炽烈的爱,并且指出如果她盲目地嫁给塞西尔不会给她带来幸福。

因为塞西尔每时每刻都自负地指导别人,要别人放弃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并且以爱为名义对女性实行压迫和控制。

他喜欢作弄人,缺乏真诚。

乔治说完后离去,但他这一番直率的表白击中了露西的心扉,使露西的内心再一次陷入苦苦的挣扎中。

  三、露西的觉醒与抗争

  长期生活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中,露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奴化。

但令人欣慰的是,女主人公对于独立自由的渴望,对于真正爱情的追求,并没有像她的母亲和表姐那样在男性的压迫下泯灭。

正如毕比牧师所言:

“她身上有一股反叛精神。

”这种反叛精神只是潜藏在其意识深处,终究有一日会被唤醒。

艾默森父子便是露西觉醒的催化剂,促使她摆脱这种压迫,追求幸福的生活。

  当乔治向露西坦露心迹时,他说道:

“即使我把你抱在怀里时,我还是要你有自己的想法。

”而塞西尔总是把露西看做一件艺术作品,把她与风景联系起来,不让她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自由和活力。

并且时时刻刻都试图改变露西的性格和习惯,向她灌输迂腐的男权思想:

“她(露西)的长处应该是妩媚,而不是辩论。

”前者和后者对露西的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前者是尊重平等、提倡自由、真诚的爱;而后者是束缚人手脚、禁锢人思想、令人窒息的爱。

也正是乔治的充满活力、真诚的爱唤醒了露西,使她的女性自我意识终于苏醒,不再像过去一样,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对男权社会的道德准则一味地盲从。

她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开始对这段缺少感情基础和精神默契的恋情进行了再思考,最终决定和以前的那种封闭的压抑的生活决裂,努力去争取相互平等、真诚的爱。

  同时,艾默森先生更是露西反抗男权思想过程中难得的领路人。

他在与露西来往的初期,就鼓励露西解放自我:

“放开你自己吧。

把你的那些搞不清楚的想法兜底翻出来,在阳光里摊开来,弄清楚它们的含义。

”他对长期以来受男权社会压迫的女性更是充满同情,并期待和谐的两性关系。

“我说男女将会是平等的。

”尤其是因乔治的失恋,艾默森先生要从乡下搬走之前,他语重心长地对露西说:

“爱情是剪不断、斩不绝的。

你不能摧毁自己的灵魂!

”通过同艾默森先生的几次谈话,露西受益匪浅,思想变得成熟了,看穿了男权社会的虚伪本质,意识到英国传统社会道德观念的迂腐,对人们的思想毒害之深,她终于冲破传统社会道德对她的束缚,重新界定自我,用独立的话语说出自己的心声,与塞西尔体面地解除了婚约,去追求真正的爱情。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随着露西与乔治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重游佛罗伦萨而结局。

该片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在讲述露西的爱情故事,但实质上却折射出二元对立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社会地位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一方面,在男权社会里,作为男性的陪衬和附属品,女性受到压制;另一方面,女性并不完全懦弱无能、消极被动地忍受一切,她们有坚强的毅力和勇气,自我选择,努力摆脱受控制的命运。

露西的觉醒预示着新的开始和美好的未来,影片希望通过露西觉醒的心路历程来唤醒整个社会的觉醒,激发人们对妇女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进而唤醒整个社会对女性的理解和尊重。

只有这样,妇女才能获得真正的平等。

  [参考文献]

  [1]ColmerJohn.E.M.Forster:

ThePersonalVoice[M].London:

Routlege&KeganPaul,1975:

43.

  [2][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38.

  [3][英]爱•摩•福斯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M].巫漪云,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4]李建波.跨文化障碍的系统研究:

福斯特国际小说的文化解读[J].外国文学评论,2000(04).

  [5]陶家俊.文化身份的嬗变――E•M•福斯特小说和思想研?

┚?

[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姜冬艳(1975―),女,吉林通化人,硕士,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外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英语语言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